《影響力》中談到互惠原理,說要是別人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應當儘量回報。
假設有位女性幫了我們的忙,我們應當也幫她一回;
倘若有個男的送給我們一份生日禮物,我們應當記得在他生日時獻上小小心意;
要是有對夫婦邀請我們參加聚會,我們下次務必記得邀請他們參加我們的。
故此,依照互惠原理,我們有義務在將來回報別人的好意,禮物,邀請等。
在中國禮尚往來也是從古至今的人際交往準則,但在和一個朋友聊天的時候,卻發現,很多人可以在朋友,同事,或者親戚間實行互惠原理和禮尚往來,而和戀人之間卻很少採用。
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會戀人這種關係的付出當成了理所當然,因為你愛他呀,因為你愛我呀,所以你就不應該在付出的時候還想著要回報。
有次遇到一對戀人,男人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所以,他對他女朋友說:「其實我要的很簡單,就是能在家裡吃上一天三頓飯,希望家裡能整潔乾淨些,這樣回到家就感覺很溫暖。」
女人聽了以後,就開始學著做飯,天天不重樣,做完飯就開始收拾整理家務,讓家充滿溫馨感。
但隨著日子的流逝,女人每天都陷入重複的家務勞動中,而男人的要求開始越來越多,覺得對方就只能做點家務,又沒有工作,無法分擔他的壓力。
然後這個女人又去找了一份工作做,早上上班前把午飯給男人準備好,下班回來又接著做……
但是男人還是不滿意,又說女人家裡沒有打理好,在外面賺的也不多……
而這個男人除了心安理得地享受對方的付出和照顧以外,什麼都沒有回饋給這個女人。
最後這個女人對我說:我發覺自己越付出越卑微,我一直期待他能明白我的付出,然後能給予我我想要的關愛,但現在我終於明白了,不是所有的付出都能有回報的,我不想再圍著這個男人團團轉了。
終於開竅了,互惠原理和禮尚往來是大家都懂的道理,可為什麼到了戀愛婚姻中就差強人意了呢?
反而把對方的付出當成無限索取的源頭,一次次的剝削,還心安理得,如果你不付出,就是不愛我!
來敲敲警鐘!愛不是無私無條件的付出!那樣的話你只能慣壞了對方,任何付出都一定有回報,不是物質上的收穫就必定有精神上的愉悅,如果這兩方面都沒有收穫,那麼請趕快停止你的付出!
當你從只會付出到明白索取的時候,你們之間才能真正的平衡,當有人對你說,如果你不怎麼怎麼樣,就說明你不愛我的時候,千萬不要為了證明自己的愛就去聽憑對方的指使,愛是自私的,也是相互的,你想從我這裡得到你想要的,那麼你也要給予我我想要的,這樣的感情才能走得長久。
還有一些人,非常明白互惠原理,但是他不會即刻就滿足你,當你付出一段時間以後,他覺得該給你點甜頭了,就會給你一些意外的驚喜,然後你又開始心花怒放的任勞任怨了。
這種通過延遲滿足來維持關係的方式也有可取之處,但是一定是在延遲後,有滿足,而不是只有延遲沒有滿足。
想一想,你滿心期待的紀念日,禮物,浪漫晚餐,兩人私密遊玩等等期許,卻在你一次次等待中落空和無限延期的時候,你還有心情再繼續付出嗎?
沒有誰的付出是理所當然的,經常想想憑什麼?
工作中,憑什麼你要比別人賺得多?人際關係中,憑什麼你的人緣比別人好?兩性關係中,憑什麼對方要對你死心塌地?
反問自己,去找到答案,當你找不到憑什麼的時候,那你就對別人好一點,互惠原理不僅僅是對方給你煮了一頓飯,你就要給對方也煮頓飯,你可以因為她煮的這頓飯很好吃而感謝對方的付出,也可以因為她天天煮飯辛苦了,帶她出去吃頓浪漫晚餐。
當她給你買了一件新衣服,你不用也買一件給她,但是要表達你很喜歡,她眼光很好,穿出去聚會也不忘嘚瑟一下自己媳婦買的,這樣她還會對你更好。
凡事當用心,愛情也同樣!將心比心,情意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