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式懷舊:探索塵封的香港霓虹文化

2021-02-19 先生的下午茶

‍‍‍‍‍‍‍        這幾天對於品嘗各類港式茶餐廳的興趣頗豐,本來想寫一些對香港老電影的記憶,但是回顧了一些老電影的照片,思緒都已經沉浸在對香港霓虹廣告牌文化的熱愛。這篇說說我對香港霓虹廣告牌文化的熱愛。

 

        原本打算以一種煽情的方式來寫這樣的命題,但是近些年去過的香港已經失去了原有的色彩,戶外廣告牌即將被當作違章建築而拆除。這樣的感覺,即便去了大阪看過滿街的燈牌也找不回來。

        戴上耳機,聽著舒淇綿軟的粵語歌曲,從李克勤到鄭欣宜,已經忘記落筆。

 

 

        關於香港的照片,永遠充斥著各色霓虹燈招牌,城市本身就建立在一片發光的廣告牌與高樓上。但是這些招呼了無數中外遊客,本世紀最棒地標卻即將全面消失。政府已經把它們定義為非法建築,下一步就是系統拆除。



        

        香港的霓虹燈在使用之初,就已經成為了當地文化的一部分。Blur 樂隊的最新專輯封面《魔鞭》就是在向它們致敬,而像杜可風、王家衛這樣有著香港情節的導演,更是喜歡表現略帶冷光的各色霓虹燈。

        像 Sammy Kitchen 這些店裡掛的霓虹燈,都是師傅在他們的小工作室手工燒制而成的。最早他們通過給玻璃管注煤氣,使它們在通電後煥發各色光彩。這些來自歐洲、美國的燈管制作方式在30年代進入香港,與國內的平面字體排印相結合,成為城市特有的身份標識。

        但是從2000年整治「非法、不安全建築」起,政府就開始了成百上千的霓虹燈拆除工作。

        隨著藝術家和當地民眾的一片嘆息,這一決定帶來的無奈情緒也在不斷增長。2014年,M+ 博物館首席策展人鄭道煉和執行人拉斯·奈特夫(Lars Nittve)舉辦宣傳霓虹燈的互動線上展覽,並且製作了一個關於煤氣玻璃燈管的小紀錄片。

 

        但是不管怎樣,爭議的聲音仍然在傳來:到底誰才有權決定是否歸檔這些文化產品?這些手工藝品最終應該歸誰?收藏它們會不會最終加速街面霓虹燈的拆除?在問題和爭論持續的同時,招牌也在飛速消失。當然,哪怕它們真無法再照亮香港的街道,也已然深深地存在於大家的記憶裡。


        近期最給我帶個觸感的是郭富城的新電影《天亮之前》,電影還沒有上線,講述的是一個賭徒與風塵女子之間的愛情故事,只是看到海報那一刻我好像淪陷在了舊時光裡。天亮之前,賭你愛上我。

 

 

相關焦點

  • 香港探店|港式懷舊冰室推薦
    雖然茶餐廳的食物款式更加豐富,但冰室仍然是無數人心中割捨不斷的情結,成為香港最有煙火氣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香港文化的最佳詮釋。時至今日,冰室文化從沒落中再度重生,變為充滿懷舊風情的茶餐廳,更有不少新派茶記刻意裝飾成舊日裝潢,讓大家再度回味往時光陰。小編就來為大家推介6家充滿懷舊靚裝,可以mark下來慢慢打卡的一流別致冰室吧。喜喜冰室
  • 香港手作|霓虹招牌
    global studio的名額,可以選擇紐西蘭新加坡北京印尼香港其中一個地方探索本土文化和設計,我選了香港。*順手扔兩首重慶森林裡的歌,California這裡沒資源啊,攤手擺出一個沮喪傷心(但依然美麗動人)的表情    「「一想起香港與它的視覺文化,首先躍入腦海的就會有它的霓虹招牌,」香港西九文化區視覺文化博物館M
  • 懷舊香港,哪個地方是你必到的?
    因物業易主而突然升高的昂貴租金,讓這家小店很快入不敷出,合伙人開始四處徵集合作方,所幸「德昌裡素食社」和「藝術社團活化廳」加入,三個風格各異的團體輪流掌勺,香港四大遠足行山徑當中,港島徑以迷人的海岸線風光被列為亞洲最佳遠足路徑之一,更因路程短、徒步難度較低而尤其適合初級徒步者體驗一番。
  • 顏值圍剿戰:港式懷舊風餐廳成新網紅打卡地,誰能持續長紅?
    從去年開始,全國各地興起了一波港式懷舊風「吃飯公司」.比如春麗吃飯公司、大利食飯公司、吉祥火鍋公司、淑芬串串公司、鴻發吃飯公司等等。有趣的網紅餐廳雖千篇一律,但也算是新式餐廳的代表,代表了一種今年潮流崛起的餐飲文化趨勢,讓人醉翁之意不在「吃」,而在於「拍照留念」。這波美食X 潮流的現象,其中案例最豐富、最受歡迎的要數港式懷舊風餐廳。
  • 討論 | 香港有哪些性價比高又懷舊的港式扒房?
    Q:每次有朋友來香港
  • 探店三裡屯 | 舌尖上的香港,走懷舊風的港式排檔餐廳-四眼仔香港車仔面
    車仔面,是香港一種低價特色麵食,是在50年代香港經濟低潮時興起的,它價格便宜花樣繁多,很受普通民眾的歡迎。最早車仔面以流動攤的形式進行販賣,車仔面不是一種特定的面,而是可以憑自己喜好自由搭配的。最好吃的是豬大腸啊,豬皮啊,豬紅啊,魚丸啊,蘿蔔啊,那些都是地道的車仔面。
  • 香港五大知名街景!旅行者到訪都會駐足拍攝的霓虹燈光!
    在旅遊的路上,我們總會拿起相機或手機,隨時留下每個時刻的回憶,而說起中國香港,許多人都會對於街邊熱鬧非凡的霓虹燈光記憶猶新,夜幕降臨時亮起的繁華景色,也因為時常出現在香港電影中而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回透過旅居香港的英籍攝影師 Keith Macgregor 在網路上分享的一系列街景相片,再一次引起熱烈討論
  • 從平民街區步入藝術殿堂──香港霓虹故事
    近一個世紀以來,閃爍的霓虹燈點亮香港夜色,也交織出獨特的街角風景。早在1920年代,城中的許多生意人就開始在唐樓上層安裝各類霓虹,用獨具創意、五光十色的燈影招徠顧客。直到二戰後,霓虹燈招牌更加在香港發揚光大。當時,諸多工廠和車間競相製作出設計美觀、工藝精湛的玻璃燈管,這才成就了香港燈火璀璨的繁華夜景。
  • 港式奶茶大起底,只為了那一杯懷舊
    紫色透明iOS 應用「小紫說菜」APP創始人原創美食作家,美學生活探索者著有《喜新戀舊·懷舊美食新滋味
  • 《港囧》引發的香港懷舊之旅
    永利街建於上世紀50年代,是香港一條普通街道,一部《歲月神偷》讓它的風情展現在眾人面前,成為「香港懷舊遊」必去的景點之一。廟街夜市,處處反映著香港的生活文化。夜裡的廟街,除了有志趣相投的粵曲迷聚集作即興演出,還有業餘歌手獻唱著名粵劇折子戲、廣東流行曲,甚至西方流行曲,此外還有一些相士和職業棋手的地攤,地方色彩非常濃厚,所以廟街又被稱為「平民夜總會」。
  • 為什麼要在霓虹消失前,再去一次香港?
    當我闖進九龍半島那些陰暗狹窄、霓虹閃爍的街道,科幻電影裡的賽博世界一下子湧進腦海——我覺得,我真枉費來了一趟。 世界上幾乎所有賽博朋克故事都有香港的影子,從吉布森和史蒂芬森的小說,到《銀翼殺手》,再到《攻殼機動隊》。為什麼那個賽博朋克的幽靈,唯獨寵愛這座東亞城市?如今被購物天堂的繁華所掩蓋的香港,那些科幻經典的靈感來源是否依然存在?
  • 香港大排檔推薦,開啟懷舊之旅
    比茶餐廳歷史更悠久,甚至是許多茶餐廳的前身,香港大排檔承載的是傳統街頭美食的文化,更是人們懷舊之旅的重要站點。多個原因導致現在的香港大排檔已為數不多,一定不能錯過的有哪些呢?作為港式奶茶的始祖,蘭芳園的名號早已傳播在外,到了香港第一餐就想著去蘭芳園。
  • 全國22家門店的港式懷舊冰室,終於來珠海啦!
    Key words:懷舊冰室 港式味道 經典小食 天虹-從歌裡聽見冰室的影子 -大家好,我是小時候去冰室一定要吃香蕉船的珠海謝霆鋒
  • 金秋特惠丨香港老飯店的港式美味情懷
    這個秋天,香港老飯店與香港茶餐廳用最熱情的優惠,為您帶來最正宗的港式美味~即日起,在九洲新世界任意消費,憑當日單張消費小票即可獲贈50元香港茶餐廳代金券一張或30元香港老飯店代金券一張2015年9月26日九洲新世界廣場盛大開業,香港老飯店也隨即應市場需要而誕生—設有香港茶餐廳、香港老飯店,其裝修風格融匯了城市的優雅時尚與港式的浪漫懷舊等元素,以 「優質貼心的服務、用心烹飪的出品,給客戶提供平民化的廣式燒臘
  • 不用過香港,廣州這10家港式茶餐廳有著正宗TVB風味!
    香港也因此產生了獨特的茶餐廳文化,在香港人眼中,茶餐廳成了對能代表香港的文化符號。上世紀80年代,港式茶餐廳開始傳入,廣州作為改革開放的南大門,加之相似的文化背景,自然成為港式茶餐廳的在大陸的最合適土壤。
  • 香港霓虹招牌的 視覺語言(上)
    香港霓虹招牌的 視覺語言文化和視覺符號滲透在香港每個角落,蔚為奇觀。
  • 1元購『九龍冰室』招牌港式奶茶!這間「港式懷舊冰室」終於開到堅基!帶你穿越回90年代!
    馳名在外的懷舊復古港式『九龍冰室』,源於香港,植根廣州,面向全國。如今70多家分店早已遍布全國各地。雖然叫「冰室」,但其實是一家「茶餐廳」。走到這個特色冰室的門口,已經讓人眼前一亮,隨便一拍都是「美美噠」~店內牆壁貼還滿了各種電影海報,也算是香港市井文化的特色吧,一邊喝著奶茶
  • 香港這家新開的茶餐廳,想要找回傳統冰室文化
    閃著微妙橙色光芒的霓虹招牌,手寫餐牌,黑白拼色馬賽克地磚,貼滿街招的牆身鐵閘等傳統經典元素都用上了,混搭了時下流行的混凝土、不鏽鋼和彩磚的工業化風格,懷舊復古的氛圍一下子就出來了。
  • 闖入斯凱奇的「英雄世界」,重溫舊時港式情懷
    而電影,作為可以代表一個時代的文化載體之一,為我們記錄了無數形色各異的時代印記。談及此處,對我們來說最具兒時情懷的無疑就是素有「東方好萊塢」之稱的中國香港電影市場。 熒幕內外的中國香港電影 IP
  • 上海灘裡的港式茶餐廳 傳遞港味文化
    據港媒報導,對上海市民來說,「香港」這兩個字包含太多的精神象徵:有四大天王、有香港電影、有港臺腔,還有那令人垂涎三尺的港式美食。香港餐飲文化的內遷給上海帶來全新的飲食風潮,亦讓人們從傳統港式飲食中感受到香港人的新鮮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