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無錫市惠山區深入貫徹落實省《關於抓黨建促聯建 助推「萬企聯萬村 共走振興路」行動的通知》精神和市村企黨組織結對共建「一強五提」行動要求,紮實抓好區域化黨建工作,創新開展政村企結對共建行動,通過組織共建、黨員共管、資源共享、發展共謀、品牌共創等有效途徑,形成了各類組織共同參與、條塊融合、區域聯動的組織形態和工作格局,全區基層黨建工作整體質量得到不斷提升。
直面問題,找準痛點,提供解決問題新路徑
惠山區委針對優化「兩新」組織兩個覆蓋質量、凸顯作用發揮效能、深化資源整合水平,積極創新實踐,以組織共建、不斷增強向心力,以黨員共管、有效增強凝聚力,以資源共享、切實增強戰鬥力,以發展共謀、持續增強創造力,以品牌共創、堅持增強影響力,推進機關事業單位和村(社區)、企業共建,探索形成了政村企結對共建黨建模式。
科學組團,有效運行,構建共建聯創新格局
惠山區研究制定《關於在全區實施政村企結對共建行動的方案》,明確村(社區)、機關事業、「兩新」組織三方各自責任,制定服務菜單,確定合作項目,村(社區)、機關事業黨組織主要利用自身組織優勢,推進「兩新」組織兩個覆蓋、助力「兩新」黨組織建設提質增效,「兩新」組織則重點利用自身資源反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村(社區)引領社會治理。
科學組團,以村(社區)為基本單位,將機關事業單位、村(社區)、企業合理編成大小組團,每個最小單元的小組團覆蓋不超過5家企業,並形成單建黨支部的企業作為聯建核心主動覆蓋相鄰企業、正式黨員人數不足3人的企業建立聯合黨支部、企業單獨建和聯合建黨支部均不滿足條件的組團派出兼職黨建指導員開展工作輔導等形式,推動有效覆蓋。建立制度,明確以專職黨建工作指導員「定向派駐」開展工作統籌、以鎮(街道)黨建工作指導站組織「定期會商」開展聯繫統籌、以組團內共建單位「聯合集中」開展活動統籌3項制度,推動有效運行。聯建共創,以組織聯建與開放式組織生活掛鈎、以作用發揮與黨群爭創活動掛鈎、以黨員發展與人才聯合培育掛鈎3項機制,推動有效提升。
發揮優勢,助力發展,激發互利共贏新動能
目前,惠山區已有572家政村企黨組織參與結對共建,相互選派聯絡員572名,共同組織實施黨建聯建工作目標計劃,在聯建的項目、產業鏈、新興業態上建立黨組織,做到政村企聯建到哪裡,黨的組織就延伸到哪裡,黨的工作就開展到哪裡。
「一條心幹事」組織聯盟。開發區率先成立「紅色引擎」、「紅色基因」、「紅色動力」三大產業集群黨建聯盟,集體加入「新華紅」黨建聯盟,通過深層次的區域黨建交流與合作,最大化激發「黨建+」的乘數效應,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錢橋街道拓展轄區高校資源,構建「政社校企」黨建聯盟,引領助力街道和職教園聯合發展。
「一股勁發力」聯動隊伍。企業和政村黨組織相互選派掛職學習人員358名,組建政村企聯建黨員先鋒隊45支、志願服務隊66支,開展設崗定責、承諾踐諾、重點攻堅。疫情期間,陽山鎮冬青村積極實施「共享員工」行動,馳援製造業復產一線用工短缺。前洲街道前洲社區深入無錫市宏泰電機股份有限公司,協助企業做好復工復產工作,企業黨員積極參加社區防疫志願者隊伍,實現村企聯防。
「一體化平臺」聯辦活動。結對共建黨組織通過黨組織書記互上黨課、聯合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等,共同提高基層黨建工作水平。開發區上汽大通聯合溢點社工社會組織、省錫中走進長寧社區殘疾人之家,定期舉辦「展露笑顏」主題黨日活動。長安街道惠城社區統籌制定「黨建聯盟」活動方案,每月編制黨員活動「菜單」,與省錫中二小聯合開展《青春期孩子心理輔導培訓班》《作文解讀面對面》等活動。洛社鎮石塘灣社區組織開展「先鋒農場」、「葑溪農場」勞動實踐。
「一攬子計劃」聯育人才。企業黨組織主動為村勞動力培訓搭建平臺,培育實用人才;政村黨組織聘請聯建企業人才當顧問,幫助提升集體資產運營效益。全區共舉辦鄉土人才示範培訓班4期、培訓各類政村企人才505名,科技鎮長團分片聯繫村企30個,機關事業為村開展輔導培訓15場、759人,企業為村開展輔導培訓20場、1405人。
「一張網服務」聯享資源。發揮企業資源優勢,加強對村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支持力度,推動村黨建先鋒陣地「提標提能提級」,共同打造「五好」陣地,村黨群服務中心、企業黨建活動陣地相互開放、陣地共享。全區聯建黨群服務中心數14個、投入金額210萬元。開發區軟體園打造集黨建宣傳、黨員活動、企業服務於一體的智慧大廈黨群活動中心,以「支部書記領銜+團組服務+全線運作」的三加模式運作,以點帶面推動樓宇黨建助力企業發展。無錫戴卡黨支部與玉祁中心幼兒園黨支部成立黨支部共建基地—萌芽閱吧錦繡書角,打造黨員思想的「文化樂園」。
「一盤棋思想」發展聯促。企業黨組織積極幫助結對村找準發展路徑、增強發展能力,政村黨組織為企業拓展新的發展領域和資源配置空間,實現互促共進。玉祁街道芙蓉村與無錫地鐵集團共建,推動51億元的無錫綠色智慧建築工業化創新產業基地項目落地實施。堰橋街道新宏泰、華雁軸承等村集體企業與街道人社部門合作建立就業平臺,面向村(社區)提供公益性崗位,同步成立「惠愛弘泰」關愛基金,逐步增資至5000萬元,實現公益救助累計6000多人次。(惠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