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河北某寶媽輔導兒子寫作業的視頻火了,視頻中寶媽一邊哭一邊幫兒子擦除作業本上的鉛筆字,一旁的兒子也在抹眼淚。
相信很多寶媽看到這一幕,都有同感,可不得哭嗎?怎麼說孩子都聽不懂、做不到,又不能打罵孩子的時候,就只剩下哭了。
對寶媽來說,哭更是一種無聲的絕望。
也許你會問了,視頻是誰拍的?我有很好奇,於是打開看了一下,果然是爸爸同學拍的,而且視頻中爸爸同學還在解釋:因為兒子寫字總是忘記空一格,媽媽怎麼說兒子都記不住,然後媽媽一著急,就哭了。
話說果然還是那個豬隊友啊,不幫忙不說,還轉行當記者了。這要是換了他去輔導兒子寫作業,他能那樣氣定神閒嗎?
作為一名過來人,深知輔導孩子寫作業的痛苦,尤其是幼兒園和低年級的孩子,倒不是作業有多難,講起來有多費勁,而是孩子的注意力有限,你想讓他好好寫作業,他的心思可能完全不在作業上,所以孩子寫作業的過程是令大人抓狂的。
所以,要真正做到心平氣和地輔導孩子寫作業,無論時忍不住抹眼淚的媽媽,還是舉起手機拍視頻的爸爸,都應該好好思考下面幾個問題:
1、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孩子?
每個孩子都不同,有的孩子溫順乖巧,學東西快,完成學習任務也很順利,有的孩子坐不住,性格過於活潑,對學習缺乏興趣,寫作業對他們來說是很艱難的任務。
父母只有先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找到適合孩子的教養方法,從自己的孩子出發,而不是從別人家的孩子出發。比如說,如果你的孩子注意力渙散,那就應該儘量給孩子一個乾淨的環境,沒有東西能吸引他的注意,而不是身邊全是他愛玩的玩具,讓他心神不寧,別小看這樣的細節,對孩子來說也是有效的。
2、孩子的學習習慣好嗎?
人的行為本質上是習慣的合集。優秀的孩子,在他們身上一定能找到很多好習慣,而表現一般的孩子,則可能壞習慣比較多。所以趁孩子還小,家長一定要注重孩子的習慣培養,學習的時候就要好好學習,20分鐘之內專注學習,不允許一邊學習一邊玩兒,從坐姿、握筆姿勢到用眼習慣,家長都要從一開始就給孩子正確的示範,並督促孩子按要求做,一旦養成習慣,孩子就會形成記憶,自覺去做。
3、你是否能接納自己的孩子?
人總是習慣去比較,尤其是家長,看到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好,就開始焦慮,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後於別人。家長內心的焦慮影響著他們的思維和行為,給孩子報各種班,把孩子的休息時間安排得滿滿的,但可能換來的還是孩子的止步不前,為什麼呢?本質問題還是因為家長做不到接納自己的孩子,身為父母,培養孩子是一種責任,但孩子的成長更需要家長心理上的支持,家長發自心底肯定孩子,接納孩子,反而會激發孩子的潛力,讓孩子在自己擅長的事情上發光發亮。
4、你對孩子的期待是否太高了?
現在都流行提前教育,甚至提前到幼兒園的孩子都要開始寫大量作業。早期教育固然重要,但也要遵循孩子的發展特點,幼兒園的孩子精細動作水平還未發展成熟,通俗地說,握筆還握不好呢,就讓他們寫大量的漢字,這有點太過著急了。當然,少部分天才兒童除外。但如果你家的孩子就是普通正常孩子,那麼請看清孩子的發展階段,不要逼迫孩子做他還做不好的事情,不要一上來就對孩子抱有太高的期待,這樣只能給自己和孩子帶來太大的壓力,鼓勵孩子慢慢來,讓孩子在輕鬆愉悅的氛圍下探索,反而更有利於孩子的快速成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