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戈爾的一生》一點感受

2020-10-12 驍徹

2020.6.14 00.00直接劇透,首先我觀影是猜測的結局是大衛和律師共同設計(四聲)使自己藉助貝西來免遭死刑,從而達到廢除死刑目的,因為兇手(牛仔)另有其人。後來細想發現不對,如果他不死就無法達到目的,我的推論出現了漏洞。這裡我一直把大衛當做一個心思縝密利用貝西的一個陰暗的人。當最後漸漸逼近真像才發現這是組織中的四人(大衛,死者,牛仔,律師)共同設計的局。代價是付出大衛的生命,死者的生命等等,從而喚起對廢除死刑的討論,對大衛名譽的恢復和對大衛曾經錯事的補償(ex wife)。其中一個一閃而過的單詞"殉道者",毫無疑問他們都是。幾個細節大衛的最後一餐是兒子曾要求的。在最後的錄像帶寄來之前導演把大衛塑造成了受難者,而之後他成為了有理想的殉道者。比我目前看的許多懸疑電影要好(可能是我剛看完比較興奮)

相關焦點

  • 《大衛·戈爾的一生》觀看精彩影評
    今天推薦的是一部美國經典懸疑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本片2003年上映,豆瓣評分8.6分,由凱文·史派西、凱特·溫絲萊特、蘿拉·琳妮、加布裡埃爾·曼、梅麗莎·麥卡西、羅娜·邁特拉主演。本片1.98G。劇情介紹:貝茜•布魯姆是紐約某新聞雜誌的知名記者,她接到了一個任務是去採訪一名死刑犯大衛•戈爾。
  • 致敬艾倫·帕克《大衛·戈爾的一生 The Life of David Gale (2003)》
    他生前留下讓很多國內影迷難以忘懷的經典之作:《午夜快車》《兩小無猜》《名揚四海》《鳥人》《密西西比在燃燒》……本周,僅以《大衛·戈爾的一生 The Life of David Gale (2003)》向艾倫·帕克致敬!向理想主義者們致敬!
  • 容易被忽略的好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
    戈爾的罪名是強姦並謀殺了康絲坦斯•哈拉維,並將於周五下午6點被處以死刑,那麼布魯姆將要採訪並記錄的就是戈爾人生最後的三天,而此前戈爾拒絕了一切採訪。布魯姆起初對這個任務很不以為然,但在和戈爾的接觸過程中,她發現一切並非表面呈現的那麼簡單,於是布魯姆決定用僅剩的三天開始尋找真相…… 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的導演艾倫•帕克憑藉該片提名2003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沉默的真相》模仿《大衛·戈爾的一生》?高分佳作都是相似的
    ·戈爾的一生》,因為在影片中都出現了「殉道者」。《大衛·戈爾的一生》這部2003年的影片,豆瓣評分也高達8.6。《大衛·戈爾的一生》中,大衛·戈爾在死刑即將執行的倒數第四天,請求和一位記者談話,每天兩個小時的談話,開始回憶起自己的點點滴滴,最終女記者在一點一滴中,挖掘真相,將大衛·戈爾赴死的原因徹底公之於眾。
  • 《大衛·戈爾的一生》Roger Ebert的評論翻譯
    (以下為個人對Roger Ebert影評 的翻譯) 《大衛·戈爾的一生》講述了一位著名的死刑反對者的故事,他必須找到一種荒誕而諷刺的方式來推進死刑的廢除,後來發現自己進了德州的死囚監獄,因被指控殺害了一名同樣反對死刑的女性。
  • 《大衛·戈爾的一生》他這一生
    大衛·戈爾·戈爾的一生 (2003)人這一生,究竟是為什麼而活?為了自己的那個理想或者目標,不惜犧牲這一切包括性命又是否必要?有的人生而為這理想,這就是他存在的意義。他是一個大學教授,但與此同時他又是一個致力於廢除死刑的人,但在這個過程中卻遭遇了一些事,改變了他的一生。
  • 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死刑是否應該被廢除?
    《大衛·戈爾的一生》又名《絕命調查》,艾倫·帕克導演。小布希曾當選德(得)州州長,且是第一位連任州長,州長任期內批准了一百多死刑令,即使他後來當選總統,依然不妨礙導演表達對他的不滿。雖然《大衛·戈爾的一生》僅收穫了柏林電影節最佳導演獎這一項提名,但從完成度上看,這部電影有著極高的質量。
  • 《大衛·戈爾的一生》:死亡是與極權世界鬥爭的最後手段
    《大衛·戈爾的一生》是由美國環球影業發行的懸疑片,由艾倫·帕克執導,凱文·史派西和凱特·溫斯萊特等主演,於2003年2月21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一名積極致力於廢除死刑的大學教授大衛·戈爾因為涉嫌姦殺同伴而被判處死刑,女記者貝茜試圖在死刑前最後三天查出真相的故事。
  • 大衛·戈爾的一生,豆瓣評分:8.6
    大衛·戈爾的一生  導演: 艾倫·帕克編劇: 查爾斯·倫道夫主演: 凱文·史派西 / 凱特·溫絲萊特豆瓣評分:8.6
  • 周末影院丨法律人必看的大片(三十七)—《大衛·戈爾的一生》The Life of David Gale
    【推薦】故事講述的是,貝茜·布魯姆是紐約某新聞雜誌的首席記者,被受命去採訪一名死刑犯大衛·戈爾。戈爾被指控強姦並謀殺了康絲坦斯·哈拉維而被判刑,將於周五下午6點被處死,而布魯姆必須在利用僅剩的3天時間完成自己的採訪任務。
  • 《迷牆》《大衛·戈爾一生》的導演去世了
    《安吉拉的灰燼》(Angela's Ashes)艾倫·帕克最後一部電影是2003年的《大衛·戈爾的一生》(The Life of David Gale),這是一部討論美國死刑制度的政治驚悚片《大衛·戈爾的一生》(The Life of David Gale)電影講述一名記者去採訪死刑犯大衛·戈爾,圍繞這三天的採訪,以閃回的形式,逐漸解開戈爾的一生。無論是題材還是當中眾多的經典對白,都叫人震撼。
  • 懸疑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觀看資源及影評
    布魯姆起初對這個任務很不以為然,但在和戈爾的接觸過程中,她發現一切並非表面呈現的那麼簡單,於是布魯姆決定用僅剩的三天開始尋找真相……  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的導演艾倫•帕克憑藉該片提名2003年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下面是收集網友觀看《大衛·戈爾的一生》電影的精彩評論:電影觀看地址:關注本公眾號後留言「電影資源」,可獲得該電影資源。
  • 《大衛·戈爾的一生》:為了維護生命的尊貴,他們慨然赴死
    當看到以某某一生為題的片名時,總是會感到一份別樣的沉重。雖然人生不過如此,但有輕如鴻毛,也有重於泰山。凱文·史派西主演的《大衛·戈爾的一生》以一種懸疑片的調子,描述了兩位為廢除死刑而奮鬥的民主戰士的人生選擇。一位是凱文·史派西飾演的哲學教授大衛,一位是罹患重病的康絲坦斯。
  • 《大衛·戈爾的一生》「我」去死,你們好好活著
    我不是大衛·戈爾,我是一個殺人犯,一個強姦犯,只有四天就要被處死了。我找你是因為我希望人們記得我曾經怎樣度過我的一生,又做了什麼決定並最終因此而終結了自己的生命。)這裡表面上是大衛自陳,在生命的最後一個星期裡,他想要敘述自己作為人的故事,而非僅僅被標籤化為殺人犯、強姦犯。實際上,也向觀眾委婉暗示了,這場行刑是大衛自我安排、設計並承擔後果的結局。
  • 《大衛·戈爾的一生》最後鏡頭震撼人心
    觀《大衛·戈爾的一生》有感莫如說影片講述了他的一生,實在是頗有些欠妥。我們所見到的不過是他的人生一角。然而,我們見到的也實在是他平凡不凡的一生。影片的構成要素很巧妙。一個監獄的一角,兩個面對面的人,三天的交談,換來第四天的拯救與真相。鏡頭的切入沒有從大衛開始,而是從記者開始,於是我們跟著記者的腳步,站在旁觀者視角,開始去了解大衛,聽他敘述他的故事。
  • Movie│本周推薦《大衛·戈爾的一生》
    電影《大衛·戈爾的一生》海報
  • 《大衛·戈爾的一生》大衛·戈爾悲劇的一生
    康斯坦絲身負絕症命不久矣,她策劃這樣的一出是在用最後一點生命實現理想,可謂是死得其所,無可厚非。但在這場計劃中,大衛是不是必須死呢?其實,影片借著女記者碧茜和實習生扎克的推論給出了答案:那就是,如果在執行死刑的最後時刻之前釋放錄像帶給大衛脫罪,來證明死刑制度有可能造成誤傷,所能達到的政治影響遠不及等大衛被執行死刑後再揭示他被冤的真相來得強烈。從結果來看,也的確是這樣。
  • 《大衛·戈爾的一生》孤獨的殉道者—大衛•
    一場反對死刑組織的兩名成員(大衛·戈爾和康絲坦斯)以犧牲自己生命而代價,為反抗死刑制度而獻身的祭祀儀式。這段殉道之旅在主人公大衛的兩位好友(律師貝留和同為組織成員的達斯第)的密切配合下得以最終完成。大衛試圖通過自己的「蒙冤」之死向公眾表明,德克薩斯州現行的死刑制度會出現冤枉罪犯以致罪犯死亡的情況,以呼籲更多的民眾加入狂熱的廢除死刑運動中。
  • 從《大衛戈爾的一生》到《沉默的真相》,高分佳作都是為相似的!
    當然《沉默的真相》自開播以來,也是受到了各方質疑,有人說其模仿了《大衛·戈爾的一生》,因為在影片中都出現了「殉道者」。兩部作品有其相似性,也都是口碑佳作。《大衛·戈爾的一生》中,大衛·戈爾在死刑即將執行的倒數第四天,請求和一位記者談話,每天兩個小時的談話,開始回憶起自己的點點滴滴,最終女記者在一點一滴中,挖掘真相,將大衛·戈爾赴死的原因徹底公之於眾。當然不僅僅只有大衛·戈爾,還有自殺的康絲坦斯•哈拉維,他們以生命的代價,來對抗司法制度。
  • 《大衛·戈爾的一生》孤獨的殉道者—大衛•戈爾
    一場反對死刑組織的兩名成員(大衛·戈爾和康絲坦斯)以犧牲自己生命而代價,為反抗死刑制度而獻身的祭祀儀式。這段殉道之旅在主人公大衛的兩位好友(律師貝留和同為組織成員的達斯第)的密切配合下得以最終完成。大衛試圖通過自己的「蒙冤」之死向公眾表明,德克薩斯州現行的死刑制度會出現冤枉罪犯以致罪犯死亡的情況,以呼籲更多的民眾加入狂熱的廢除死刑運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