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的食譜,可謂「四方匯聚、五味俱全」
行旅臺南的時候,入住友愛路,這是處繁華的所在。臺南人的生活,一大半的時間是歸屬於夜的。沒有夜的黑,便沒有了霓虹燈的亮。我慶幸自己~沒有生活在北朝鮮,那深深的暗夜,是會讓我產生出古靈精怪之夢魘的。
臺南是座舊城,乃老臺灣的文化之源。這裡的美食,也都帶有濃厚的臺灣本土韻味。不像是在臺北、新竹那樣~食匯八方、菜合四海。你也不知道~那些送入口中的,到底是哪鄉哪土所流傳下來的滋味。
對於臺灣小吃的印象,首先來自於一個叫焦桐的老饕
食在臺灣,吃到的不僅僅是滋味。更多的,乃是一種悠哉遊哉的生活品位。一份不起眼的臺灣豬腳飯,一份普普通通的臺南牛肉麵,一杯簡簡單單的仙草水(也就是廣東梅州之客家仙人板),都做得運道十足,讓你從中體味出~臺灣人對於生活之美的追求。其實,在到訪臺灣之前,我還準備了一套~焦桐撰寫、並由三聯書店出版的「臺灣吃文化系列」叢書。然發覺身邊無此書時,人卻已身在桃園了。罷了,還是看圖吧。或許作為食客的你,對於臺灣的小吃~會有一個更加直觀的了解。
對於臺灣選舉,看看就行了
於臺灣島內~觀察其選舉文化,帶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一群標題黨在喊口號。或許是停留的時間太短,但我就是無法弄清楚~這兩個政黨的候選人~到底要做些什麼。比如上面的這位國民黨臺南市長候選人,提出的最宏大敘事口號,便是「新臺南起義」,最終要「廢除民進黨暴政」。從內心出發,我是同情這位本家參選者的。但我不明白~在他的高調口號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乾貨」。同樣的,民進黨團隊也以不著邊際的大口號來唬人,仿佛一場「內戰」即將上演。再問問身邊的臺南市民,回答卻是:看看就行了,何必當真。
在學習毛思方面,民進黨比國民黨強些
據說,民進黨是代表著臺灣農民、工人和其他社會底層人士」利益「的。他們從海峽對岸的毛爺爺身上,學會了「階級鬥爭學說」、「統一戰線策略」、「農村包圍城市戰略」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密切聯繫群眾」的動員方法。因為毛爺爺曾經盛讚「二二八運動」是「一次臺灣人民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偉大群眾性運動」,所以民進黨也照樣比樣地重複一遍,再以臺灣本土的悲情訴求,來吸引臺灣民眾的眼球。與此同時,國民黨並不爭氣,在失掉了政權、丟掉了黨產、喪失了人氣之後,還不懂得如何「洗心革面",繼續保持窩裡鬥的傳統,端著大小官僚的臭架子,糊裡糊塗地走向沉淪。
臺灣的書店裡,有不少「大陸禁書」
來臺灣旅行,書店是不能不逛的。據我所知,並不是每家誠品~都會二十四個小時不打烊。但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書店,卻也非誠品莫屬。其實,臺灣人所讀的書,與大陸的很多地方一樣,都是很實用主義的。臺灣人的政治頭腦並不發達,所以對政治類書籍也不是很推崇。如果你在政治類(尤其是涉及海峽對岸的政治類書籍)書架前能見到讀者,那麼甭問,肯定是從大陸來的。
在大陸的那些個「禁書」,於臺灣發行~是不會受到任何阻礙的。但即便如此,這樣的書也是少之又少。究其原因便是~很少有人看。所以,就連誠品書店這樣的大型連鎖書店,售賣某些大陸之「禁書」~也為數不多。有的時候,甚至進個一兩本,就已然很不得了了。
在誠品,我一口氣讀了半本《中國的歷史》
我在大陸的時候,有位歷史專業的朋友~曾經向我打聽:「你讀過日本講談社《中國的歷史》麼?"讀過,十卷本的。「那麼第十一卷呢?」出過麼?關於什麼的?「紅色中國的內容。你能幫我找到麼?急需。」看來他是有備而來的,但我卻顯得茫然無知。既然~像他這樣「了解內情」 的都搞不來,我能去哪兒搞?而今逛誠品,我終於見到此書。翻了六十多頁,發現沒啥耳目一新的觀點。放下來,再去翻閱章怡和《最後的貴族》,(這也是一位大陸摯友極力找尋的),發現並不比大陸曾經出版過的《往事並不如煙》~多了些許什麼。問問售書小哥,此類書籍賣得並不好,所以也不敢多進。翻罷,我隨即撂下,也不想再拿起來了。
臺灣讀者,似乎對「禁書」興趣不大
所謂的大陸「禁書」,在臺灣均無敏感性。據說,這樣的書籍,臺灣的出版社也是不會出版的,因為出一本虧一本。(楊繼繩的《墓碑》、高華的《歷史筆記》、《紅太陽》之類,只有香港版的)但有些文藝類的書籍,如龍應臺女士的《天長地久》和《大江大海1949》,卻一直會被擺放在書店最醒目的位置。臺灣人讀書,不在於此書有啥「敏感度」,而在於文字本身~會不會打動人心。我在國內旅行,經常放置於雙肩背之內的,大凡是林達系列、王小波散文這樣的作品。看著看著,旅途中的疲憊、煩惱,便會隨著書中內容的展開~而一點點地消散。或許,我也做不了一個所謂的「政治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