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並不是常見的疾病,這類疾病的病程比較緩慢,發病的病因也並不明確,如果不能及時的治療可能後果會越來越嚴重。最後可能會導致肌肉萎縮。那麼脊髓空洞症的症狀有哪些呢?脊髓空洞症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脊髓空洞症的症狀我們了解的並不是很多,所以需要詳細的了解,如果脊髓空洞症的症狀有表現出現我們就需要注意了,一定要及時的治療。
脊髓空洞症的症狀
1、感覺障礙
本病可見兩種類型的感覺障礙,即由空洞部位脊髓支配的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和病變以下的束性感覺障礙。
2、運動障礙
下運動神經元性癱瘓。當脊髓頸、胸段空洞波及前角時,出現手部魚際肌、骨間肌以及前臂諸肌無力、萎縮和肌束震顫。手肌嚴重萎縮者可呈「鷹爪」手。隨病變發展,可逐漸波及上臂、肩帶及部分肋間肌,引起癱瘓。腰骶部的空洞則症狀為下肢和足部的肌肉萎縮。
3、植物神經功能障礙
植物神經功能障礙常較明顯,由於病變波及側角所致,常見上肢營養障礙,皮膚增厚,燒傷疤痕或頑固性潰瘍,發紺發涼,多汗或少汗。下頸髓側角損害可見霍納徵。約20%的病人骨關節損害,常為多發性,上肢多見,關節腫脹,關節部位的骨質萎縮、脫鈣、被磨損破壞,但無痛感,這種神經原性關節病稱為夏科關節。
4、其它症狀
常合併脊柱側彎、後彎、脊柱裂、弓形足、扁平顱底、腦積水及先天性延髓下疝等畸形。
5、延髓空洞症
其空洞常從脊髓延伸而來,也可為疾病的首發部位。因常侵及延髓疑核、舌下神經核和三叉神經脊束核而出現吞咽困難,發音不清,舌肌萎縮及震顫甚至伸舌不能,面部痛溫覺減退但觸覺存在。如空洞波及前庭小腦通路時可引起眼球震顫、眩暈、步態不穩。當損害橋腦面神經核時可出現周圍性面癱。
脊髓空洞症的治療
脊髓空洞症的治療需要靠大方向來把握,因為這類疾病病程比較緩慢,早發現,以便於早治療,這樣治療效果可能會更好。選擇科學的治療方法也很重要。
脊髓空洞症是一種緩慢進展的脊髓退行性病變,發病較為緩慢,臨床表現為受累的脊髓節段神經損害症狀,以痛、溫覺減退與消失,而深感覺保存的分離性感覺障礙為特點,兼有脊髓長束損害的運動障礙與神經營養障礙。
關於脊髓空洞症病情的程度,根據出現的症狀,空洞的形態和發病時間通過專業的臨床評分可以劃分歸類,可分為早、中、晚期,比如出現肌肉萎縮無力的這類病人,多屬於中期。
脊髓空洞症發展的後期可能會出現身體無力,吃、喝、拉、撒、睡、洗、行這些日常自理項目都需要人照顧,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發展到殘損和癱瘓的程度,但是發展的速度越快風險就越大。
脊髓空洞症疾病要科學治療
1.我們要定一個大的方向,應該重視、及早做幹預,「等、靠、拖」帶來的後果就是「重、大、殘」。
2.具體方案的主要內容就是正確治療的同時,結合良好的康復保養。就像給一顆空心樹處理根部壓著的石頭一樣,根培好了,不澆水施肥肯定是不行的;如果不護根培土,光澆水施肥也濡養不到樹體。所以治療要和康復結合好了。
脊髓空洞症的偏方
脊髓空洞症除了以上的治療方法,中醫偏方也被廣泛使用,但是偏方的使用也並非胡亂的使用,需要我們根據醫生的介紹合理的使用,胡亂使用並不會有好處。
(1)肝腎不足
治法:滋補肝腎,添精益髓。
處方:熟地20克,龜版20克,白芍15克,枸杞子15克,當歸10克,雞血藤10克,蓯蓉10克,菟絲子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牛膝10克,桂枝6克,桑寄生10克。
加減:肢顫抖動加羚羊角、雙鉤藤、全蠍;下肢攣急加僵蠶、地龍;兼腎陽不足加巴戟天、仙靈脾、補骨脂。
常用成方:虎潛丸、一貫煎、六味地黃丸。
療效:按上述辯證分型,共治療144例,其中顯效68例,好轉51例,無效25例,總有效率為82.6%。
(2)腎虛髓空
治法:益腎填髓,補氣活血。
處方:巴戟天15克,淫羊藿15克,菟絲子20克,鹿角膠12克,龜版膠12克,狗脊12克,黃芪30克,枸杞子30克,當歸15克,赤芍9克,川芎6克,丹參12克,熟地15克,蓯蓉30克,雞血藤20克,桑寄生15克。
加減:腎虛明顯加附子、肉桂;脾虛明顯加黨參、自術;肉萎血虧加桂枝、黃精;血瘀明顯加桃仁、紅花。
用法: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常用成方:地黃飲子、桂附八味丸、振頹湯、益髓湯。
結語:脊髓空洞症的症狀,治療方法我們都了解了。如果出現脊髓空洞症需要合理的治療。偏方雖好但是不能胡亂的使用,需要根據醫囑合理用。生活中最好還是能積極的預防這類病因不明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