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被查出來「脊髓空洞症」時,大部分患者都是滿腦子的問號,這到底是個什麼病?好好的脊髓怎麼有「洞」?治療需要手術嗎?
什麼是「脊髓空洞症」?
「脊髓」是神經外科醫生經常說到的一個詞,但是對於沒有醫學背景的人來說可能會很陌生。它在哪裡呢?其實支撐人體的脊柱內部並不是實心的,由骨質結構圍成的空心「管道」內有脊髓和神經走行。脊髓是腦組織向四肢和軀幹傳遞的神經通路,布滿神經細胞和神經組織。
一棵樹空心,就會出現樹葉變黃,時間長了樹幹發乾,進而這棵樹可能會枯萎,而人的脊髓出現空洞,也是如此。神經傳導通路受到相應的壓迫或者破壞,出現神經傳導異常。具體表現如下:
脊髓空洞患者的主要症狀有:
1、感覺症狀:以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為特點,表現為痛、溫覺減退或消失,深感覺存在等,比如手麻、患者洗澡時感覺不到水的溫度等;
2、運動症狀:手指無力,軀幹和四肢疼痛,難以正常行走,走路姿勢異常,如果空洞進一步發展,可能出現下肢行走障礙甚至截癱等;
3、自主神經損害症狀:出現肢體與軀幹皮膚可有分泌異常,多汗或少汗症是分泌異常的唯一體徵。
治療脊髓空洞症要先找「幕後黑手」!
治療脊髓空洞症首先就是找尋原因。因為脊髓空洞症只是症狀,在這個症狀之下,會隱藏一些病因。
不同的病因會引起不同類型的脊髓空洞症,比如說上頸椎的寰樞關節脫位,小腦扁桃體下疝或者局部的牽拉、局部的畸形、脊髓拴系、脊髓的縱裂等等,這些都會引起脊髓空洞。
脊髓空洞症的治療不是直接針對空洞,而是要從導致空洞出現的這些原因著手。比如脊髓內腫瘤導致的空洞,治療就要切除腫瘤;小腦扁桃體下疝畸形導致脊髓空洞,需要做枕下減壓術;為外傷或者炎症造成的空洞,如果空洞沒有繼續發展,可不做處理。
但不管怎麼說,脊髓空洞症一旦被確診越早治療越好,找到病因後儘快進行治療。因為到一定時間後,由於空洞向周圍壓迫,若導致脊髓已經完全萎縮了,那麼這時候即使解決了脊髓空洞問題,患者的症狀也緩解不了了。臨床上也會遇到一些沒有及時治療的脊髓空洞症患者,已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肢體功能障礙,十分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