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圖片來自網絡
為了能在激烈競爭中勝出,不少考公務員的考生會參加各類培訓機構的強化班。記者走訪調查了浙江杭州市一些考生和培訓機構,發現面試培訓班的費用一兩萬起步,高的在二十萬元以上。近日,公考面試結果張榜公布,參加培訓班的考生中,錯雜著失意與得意。(4月4日《錢江晚報》)
近些年,公務員招考始終是熱門的話題。面向社會、公正公平、能者優先等優點,根植於大學生就業難、競爭大等現實語境,使得這一考試擁有了廣泛參與度與普遍關注度。伴隨著公考熱的持續,與之相關的線上線下培訓行業也得到了迅猛發展。然而,每每在筆試成績公布後,各類天價面試班便屢屢挑動著考生敏感的神經,也吸引著輿論的關切。
動輒上萬、數萬乃至二十萬以上的公務員面試班,因其高額的培訓價格而廣受關注。但在高價的背後,一個誘人的策略在於:最終未被錄取費用全退或大部分費用退還。這對考生和家長而言,就催生了一種不由自主的利益權衡:相較於獲得體制的鐵飯碗而言,動輒上萬的面試費用,不過是一種相對較低的投入罷了。也就是說,如果能最終「上岸」,投入幾萬元培訓費用,也不過是小菜一碟。畢竟,現實語境下,找一份合適的體面的工作,面對的競爭也不小。即使最終沒考上,也不過當進行了一次免費培訓。今日學到的知識和技巧,他日終究也會用到。
而站在培訓機構的角度來看,就更好理解了。雖然一半左右的考生最終都落榜並退還了學費,但另一半考生的天價面試費,也足夠保證一定程度的獲益。況且,從開始面試繳費到最終退費,這中間有幾個月的時間可以對這些資金擁有自由使用權。如此龐大的現金流,也是企業擴大再生產的一筆重要資源。
正是在這樣似乎兩全其美的策略下,天價面試班才得以屢屢出現,頻頻挑動公眾敏感的神經。但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在於,天價面試班玩的不過時一種概率遊戲罷了。進入面試的考生,無論是否參加面試培訓班,最終都有一定的概率「上岸」,獲得進入體制的船票。不同的地方在於,其中一小部分考生會因為考前的突擊面試,積累一定的知識、技巧,甚至可能是一種踏實感,使得這樣的概率呈現某種程度的波動。
天價公考面試班雖然是一種「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自由市場活動,但也有幾點是必須指出的。一則,隨著制度籬笆的更加完善,所有的公權力都將在陽光下運行,公務員這份職業也將逐漸實現權力祛魅,因為權力光環而進入體制,終將證明是一廂情願。二則,單就考試而言,考生的綜合素質在於平時的積累,在於對時政理論、方針政策、社會熱點的持續關注、深入思考和認真總結。僅靠幾天流水線的面試培訓,縱然最終錄取,畢竟有很大的僥倖成分,甚至可能在見多識廣的考官面前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三則,培訓機構必須嚴格保障考生的合法權益,確保面試不過費用全退或者大部分退還的承諾不打折扣,相關部門也應有針對性地加強對這一領域的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