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PK,這局阿里輸給了拼多多!

2020-12-27 網易財經

(原標題:正面PK,這局阿里輸給了拼多多|界面新聞 · JMedia)

文|燃財經 黎明

這真是極其巧合的一幕:拼多多和阿里巴巴選擇在同一天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

一個是市值超過5000億美元的電商老大哥,一個是雄心勃勃又充滿爭議的後起之秀。過去一年,它們從流量戰、補貼戰、人才戰,一直打到口水戰。

更具戲劇性的是,財報發布後,美股開盤,阿里跌4.3%,拼多多漲4.4%。收盤時,阿里跌幅達到5.87%,拼多多漲幅達到14.50%,市場選擇用腳投票。

這本來不是一個量級的比賽。從收入來看,一季度,阿里1143億元,拼多多65億元,二者相差近18倍。從淨利潤來看,阿里盈利32億元,拼多多淨虧41億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但從業務來看,坐標系就變了。

截止一季度末,阿里年活躍用戶7.26億人,比上季度新增1500萬人,拼多多新增用戶4290萬人,總量達到6.28億人,跟阿里的差距已經縮小至不足1億人。拼多多上季度的GMV增速是99%,天貓實物GMV增速是10%。

這就像是,阿里開的是航空母艦,拼多多開的是巡洋艦,巡洋艦雖小,但速度快、火力猛,而且你還打不著它。這個時候,說阿里不緊張,那是假的。

因為疫情,一季度財報對很多公司來說,就是一次「比慘大會」,衝擊太大了,全都體現在財報裡,阿里和拼多多也不例外。

我們通過一季度財報對比,看看這場戲劇性的戰局,發生了哪些改變。

都很慘,但居然超預期了

先從總體上對比一下二者的業績完成情況。

先說阿里。

一季度收入114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2%。22%的增速是什麼概念?不算低,但卻是阿里上市後季度最差。至少在過去連續的10個季度裡,這個數字從來沒有低於35%。

阿里各季度收入同比增速

拖了業績後腿的,是阿里核心商業和阿里大文娛。

核心商業包括淘寶天貓、零售通、跨境業務、菜鳥物流、餓了麼等業務,在阿里營收中佔比超過80%,是阿里的基本盤。一季度這塊的收入是939億元,增速只有19%。導致增速放緩的原因,一是訂單減少,二是商家減少了廣告投放,導致阿里廣告收入縮水。

跟很多人臆想中的「外賣會在疫情期間爆發」不同,阿里的本地生活業務(餓了麼+口碑),在一季度是負增長的,並沒有因此迎來業績爆發。另外,阿里大文娛一直是阿里內部扶不起的阿鬥,一季度的營收增速只有5%,是阿里獨立業務板塊中,對整體財務貢獻最小的。

阿里雲表現亮眼。一季度營收122億元,同比增速58%,全年營收超過400億元,摩根史坦利將阿里雲的估值上調至770億美元。有意思的是,這正好接近拼多多當前的市值。

除了增速放緩,阿里的另一個大問題,是盈利大幅下滑。

我們對比一下阿里過去5個季度的淨利潤,就知道一季度有多慘。

阿里各季度淨利潤

從2019年一季度至今,阿里的季度淨利潤沒有低於200億元的,今年一季度,淨利潤變成了32億元,縮水了88%。阿里一下子從一家「非常賺錢」的公司,變成了一家「微賺」的公司。

問題出在投資上。過去阿里在各個領域投了一票公司,這些投出去的錢,大部分是以「公允價值」的形式記在阿里的帳上。這些公司的估值或市值上漲,阿里就賺得多,反之阿里就要計提虧損。一季度全球股市暴跌,阿里投資出現巨額虧損,200多億元的淨利潤硬生生給抵消成了32億元。

總體上,雖然看起來業績創了新低,但阿里的營收還是高於市場預期。

再說拼多多。

拼多多的這份財報是割裂的。

一季度營收65.4億元,市場預期為49.7億元,實際高出預期32%,大大超過預期。去年一季度,拼多多營收為45.5億元。這應該算是超額完成業績了。

但是問題也很尖銳,淨虧損41.2億元,同樣大大超過預期。拼多多成立至今一直虧損,分析師對一季度給出了29.9億元的虧損預期,但沒想到實際要超出38%,並創造了拼多多歷史上(排除2018年二季度股權激勵導致的帳面虧損)最大的季度虧損。

拼多多各季度淨利潤

這種割裂從股價變動上可見一斑。財報發布後十分鐘,拼多多股價盤前大漲7%,但是半小時後,股價由漲轉跌,跌幅達4%。開盤後股價不斷震蕩,最後市場情緒得到統一,當天收漲14.5%。

都要賺錢,但賺錢的姿勢不同

疫情是如何影響這兩家公司的?

如果將阿里這個巨無霸進行拆解,我們會發現,阿里雖然業務龐雜,號稱「數字經濟體」,但其實它最核心的還是淘寶+天貓的電商業務。這塊為阿里貢獻了超過60%的營收。

獲得營收最常規、最套路化的方式,一是抽傭,二是收廣告費。商家在淘寶或天貓售賣商品,每成交一筆,要給平臺交付約5%(常見)的扣點,另外,商家為了獲得更多流量,還要購買廣告位、競價排名、以及刷單。

一季度,阿里的廣告營銷收入為309億元,佔總營收的27%,是阿里第一大收入來源。但對比以往各季度,這個比例其實並不高。上個季度,這個數字是38%。這意味著,疫情期間,商家減少了廣告投放或縮減了營銷預算,這影響了阿里的流量變現。

阿里廣告收入和佣金收入的營收佔比

另外,疫情期間商家復工困難,以及受制於快遞物流,訂單量縮減,這也導致淘寶天貓的訂單成交量降低。一季度,天貓實物GMV增速只有10%,是歷史最差。與此相對應,阿里一季度佣金收入145億元,相比去年負增長。

阿里確實是一家電商公司,但它主要靠廣告和抽傭賺錢。

拼多多是挑戰者,也是電商行業的「異類」。跟阿里最大的差異是,它不收取交易佣金,只收一個千分之六的支付手續費,在2019年以前,它甚至都沒有完善的廣告投放機制。

按照拼多多樂於對外宣揚的點,去年,它幫商家節省了500億元左右的資金成本,今年一季度,平臺直接補貼金額超過50億元。

當然,拼多多不是要做公益,這只不過是特定階段的戰術而已。本質上而言,它終究會變成跟淘寶天貓一樣,佣金+廣告兩手都要抓。

一位拼多多商家對燃財經透露,2019年以前,拼多多平臺上有大量的免費流量,新手開店就有訂單,但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商家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現在需要為流量付費,免費流量不再有。換言之,羊毛長起來了,終於可以開始剪羊毛,變現了。

越來越完善複雜的廣告運營體系,也為拼多多將流量變現提供了工具。有拼多多商家透露,一年前,他想在平臺做投放,都不知道往哪投,但現在,「平臺有上十種方式讓你花錢」。

目前,廣告營銷收入是拼多多最核心的收入來源。一季度65.4億元的收入,其中54.9億元來自廣告。

跟阿里一樣,疫情減緩了拼多多商業變現的速度。受制於商家預算縮減,以及給商家提供的補貼,一季度,拼多多的貨幣化率降至2.2%,重新回到了兩年前的水平。對比2019年四季度,拼多多的GMV環比下降18%,但廣告收入環比下降了43%。這意味著,相當一部分GMV,沒有通過廣告的方式變現。

拼多多在拆阿里的城牆

拼多多到底能不能盈利?在這一點上,此前市場一直沒有達成共識。燒錢換市場的打法不新鮮,多年虧損的案例也屢見不鮮,問題在於,拼多多的補貼,是有效還是無效的。

以百億補貼為首的撒錢打法,就像是電商行業的一顆炸藥包。阿里是守城方,拼多多是攻城方。炸藥包可能炸毀一塊城牆,但拼多多到底是要背著炸藥包,去炸城牆,還是扛著鏟子,去拆城牆。

一季度,拼多多的營銷費用是73億元,比它65億元的收入還要高出8億元。也就是說,拼多多不僅把所有賺來的錢,拿去補貼、打廣告、搞宣傳了,還另外倒貼了8億元。百億補貼是真香,但那確實需要錢。

真金白銀砸下去,效果也是立竿見影。一季度末,拼多多的年度活躍用戶是6.28億,比上個季度環比增加了4290萬,比阿里和京東新增的人數加起來還要多。相比之下,阿里只新增了1500萬,是電商三巨頭中最低的。按照這個速度,拼多多在未來兩年用戶量趕上阿里是大概率事件。

拼多多和阿里年活用戶數量

再來看獲客成本,其實拼多多的獲客成本並沒有很多人想像中的高。按當季營銷費用來算,一季度,拼多多、京東、阿里的獲客成本分別是170元、176元、812元,拼多多是最低的。當然,阿里是包含了電商業務的整體數據。

2019年三季度,拼多多花費了69億元的營銷費用,拉新5310萬人,淨虧損23億元,當時財報出來後,股價暴跌23%。這次,拼多多的營銷費用和虧損幅度並沒有收窄,但股價卻逆勢上漲了14.5%。顯然,情況發生了變化。

二級市場投資人開始相信,百億補貼,也是可以補貼出效率的。而這個被黃崢稱為「還是個孩子」、充滿爭議的公司,是可以對阿里發起挑戰的。

過去,黃崢一直打著「錯位競爭」的幌子,帶著拼多多快速奔跑。誠然,拼多多的6億用戶,可以藏在騰訊庇護的微信生態裡,但終究會跟阿里發生重合,短兵相接不可避免。

阿里曾經走過的路,如今拼多多似乎要再走一遍。從追求用戶數量、追求GMV、到調整SKU、提高客單價、再到追求盈利數據,一切都有跡可循。

從淘寶到天貓,阿里花了十多年時間建立起來的城牆,如今拼多多迎頭撞上。跟阿里的競爭,就是拆掉城牆的過程。黃崢曾說,「友商是前輩,拼多多是後輩,要尊重前輩。拼多多站在前輩的肩膀上前進,要感謝前輩。」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張梅_NF2100

相關焦點

  • 店寶寶:搶人利器,阿里與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大戰!
    不過,與前面幾次「過山車」大多數是因為財報表現不同的是,這一次飆漲,卻是因為四個字——百億補貼,這也是拼多多給客戶的驚喜。這僅僅只是對比拼多多自身,如果拿這些數據與其他電商平臺對比,我們可以發現百億補貼的威力絕不僅於此。拼多多單季新增活躍用戶5310萬,相比之下阿里的這一數字為1900萬,京東的這一數字為1300萬。如此明顯的差距,導致拼多多在活躍用戶數上不斷迫近阿里,並甩遠京東。
  • 特價版淘寶,阿里的「拼多多」?
    雖然阿里不願意承認,但淘寶特價版喜歡對標拼多多早已不是秘密。拼多多打造「真香節」,阿里便高調推出升級版「一元更香節」。拼多多用「百億補貼」來吸引用戶,淘特價便用「一元包郵」來爭搶用戶。進入老年專區顯示「好物只要一元起」,頁面下拉產品均價多在50元以內,不禁讓人聯想到同樣走低價路線的拼多多。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則聚焦整個下沉市場,覆蓋多種生活品類。去年5月份,拼多多與快手聯手直播,商家可接入快手主播資源做商品直播推廣,這一舉措既是拼多多的渠道下沉,又是快手變現的新動作。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這是一次集中檢驗經營業績的時候。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在收入和淨利潤指標上,三家公司都超出了市場預期,其中,拼多多居然盈利了(Non-GAAP規則下淨利潤為正)。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這是一次集中檢驗經營業績的時候。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從年活用戶總量來看,拼多多和阿里已經非常接近,9月底的時候二者絕對值相差2570萬,這是拼多多首次將差距縮小至3000萬以內,而今年6月底,這個差值還是5880萬。
  • 財報相繼出爐:阿里、京東、拼多多走向了三岔口
    而且與對手之間巨大的營收差距,也表明拼多多的成長空間依舊巨大。拼多多的優勢也體現在各項數據的高增速上。據財報可知,拼多多在新的季度中營收同比增速為67.3%,雖然和此前的表現相比出現下滑,但依舊保持著比較不錯的增速。而阿里34%的同比增長也算得上不錯,畢竟上一個季度只有22%的同比增速。
  • 拼團無力之後,2019年阿里轉戰「新製造」抗衡拼多多?
    從去年開始,淘寶就開始了一系列應對拼多多的措施,面對拼多多持續加碼供應鏈,2019年阿里的新製造真的能夠成為抗衡拼多多的「制勝寶典」?阿里拼團後勁不足,雙十二敗於拼多多從去年開始,淘寶就開始了一系列應對拼多多的措施,先是上線新功能「拼團」,採用了與拼多多類似的玩法;而後於今年3月推出淘寶特價版App,打起了價格戰;隨後支付寶首頁也上線了拼團功能,但是阿里圍繞拼團做社交卻沒有濺起多大水花。
  • 特價版淘寶,阿里的「拼多多」?你怎麼看?
    進入老年專區顯示「好物只要一元起」,頁面下拉產品均價多在50元以內,不禁讓人聯想到同樣走低價路線的拼多多。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則聚焦整個下沉市場,覆蓋多種生活品類。去年5月份,拼多多與快手聯手直播,商家可接入快手主播資源做商品直播推廣,這一舉措既是拼多多的渠道下沉,又是快手變現的新動作。直播帶貨「下沉」,阿里的發力點在於淘寶直播和淘寶特價版工廠直播。
  • 拼多多的「拼單」版圖,這次能「抄」過阿里嗎?
    在拼完特斯拉Model 3之後,拼多多再次將目光投放到另一大豪車品牌,開拼總價值超過千萬的勞斯萊斯幻影。其給出的補貼價格也十分給力,達到了122萬元,然而優惠過後,這輛勞斯萊斯幻影總價仍為946萬元。 一直被冠以「低價」、「low」等標籤的拼多多,越來越多以「高大上」的形式出現在公眾視野,不久前其市值還直逼2000億美元,儼然成為資本市場的新寵兒。
  • 電商三巨頭PK:阿里吸金最強 京東營收之王 拼多多用戶增速驚人
    在以季度財報的計算範圍內,阿里巴巴和京東的營收規模早已是千億級別,甚至在衝擊2000億大關,而拼多多僅僅維繫在百億左右,短時間無法在規模上和阿里、京東並駕齊驅。從營收增速上看,因為體量的原因,拼多多在三巨頭中成長的最快。但隨著規模的逐步提升,增速也降至了100%以內。相比之下,阿里、京東儘管達到了千億營收規模,但增速卻持續穩定,維持在30%-40%之間。
  • 網際網路 | 拼多多APP
    拼多多,這個下沉市場崛起的黑馬,雖然最開始假冒偽劣的品牌形象被戲稱過很多次「拼夕夕」,逐漸成為下沉市場最接近的代名詞。還記得18年暑假熱播綜藝《無限歌謠季》播出,拼多多作為品牌冠名商,熒幕裡到處可以看到這樣一句廣告語「3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不知何時,拼多多從這個看似已經由阿里系與京東兩份天下的電商阿賽道中脫穎而出。
  • 風眼 | 拼多多的正面與側面
    整個2017年,拼多多GMV達到上千億元人民幣,僅次於阿里和京東之後,而同年11月,拼多多日訂單量已經超過京東。年GMV實現千億這一裡程碑,可以類比的是,達到這一成績京東用了10年時間,唯品會用了8年,淘寶用了5年,拼多多只用了兩年零三個月。 第三,絕地生存,從阿里、京東處虎口奪食。CEO黃崢在招股書的致股東信中說,「拼多多不是一個傳統的公司。
  • 阿里向左,拼多多向右
    對白牌商品的布局,體現了阿里和拼多多對於下沉市場的不同路線。 「淘工廠直營店」的首次公開,有對白牌商品本身的布局,也有改造中國工廠的野心,體現的是阿里和拼多多對於下沉市場不同的路線,一個向左一個向右。
  • 阿里與拼多多「慪氣」?新款iphoneSE直接補貼500元!
    拼多多補貼400元,阿里補貼500元,新款iPhoneSE「被迫」降價。在新款iPhoneSE發布之後,拼多多率先提出了「補貼」政策,拼多多百億補貼專區顯示,拼多多為每臺iPhone SE補貼了400元,最低2899元到手的價格,直接創下新款蘋果手機的最低價。在拼多多上,共有五家平臺支持領券購買活動。
  • 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假的多?
    有網友稱,拼多多的上市讓歷史倒退了二十年,曾經橫行中國幾十年的假貨和盜版們,換了個渠道就可以大搖大擺的重出江湖,還成就了一個市值數百億美金的獨角獸,這究竟是在諷刺誰?還有網友笑稱,看到矛槍利劍指向拼多多,而我就覺得拼多多挺好的 在天貓和京東我都會擔心買到假貨的可能性 但在拼多多我就完全不用擔心,因為肯定是假貨。
  • 阿里 拼多多再度「擦槍走火」 一言不合就封殺淘寶帳號?
    拼多多阿里雙方多次在下沉市場展開激烈廝殺,這次甚至上演遠程喊話。拼多多員工被淘寶「風控」 雙方上演「互懟」社交媒體知乎上也出現了相關爆料稱,有拼多多員工無法使用包括聚划算百億補貼、淘寶省錢月卡、天貓超市等多個業務。網經社註:圖片採集自知乎APP另有知情人士稱,這次的風控在前幾天就開始了。
  • 拼多多沒有價格戰
    萬個機器粉」;直播帶貨,商家虧本的現身說法也越來越多……前淘寶直播運營負責人趙圓圓在微博破口大罵,直指某些直播帶貨的「戰報」誇大弄虛,他還調侃:薇婭李佳琦覺都不睡打拼了四年,沒有輸給時間,輸給了吹牛。直播帶貨走紅後,有人稱這種模式就是「人型聚划算」,為何不是「人型拼多多」?這也側面說明,直播帶貨只是模塊簡單的團購、促銷,只能是簡單的「聚划算」,而年度GMV發展到萬億體量的拼多多已經具備了相當程度的複雜性。
  • 阿里66億增持圓通,與京東、拼多多「三國殺」升級
    先是京東封殺申通,再是昨天(9月1日)阿里66億增持圓通,至此阿里在圓通持股比例上升至22.5%,成為第二大股東。而一個月前某通達系快遞抵制跟拼多多關係緊密的極兔快遞。電商平臺對快遞行業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
  • 騰訊與阿里「信用支付戰」開打:拼多多坐收漁利
    實際上,近年來,阿里旗下的信用支付產品——支付寶「花唄」已將億萬都市男女的消費欲望牢牢控制在自己手裡。  兩年前的2017年,花唄發布的《2017年輕人消費生活報告》顯示,花唄的用戶中,90後佔比約47.25%,平均每4個90後中,就有1個開通了花唄。2017年花唄創造的年淨利潤高達34億元。不良率僅為1%。
  • 阿里、京東、拼多多、百望雲等助力地攤經濟
    阿里、京東、拼多多下場支持  阿里1688在5月29日發布了「地攤經濟」幫扶計劃:為超3000萬「攤主」提供全方位的進貨和經營支持,為商戶提供源頭好貨、數據智能、金融扶持、客戶保障四大維度的賦能,僅金融扶持一項,就包括超700億元的免息賒購。
  • 阿里拼多多們的水果農場是套路還是福利?
    阿里拼多多們的水果農場是套路還是福利?繼拼多多之後,美團、京東、阿里都在自己旗下的APP裡面開闢了農場果園,用戶通過做任務種樹成功就可以領免費的水果。本質上,這就是一個用戶留存轉化遊戲,電商巨頭使出十八般武藝來表演搶人搶時間大戰。不過,為何這次選擇種水果作為切入點,「水果農場」將來又還有多少想像空間呢?從多多果園到芭芭農場 免費領水果為電商四少帶來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