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報相繼出爐:阿里、京東、拼多多走向了三岔口

2020-12-24 驅動中國
  • 來源: 驅動號 作者: 劉曠   2020-08-27/11:34
  • 配圖來自Canva

    在疫情影響逐漸消退的二季度,各大公司的財報也相繼出爐,雖然有人歡喜有人憂,但也掀起了各個領域中的一次次高潮。而在電商領域,隨著京東、阿里和拼多多相繼公布了各自的財報之後,電商領域中的最大高潮也隨之到來。

    公布財報之後,股價的變動自然最能反映市場對這份財報的滿意程度。根據三方公布財報當日的股價信息可知,京東當日收盤漲幅達到7.93%,阿里財報公布當日股價微跌1.01%,而拼多多卻在財報公布日股價出現了13.52%的下滑。

    市場反應的不同,自然和公司在本季度的表現不無關係,那麼對比來看,三家在這個季度之中的表現如何呢?

    新財報各有千秋

    雖然市場的反映差別極大,但是電商三大巨頭交出來的財報,卻各有各的亮點。

    先來看看營收方面,京東在二季度的營收拔得頭籌,季度營收首次突破兩千億大關,達到2011億;而阿里以1538億的成績位居第二,也即將達到疫情之前的頂峰時刻;而拼多多只有122億的營收,和兩位對手的差距依舊很大。

    當然,成立才五年的拼多多,在業務規模方面和阿里京東有著比較明顯的差距,靠如今這種體量取得如此成績已然不錯。而且與對手之間巨大的營收差距,也表明拼多多的成長空間依舊巨大。

    拼多多的優勢也體現在各項數據的高增速上。

    據財報可知,拼多多在新的季度中營收同比增速為67.3%,雖然和此前的表現相比出現下滑,但依舊保持著比較不錯的增速。而阿里34%的同比增長也算得上不錯,畢竟上一個季度只有22%的同比增速。

    而京東33.8%的同比增速,對比來看確實略有遜色,但是這個成績卻創下京東十個季度的最佳,同時也意味著京東重新回到了高速增長的賽道之中。

    另外,拼多多的增速優勢在用戶上表現得淋漓盡致。根據財報數據,拼多多過去12個月累計的活躍買家數達到6.8億,本季度用戶增量達到5510萬,創下上市以來單季度最大增幅。

    而且6.8億的數據,也讓拼多多和阿里差距逐漸縮短。一季度拼多多和阿里在中國零售市場的用戶差距接近一個億,而二季度之後,二者之間的差距僅有5000萬。

    同樣在用戶方面,二季度的京東表現也不錯,單季度超過4000萬的增速讓京東的用戶終於超過4億。只是在用戶體量上,京東和阿里、拼多多的差距依舊存在。

    最後來看看三家的賺錢能力。對比三方在Non-GAAP之下歸屬普通股東的淨利潤可知,阿里是不遑多讓的第一。根據財報可知,在這項數據上阿里為406億元,而破了盈利紀錄的京東也只有59億元而已,更不用說拼多多了,雖然虧損大幅收窄但是依舊有7700萬元的虧損。

    從這些比較核心的數據可以看出,新的一個季度過後,電商三巨頭各具優劣,而「三國」的格局基本定型。巨頭如阿里,是毋庸置疑的第一,而京東和拼多多也在你追我趕之中搶奪者老二的地位。

    只是,格局雖基本成型,角力的三方卻在打法上有了新的變化。

    阿里的新歸宿

    對於阿里而言,電商是核心,但不是最終的歸宿。

    電商是阿里起家的根本,依靠廣告和抽傭賺錢的淘寶+天貓是其最核心的業務,並且一直是阿里主要收入來源。但是如今阿里卻正在逐漸改變這種情況,逐漸減少通過淘寶天貓抽傭和廣告所獲得營收在總營收之中的比重。

    這種情況在上一份季度財報中就已經有了苗頭,而在新一季度的財報中已經表現十分明顯。根據阿里的最新財報可知,一直被歸為「其他」業務的新零售及直營業務(主要包括天貓超市、盒馬、進口直營和銀泰)本季度取得收入301億元,同比增長80%。

    而這一項業務的收入在總營收之中所佔的比例也從去年同期的14%上升到20%,超過了依靠淘寶天貓抽傭所獲得的收入,成為了阿里的第二大收入來源。

    畢竟在這個行業已經深耕十餘年的阿里,對於行業動向的把握總是精準,預料到新零售必然會改變傳統電商,而且單純依靠傳統電商抽傭和廣告未來難免會觸碰到天花板。

    舉例來說,在購買同樣物品的前提下,面對二到三天的快遞和一到兩個小時的同城急送,消費者自然會選擇效率更高的同城急送。

    於是依靠傳統電商起家的阿里,如今也正在改良自己的電商結構,更加多元的布局,讓阿里在電商領域的布局更加完善。

    京東轉而「賣服務」

    行業老大哥阿里在不斷擴張自己的電商邊界時,京東同樣動作頻頻。

    不過和阿里的邊界探索有些區別,京東的方向則是由上至下。不論是收購五星電器還是和國美的頻繁合作,都是京東在線下的不斷突破。而被收購之後的五星電器也表示將在全國範圍內推進「一城一店」的計劃。

    這無疑是在幫助京東進一步落實其線下布局,通過這些大大小小的線下門店,京東將在線下形成一張巨大的網絡,這種巨網覆蓋的範圍上至超一線城市下至邊陲小鎮,而每一個線下門店都是巨網之中的一個據點。

    在這番大力布局線下,京東想要的是什麼呢?自然是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整體服務體系了。從京東的發展歷史來看,京東更像是將線下的服務搬到線上來,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對於京東物流的升級,做到了「次日達」甚至「當日達」。

    而如今線下門店的不斷擴展,對於京東而言不僅僅是銷售渠道的豐富,更多的是在服務體系上的提升。不論是讓消費者更快地收到商品,還是可以面對面地解決消費者的問題,對於京東而言都是在服務消費者層面的又一次升級。

    不難看出,京東的重點也不再僅僅是電商,倒更像是一個「賣服務」的平臺。

    另外,京東旗下現有的幾個「獨角獸」企業,比如京東物流、京東健康、京東數科等都帶有一定的服務屬性。而這些獨角獸在逐漸浮出水面的同時,也在提升京東的整體服務水平。

    而在阿里和京東將注意力從傳統電商上轉移開的時候,後起之秀拼多多也在慢慢發生變化。

    逐漸穩重的拼多多

    如今,拼多多在高速發展的電商賽道上披荊斬棘已有五年,成績斐然同時充滿爭議。

    用裂變營銷瘋狂拉新,用百億補貼瘋狂撒錢,二者結合讓拼多多在電商用戶數量上超越京東,逼近阿里。從上市之初的「三億人都在用的拼多多」到如今即將突破七億,廣告語的變化速度都趕不上拼多多用戶的增長速度。

    可以看出拼多多在用戶增長這一方面,一點也不含糊。

    但是這種急速的擴張讓外界擔心,是否拼多多停止了補貼,此前燒錢換來的用戶會大量的流失。當然拼多多也意識到了這種危機,如今的一些動作也讓外界看到了拼多多的轉變,昔日滿是衝勁的少年也多了一份穩重。

    前些日子,拼多多在商家頁面新增了「拼多多批發」業務,進一步鞏固商家後臺,給商家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用以提升整體平臺的用戶體驗。而用戶體驗的提升,也是增加用戶粘性的重要辦法。

    另外,拼多多也在電商的眾多領域中找到自己的特長方向,進一步深耕,將其打造成自己的特色。比如農產品現在已經成為了拼多多的特色,產地直銷的農產品既保證了質量還保證了拼多多一貫的低價風格。

    這也讓拼多多在面對競爭時有了自己的優勢,並通過這種優勢進一步鞏固用戶。不難看出,拼多多不再只是尋求著高速的擴張,同時也將腳步逐漸放穩。而這種穩中有進的方法也可以保證拼多多更加長久的未來。

    用一個不恰當的例子來看,阿里像是一個一直都保持著優異成績的優等生,天賦異稟;京東則屬於穩紮穩打的學生,厚積薄發;而拼多多更像是優秀的插班生,黑馬憑空出現。

    如今,對於三家發展勢頭的爭論逐漸塵埃落定。但是暫且拋開輸贏來看,三家未來競爭的戰場已經不僅僅是電商,更是趨向多元化的領域。而在充滿多元化競爭的未來中誰將更勝一籌,其實更加值得期待。

    文/劉曠公眾號,ID:liukuang110

    相關焦點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這是一次集中檢驗經營業績的時候。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在收入和淨利潤指標上,三家公司都超出了市場預期,其中,拼多多居然盈利了(Non-GAAP規則下淨利潤為正)。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2020年三季度財報季來臨,阿里、拼多多、京東陸續發布財報,分別向資本市場交上了自己的答卷,這是一次集中檢驗經營業績的時候。總體上,阿里中規中矩、拼多多業績亮眼、京東穩如泰山。財報發布後,阿里和京東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拼多多大漲20%。隨著股價變動,三巨頭的市值也發生變化。目前阿里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電商平臺,但拼多多和京東正加速趕來,在市值上縮小差距。三大電商平臺目前已經全部進入中國市值最高前十大上市公司名單。
    • 電商三巨頭PK:阿里吸金最強 京東營收之王 拼多多用戶增速驚人
      北京時間11月16日晚間,京東發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至此,國內三大電商平臺(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全部發布了三季度財報。沒有了一季度疫情的幹擾,但也沒有二季度6.18和四季度雙11的狂歡,略顯平淡的第三季度,三大電商平臺交出了怎樣的答卷?
    • 阿里66億增持圓通,與京東、拼多多「三國殺」升級
      先是京東封殺申通,再是昨天(9月1日)阿里66億增持圓通,至此阿里在圓通持股比例上升至22.5%,成為第二大股東。而一個月前某通達系快遞抵制跟拼多多關係緊密的極兔快遞。電商平臺對快遞行業帶來的影響越來越大。
    • 電商逆戰:京東下鄉,拼多多進城
      2020 第二季度的財報,呈現出一個戲劇化現象——近年來高速增長的拼多多發布業績後,股價大跌 13.52%,市值蒸發 150 億;而京東發布財報後,卻創下股價歷史新高,漲幅約 20%,市值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雖然市場對兩家電商公司的反應截然不同,但更為有趣的是,在公司戰略層面,京東和拼多多卻是面對面朝著對方領地進擊。
    • 正面PK,這局阿里輸給了拼多多!
      文|燃財經 黎明這真是極其巧合的一幕:拼多多和阿里巴巴選擇在同一天發布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更具戲劇性的是,財報發布後,美股開盤,阿里跌4.3%,拼多多漲4.4%。收盤時,阿里跌幅達到5.87%,拼多多漲幅達到14.50%,市場選擇用腳投票。這本來不是一個量級的比賽。從收入來看,一季度,阿里1143億元,拼多多65億元,二者相差近18倍。從淨利潤來看,阿里盈利32億元,拼多多淨虧41億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從業務來看,坐標系就變了。
    • 拆解拼多多:成立5年硬剛阿里 網際網路史上最強「造富神話」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拼多多是全球範圍內最快實現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這個曾經的「電商小弟」,如今已經可以比肩巨無霸阿里。拼多多2020年Q3財報顯示,其年度活躍買家數達7.31億,非常逼近阿里的7.57億。
    • 拆解拼多多:成立5年硬剛阿里,網際網路史上最強「造富神話」
      數據來源:東方財富網拼多多是全球範圍內最快實現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這個曾經的「電商小弟」,如今已經可以比肩巨無霸阿里。拼多多2020年Q3財報顯示,其年度活躍買家數達7.31億,非常逼近阿里的7.57億。
    • 阿里、京東、拼多多、百望雲等助力地攤經濟
      阿里、京東、拼多多下場支持  阿里1688在5月29日發布了「地攤經濟」幫扶計劃:為超3000萬「攤主」提供全方位的進貨和經營支持,為商戶提供源頭好貨、數據智能、金融扶持、客戶保障四大維度的賦能,僅金融扶持一項,就包括超700億元的免息賒購。
    • 店寶寶:搶人利器,阿里與拼多多的百億補貼大戰!
      不過,與前面幾次「過山車」大多數是因為財報表現不同的是,這一次飆漲,卻是因為四個字——百億補貼,這也是拼多多給客戶的驚喜。拼多多單季新增活躍用戶5310萬,相比之下阿里的這一數字為1900萬,京東的這一數字為1300萬。如此明顯的差距,導致拼多多在活躍用戶數上不斷迫近阿里,並甩遠京東。因此即便面臨巨額虧損壓力之後,拼多多依然堅持百億補貼,並且堅持到了讓阿里、京東坐不住的那一天。用黃崢的話說就是:百億補貼花的每一分錢都是值得的。
    • 拼多多的「拼單」版圖,這次能「抄」過阿里嗎?
      美團、京東、蘇寧等電商平臺眼中的一塊「肥肉」。根據其APP介紹,「多多錢包」是拼多多官方推出的支付服務,目前拼多多內的所有服務在支付時都可使用「多多錢包」。而在此前,拼多多體系中的支付功能是依靠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的,這意味著拼多多需要向阿里、騰訊繳納支付費率,同樣也不利於拼多多金融業務體系的構建,拿下支付牌照上線「多多錢包」後,發力金融支付必然是拼多多接下來要布局的重點方向。
    • 拼多多全是泡沫?黃崢反嗆「等著瞧!」
      2020年3月11日,拼多多發了最新一季財報。最讓它得意的應該是以下兩組數據:踏上「萬億平臺交易額(GMV)」,拼多多只用了5年,而阿里、京東分別用了14年、20年。與此同時,拼多多的平臺用戶數已經從2018年6月的近3億人提升到6億人。然而,資本市場並不買帳,美股一開盤,拼多多的股價就跌了近7%。
    • 阿里一夜蒸發六千億,專家稱若壟斷成立或罰款48億,拼多多躺贏
      電商分析師李成東告訴AI財經社,相比恐慌因素,他更傾向於股價下跌是因反壟斷確實會影響阿里業務導致的。他沒有誇大這次事件的影響力,認為這只是一個意外事件,「阿里需要很長時間去盤整,主要因為業務本身壓力比較大,去年和今年的股價都沒有京東和拼多多表現好,尤其現在拼多多增長比較快,政策因素只是一方面。」
    • 盈利不足十分之一,拼多多憑什麼市值高過京東?
      11月12日,號稱「天天都是雙十一」的拼多多,選擇用超預期的財報在一眾電商巨頭的雙十一成交額之中突圍。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拼多多第三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4.664億元,首次實現扭虧為盈。受此消息刺激,拼多多12日盤前漲超22%,最終收漲超20%。13日拼多多股價延續了上漲趨勢,收漲12.73%。
    • 阿里 拼多多再度「擦槍走火」 一言不合就封殺淘寶帳號?
      拼多多阿里雙方多次在下沉市場展開激烈廝殺,這次甚至上演遠程喊話。拼多多員工被淘寶「風控」 雙方上演「互懟」社交媒體知乎上也出現了相關爆料稱,有拼多多員工無法使用包括聚划算百億補貼、淘寶省錢月卡、天貓超市等多個業務。網經社註:圖片採集自知乎APP另有知情人士稱,這次的風控在前幾天就開始了。
    • 京東與阿里、拼多多的第三季業績大比拼
      京東與阿里、拼多多的第三季業績大比拼   建基於阿里巴巴的國內電商業務與拼多多有點相似,按照既定的市場競價系統,依據平臺的營銷服務向商家收取表現費。
    • 阿里、京東、拼多多:未來10年誰能笑到最後?主要看3個核心
      其實電商真正被大家熟知的是從2003年的阿里淘寶開始,當經過了多年的市場洗禮,最終在電商江湖比較有地位的目前只有3家:阿里(淘、貓等)、京東、拼多多。 2020年是拼多多改變電商競爭格局的一年,隨著馬雲和劉強東的隱退,拼多多市值增長至1000億美元。
    • 拼多多 VS 淘寶京東,從下沉向上遊發展
      拼多多比起淘寶京東,商品的比價上更加低價,商品的從整體上對比更加低價,界面也推薦的更多是生活用品,活動上也沒有那麼複雜的領取購物劵規則,直接補貼降價。這是拼多多的特色,這種獨特的設計也和她強調和淘寶京東是同一批消費者的不同消費場景很相似。拼多多有同產品不同價,就是用戶需要為低價付出時間(玩拼多多的遊戲以及活動)或者向身邊的人推薦拼多多這個產品來獲得優惠券或更低的折扣。
    • 「後浪」拼多多超「前浪」京東,電商兩強誰將成為山中老虎?
      而力壓京東後,拼多多也躋身成為了中國第二大電商平臺。拼多多股價連續創新高,從市場情緒來看頗受投資者的信賴。  隨著拼多多市值再超京東,外界關於誰是電商老二又掀起一番新的討論熱議,在雪球上關於拼多多與京東更看好誰的話題也是吸引很多用戶參與,到底拼多多跟京東誰更具有更大的發展前景?在這些觀點中,他們支持拼多多或者京東的理由又是什麼?
    • 拼多多市值超過京東,發生了什麼?
      拼多多若能長期保持股價高於京東,則意味著自己坐上了中國電商的第二把交椅。   拼多多,這個成立不到五年、上市不到兩年的電商新秀,成為十足的黑馬,發生了什麼?   頻頻打入高端市場   這幾天,拼多多又開始撒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