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不足十分之一,拼多多憑什麼市值高過京東?

2020-12-26 澎湃新聞

什麼網際網路企業盈利能產生爆炸性新聞?目前可能只有拼多多。

11月12日,號稱「天天都是雙十一」的拼多多,選擇用超預期的財報在一眾電商巨頭的雙十一成交額之中突圍。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拼多多第三季度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為4.664億元,首次實現扭虧為盈。

受此消息刺激,拼多多12日盤前漲超22%,最終收漲超20%。13日拼多多股價延續了上漲趨勢,收漲12.73%。而拼多多的市值也一躍超過京東,達到1812億美元,成為ATM(阿里、騰訊、美團)之後上市市值第四的網際網路公司。

分水嶺

只是非美國會計準則下的不到5億元盈利,在美國會計準則下還虧損近8億元,經營虧損更是高達近13億元,拼多多憑什麼市值超過今年第三季度營業利潤為76億元(美國會計準則,非美國會計準則下為56億元)的京東?

根本原因是拼多多自身是一個現象級產品,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第一個真正貫徹「農村包圍城市」,之後迅速突圍,在一二線城市滲透率也飛速增長的電商品牌——5年吸引7.313億活躍用戶,並且在活躍用戶數量上6億之後依然保持兩位數增長率,是前無古人的成就。

之前人們質疑拼多多,是認為用補貼換用戶的模式走不通。如今,拼多多月活躍用戶數為6.43億,相當於88%的用戶每個月都在拼多多上下單,說明絕大部分用戶第一次用拼多多後都留下來,拼多多已經不是「一次性品牌」。

 

更令人驚訝的是,拼多多的獲客成本依然只有不到150元。活躍用戶規模越大,新獲客成本越大。京東的獲客成本在300元以上,阿里的獲客成本更是高達1000元以上。在活躍用戶數之和阿里系電商差不到3000萬情況下,拼多多能將成本壓到如此之低,讓人徹底相信了社交裂變的力量。

因此,拼多多的盈利是個分水嶺,代表只要扛得住,前期用低價迅速吸引性價比敏感型用戶,中期用補貼收穫一二線城市用戶的模式,很有可能是行得通的。這無疑給投資人打了一劑強心針,讓市場對拼多多後期通過精細化運營和轉型實現人均消費額提高的信心大大增強。

投資人做價值投資,買的本來就是一個公司的發展前景。拼多多首次盈利,是由-1到1的變化,是質變,遠比由1到100的變化更有故事可講。

比「貓狗」快,就比「貓狗」強?

人們在形容「拼多多速度」時,常用的一組對比是,京東實現盈利用了12年,淘寶用了6年,而拼多多只用了5年。然而,看似明確的數字背後,是不同的策略和起跑線。

淘寶作為中國初代電商的代表,承擔的是電商行業在國內探路、試錯、投資者教育的責任。十幾年前的網絡和物流發展狀況,也讓淘寶初期沒有拼多多起家時的優渥條件。拼多多入場時也有被前人壓制、需要打破消費者粘性、向成熟電商搶客戶的困難,但和淘寶比起來,無異於淘寶是開山人,拼多多是登山者。

拼多多與京東實現盈利速度的差異,主要是運營模式不同。京東實現盈利晚,主要受制於其重資產模式。物流、倉儲、供應鏈,京東將產業上下遊打通,靠的都是自己研發建設,前期投入巨大。這樣模式的好處在於在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會受制於人,並且容易對全環節進行全局把控和整體優化。巨頭間的競爭從客戶延伸至上下遊時,這種優勢格外明顯。拼多多一直是輕資產模式,而在今年物流行業開始各自戰隊,拼多多明顯受到影響。

綜上,拼多多發展速度之快毋庸置疑,但是否實現盈利快就必然更有發展潛力,更值得投資?答案是否定的。

對企業的估值,應該綜合考慮企業的各方面業務發展。拼多多的業務僅限於電商平臺,去年才開始涉及到與農產品生產商或工廠的合作,不用說跟阿里、京東這樣的綜合性網際網路公司對比,即使單獨把淘寶、京東電商拿出來,拼多多的業務覆蓋面也顯得過於狹窄。

從拼多多的報表中看出,拼多多超過90%的收入來源於在線市場服務,也即商家支付的廣告費。這樣的盈利結構其實與百度有些相似。百度在淪為市值計量單位前也有過輝煌,那時投資人同樣認為百度依靠流量,在其他領域很容易有所成就。參考百度的發展歷史,投資人在暢想拼多多的未來時,還是謹慎一些為好。

拼多多的問題在哪裡?

拼多多的問題,不在於各項增速都下降——基數大之後增速下降幾乎是必然趨勢,拼多多在保持增速方面已經可以碾壓一眾前輩。其問題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資產結構不健康,為商家賦能能力弱,轉型困難。

資產結構不健康體現在拼多多應付帳款絕對金額大,是現金與現金等價物的7倍以上。而應付帳款幾乎都是商家保證金或銷售收入。

不同於京東和淘寶有自己的支付渠道,商家的銷售收入可以直接通過支付寶或京東金融等直接由客戶流向商家。在拼多多平臺的交易要先進入拼多多自己的帳戶,商家提現之前,這些款項就構成拼多多的應付帳款。

現實生活中,幾乎沒有商家會每天提現,這就讓拼多多擁有大量應付帳款,導致的問題是拼多多的資產狀況具有極強的迷惑性。2016-2019年,拼多多始終處於淨虧損狀態,但經營現金流量始終為正,甚至越來越高,給人一種拼多多資金充裕、現金流健康的錯覺。

現實情況是,拼多多自己造血能力弱,一直靠對外融資支撐。在這種模式下,商家資金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因為如果融資失敗或到帳不及時,拼多多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給付能力不足,資金鍊很可能斷裂。

 

為商家賦能能力弱,也就是孵化品牌能力弱。

今年「雙11」,已有357個新品牌成交額登頂天貓細分類目榜首,而即將上市的完美日記,已經上市的三隻松鼠,還有深受追捧的瑪麗黛佳、花西子等品牌,都是天貓孵化出來的。在孵化期間,天貓不僅為品牌提供流量支持,還為品牌創造爆款起到推動作用。例如,完美日記與大英博物館推出的爆款眼影盤,背後就有天貓的牽線。

拼多多2018年底也啟動以孵化為目的的新品牌計劃。拼多多的目標並不是從0到1幫助品牌創建,而是尋找已經落寞的老品牌、曾經為出口企業做代工的代工廠或是已經有產業規模但是還未整合的商品,例如在電商崛起後落寞的史努比、蓓麗的小兒松花爽身粉等。

很難武斷地說拼多多不成功。據科技考拉今年11月10日的文章報導,「不到2年的時間裡,已經有1500多家企業參與定製研發,累計推出定製化產品4000多款,訂單量突破4.6億單。僅在今年三季度,定製化商品的日均銷售量就超過200萬單」。然而,依舊是數字比較迷人,現實更加殘酷。拼多多雖然給生產商、製造商更大的舞臺,並通過大數據為其C2M定製產品決策起到重要作用,但拼多多也僅僅起到了聚集商家和消費者的「菜市場」功效。

拼多多依舊在追求擴大出貨規模後無限逼近性價比的臨界點,性質類似於收租低、抽成少的批發市場。這導致正在孵化中的品牌如果不想最終走薄利多銷的路線,而想享受品牌溢價,就不願意選擇拼多多作為孵化平臺。

這種趨勢加劇了拼多多的第三個問題:轉型困難。

在下沉市場完勝,又打入五環內之後,用戶人數逼近天花板。為了提高GMV,拼多多之前靠MAU增長驅動的模式已經動力不足,急需提高平均客戶消費水平,以保持GMV的高速增長。但從三季度財報來看,拼多多過去一年平均客戶消費金額增速為27%,遠低於GMV的增長速度,其原因依然是拼多多未能擺脫「下沉」的形象標籤。

去年開始的百億補貼的確起到了引流的功效, 3C、高級護膚品、家電等真金白銀的補貼砸出了一二線消費者的青睞。不過這也帶來另一種認知,即拼多多百億補貼的商品都是「真香」且都是正品,但百億補貼之外的商品還是「不敢買」。

補貼減少或取消後,一二線消費者不一定流失,但是在大額商品方面幾乎一定會回歸「貓狗」的懷抱,只在購買低價商品時可能想到拼多多。這種現象在拼多多孵化出的品牌依然主打性價比後,會愈演愈烈。

拼多多現在倒是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優勢是在農產品和日用品領域,於是增加了這些領域的補貼權重,並且推出了「順應消費者要求」的多多買菜。

多多買菜是拼多多第一項從生產到銷售再到配送的相對完整的業務,也承載了彌補物流和配送短板的重任,更是提高用戶粘性的重要嘗試。不過,自稱並非社區團購的多多買菜是否能順利完成任務,還需要觀察。

總之,拼多多的盈利是階段性成功,但現在的市值已經透支了太多期待。什麼時候拼多多才能撐得起現在的市值?可能要等拼多多不再用來比價,而是當兩個平臺價格相同,消費者會毫不猶豫選擇拼多多的時候。

相關焦點

  • 拼多多市值超過京東,發生了什麼?
    截至昨晚(5月12日)美股收盤,拼多多股價大漲5.26%,報57.83美元,市值達到692.59億美元,盤中一度突破700億美元大關,市值超過京東的690億美元,有些誇張的是,拼多多市值已經超過兩個百度。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在用戶增長上,拼多多繼續保持高速,與阿里的年活用戶數量差距縮小至2570萬人,阿里用戶增長遭遇瓶頸,月活用戶數據不及市場預期。京東則保持原來的速度繼續增長。資本市場直接進行了「打分」。財報發布後,阿里和京東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拼多多大漲20%。隨著股價變動,三巨頭的市值也發生變化。目前阿里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電商平臺,但拼多多和京東正加速趕來,在市值上縮小差距。
  • 「貓狗拼」成績單:拼多多有點野,京東還很穩,阿里該急了
    財報發布後,阿里和京東的股價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拼多多大漲20%。隨著股價變動,三巨頭的市值也發生變化。目前阿里依然是中國市值最高的電商平臺,但拼多多和京東正加速趕來,在市值上縮小差距。三大電商平臺目前已經全部進入中國市值最高前十大上市公司名單。
  • 電商逆戰:京東下鄉,拼多多進城
    2020 第二季度的財報,呈現出一個戲劇化現象——近年來高速增長的拼多多發布業績後,股價大跌 13.52%,市值蒸發 150 億;而京東發布財報後,卻創下股價歷史新高,漲幅約 20%,市值突破千億美元大關。雖然市場對兩家電商公司的反應截然不同,但更為有趣的是,在公司戰略層面,京東和拼多多卻是面對面朝著對方領地進擊。
  • 拼多多上的商品比淘寶、京東便宜,背後到底有啥貓膩?
    而京東和拼多多則是獨立的公司,創始人分別是劉強東和黃崢,雖然劉強東的知名度要比黃崢高,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拼多多已經實現了對京東的反超,而黃崢也成為國內第四大富豪!
  • 紅螞蟻:拼多多,拿什麼和淘寶,京東競爭?
    上次寫了一篇有關「淘集集」的文章,裡面有提到淘集集學的就是拼多多的低價套路,然後把自己帶溝裡了,虧損20萬,進退兩難。拼多多,這位電商新秀,和淘寶,京東一起,是大家公認的中國電商三巨頭。作為一個後來者,拼多多做到現在這個體量,真的很不容易。拼多多和淘寶,京東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紅螞蟻用15分鐘的時候,為大家掰扯掰扯。
  • 拼多多 VS 淘寶京東,從下沉向上遊發展
    隨著用戶數的不斷增加,拼多多不止在3線城市以有自己的用戶,1、2線的用戶慢慢了解、使用拼多多。同時,拼多多也在擴充自己的品類,不同價格的商品,有高端品牌入駐,通過補貼也讓一些用戶有機會使用這些產品、得到更好的體驗,過上更好的生活。
  • 拼多多的「原罪」
    作者 / 清水小刀 昨天,由「23歲拼多多女員工加班猝死」事件,引發的拼多多公關部門「疑似回應」「官方闢謠」「知乎打臉」又「甩鍋外包」的一系列鬧劇,在今天,終於隨著央視評論「不能讓奮鬥變了味」、「知乎禁言拼多多帳號15天」,再到「拼多多股價下跌6%」等,宣告了尾聲。
  • 京東市值突破一萬億港元:下沉掘礦與上行挖金來完虐拼多多
    8月26日午間消息,京東集團港股午後漲幅擴大至7.72%,總市值突破萬億港元。京東上市兩個半月,市值激增3000億港元。發力下沉市場8月17日晚,京東公布2020年Q2的財報。而由於本季財報數據不如市場預期,且阿里巴巴和京東都在這一季度交出了超出市場預期的財報,拼多多在財報發布後股價開盤即暴跌,跌幅一度擴大超13%。當日收盤,拼多多股價定格在84美元,市值一夜之間蒸發157億美元,折合人民幣1086億元。京東市值成功反超拼多多。
  • 京東與阿里、拼多多的第三季業績大比拼
    截至2019年9月末的12個月,京東的年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32.1%,達到4.416億,按照京東的定義,年度活躍用戶數指截至相應日期止12個月至少購買過一次的客戶帳戶,包括自營模式和平臺模式。我們按照這一定義,找到了拼多多和
  • 透視中概股: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的社區團購是不是偽...
    以下為重要資訊匯總:熱門公司京東、拼多多、美團等巨頭紛紛布局的社區團購 是不是偽風口?繼電商直播後,「社區團購」可能是最近網際網路行業的一大熱詞。時下,京東、拼多多、美團、滴滴、阿里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布局社區團購業務。
  • 京東與阿里、拼多多的第三季業績大比拼
    截至2019年9月末的12個月,京東的年度活躍用戶數同比增長32.1%,達到4.416億,按照京東的定義,年度活躍用戶數指截至相應日期止12個月至少購買過一次的客戶帳戶,包括自營模式和平臺模式。我們按照這一定義,找到了拼多多和阿里巴巴(中國電商業務)的對應數據,拼多多同比增長36.36%,達到了7.313億,而阿里巴巴同比增長9.24%,至7.57億。
  • 拼多多電商新模式——社群營銷,其中隱藏著怎樣的商機
    大家好我是貓哥很多人都聽過拼多多的廣告:"三億人都在用拼多多"但實際上,現在拼多多平臺的活躍用戶量已經超過了五億在京東和淘寶已經相對成熟的情況下拼多多還能脫穎而出,成為電商消費平臺的第三大巨頭甚至拼多多的市值已經超過了京東這一切都是依靠了拼多多獨特的消費機制也是電商行業的新模式——社群營銷
  • 財報相繼出爐:阿里、京東、拼多多走向了三岔口
    而且與對手之間巨大的營收差距,也表明拼多多的成長空間依舊巨大。拼多多的優勢也體現在各項數據的高增速上。據財報可知,拼多多在新的季度中營收同比增速為67.3%,雖然和此前的表現相比出現下滑,但依舊保持著比較不錯的增速。而阿里34%的同比增長也算得上不錯,畢竟上一個季度只有22%的同比增速。
  • 社交電商生死記:淘集集拼命,拼多多拼錢!
    社交電商生死記:淘集集拼命,拼多多拼錢!文/聊電商在折騰一年多後,淘集集宣布破產,無論是合伙人協議還是債務重組戰略均未能挽救這家一度輝煌過的社交電商入局者。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線上零售約10萬億,從數據對比來看線上零售不足總零售額的30%,在不分線上線下的未來任何形式的電商均大有可為。因此在阿里、京東、唯品會等電商平臺在各自領域「穩固」深耕多年之際,依然不乏挑戰並成功者,如拼多多。
  • 拆解拼多多:成立5年硬剛阿里 網際網路史上最強「造富神話」
    2020年11月12日,拼多多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Q3淨利潤超4.6億元,首次實現季度盈利,期間營收為142億,同比增長89%。受此消息影響,拼多多股價隨後快速上漲,達歷史最高點156美元,公司市值約為1.2萬億人民幣。
  • 拆解拼多多:成立5年硬剛阿里,網際網路史上最強「造富神話」
    2020年11月12日,拼多多發布的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公司Q3淨利潤超4.6億元,首次實現季度盈利,期間營收為142億,同比增長89%。受此消息影響,拼多多股價隨後快速上漲,達歷史最高點156美元,公司市值約為1.2萬億人民幣。
  • 拼多多再次出手!淘寶、京東集體認慫,這次消費者終於翻身了
    娛樂圈「肖戰事件」再次發酵,而電商圈拼多多市值再超京東,騰訊市值超越阿里巴巴。當然都有一定的偶然性,京東自從發生了「劉強東事件」後,口碑受到了影響,本來京東就是靠質量和口碑,「劉強東」事件,直接導致京東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
  • 正面PK,這局阿里輸給了拼多多!
    從收入來看,一季度,阿里1143億元,拼多多65億元,二者相差近18倍。從淨利潤來看,阿里盈利32億元,拼多多淨虧41億元,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從業務來看,坐標系就變了。有意思的是,這正好接近拼多多當前的市值。除了增速放緩,阿里的另一個大問題,是盈利大幅下滑。我們對比一下阿里過去5個季度的淨利潤,就知道一季度有多慘。
  • 速度太快閃了腰,拼多多想要「活下去」,能走的路就只有一條了
    而拼多多最近好像就快成為了這個「小氣的人」。眾所周知,雖然成立只有區區四年,但是憑藉著開了掛一樣的高速發展,拼多多已經成為了國內的第三大電商平臺。但是拼多多的盈利能力一直是業內人士擔心的點,補貼太多的拼多多一直在負債經營。所以說成也補貼,敗也補貼,對於拼多多來說,未來是否要繼續補貼還真的是一件需要深思熟慮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