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A finder with the fever for the fame was all I ever want, was all I ever wanted.」
「Won't stop till we're legends.」
——《Legend》
這兩句歌詞像是有魔力。
我無論什麼時候聽到旋律,都有下樓跑兩圈的衝動。
越是嚴寒酷暑,越想。
因為確實,我很俗氣地一直想成為一個為了名譽永不停歇的開拓者。
這種被我理解成上進心的開拓欲望,讓我特別喜歡賈森·雷特曼在2009年拍的一部電影——《在雲端》。
喬治·克魯尼和女主爭執的一幕我印象深刻。
克魯尼相當執著於拿到美國航空的頂級尊享白金卡。
「攢夠一千萬英裡,可以把名字寫在飛機上,還能認識總機長。」
女主相當不理解這種無謂的目標,說出了全片我最快記住的臺詞:
「男人總是熱衷把自己的名字寫在各種東西上,像是從來沒有長大。」
這話相當精髓。
我就是沒有長大。
小時候到處寫名字是為了同學老師記住我,現在我要讓別人的同學和老師也記住我。
而多數人在選擇一樣東西的時候,都會不自覺地尋找自己的映射。
所以我對雪佛蘭開拓者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好感。
開拓嘛,氣勢磅礴。腦子裡想的是「朕為你打下江山」的場景。
再看到壯實的體型和犀利的設計,每個第一次見到開拓者的素人大概都會有「鐵漢柔情」的認知。
實際上真正開上開拓者之前,我去了上海的「金領結之夜」。
當值雪佛蘭在中國15年的節點。
當一個品牌花15年構建起的特色品牌文化一次性挑重點展現在你面前時,最榮幸的事情就是你會因它呈現的文化動容。
車主,粉絲,媒體,和經銷商們齊聚一堂,也只有真正在意與自己相關的每一個角色的品牌才能讓大洋兩岸的文化耦合。
陪伴,乃是雪佛蘭開拓路上的絕密良方。
有了品牌文化的大方向,開拓者旗艦SUV的產品定位註定了它能發出最準確的文化聲音。
我看到的開拓者,是野心和貼心並存的「狠角色」。
野心多來自於外形,要追溯雪佛蘭的設計,有一個詞必須要清晰——Lean Muscularity(生命力美學)。
毫無疑問,這個理念在雪佛蘭傳奇跑車科爾維特上的呈現最為極致。在雪佛蘭官網上,1911年是「偉大的出發」,就這一年,瑞士車手路易·雪佛蘭和比利·杜蘭特共同打造了雪佛蘭第一臺車。
雪佛蘭第一臺車——Little Four
跨越一個多世紀的傳奇品牌就此啟航。
彼時,距離科爾維特誕生還有42年。也正是這42年,雪佛蘭開拓進取的基因不斷被注入。蘊含在路易·雪佛蘭血液裡的性能因子也成熟到可以釋放。
但光有速度,生命力必然得不到完整詮釋。一個傳奇選手(用馬後炮視角看的傳奇),起碼要有「兩把刷子」。
Suburban CarryAll
所以在雪佛蘭22歲那年,一輛能被稱為SUV鼻祖的車型——Suburban CarryAll——降臨了。
它(Suburban CarryAll)正是先導概念版SUV FNR-CarryAll的原型(FNR-CarryAll是開拓者的原型),四捨五入,開拓者的血緣關係跟Suburban CarryAll也算直系親屬。
這種純正美式SUV的硬朗力量感在「肌肉車」上又得到了擴散。
上有科爾維特撐著天花板,雪佛蘭科邁羅一樣凌厲果敢,1968年的賽場上它(科邁羅)就讓對手們31次無功而返。
越野、賽道、通勤,生命力齊活,美學也在歷練中醞釀出了獨屬雪佛蘭的鮮明旗幟。
歷史的車輪滾到2021年,開拓者身上目之所及的一切都是「經典的現代化呈現」。大空間是遺傳,高視野是基因,像雙炮筒這樣的細節則是對家族明星的致敬。
傳奇世家外露的「野心」時刻都在提醒——徵服的第一步,要先徵服自己。
在沒徵服自己之前,任何不怒自威的外物,都可以成為避風港。
「貼心」對雪佛蘭來說,就是恰到好處的得體。
得體的就是好的,好的就是「政治正確」的。
因為我們有一百年的歷史可以查驗,雪佛蘭從不樂意搞砸自己的動力單元。
通用汽車全球新一代驅動系統,叫——Smart Propulsion智驅科技。
在開拓者上應用的依然是2.0T智能變缸渦輪發動機+9速 HYDRAMATIC手自一體變速箱的黃金動力組合(這個動力組合我至少開過5款車了)。
組合是熟悉的組合,感受就是全新的感受了。
總結一個字用爽,兩個字用安心。
265mm寬的輪胎給爽打下基礎,配合Active Yaw Control智能主動偏航控制系統,能實時計算彎道動力需要。在山路上行駛的時候有信心快一點,再快一點。但畢竟懸掛的設定要顧慮到越野和鋪裝路面的舒適性,樂趣僅限在大的U型彎有一些輕微的車尾動態。
但是已經足夠令人興奮的了。
像剛交的運動達人女朋友,你突然發現她音樂才華也一流一樣興奮。
安心既來自硬體的支持,也包含軟體的保障。
理論上,Twin-Clutch四驅系統可以實現後橋兩側離合器獨立控制扭矩,主動控制前後橋的扭力分配,同時實現左右後輪扭矩在100:0-0:100連續分配。
實際感受是,搖搖晃晃溝坎就過去了。
多路況駕駛模式(舒適、四驅、越野、運動)在主動確保出色的全路況適應性。
貼心,就是不勞自己費心。
進,有開拓的勇氣;退,有陪伴的底氣。仔細想想這一生不也就這點追求。
道理簡單。
還是借用《在雲端》的臺詞:
「今晚,很多人都會回家。家裡有蹦跳的小狗和尖叫的小孩,他們的配偶會問他們一天過得怎樣,然後睡覺。星星會從白天隱身的地方鑽出來,有些星光會比其他的稍微亮一些,那就是我飛過的痕跡。」
一段看起來像是享受勇敢和開拓的話。
卻怎麼也藏不住沒有家、小孩、小狗和配偶的孤獨。
有人說生活很簡單,無非就是吃飯的時候加一個蛋。
有人說生活其實很難,每個人都會「die alone」的現實很骨感。
誠然,兩種方法都太極端。
我們要勇往直前,亦需要陪伴。
記得一個訪談裡,成龍以自己為本,說過一句話:每一個硬漢,都有被武裝的敏感一面。
他們以硬朗的外形示人,用硬朗的表象迷人,給硬朗的含義打上自己的標籤。他們似乎深不見底,有很多技能;他們似乎不悲不喜,沒有感情;他們的存在,似乎都是傳奇。
但,傳奇都要有背景,偉大需要一個動機。
不想讓人看不起,要讓中國文化走出去,便是成龍能獲得終身成就獎最大的秘密。
如果你問我,什麼樣的人適合買一輛開拓者。
我會告訴你所有人。
它未必全能,但它卻告訴人們,「開拓」的人生有無限可能。
像它和它的前輩一樣。
1924年雪佛蘭「打開世界的聽覺」,世界上第一臺車載收音機問世。
1925年汽車世界告別黑色年代,雪佛蘭用彩色溫暖了那個冬天。
1955年雪佛蘭推出小缸徑V8發動機,拿下13場NASCAR冠軍。
整個60年代,雪佛蘭與棒球、熱狗、蘋果派合為美國四大文化標誌。
1979年,肌肉車兄弟連,科邁羅的轟鳴響遍全世界。
2005年,進入中國市場。
……
這些成績,也絕非能憑一己之力達成。
學會把自己和世界連接,往自己的「背包」裡塞進那些愉快或難忘的感情。
沒有感情,傳奇也將不是傳奇。
什麼是感情?
當一個擠滿人的會場一起高喊:「有一種陪伴,叫雪佛蘭!」的行為,就是感情。
「Won't stop till we're leg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