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音頻
在上海停留不到2天,松浦彌太郎先生的時間幾乎是在被「搶奪」的。
8月中旬,這位被譽為「全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攜新書《寫給想哭的你》參加上海書展。不到14個小時,他參加了1場出版社安排的拍攝, 1場十幾家媒體參加的採訪,2場讀者交流會,籤了近1000本書。
大家都是奔著這個53歲男人身上的「自律」、「逆襲」、「理想生活」、「生活美學家」等標籤而來。處於浮躁與焦慮的環境中,人們想要一探究竟:「他到底,是如何活成我們都想成為的樣子?」
▲ 松浦彌太郎新書《寫給想哭的你》
松浦彌太郎的人生確實自律且傳奇。
18歲時,為了從自己的生活環境中逃跑出來,剛高中畢業的他決定輟學。在不會說外語的情況下,他揣著一張機票隻身赴美,用了10年的時間環遊世界,淘古董書。
35歲,他開著一輛載滿古書舊刊的卡車四處漫遊。兩年後,一家名叫「COW BOOKS」的二手古書店落地日本中目黑。作為書店創立人,松浦彌太郎規定整個書店只賣2000本書,但「每本書都要有自己的個性。」
▲《生活手帖》雜誌封面
由於此前毫無工作經驗,又沒有大學文憑,2006年,當松浦彌太郎被日本雜誌《生活手帖》創辦人之一的大橋鎮子選為接班人時,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為什麼找我?」松浦彌太郎一開始拒絕了大橋鎮子的邀請。「我覺得我不能夠勝任這份工作,我之前都沒有過團體工作的經驗,我會害怕。」
《生活手帖》雜誌創辦60餘年,在日本出版圈內,具有特殊和神聖的存在。當時,整個日本都在質疑這個「大學文憑都沒有的男人「的能力,但大橋鎮子堅持:「憑我對你的感覺,我就認定你了。」
大橋鎮子所看重的,正是松浦彌太郎身上的自律與謙遜。雖然沒有大學畢業,但松浦彌太郎始終待人真誠,嚴於律己。
松浦彌太郎沒有辜負所託,1年時間,就將《生活手帖》打造成了發行量百萬冊的生活寶典。
松浦彌太郎有自己的經營之道。日本有個俚語叫「要工作才能吃」,松浦彌太郎將這句話改為「要玩才能工作」。
自從他上任《生活手帖》總編輯後,他規定編輯部每天下午5點半準時下班,然後去享受生活。松浦彌太郎說:「工作不是第一優先,如果不能好好的生活,就不會有好的創意發揮在工作上面。」
▲ 松浦彌太郎
50歲以後,他創立了料理主題網站「生活的基本「,他變得越來越忙。在接受「十點人物誌」採訪時,松浦彌太郎也透露:「現在是我整個人生經歷中最忙的時候。」
但忙碌的生活風波仍舊沒有衝散他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與思考。
他會一周買一次花,兩周剪一次頭髮;每天下午5點半結束工作,七點出現在餐桌前和家人用餐;九點準時睡覺,周日五點起床晨跑;在周日八點熨燙下個星期的襯衣手帕。
他說,雖然總被賦予一些「擁有理想生活」、「最會生活」的名號,但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仍有脆弱和受挫的一面,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最真實的自己展現給大家。
「我的經歷只能作為參考,不是答案。答案是什麼,只有你自己知道。」
十點人物誌 × 松浦彌太郎 對談
- 為什麼會有壓力?-
十點人物誌:無論中國還是日本,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但依舊有很多年輕人壓力倍增、身感疲憊。您怎麼看待這樣的現象?
松浦彌太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能夠使用的工具越來越多,我們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但在內心又消化不完這些信息,所以需要去做一個取捨。
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感覺到疲憊,對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也就越來越沒有興趣,從而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產生很多壓力。
這種壓力,是造成我們現在生活透不過氣的根源所在。
▲ 松浦彌太郎語錄
十點人物誌:您提到,美好生活的前提就是要適當的與信息保持一定的距離。對於技術依賴和社交工具沉迷,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松浦彌太郎:這些便利的東西,確實是我們生活當中所需要的,但同時也需要和生活做一個平衡。
最重要的一點是,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時,不要第一時間就去找這些「便利小屋」,而是先是讓自己沉靜下來,去想這件事情該怎麼辦。我現在也會有這樣自問自答的過程。
除了自問之後,我還會給自己發問。
我覺得便利工具裡沒有最真實的東西,包括網際網路也好、手機也好或者其它的APP也好,這裡面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理,因此,我們要隨時對它保持懷疑的態度,它只是一種決定後續的參考物。
十點人物誌:但您現在在做網際網路的工作,又覺得這些東西不真實,不能依賴,這不是會有衝突嗎?
松浦彌太郎:我認為是這樣的,雖然是在做跟網際網路有關的東西,但我無非是把自己的經歷或者自己的所見所聞給大家做分享,並沒有說這個分享的是絕對正確的東西。
我不會說我分享給你的東西就是答案,我也不會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用戶或者是讀者。
因此,最多我現在從事的東西是一種分享的工作,不是真理的傳達。這跟我前面的理念應該是不衝突的。我經常提到說「我是這樣想的,你們是怎麼想的」,我會反問我的受眾。
-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個問題 -
十點人物誌:除了技術原因,現在的年輕人時常會為房子、車子、戶口焦慮,很努力想要向前走,但又時常有落後於別人的感覺。您如何看待這種情緒?會給他們一些什麼建議呢?
松浦彌太郎: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個問題——「我這一生想要做什麼一件事」,如果你現在有了這樣的思考,我覺得已經很nice了。
但是這個問題,不是說我想變成什麼樣,或者說我需要什麼樣的東西。如果你天天想,我就想買這個包,想要這件名牌衣服,想變成這樣那樣,只看著這些淺顯的東西的話,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我想要做成什麼樣的一件事」這個問題,是需要每天反覆、不停去思考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不能夠通過一個詞很簡單的去形容。這個工程不必昭告天下,你自己內心知道並堅定就好。
成功的近道,是要在頭腦裡有這樣一個信念——想要什麼東西成功,我想辦成怎樣的一件事。如果你到了這樣的階段,你也不會去跟旁邊的人比較,你自然就會解脫出來,每天也會過得十分充實與開心。
▲ 松浦彌太郎的書店COW BOOKSTORE
十點人物誌:您如何看待年輕人所處的舒適區?您認為大家應該如何走出舒適區?
松浦彌太郎:簡單來說,從舒適區裡走出來,需要勇氣。我們每個人心裡可能都有同樣的一種感覺,就是想把自己現在的軀體、殼打破。
我也會去想「我難道真的受制於現在嗎?」「我就是這樣的軀體嗎?」「我到底應該怎樣成長?」
因此,想要從這種安全區出來的話,我們必須要有一種習慣與理念——不安於現狀。
我想有一種辦法是,如果是我現在做的東西,我要更加去深化它,達到一個基準;至今為止我沒有體驗過、挑戰過的東西,我要去嘗試。
通過這樣短暫的挑戰,你會發現,你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你會收穫更多新的東西。在這個過程當中,會一些機會,讓你能夠把自己的軀體、自己的緊箍咒給解開。這個時候,你一定要牢牢的抓住這個機會,不讓它溜走。
▲ 松浦彌太郎語錄
十點人物誌:您的書無論是《100個基本》還是《寫給想哭的你》,您給予年輕人的建議都是很簡單明了的,您認為您的建議具有普遍實用性嗎?
松浦彌太郎:我們每天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明白的情況,要怎麼樣去做呢?
我並不認為我的親身經歷,從我生活中提煉出的體驗會完全適合所有人,但是我要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的話,可能會要拿出100個提案,如果這100個提案當中,有一個提案得到一部分人的贊同的話,我就覺得自己達到了目的。
我寫了這麼多書,能有一兩個或者兩三個建議,能夠幫助到你的話,我就已經覺得很有成就了。
- 知道很多道理後,其實你可以過好這一生 -
十點人物誌:您在您的書中提到過很多關於自我修復的人生道理,但知道這些道理和能夠做到是兩件事情,您怎麼看待「知道」和「做到」之間的關係呢?
松浦彌太郎:道理大家都可以懂得,但實踐確實更為複雜。在這中間做一個平衡的話,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自信。
這種自信是對自己的一種信任,因為自信並非來自於外界的任何賜予,而來源於每個人的內心。自信會讓每個人在「做」和「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現在,我也時常會在道理和做到之間,產生不平衡,發現自己的生活過得並沒有這麼好。遇到這樣的時候,我會把一切所謂對自己的要求、一切的外力全部都拋開,只相信自己,讓自己再認識自己,再在這個當中尋找一個平衡。
▲ 松浦彌太郎開著車四處賣書
十點人物誌:您可以具體說說在遇到某一件困擾您的事情時,您會如何去尋找平衡?
松浦彌太郎:我現在除了自己的公司外,還會跟其它的公司進行各種各樣的合作,合作常常在一開始就會考慮很多的方案,但是在實施過程當中,很多事情不會想像那樣絕對順利地進展下去。
我每天也會有很多的煩惱,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每天都會做出很多的修正,在這其中找到自信。
有時候,找不到平衡時,我早上也不想去上班。有兩點解決方法是:一要每天對自己說,我絕對行,絕對OK;第二是千萬不要面對困難時就逃走,一定要再堅持一下試試看。
▲ 松浦彌太郎
十點人物誌:您的生活一直是很自律的,您覺得這種自律會不會有一些無趣,是否有想過打破這種規律,偶爾自我放鬆的時候?
松浦彌太郎:我是一個普通的人,雖然說我的工作或者生活非常有規律,但是我不會給自己的生活當中固定很多死的條條框框。也就是說,設立了這些東西如果讓它全部實現,是非常難的事情。
我非常看中和堅持的一點是,如何讓自己處在「最放鬆」的狀態,心情不要受到外界的影響,這也是我在工作和生活當中每天都在自醒或者反覆考慮的重點。
實際上,我們在這樣一個紛繁複雜的社會當中,不管是公司或者學校,都有它所規定的條條框框,也有他的作息時間。最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的理念或者想法,去屈服於社會或者組織的條條框框。
當然,有些時候也沒有辦法,必須去服從,或者是改變自己原有的一些東西。
那麼,即便我服從了這樣的條條框框,那如何在其中去尋找自己最輕鬆或者是最快樂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值得思考。
對於一項工作,我就把它當作一種任務機械化的完成呢,還是我通過這種工作去享受呢,在這一個分歧上面就會產生很大不同的結果。
所以說我們要下工夫。我說的下工夫是指,我們怎麼樣去享受這樣的過程,怎麼樣把這一個過程變得更有趣。
▲ 松浦彌太郎
舉個例子,我非常討厭坐飛機,就是怕,沒有其它的理由。說真的,從東京到上海這兩個小時飛行已經讓我非常的不安,但是如果我一直重複在想「我好難受,我好難受」,最終害到的是自己,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很糟糕。
所以,我在坐飛機的時候就自己閉上眼睛冥思苦想,我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飛行員,正在開著一架飛機。如果說是我自己在開的話,飛機就會比較穩定,這樣的話我就會比較開心。
- 「我人生現在的三大準則是笑顏、親切、正直」 -
十點人物誌:您曾經提到過,人生有三大準則是自由、親切和誠實,您如何看待這三個原則?以及為什麼最重要的是自由?
松浦彌太郎:我認為我人生的三大準則是長久持續的東西,我每天都會重複想起這些準則,想這些準則對我來說是否真的需要,它們所呈現出來的最真實的樣子是怎樣的,算是自醒。
在這個當中,我為什麼認為自由最重要呢,因為如果每個人都能夠決定自己的意識,決定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受別人幹擾,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另外,我認為這種規矩這種東西,不是人家給你限定的,而是自己去劃定的,但有時候自己劃定的條條框框,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我也總在想,是不是有代替這些條條框框更好的東西。
▲ 松浦彌太郎語錄
十點人物誌:您現在找到代替的東西了嗎?
松浦彌太郎:隨著時間變化,其實我的這三大準則也有變化。現在我的三大準則是笑顏、親切、正直。首先,親切是個非常有深刻含義的詞語,我一直都在想,在工作中如何去展露出對別人的好。
正直的話,因為我作為在日本社會生活的一個人,能夠得到「全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這樣的評價或者稱呼,是對我的一種賦予。但我內心也會想,我到底要怎樣去接受這樣一件事?我似乎只能通過現在的工作、寫書、出版來回報社會,把我真實的一面展現給大家。
可能通過今天在小房間這樣近距離的接觸,你們所看到的松浦先生真的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不是高高在上的。
▲ 松浦彌太郎語錄
十點人物誌:您如何看待工作和家庭之間的關係?
松浦彌太郎:其實這是個非常難的問題,如果我被問到工作和家庭之間選擇的話,我的回答絕對還是家庭。
我對男性的建議是,不管是什麼情況,千萬不要把家庭丟了。如果你讓你的家庭成為了犧牲品,你的後半生一定會得到所謂報應。
對男人來說,家庭是最重要的東西,有了家才會有工作。只要是把家放在第一位的人,在社會上絕對會受到尊崇,也會得到該有的回報,讓大家對我產生信任和信賴的感覺。
我現在真的也非常忙,但是在忙的過程中我也有我堅定的信念。
我結婚已經20年了,我在這20年當中都有這一份堅守,其中的這個堅守就是絕對的一切,一切以家庭為主。
無論多忙,只要我在日本,我每天早上七點鐘都會出現在飯桌上,和家人吃一頓飯。
每個男人一生都有很多事情要去努力,家庭一定是首當其衝的。
十點人物誌:面對一些逐漸被時間淡化的感情,您會如何處理它呢?
松浦彌太郎:說到這個,我其實在某一天突然感覺到,我和我愛人結婚20年,彼此之間的關係真的是很冷淡了,更可怕的事情是,對於這種冷淡,我們雙方誰都沒有在意到。
我想,不管是什麼感情或物件,都絕不是只有熱乎的時候才是好。朋友關係、戀人關係還是夫婦關係,會在某一個階段變強,也會在某個階段變弱,這個東西是自然發展的。
那麼在關係變涼之後應該怎麼辦呢?就應該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首先,考慮涼的這個東西我能否可以再炒一下、熱一下,是否還有一個可挽回的餘地,這個是重要的。不是說因為涼了就不要管它了。
「修復」的價值觀念,一定要印在自己的腦袋裡去,你會發現,「修復」之後你們會更加了解彼此。我認為,沒有比「修復」更美麗的、更漂亮的詞了。
留言有獎
你有什麼關於生活的焦慮與不安嗎?
松浦彌太郎先生的分享是否有幫助到您呢?
歡迎在文章末尾留言
參與話題,留言區點讚前5的小夥伴,將獲得由現代出版社提供的松浦彌太郎新書《寫給想哭的你》1本。截止時間:9月5日下午5點。
贈書:《寫給想哭的你》
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 現代出版社
簡介:我們是不是已經忘記了,要好好珍視自己呢?日本最受歡迎的美學家松浦彌太郎的治癒系生活哲學。
-背景音樂-
《Anticipation》《朝の陽ざしに君がいて》
-作者-
蔣苡芯,反實證主義擁護者,嚴肅文學追隨者。本文首發十點人物誌(ID:sdrenwu),記錄每一個值得被記錄的人,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
-主播-
夏萌,十點人物誌籤約主播,在北方小城努力生活、小心追夢的姑娘。微信公眾帳號:夏萌叨叨叨,微博@夏萌萌不萌,個人微信號:xiamengstudy。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看更多精彩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