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焦慮,讓自己活得開心?我們替你問了這位「最會生活的男人」

2021-02-11 十點人物誌

♪  點擊上方綠標,即可收聽音頻

在上海停留不到2天,松浦彌太郎先生的時間幾乎是在被「搶奪」的。

 

8月中旬,這位被譽為「全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攜新書《寫給想哭的你》參加上海書展。不到14個小時,他參加了1場出版社安排的拍攝, 1場十幾家媒體參加的採訪,2場讀者交流會,籤了近1000本書。

大家都是奔著這個53歲男人身上的「自律」、「逆襲」、「理想生活」、「生活美學家」等標籤而來。處於浮躁與焦慮的環境中,人們想要一探究竟:「他到底,是如何活成我們都想成為的樣子?」


▲ 松浦彌太郎新書《寫給想哭的你》

 

松浦彌太郎的人生確實自律且傳奇。

 

18歲時,為了從自己的生活環境中逃跑出來,剛高中畢業的他決定輟學。在不會說外語的情況下,他揣著一張機票隻身赴美,用了10年的時間環遊世界,淘古董書。

 

35歲,他開著一輛載滿古書舊刊的卡車四處漫遊。兩年後,一家名叫「COW BOOKS」的二手古書店落地日本中目黑。作為書店創立人,松浦彌太郎規定整個書店只賣2000本書,但「每本書都要有自己的個性。」

▲《生活手帖》雜誌封面

由於此前毫無工作經驗,又沒有大學文憑,2006年,當松浦彌太郎被日本雜誌《生活手帖》創辦人之一的大橋鎮子選為接班人時,他自己都嚇了一跳。

 

「為什麼找我?」松浦彌太郎一開始拒絕了大橋鎮子的邀請。「我覺得我不能夠勝任這份工作,我之前都沒有過團體工作的經驗,我會害怕。」

 

《生活手帖》雜誌創辦60餘年,在日本出版圈內,具有特殊和神聖的存在。當時,整個日本都在質疑這個「大學文憑都沒有的男人「的能力,但大橋鎮子堅持:「憑我對你的感覺,我就認定你了。」

 

大橋鎮子所看重的,正是松浦彌太郎身上的自律與謙遜。雖然沒有大學畢業,但松浦彌太郎始終待人真誠,嚴於律己。

 

松浦彌太郎沒有辜負所託,1年時間,就將《生活手帖》打造成了發行量百萬冊的生活寶典。

 

松浦彌太郎有自己的經營之道。日本有個俚語叫「要工作才能吃」,松浦彌太郎將這句話改為「要玩才能工作」。

 

自從他上任《生活手帖》總編輯後,他規定編輯部每天下午5點半準時下班,然後去享受生活。松浦彌太郎說:「工作不是第一優先,如果不能好好的生活,就不會有好的創意發揮在工作上面。」


▲ 松浦彌太郎

 

50歲以後,他創立了料理主題網站「生活的基本「,他變得越來越忙。在接受「十點人物誌」採訪時,松浦彌太郎也透露:「現在是我整個人生經歷中最忙的時候。」

 

但忙碌的生活風波仍舊沒有衝散他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與思考。

 

他會一周買一次花,兩周剪一次頭髮;每天下午5點半結束工作,七點出現在餐桌前和家人用餐;九點準時睡覺,周日五點起床晨跑;在周日八點熨燙下個星期的襯衣手帕。

 

他說,雖然總被賦予一些「擁有理想生活」、「最會生活」的名號,但他也只是一個普通人,仍有脆弱和受挫的一面,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最真實的自己展現給大家。

「我的經歷只能作為參考,不是答案。答案是什麼,只有你自己知道。」

 

十點人物誌 × 松浦彌太郎 對談

 

- 為什麼會有壓力?-

 

十點人物誌:無論中國還是日本,現在大家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但依舊有很多年輕人壓力倍增、身感疲憊。您怎麼看待這樣的現象?


松浦彌太郎: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能夠使用的工具越來越多,我們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但在內心又消化不完這些信息,所以需要去做一個取捨。

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時常會感覺到疲憊,對一些不需要的東西,也就越來越沒有興趣,從而感受不到生活的意義,產生很多壓力。

這種壓力,是造成我們現在生活透不過氣的根源所在。

▲ 松浦彌太郎語錄

 

十點人物誌:您提到,美好生活的前提就是要適當的與信息保持一定的距離。對於技術依賴和社交工具沉迷,您有什麼好的建議?


松浦彌太郎:這些便利的東西,確實是我們生活當中所需要的,但同時也需要和生活做一個平衡。

最重要的一點是,當你在生活中遇到什麼問題時,不要第一時間就去找這些「便利小屋」,而是先是讓自己沉靜下來,去想這件事情該怎麼辦。我現在也會有這樣自問自答的過程。

除了自問之後,我還會給自己發問。

我覺得便利工具裡沒有最真實的東西,包括網際網路也好、手機也好或者其它的APP也好,這裡面的東西不一定是真理,因此,我們要隨時對它保持懷疑的態度,它只是一種決定後續的參考物。

 

十點人物誌:但您現在在做網際網路的工作,又覺得這些東西不真實,不能依賴,這不是會有衝突嗎?


松浦彌太郎:我認為是這樣的,雖然是在做跟網際網路有關的東西,但我無非是把自己的經歷或者自己的所見所聞給大家做分享,並沒有說這個分享的是絕對正確的東西。

我不會說我分享給你的東西就是答案,我也不會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用戶或者是讀者。

因此,最多我現在從事的東西是一種分享的工作,不是真理的傳達。這跟我前面的理念應該是不衝突的。我經常提到說「我是這樣想的,你們是怎麼想的」,我會反問我的受眾。

 

- 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個問題 -

 

十點人物誌:除了技術原因,現在的年輕人時常會為房子、車子、戶口焦慮,很努力想要向前走,但又時常有落後於別人的感覺。您如何看待這種情緒?會給他們一些什麼建議呢?


松浦彌太郎:我們每個人的人生,都只有一個問題——「我這一生想要做什麼一件事」,如果你現在有了這樣的思考,我覺得已經很nice了。

但是這個問題,不是說我想變成什麼樣,或者說我需要什麼樣的東西。如果你天天想,我就想買這個包,想要這件名牌衣服,想變成這樣那樣,只看著這些淺顯的東西的話,是絕對不會成功的。

「我想要做成什麼樣的一件事」這個問題,是需要每天反覆、不停去思考的,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不能夠通過一個詞很簡單的去形容。這個工程不必昭告天下,你自己內心知道並堅定就好。

成功的近道,是要在頭腦裡有這樣一個信念——想要什麼東西成功,我想辦成怎樣的一件事。如果你到了這樣的階段,你也不會去跟旁邊的人比較,你自然就會解脫出來,每天也會過得十分充實與開心。

 

▲ 松浦彌太郎的書店COW BOOKSTORE

十點人物誌:您如何看待年輕人所處的舒適區?您認為大家應該如何走出舒適區?


松浦彌太郎:簡單來說,從舒適區裡走出來,需要勇氣。我們每個人心裡可能都有同樣的一種感覺,就是想把自己現在的軀體、殼打破。

我也會去想「我難道真的受制於現在嗎?」「我就是這樣的軀體嗎?」「我到底應該怎樣成長?」

因此,想要從這種安全區出來的話,我們必須要有一種習慣與理念——不安於現狀。

我想有一種辦法是,如果是我現在做的東西,我要更加去深化它,達到一個基準;至今為止我沒有體驗過、挑戰過的東西,我要去嘗試。

通過這樣短暫的挑戰,你會發現,你會遇到不同的人、不同的環境,你會收穫更多新的東西。在這個過程當中,會一些機會,讓你能夠把自己的軀體、自己的緊箍咒給解開。這個時候,你一定要牢牢的抓住這個機會,不讓它溜走。

 

▲ 松浦彌太郎語錄

十點人物誌:您的書無論是《100個基本》還是《寫給想哭的你》,您給予年輕人的建議都是很簡單明了的,您認為您的建議具有普遍實用性嗎?


松浦彌太郎:我們每天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明白的情況,要怎麼樣去做呢?

我並不認為我的親身經歷,從我生活中提煉出的體驗會完全適合所有人,但是我要讓大家明白一個道理的話,可能會要拿出100個提案,如果這100個提案當中,有一個提案得到一部分人的贊同的話,我就覺得自己達到了目的。

我寫了這麼多書,能有一兩個或者兩三個建議,能夠幫助到你的話,我就已經覺得很有成就了。

 

- 知道很多道理後,其實你可以過好這一生 -

 

十點人物誌:您在您的書中提到過很多關於自我修復的人生道理,但知道這些道理和能夠做到是兩件事情,您怎麼看待「知道」和「做到」之間的關係呢?


松浦彌太郎:道理大家都可以懂得,但實踐確實更為複雜。在這中間做一個平衡的話,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自信。

這種自信是對自己的一種信任,因為自信並非來自於外界的任何賜予,而來源於每個人的內心。自信會讓每個人在「做」和「懂」之間找到一個平衡。

現在,我也時常會在道理和做到之間,產生不平衡,發現自己的生活過得並沒有這麼好。遇到這樣的時候,我會把一切所謂對自己的要求、一切的外力全部都拋開,只相信自己,讓自己再認識自己,再在這個當中尋找一個平衡。

 

▲ 松浦彌太郎開著車四處賣書

十點人物誌:您可以具體說說在遇到某一件困擾您的事情時,您會如何去尋找平衡?


松浦彌太郎:我現在除了自己的公司外,還會跟其它的公司進行各種各樣的合作,合作常常在一開始就會考慮很多的方案,但是在實施過程當中,很多事情不會想像那樣絕對順利地進展下去。

我每天也會有很多的煩惱,計劃趕不上變化,所以每天都會做出很多的修正,在這其中找到自信。

有時候,找不到平衡時,我早上也不想去上班。有兩點解決方法是:一要每天對自己說,我絕對行,絕對OK;第二是千萬不要面對困難時就逃走,一定要再堅持一下試試看。

▲ 松浦彌太郎

 

十點人物誌您的生活一直是很自律的,您覺得這種自律會不會有一些無趣,是否有想過打破這種規律,偶爾自我放鬆的時候?


松浦彌太郎:我是一個普通的人,雖然說我的工作或者生活非常有規律,但是我不會給自己的生活當中固定很多死的條條框框。也就是說,設立了這些東西如果讓它全部實現,是非常難的事情。

我非常看中和堅持的一點是,如何讓自己處在「最放鬆」的狀態,心情不要受到外界的影響,這也是我在工作和生活當中每天都在自醒或者反覆考慮的重點。

實際上,我們在這樣一個紛繁複雜的社會當中,不管是公司或者學校,都有它所規定的條條框框,也有他的作息時間。最重要的是,不要把自己的理念或者想法,去屈服於社會或者組織的條條框框。

當然,有些時候也沒有辦法,必須去服從,或者是改變自己原有的一些東西。

那麼,即便我服從了這樣的條條框框,那如何在其中去尋找自己最輕鬆或者是最快樂的一種生活方式,也值得思考。

對於一項工作,我就把它當作一種任務機械化的完成呢,還是我通過這種工作去享受呢,在這一個分歧上面就會產生很大不同的結果。

所以說我們要下工夫。我說的下工夫是指,我們怎麼樣去享受這樣的過程,怎麼樣把這一個過程變得更有趣。


▲ 松浦彌太郎

舉個例子,我非常討厭坐飛機,就是怕,沒有其它的理由。說真的,從東京到上海這兩個小時飛行已經讓我非常的不安,但是如果我一直重複在想「我好難受,我好難受」,最終害到的是自己,讓自己的心情變得很糟糕。

所以,我在坐飛機的時候就自己閉上眼睛冥思苦想,我現在已經成為了一個飛行員,正在開著一架飛機。如果說是我自己在開的話,飛機就會比較穩定,這樣的話我就會比較開心。

   

- 「我人生現在的三大準則是笑顏、親切、正直」 -

 

十點人物誌:您曾經提到過,人生有三大準則是自由、親切和誠實,您如何看待這三個原則?以及為什麼最重要的是自由?


松浦彌太郎:我認為我人生的三大準則是長久持續的東西,我每天都會重複想起這些準則,想這些準則對我來說是否真的需要,它們所呈現出來的最真實的樣子是怎樣的,算是自醒。

在這個當中,我為什麼認為自由最重要呢,因為如果每個人都能夠決定自己的意識,決定自己的所作所為,不受別人幹擾,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情。

另外,我認為這種規矩這種東西,不是人家給你限定的,而是自己去劃定的,但有時候自己劃定的條條框框,也不一定是最好的。所以我也總在想,是不是有代替這些條條框框更好的東西。

▲ 松浦彌太郎語錄

 

十點人物誌:您現在找到代替的東西了嗎?


松浦彌太郎:隨著時間變化,其實我的這三大準則也有變化。現在我的三大準則是笑顏、親切、正直。首先,親切是個非常有深刻含義的詞語,我一直都在想,在工作中如何去展露出對別人的好。

正直的話,因為我作為在日本社會生活的一個人,能夠得到「全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這樣的評價或者稱呼,是對我的一種賦予。但我內心也會想,我到底要怎樣去接受這樣一件事?我似乎只能通過現在的工作、寫書、出版來回報社會,把我真實的一面展現給大家。

可能通過今天在小房間這樣近距離的接觸,你們所看到的松浦先生真的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不是高高在上的。

▲ 松浦彌太郎語錄

 

十點人物誌:您如何看待工作和家庭之間的關係?


松浦彌太郎:其實這是個非常難的問題,如果我被問到工作和家庭之間選擇的話,我的回答絕對還是家庭。

我對男性的建議是,不管是什麼情況,千萬不要把家庭丟了。如果你讓你的家庭成為了犧牲品,你的後半生一定會得到所謂報應。

對男人來說,家庭是最重要的東西,有了家才會有工作。只要是把家放在第一位的人,在社會上絕對會受到尊崇,也會得到該有的回報,讓大家對我產生信任和信賴的感覺。

我現在真的也非常忙,但是在忙的過程中我也有我堅定的信念。

我結婚已經20年了,我在這20年當中都有這一份堅守,其中的這個堅守就是絕對的一切,一切以家庭為主。

無論多忙,只要我在日本,我每天早上七點鐘都會出現在飯桌上,和家人吃一頓飯。

每個男人一生都有很多事情要去努力,家庭一定是首當其衝的。

 

十點人物誌:面對一些逐漸被時間淡化的感情,您會如何處理它呢?


松浦彌太郎:說到這個,我其實在某一天突然感覺到,我和我愛人結婚20年,彼此之間的關係真的是很冷淡了,更可怕的事情是,對於這種冷淡,我們雙方誰都沒有在意到。

我想,不管是什麼感情或物件,都絕不是只有熱乎的時候才是好。朋友關係、戀人關係還是夫婦關係,會在某一個階段變強,也會在某個階段變弱,這個東西是自然發展的。

那麼在關係變涼之後應該怎麼辦呢?就應該要好好考慮一下了。

首先,考慮涼的這個東西我能否可以再炒一下、熱一下,是否還有一個可挽回的餘地,這個是重要的。不是說因為涼了就不要管它了。

「修復」的價值觀念,一定要印在自己的腦袋裡去,你會發現,「修復」之後你們會更加了解彼此。我認為,沒有比「修復」更美麗的、更漂亮的詞了。

留言有獎

你有什麼關於生活的焦慮與不安嗎?

松浦彌太郎先生的分享是否有幫助到您呢?

歡迎在文章末尾留言

參與話題,留言區點讚前5的小夥伴,將獲得由現代出版社提供的松浦彌太郎新書《寫給想哭的你》1本。截止時間:9月5日下午5點。

贈書:《寫給想哭的你》

出版社:中國出版集團 現代出版社

簡介:我們是不是已經忘記了,要好好珍視自己呢?日本最受歡迎的美學家松浦彌太郎的治癒系生活哲學。

-背景音樂-

《Anticipation》《朝の陽ざしに君がいて》

-作者-

蔣苡芯,反實證主義擁護者,嚴肅文學追隨者。本文首發十點人物誌(ID:sdrenwu),記錄每一個值得被記錄的人,轉載請在後臺回復「轉載」。

-主播-

夏萌,十點人物誌籤約主播,在北方小城努力生活、小心追夢的姑娘。微信公眾帳號:夏萌叨叨叨,微博@夏萌萌不萌,個人微信號:xiamengstudy。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歡迎把我們推薦給你的家人和朋友

 ▼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看更多精彩人物故事

相關焦點

  • 你活得太焦慮了
    她承認自己太焦慮了,「完全擺脫焦慮是不可能的,我只能試著讓自己稍微少一點焦慮,每天能踏實睡個覺就好了。」 講這個女生的故事,是想跟大家說明兩件事: 第一,焦慮來自於比較,人的欲望沒有止境。 年輕人對生活有追求不是壞事,但過剩的物慾只會讓人因難以承受,而感覺疲憊和麻木。
  • 這部豆瓣評分9.1的電影,教會我如何擺脫焦慮,成為自己!
    仔細想想,我並不屬於此列,每天看書、碼字、趕論文,活得還是挺有朝氣的。阿澤回覆:「看你又是去書店,又是曬太陽,還有你最近寫的文章,都是教人如何休息。這不就是佛性嗎?」其實阿澤所說的佛系更偏向於悠閒的生活方式,按這個定義來算的話,最近的我確實很佛性。早晨起來,換好晨跑的衣服,去門口公園溜達一大圈。然後又跑到樓下喝了一碗現磨的豆漿,買上一籠肉包子。
  • 假如生活讓你焦慮,這部暖心紀實電影會給你舒適良方
    日復一日,我們擁有了一些東西,可我們更容易焦慮:因為想要得到更多而焦慮,因為害怕失去而焦慮。什麼時候我們才會停下腳步問問自己,忙忙碌碌究竟在追求什麼?人活一世只是為了得到物質滿足嗎?如果你說不出答案,沒關係,電影《相約星期二》中的米奇·阿爾博姆也一樣焦慮又迷茫。
  • 中年男人如何打扮自己?學一下這位老鮮肉,活得如此的精緻
    時光總是在不經意之間就消逝,當男人慢慢變老,年輕額樣貌飽受歲月的摧殘,已是皺紋滿布,像是樹木的年輪,歷經歲月的磨練。都說男人命苦,然而有這樣一個人,現在可以說是老鮮肉了,他用自己的生活方式,讓大家知道,原來,男生老了也可以活得精緻而多彩。
  • 《如何停止不開心》:越成功,越焦慮
    為什麼這些在外人眼中如此優秀,甚至是非常成功的人,會有這樣的心理表現?《如何停止不開心》這本書會給到你想要的答案。作者安德烈婭·歐文,是一位資深的心理顧問,在經歷了失業,丈夫出軌等一系列生活的沉重打擊後,開始自我療愈。現在,她不僅是知名的作家,演說家,也是一位人生導師。
  • 如何幫助孩子遠離焦慮?擺脫不安、害怕與恐懼的心理
    作為家長,如果您想要幫助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遠離焦慮,那麼《讓孩子遠離焦慮:幫助孩子擺脫不安、害怕與恐懼的心理課》這本書將為我們提供一些有意義的方法與指導。通過這本書的閱讀,我們大體可以解決以下三個問題:1.焦慮的根源是什麼?2.哪些因素容易造成孩子的焦慮?3.如何幫助孩子遠離焦慮?
  • 如何讓自己活得精彩獨立?
    如何讓自己活得精彩而獨立?1.你需讓自己活得獨立完整,不依賴於他人。2.要多讀好書,通過好書能讓你跟聖賢產生連結,讓你不受自己狹小的生活圈所限制,快速提升自我修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不足這些是我們自己已知的。
  • 生活越發具有競爭性?看鞏俐如何面對《焦慮的社會》:問就是沒有
    關於鞏俐式自信,我們可以從楊瀾對她的一段採訪中體會。楊瀾問:「你對年齡有過危機感嗎?有沒有因此糾結過,掙扎過?你對自己的事業曾經產生過懷疑嗎?」鞏俐答:「沒有,沒有糾結過,沒有!」楊瀾問:「這些年有怕過的時候嗎?
  • 女人為什麼遇到自己喜歡的男人會「任其擺布」?
    在網上看到這麼一個問題:女人為什麼遇到自己喜歡的男人會「任其擺布」?我仔細思索了一下周圍的女人,確實在遇到喜歡的男人時,她們會更注重自己的外貌,更注重男人對她們的態度。甚至,男人發了一條簡單的消息,她們都會想著背後一千種可能。
  • 人生最難的,就是活得簡單
    但這話,卻是陶虹自己說的。在《女人30+》中,陶虹回憶起自己淡出娛樂圈的這些年,從被所有人高看一眼,到被人視而不見。本來以為這樣一位體驗過「人走茶涼」的女演員,內心會有無盡失落,但陶虹卻很通透,「人生是你自己的,他們可以這麼對你,但不代表你的價值變低了啊。」
  • 託爾斯泰:我們應該如何擺脫生活的困境?
    託爾斯泰晚年力求過簡樸的平民生活,1910年10月從家中出走,11月7日病逝於一個小站,享年82歲。我們應該如何擺脫生活的困境?文|託爾斯泰由於在知識中找不到解釋,我開始在生活中探索,寄希望於我身邊的人群。我開始觀察像我這樣的人,琢磨他們在我身邊如何生活,如何處理這個把我帶入萬劫不復的問題。
  • 小學生留字條後跳樓:活得太累、早已絕望。我們到底在焦慮什麼?
    用超出了白紙承受能力的工具來描繪一幅畫,結果又會如何?「如果你看到了這封信,我大概率已經死了。我不得不說,我活得太累了。你們從小便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現在,又想讓我把早已遺失的「東西」找回來。可家長們的焦慮,孩子們的負擔卻並沒有因此減少。這個還在上小學的孩子,更是在自己人生剛剛開始的時候,選擇了最決絕的一種方式反抗,細思極悲。「從小就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現在又希望我把遺失的「東西」找回來。」
  • 想要活得開心,就不要與傻瓜論長短
    等到哪一天,你真沒了退路, 你就發現眼前哪條路都能走, 也能通。 二、人這一輩子呢,最重要的三點其實是:歲月靜好,懂得感恩,與你相隨。 三、無論是友情親情或愛情,會包容你小脾氣,會對你寵溺的人,一定是你最需要珍惜的。
  • 你會因為年齡大了而感到焦慮嗎?
    那麼你會因為年齡大了而感到焦慮嗎?她還提到,從自己22歲出道開始,就喜歡那些亮晶晶、螢光色的東西,且自己一直會喜歡下去,心態永遠停留在22歲,不得不說,姐姐鍾麗緹的這一心態也確實是十分積極樂觀了,網友們也紛紛評論道,「很真實啊,姐姐也很自律,每天健身,所以身材可以保持得那麼好。」「支持姐姐,姐姐加油!」保持心態年輕才能更積極向上,鍾麗緹的生活態度,你學到了嗎?
  • 「焦慮抑鬱症康復治癒100問與答」,治療焦慮抑鬱症有哪些辦法?
    文/阿秋人之所以活得很累,很累,那是因為自己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以及自我的欲望無止境了,所以才會如此的焦慮和不快樂!當你有這種情況發生的時候,不妨停下腳步來看看自己的進步和優點吧,你或許這時會感到一絲絲的滿足。
  • 圓桌女生派 | 說真的,你四十歲能活得像徐靜蕾那樣嗎?
    開場的時候,蔣方舟提到她問徐靜蕾的一個問題:如何看待別人貼給她的「才女」標籤。同為才女的蔣方舟說,她之所以這麼問,是因為自古以來才女就是男人意淫的對象,男人們都渴望徵服才女。徐靜蕾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很有意思,我覺得她不僅僅回答了這個問題,更是表明了自己對待很多周遭看法的態度。
  • 與你的焦慮和解:遇見更美好的自己
    這種期待不同往期,比如上期對非遺的好奇與敬畏,期待嘉賓會帶來怎樣的視聽盛宴與創意新奇;這一期期待更多的是自己,處在「水深火熱」的生活感覺要被「烤焦」的自己,對星青年×B30的這期主題「與你的焦慮和解」就像遇到一杯清水,十分渴求來解決自己目前的種種焦慮。休業在家安胎的25歲孕媽媽,是如何期待這次的講座呢?
  • 我們應該如何擺脫命運與生活的困境?
    由於在知識中找不到解釋,我開始在生活中探索,寄希望於我身邊的人群。我開始觀察像我這樣的人,琢磨他們在我身邊如何生活,如何處理這個把我帶入萬劫不復的問題。這就是在和我有著相同教育背景以及生活方式的人身上找到的解釋。
  • 你有覺得自己很醜的時候嗎,「容貌焦慮,如何毀掉一個女孩?」
    但其實,我們大部分人的不自信,都是來源於生活裡他人的目光。01記得前幾天,我看到一條短視頻。一個女孩子,去了她最喜歡的迪士尼打卡拍照。只有1%的人,表示對自己的外貌非常滿意。對自己外貌不滿意則佔了55%,非常不滿意佔了14%。這意味著,「容貌焦慮」在我們的生活裡,已經是隨處可見了。
  • 拒絕焦慮,學會接受與放下,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焦慮,仿佛是這個時代的一種附屬存在,如果誰沒有點焦慮的意思,好像都有些顯得另類了。有位心理學家說過,焦慮根本上是你想實現自己生命意義的一種迫切感。這種迫切感所帶來的焦慮有對成功的嚮往,也有與周邊所謂的成功人士對比後的心意難平。說到底,其實就是一種對現實世界的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