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生活讓你焦慮,這部暖心紀實電影會給你舒適良方

2021-01-10 劇扯兩言

你最近過得這樣?

「最近忙什麼呢?」

「忙著賺錢。」

「賺錢是為了什麼?」

「買房。」

「買房以後呢?」

「賺更多的錢買更大的房。」

「累嗎?」

「累不死就得起來搬磚啊。」

這是我和一位朋友的對話。像是遍地可見的問答。

成年人大多如此,忙得腳後跟不著地。上有老下有小,身背房貸車貸,顧不上歇,也不敢歇。

日復一日,我們擁有了一些東西,可我們更容易焦慮:因為想要得到更多而焦慮,因為害怕失去而焦慮。

什麼時候我們才會停下腳步問問自己,忙忙碌碌究竟在追求什麼?人活一世只是為了得到物質滿足嗎?

如果你說不出答案,沒關係,電影《相約星期二》中的米奇·阿爾博姆也一樣焦慮又迷茫。

有份體面的記者工作,住在說得過去的房子裡,米奇和你我相似是個馬不停蹄的「社會人」,忙到連和愛人好好說句話的時間都抽不出。

直到一次追明星八卦時,米奇被人群撞倒在地,身體接了地氣,內心也遭遇直擊靈魂的一問:這就是自己嚮往的生活嗎?米奇被自己問蒙了。

幸運的是,米奇有機會和恩師莫裡·施瓦茨教授重逢並在每個星期二接受一堂「人生課」。這十四堂課使米奇從中受益匪淺,重新給自己的生活把脈後,米奇學會了自己定義人生價值。從而能放下焦慮,重拾生命意義。

能讓米奇重啟「三觀」的教授是個怎樣的人呢?此時的莫裡,是一個被死神發了「叫號牌」的老者。在毫無準備情況下,莫裡被上天宣判罹患「肌萎縮性側索硬化(ALS)」,且時日無多。

中國人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對莫裡而言,人之將死,當吐「真言」。在生命的最後十四個星期,儘管自己連說話都心有餘力不足,可莫裡還是堅持著將這輩子的所感所悟都傳給了學生米奇。

莫裡與米奇之間的討論對話,以錄音帶的形式得以保存。莫裡去世後,米奇將他們的談話整理集結成書,即自傳式紀實小說《相約星期二》(又名《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1999年,導演米克·傑克遜將書中的內容搬上熒幕,以電影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聆聽到莫裡教授留給世人的人生課程。

作家餘秋雨先生為《相約星期二》作序,他是這樣介紹本書內容的:「一位即將離世的教師要給學生上最後一門課,課程名稱是人生,這門課上了14周,最後一堂課是葬禮。教授謝世後,他的身軀在『一個終身的教師』的碑文下休息,卻把他的課堂留下了。課堂越來越大,現在延伸到了中國。我在課堂門口,先向中國的聽課者們招呼幾聲。課,每人自己慢慢去聽。」

要是你太忙,沒時間慢慢「聽課」,今天小希會用一部電影四分之一的時間,為你介紹莫裡教授都談了哪些內容。

「愛是唯一理智的行為。」

在2017年的一期央視《朗讀者》節目中,演員金士傑選讀了一段《相約星期二》中關於家庭和愛的意義的文字。在話劇舞臺上,金士傑扮演角色的正是莫裡教授。主持人董卿也坦言,有一次她藏在人群中看這幕話劇,忍不住因其落淚。《相約星期二》的人生課,人人有感。

在朗讀開始前,董卿問金士傑這段朗讀是為誰而讀。金士傑答道,送給孩子。人到中年,喜得貴子,金士傑對孩子的愛自然溢於言表。這也說明,他是個看重家庭的人。拋開演員的身份,金士傑是一個家庭中的丈夫、父親。我們都一樣,幼年時離不開家庭呵護,成年後渴望一個溫暖有愛的家。我們需要接受別人的愛,我們也需施愛於人。

「缺愛」這個詞在這幾年被廣泛適用於來自家庭的影響。兜裡缺錢傷面子,心裡缺愛才是傷裡子。家庭是一個人從生到死接收並付出愛的地方。

在電影中,患病的莫裡不得不接受家庭和家人的照料。有妻在側,相愛相扶,有家庭給予他「心理上的支撐」,於莫裡而言算是不幸中的萬幸。

莫裡認為,家庭的含義不僅是愛,還意味著「守護」,這種心理上的安全感是金錢和名望無法代替的,「如果你得不到來自家庭的支持、愛護、照顧和關心,你擁有的東西便少的可憐。愛是至高無上的,正如大詩人奧登說的那樣,「相愛,或者死亡。」

愛匱乏,我們的生活何其荒涼。聽著莫裡談論愛與家庭,年輕的米奇不禁想到自己的境遇,每天沉溺在無止境的工作中,對於妻子希望生個孩子的願望一直以太忙為由一拖再拖,連與妻子的婚禮也是在相識七年後才完成。久而久之,親密關係岌岌可危。

米奇是這樣,你我又何嘗不像。現實生活中,美滿婚姻的例子似乎越來越難尋。有人因過於自私而無法和別人建立起真誠的戀愛關係,又或者有的人匆匆結婚,可沒過幾個月就迫不及待離婚,婚姻似乎變成了泥潭中的鱷魚,讓人想到的只有逃離。到底有沒有一條標準可以用來衡量婚姻的成功與否,檢驗夫妻之間的愛呢?

擁有四十年幸福婚姻的莫裡告訴米奇,所謂幸福並不簡單,但愛情和婚姻的幸福是有章可循的,沒有尊重,不懂妥協,做不到彼此開誠布公,沒有共同價值觀,戀愛與婚姻就會出問題,雙方關係就會有麻煩。在這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雙方必須擁有相同的價值觀,對婚姻的重要性的信念是一致認可的。

所以,找個彼此尊重,價值觀一致的人去愛吧,組建起有愛的家庭。因為在這世間,唯有愛是唯一的理性行為,也唯有愛能讓我們在生命全程都不孤單。

別被欲望牽著鼻子走

常言道:「錢財乃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言下之意是,金錢並不是我們人生的主宰,然而在現實中,我們不知不覺把物質追求變成了生活的重中之重,仿佛身邊總有聲音不斷鼓動你說,錢越多越好,房子越大越好……

十六年前,校園中的米奇還是個窮小子,他關心音樂,不關心金錢。如今的米奇,追著名望和金錢跑。然而,越是用力追,米奇越發覺得活得空虛、焦慮。

我們總是想向社會證明自己得到了什麼,卻沒發覺其實被欲望牽著鼻子走。對此,莫裡一針見血地指出,如果你想對社會上層炫耀自己,那就打消這個念頭,他們照樣看不起你,如果你想對社會的底層炫耀自己,也請打消這個念頭,他們只會忌妒你。身份和地位往往使你感到無所適從。唯有一顆坦誠的心方能使你悠然地面對整個社會和自己的生活。

換句話說,不炫富,不攀比,就舒適了。真正能使人感到滿足的答案和金錢無關,而是給予他人你應該給予的東西。比如你的時間,你的關心。我的一位朋友這兩年都在敬老院做義工。聽說她做這種出力不賺錢的事,有人打趣她說,是不是錢賺夠了,閒的沒事才去獻愛心?對此,她倒是也能風趣回應,她說「以前跑業務腰酸腿痛,自從做義工後頭不暈背不酸,一口氣能上五樓了。」

正如莫裡教授所說,「把自己奉獻給愛,獻身於周圍的群體,把自己奉獻給能給予你目標和意義的創造。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只要是發自內心去做,過後就不會感到失望,不會感到妒忌,也不會計較別人的回報。否則,你就要患得患失。

身為「社會人」,我們難免被金錢為上的觀念所裹挾,如何能從中抽身,莫裡給出了一條建議——「建立一個自己的小文化。」比如,大眾觀念告訴女人應該苗條,男人應該富有,別輕信,我們有權質疑其合理性,並建立屬於自己的文化內容。作為女人,我不瘦,可我不會為此難過。作為男人,我不富有,但我不為此覺得低人一等。

我們該活得清醒,自己生活的意義由自己定義。不必隨大流,讓自己的人生活過成他人觀點下的鬧劇。

如何看待衰老與死亡

要是仔細看看各類廣告,我們會發現一個有意思的現象,那些光鮮亮麗的模特幾乎沒有超過35歲的。商業價值不斷向人們催眠,穿上這條牛仔褲你會更加年輕性感,用這種洗髮水能使你的秀髮飄逸,抹上這款眼霜你將重返二十歲……

恐懼變老,是人類共同的「心病」。而在莫裡看來,這只是因為人們過於強調了年輕的價值。年輕也有年輕的「缺點」,年輕人對生活的理解有限,生活得不夠明智。如果我們停留在二十二歲的年齡階段,就永遠是二十二歲的那般淺薄。反過來,衰老並非意味衰敗,而是代表成熟。

當然,要說真不羨慕年輕人,那就是句假話。但問題是人得接受現狀並能自得其樂。三歲時有三歲的快樂,三十多歲時就做個三十多歲的中年人,到了應該是老頭的時候,就樂於做個聰明的老頭。樂於接受自然的安排,不必羨慕別人的人生階段,因為我們也曾年輕過啊。

歲月是不是殺豬刀?不得不承認的是年齡這東西無法競爭。與其為衰老苦惱,不如去發現當下生活中的一切美好、真實的東西。

「你一直不願意變老,那你就永遠不會幸福,因為你終究是要變老的。」換句話說,幸福就是學會接受當下。

在談論過衰老的話題後,作為一個收到死亡通牒的人,莫裡也毫不避諱地與米奇談起了如何面對死亡。

在莫裡教授看來,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軀體枯謝固然很可怕,但它也有其幸運的一面,因為他可以有時間跟人說再見。

這樣看待生命終點,不僅是樂觀這麼簡單,它意味著勇敢。死亡這件事,只有當你覺得它可怕的時候,它才可怕。死亡,是每個生命必然要經歷的,不管你拒絕接受也好,試圖逃避也罷,終有軀體歸於大自然的一天。

對於生者而言,談論死亡的意義或許在於,我們應該思考如何把握好活著的日子,在有生之年努力活出自己生命的意義,直到平靜地與大地融為一體。談論死不是壞事,就像樂觀而勇敢的莫裡所說,「當你學會了怎麼死,也就學會了怎麼活。」

結語

一個星期六早上,莫裡永遠地離開了。葬禮那天,又是星期二,米奇站在墓前,與自己的人生導師做了告別,但卻不是永別,米奇答應莫裡,在他去世後,還是會去墓前聊聊,只不過以後變成了米奇說,莫裡聽。

智者已逝,電影落幕。關於人生課程我們還都需要學習。

《相約星期二》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一句話是——「生活沒有來不及」,這位生患絕症的老人在生命最後一天還在追尋生活真諦,我們又為何不能改變我們的生活呢,不虛度人生,也不盲目過度追求金錢,敢於去愛,善待他人,以至於當我們回首一生時能說不負光陰,不負這人間一次的旅程。

莫裡教授留下的醒世箴言,背景雖是在九十年代,但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來看依然能切實擊中人心。有人說「十四堂課」適合處在低潮期的人聽,其實無論你處在人生的哪個階段,都適合聽莫裡聊聊,因為活得明白是終生課題。

相關焦點

  •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來家事少年法庭,給苦難開一劑良方!
    2020-04-07 17:06 來源: 澎湃新聞 牡丹江市中級人民法院 一方生活困難一方生活不能自理一場沒有感情、沒有意義的婚姻困擾了他們近二十年……來看穆稜市法院家事少年法庭法官如何妥善處理、化解糾紛維護婦女權益 劉某與王某於2001年登記結婚,婚後妻子王某突發腦溢血,生活不能自理,只能依靠父母照顧。
  • 《假如愛有天意》這部電影,你看出了什麼?
    其實我看《假如愛有天意》這部電影的時候,從頭到尾都沒有哭,初戀總是令人難忘就像遠邊的星星,抬頭總是很美好,卻觸手不得,不容置否的是這歌太令人感傷了,只是想起我那位男性朋友的愛情令我悲傷我們都渴望純潔的愛情,可是我們最後都拋棄了純潔的愛情,婚姻裡有太多世俗的枷鎖,如果說愛是什麼,我想就是直到失去你的那一刻還是希望你能幸福快樂並且記得我最好的樣子
  • 周迅阿雅加盟《很高興認識你》 用故事與旅行治癒現代人焦慮
    8月19日,抖音攜手阿雅及奇遇文化打造的首檔全直播紀實真人秀《很高興認識你》正式官宣。周迅驚喜加盟,將與阿雅一同邀請7位明星好友,探訪全國各地有趣的素人,通過「故事和旅行治癒現代人焦慮」的主題,呼籲眾人「從心發現生活」。據悉,抖音該檔全直播紀實真人秀,將打通「直播+短視頻+長視頻」的模式壁壘,創造綜藝新嘗試。
  • 暖心文案|假如你不走運,那請勇敢一點
    harder, and then the wind rises想要長大成人,就必須永遠做個心地善良的姑娘To continue to grow into a fierce adult, will always be the girl who wins everything假如你不走運
  • 《無處為家》:朋友,假如生活搞了你,那麼就來看看這部電影吧!!
    《無處為家》這部電影在今年聖誕斯電影節獲得了最佳評審團大獎,被網友稱為「2017年最有趣的犯罪片」。這部電影是Netflix投資的小成本影片,也是導演梅肯·布萊爾的處女作。而女主梅蘭妮·林斯基是紐西蘭演員,她憑藉這部影片入圍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 《無處為家》:朋友,假如生活搞了你,那麼就來看看這部電影吧
    《無處為家》這部電影在今年聖誕斯電影節獲得了最佳評審團大獎,被網友稱為「2017年最有趣的犯罪片」。這部電影是Netflix投資的小成本影片,也是導演梅肯·布萊爾的處女作。而女主梅蘭妮·林斯基是紐西蘭演員,她憑藉這部影片入圍了哥譚獨立電影獎最佳女主角。
  • 隆飾豆康板|假如生活有序章,一半是理想,一半是你
    假如生活有序章你我都能持筆寫詩一半關於理想 一半關於你木色家居創造了空間之間的流暢移動,不僅具有豐富的連續感,模糊了傳統空間界限,而且帶來一種無限且明顯現代的感覺當木色變得暖心,自然而然就少了那份沉靜,多了些清晰明朗。打開一扇門窗,開啟一天的美好,關閉一扇門窗,獨享一室的靜謐。住的舒適,心的寧靜,一直是都市人的嚮往與追求,家的風格和整體搭配,體現著一個人的品味和對生活的態度。不大不小的空間,包含的不僅是一家人的生活,更是對美好未來的期許。木色家居為空間添上了一絲煙火氣息,生活因此鮮活起來,空間從而更具生活的溫度。
  • 阿那亞治癒客棧2周年 | 我們用六劑良方,療愈生活,療愈你
    無論面對的是誰,以適當的分寸感讓對方感到舒適,在困難的問題面前不去說教而是共同探索,是彌芥子始終堅持的原則。而這種分寸與舒適,也正是阿那亞社區人與人之間相處法則的映射。那些與解憂者促膝長談的到訪者,也在這一段相逢中,紓解了心結,得到了啟發。
  • 《假如王子睡著了》映後見面會陳柏霖&林允與你心跳告白!
    ,與同檔期作品形成鮮明對比,勢必會引發一大波女性對於純愛的憧憬,從此次曝光的「掛鈴」版角色海報可看出治癒系男神陳柏霖、新氧系少女林允、陽光系男神張雲龍這三位主創截然不同的身份信息,陳柏霖身坐藍色湯碗手抵下巴露出暖心一笑,從周圍懸掛的廚房用具以及甜甜圈等美食則可猜測他是一位身懷絕技的大廚,在很早之前的採訪中陳柏霖曾透露「如果不當演員會選擇當美食家,吃遍天下美食」,這次出演這個角色想必也是他圓夢之旅的開始
  • 當你說焦慮得想死時,你在說什麼
    每一個文藝而理性的人都收聽了「周衝的影像聲色」圖片來自花瓣網先講三種提煉了的生活現象。這種現象,應該也在你身上發生,而且,不是過去完成時,而是現在進行時。A——當然,你也可以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一個代號,不足掛齒——嚮往權力。
  •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原文:Если жизнь тебя обманет,英文:If by life you were deceived,中文:假如生活欺騙了你
  • 看完這部國產紀實電影,我們都哭了
    而即將上映的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則原原本本地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切。影片恰好記錄了楊樹朋和戰友李磊在執行維和任務時,意外遇襲犧牲的經過。在影片中重新看到這一幕時,我感到既驚訝又悲傷。正如網友們所說的,「就像是看到身邊的一個朋友離開了」。在觀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楊樹朋」對於我們不再只是一個遙遠的士兵的名字,他是一個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
  • 看完這部國產紀實電影,我們都哭了
    而即將上映的紀實電影《藍色防線》,則原原本本地讓我們看到了這一切。影片恰好記錄了楊樹朋和戰友李磊在執行維和任務時,意外遇襲犧牲的經過。《藍色防線》是我國首部海外維和戰地紀實電影,本片為中國赴南蘇丹維和步兵營全體官兵親歷記錄,歷經五年跟蹤拍攝。
  • 電影《記憶碎片》:假如你欺騙了你自己,你還會去尋找真實麼
    假如有一天,你的記憶欺騙了你,你還會相信自己嗎?假如有一天,你的記憶只剩下一天的儲存時間,一天過去,所有的記憶都將清空,你會如何認識自己,認識自己的生活,如何去完成自己的目標?可以看到,在影片《記憶碎片》中,這種敘事方式和電影主題得到了天衣無縫的結合,它所展示的形式,就是想要傳遞的內容。有人說,《記憶碎片》並非內含一個敘事迷宮的電影, 換句話說,從電影情節內容設置,到其碎片化表達——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個迷宮。
  • 改變人生的8部高分電影,部部擊中你的焦慮
    改變人生的8部高分電影,部部擊中你的焦慮 Vol.20/2020.3.15 那些我們看不穿的人生真相, 電影裡的人總能一語道皮, 讓你醍醐灌頂,甚至改變一生。
  • 每周新電影|既有燒腦翻拍,又有暖心新作,本周這3部新片你會去看嗎?
    此外,本周有多部新片上映,無論是改編自西班牙「懸疑神片」《看不見的客人》的《死無對證》,還是戰地紀實電影《藍色防線》,都值得一看。他主演的新片《鄰裡美好的一天》也會在今天(9月18日)與中國觀眾見面。電影《鄰裡美好的一天》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美國著名電視主持人羅傑斯先生(湯姆·漢克斯飾)與記者羅伊德·沃格爾(馬修·瑞斯飾)之間的一段溫馨療愈的故事。其中,羅伊德與父親之間的問題也是對當下親情關係的一種反映,他所面臨的原生家庭問題是每個人都可能遇到的。
  • 假如你有十塊錢你會全捐出來嗎?假如你有一千萬你會捐出來嗎?
    看過葛優的電影《私人訂製》,影片主要是是用演戲的方式幫別人實現人生的夢想。內容詼諧搞笑,片尾的一段對白更是發人深省。在電影的片尾葛大爺一個人獨自坐在河邊,畫外音不斷的詢問。假如你有一百萬你會捐出來嗎?葛優毫不猶豫回答「願意!」假如你有一千萬你願意捐獻出來嗎?
  • 《惡棍天使》:遇見了對的人就成了彼此的良方
    《惡棍天使》是由鄧超和孫儷夫婦主演喜劇電影,光看演員的陣容就足夠吸引你去看一次的了。影片講述的是女主查小刀在國外學成歸來,發現自己與國內社會格格不入,朋友的離去、工作上的碰壁,還有家人的不理解讓查小刀很是困惑。她一直是一個聽話的乖乖女,就像她說的,從小到大小到都是媽媽眼裡最優秀的孩子。
  • 《家和萬事驚》這部喜劇片讓你焦慮?那就對了!
    這是前不久微博的熱搜,恰好也看了這部《家和萬事驚》,思緒上湧。電影說的香港本土的故事,反映的其實是民生。作為荒誕喜劇,久違的全港星陣容的作品,善於荒誕幽默的張達明編劇,擅長反映現實的邱禮濤導演,完成了這部手法誇張卻筆鋒犀利的作品。
  • 心理測試:假如你被人追殺你會逃到哪裡?簡析你潛意識的想法!
    心理測試:假如你被人追殺你會逃到哪裡?簡析你潛意識的想法! 測試開始: 題目:假如你在荒郊野外正在被人追殺,你會躲在哪裡? A、遠處一間孤零零的小房子 B、路邊的灌木叢中 C、不躲,一直跑 D、藏到水裡面(假如你會遊泳) 測試結果: A、潛意識裡是個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