珺景與茶
一位信陽茶姑娘的故事
文‖蔡 勇
珺之玉,景之彩,珺景是塊美麗的玉。這個名字對珺景來說,是貼切的。肖珺景姑娘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譚家河鄉土門村,成長在一個世代茶農的家庭,她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茶葉)第六代傳人。拼搏學習,熱愛茶文化,把傳播茶文化視為自己的事業,得到鄉親們和身邊人的稱讚。
珺景姑娘的外祖父周祖宏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四代傳人,父親肖興亮和母親周志洋是第五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她出生和成長在信陽毛尖茶主產區之一的「中國印」村---土門,自由受到外祖父和父母茶文化傳承的薰陶,是喝著信陽茶長大的姑娘。在學生時代,日常假期中,她便跟隨父親母親在茶山上種茶、採茶,炒茶,為她今天傳播茶文化的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珺景姑娘2019年在鄭州大學畢業。她所學的專業非茶專業,當初她選擇的是新聞與傳播學專業,主要從事品牌策劃。大學畢業後,珺景就職信陽市溮河區文化廣電旅遊局,這算是專業對口,村裡鄉親們是非常羨慕的。雖然參加了工作,但是她依然熱愛信陽茶文化,茶文化傳承一直掛念在珺景心頭。為了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學習茶文化,傳播信陽茶文化,參加工作三個月,珺景依然辭職,回到村裡打拼自己茶文化傳承的夢想,她要把傳播茶文化當作自己的事業。這在村裡鄉親們心裡是不可思議的,許多人是有些想不通。這對於深山裡的農家孩子來說,好不容易考上大學,又好不容易在城市裡就業,改變了自己人生的命運。放著好好的工作不幹,辭職回到農村種茶,在常人眼裡,珺景是太隨意了。外邊的各種評論傳到珺景的耳朵裡,她沒有放在心裡,只是淡然一笑。好在外祖父和父母是懂得姑娘的心,沒有反對,這給了珺景在傳播茶文化事業上一份堅強有力的動力。
辭職以後,珺景便撲在茶山,潛下心來跟著外祖父和父親母親學習種茶、護理茶樹,採茶,炒茶。家庭五代種茶,世代的薰陶是寶貴的,自幼的跟隨家裡種茶環境,珺景樣樣是把好手,外祖父和父親母親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對珺景是充滿希望。
珺景日常在茶山管理茶園,日常她便跟隨父親母親在茶山採茶,學習炒茶。閒時便深入研究學習種茶和管理茶的理論知識和茶文化傳承知識,珺景是很用心的。
珺景在網際網路上學習茶藝,又到信陽師範學院找老師求教,四處尋找專業的茶師學習,一年下來,經過不懈的努力,珺景取得茶藝師的資質證書。生活需要夢想,有了夢想便有了前進的方向。傳播信陽茶文化傳承,便是珺景的夢想,她是一直在向這個方向前進。一年來,珺景利用自己大學所學的專業,成功的幫助家裡成立了茶葉公司和自己的「珺景與茶」工作室,成功設計出一個公司三個品牌初步發展框架。一是外祖父周祖宏是公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傳承人的有力代表。二是父親母親經營公司茶園及茶葉營銷和手工茶才藝展示,三是珺景專業從事信陽茶傳承宣傳和線上銷售茶葉。同時,以線上銷售茶葉的利潤促進自己茶文化的傳承公益宣傳。這個接地氣的科學商業公司品牌策劃,在實際中取得成效,受到社會各界人士一致稱讚。一年多的打拼,珺景在信陽「茶圈」已有許些名氣。一位小姑娘短暫時間內,把自己家裡的茶葉做的有聲有色,在信陽茶界是個傳說。許多信陽本土經營多年的茶商說,真是後浪把前浪打在沙灘上,知識就是力量。
等閒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珺景在傳播信陽茶文化傳承,與時俱進,利用了文旅的力量擴大了周肖同茗公司廣告宣傳和自己的茶工作室在社會上的知名度。珺景的抖音和自己製作短視頻那是在信陽文旅界有水品的。她製做的視頻風格清新,藝術生命力強,主題緊扣品山品水品毛尖,青山綠水信陽茶。珺景的清秀,聲音的甜美,視頻的清新,深厚的文字功底,嫻熟的新媒體製作技術,是對信陽茶文化傳承的大力傳播。在第28屆信陽茶文化節(網絡)短視頻大賽上,中共信陽市委宣傳部、信陽市林業茶葉局近日聯合發文,對獲獎作品予以通報表彰,二等獎兩名,肖珺景以「珺景與茶」作者身份的作品--《大山的力量成就春天的滋味》,榮獲二等獎。同時,「珺景與茶」抖音帳號獲得唯一「抖音達人」稱號。
珺景一路砥礪前行,不忘初心。一年來,已多次開展少兒公益茶禮,受到社會各屆好評。珺景說自己傳播茶文化,首先自己要懂茶,會茶藝,懂得茶文化知識,才能更好詮釋茶的文化。怎樣才能懂茶,品茶,了解茶的文化,這便需要對茶的熱愛。一家人出了四位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外祖父是國家級別的傳承人,父親是市級傳承人,母親是縣區級傳承人,珺景是區級傳承人,這在全國茶界,也是一個神奇的傳說。
外祖父周祖宏在信陽市那是赫赫有名的大師級人物,今年70歲,依然堅持在茶文化的傳播,他是珺景心中的男神。父親母親,兩位深山茶農,能夠放眼茶界,做好茶文化的傳承人的繼承,也是了不起的。珺景小小年紀,便樹立一個大的傳播茶文化的夢想,並且在生活中勇於踐行,不畏困難,刻苦鑽研,致力茶文化傳承的傳播,宣傳信陽茶文化,宣傳中國茶文化,是位了不起的小姑娘。
2019年9月,珺景全國第一屆職業技能大賽技能大賽河南選拔賽上,力戰全省其他十四個地區的頂尖選手,奪取全能冠軍第一名,那是不容易的。珺景以信陽初選賽優異的成績代表信陽市參加本次大賽。9月17日,在母親的陪伴下,珺景前往賽區河南省鶴壁市,小小姑娘既是參賽隊員,又是領隊。在去參賽的路上,珺景抱著去學習的心態。到了賽區,通過了解,看到其他地區的十四名選手個個是頂尖高手,這第一次參加省區大賽的珺景來說,壓力是很大的,陪伴參賽而來的母親也是巨大壓力。
此次選拔賽比賽規定四項參賽項目,每位是依抽籤牌號來決定自己的比賽題目,這對選手們來說是很公平的,卻也是很大的壓力,誰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夠抽到自己擅長的選題。
9月19日上午第一場,珺景抽到烏龍茶表演的項目。信陽毛尖綠茶和紅茶茶藝展示是珺景的強項,她當時是心裡無底氣的。
第一場的烏龍茶的比賽比賽結果出來,十五名選手,珺景拿的第十名次,這個結果超出心中預料,對珺景打擊是很大。她方體貼到今天參賽的頂尖選手是藏龍臥虎。對於珺景來說,第一場比賽,開場是失敗的,沒有進前五名的成績,想在後面三場比賽成績趕超上去難度很大。
比賽結束,母女倆分析在參賽中存在的問題。珺景總是認為自己來自茶鄉信陽,自己又出生在深山,自幼跟隨父親、母親在茶山學習鍛鍊多年,相對這些其他地區來自城市的姑娘,自己對茶的了解有親身的感受,二是自己抽到烏龍茶藝,是自己的短板,心裡又茫然心虛了。原因找到了,心裡便想開了一些。
下午第二場茶湯質量比拼。珺景心裡還是有些壓力,茶湯展示比賽如果不能再進前三名,後兩場比賽成績幾乎是沒有希望了。雖然知道不能緊張,但是,心裡還是有些緊張。珺景深深呼吸一下,從容的上臺表演。功夫不負有心人,第二場茶湯比賽,珺璟取得第個人二名的好成績。這對她們母女來說,是莫大的鼓勵和動力。在女兒面前,母親激動的留下淚水,算是幸福的祝福。
在茶文化知識競賽中,珺景在這場比賽中,沒有太多的壓力,這場知識競賽,對於每位選手來說,都是做了充分準備的。珺景在茶知識競賽中成績優異,這便給了珺景很大的信心。
最後一場比賽,是自創茶藝項目。因為第一場的失敗,珺景對於參賽奪得綜合成績前三名,已感到希望不大,心裡壓力小些許多,但是還是不甘放棄。珺景說,雖然不能拿到優異成績,也不能名次再倒數排後,不然自己無顏回到信陽,對不起自己的家鄉信陽,不能給信陽丟臉。這一夜珺璟是反覆練習,直到凌晨,在母親再三的勸說下,她才上床休息。
9月20日上午,最後一場比賽開始。為體現比賽公平、公正、公開,評委們採取現場評分,去掉兩個最高分,去掉兩個最低分,取中間分數的平均分,本次比賽四項綜合名次現場公布。
飛舞之中,靜如止水。本場前三位選手的分數都很高,這給後面的選手們造成很大心裡壓力。臨到珺景上臺,她已放下心中所有顧慮。她氣定神閒,在臺上開始自己的信陽茶藝表演。珺景的表演行雲流水,小姑娘心裡已將自己溶於到信陽茶茶文化中。手、眼、身、法、步,一舉手,一個眼神,一個個嫻熟的形體動作,一起哈成,婉美輪換,宛如一位天上茶仙子降到凡間。評委們和臺下觀眾、選手,連會場會務人員都被她精彩的演出深深吸引,沒人鼓掌,沒人叫好,都生怕一絲擾聲破壞了此時此刻珺景美輪美奐的演出。珺景演出完畢後,臺下爆發熱烈的掌聲。許多選手和會場工作人員都說綜合比賽名次第一名,估計是珺景獲得的了。
一份夢想、一份摯著、一份耕耘、一份付出,便有一分收穫。大賽成績即將現宣布,這時的珺景非常很淡定,她對母親講,無論自己這次是否獲得名次,她已很高興,她在現場向評委和其他地區的選手姐妹們學習到很多知識,她沒有給外祖父和父母丟臉,沒有給老家信陽丟臉,她盡力了,她努力了,她用心了,她學習了。
比賽成績宣布出來了,珺景以高出主場選手0.8分的成績,獲得綜合項目比賽第一名。選手們向珺景道賀來了,有的選手說,你得到第一名,我們服氣。評委們也來祝賀來了,評委們說珺景後發搶先,得於珺景的自信,得於放鬆,得於家庭日常茶文化的薰陶,得於珺景已將茶文化植入心中,得於珺景對茶文化傳承的摯著。評委們說,小小年紀,有這個胸懷,真是了起的姑娘,你不僅在宣傳信陽茶文化,你也在宣傳中國茶文化,你是信陽的驕傲。
取得優異的成績,珺璟是第一要先給外祖父和父親報喜的。外祖父聽到喜訊後,激動的在電話裡對珺景說,你對得起信陽毛尖非物質文化遺產第六代傳承人稱號。性格內向的父親在電話裡對珺景講,爸爸答應你的事,一定去辦到,爸爸克服一切困難也要實現。原來,今年初,珺景向父親提出一個要求,她要貸款和父親母親在譚家河鄉土門村,辦個信陽茶加工廠,廠房建成後,珺景要三件房屋作為公益性茶藝課館,便於她有一個專屬的地方傳播茶文化事業。目前,肖周同茗公司茶葉加工廠正在建設之中,雖然建設資金有些緊張,肖興亮正在多方融資籌款中,他說一定與女兒一起將茶文化傳承做下去,做好,做成功,做成一張信陽土門茶的一張名片,既是積極支持和參與深山鄉村振興,也是為信陽茶文化的傳播貢獻一份微薄之力。
路漫漫兮,其修遠,吾將上下而求索。珺景對茶文化的摯著、熱愛,對家鄉信陽茶文化的發展,對茶文化傳承,一路走來,她沒有退縮,只有前進,她用她那柔弱的肩膀,在自己的心裡擔起茶文化傳承的夢想。
「講好信陽故事」系列專題策劃‖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