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八次電療,我慢慢學會跟這個疾病和睦相處

2020-12-24 澎湃新聞

原創 兩顆西柚 果殼病人 收錄於話題#精神心理8個

這是我第三次發作了,幾乎可以肯定躁鬱症將終生相伴,我可能一輩子都要靠藥物維持。即使有所好轉,它仍然會在某一天,忽然地又悄悄找上我,我更需要學會的是如何與它和平共處。

沒錯,我沒有反抗地,任由折磨,從開始到現在。

我想生一場大病,

那種純粹遭受身體折磨的大病

剛開始醫生說我是抑鬱症,我心裡想,大概是減肥引起的吧。

那段時間,我吃得少不滿足,吃得多會內疚,不安心。持續兩個月後,又開始注意力不集中,心情差,莫名想哭,然後是自殘。

那時,我多想時間能快一點,把腦袋爆炸的時間快進,或者看看幾年後的自己,是不是還好好地活著,有沒有結婚,有沒有工作,開不開心,告訴自己我其實有未來。

我多希望自己是一棵樹、一隻狗、其他任何一個人,只要不是我自己。

我腦子裡有太多懊悔。

去年沒有對最喜歡的老師說教師節快樂,大學畢業的暑假沒有履行和研究生導師的承諾提前進入研究,沒有主動跟喜歡的朋友經常保持聯繫,騎電動車撞死了一隻小狗……所有我犯過的錯、沒有做好的事情,都在腦袋裡打轉,揮之不去。

我想失憶,我經常幻想用一個電推子從前面開始把頭髮全都剃光,幻想這樣就可以忘掉過去所有的事情。

抑鬱影響了我生活的方方面面——注意力不集中,哪怕面對我最愛的推理小說也看不下去;胸悶,感覺所有的內臟擠在一起,無法深呼吸;害怕跟人聊天,會有一種身體被掏空的感覺;脾氣特別大,一點就著,男朋友莫名受了很多委屈;神經衰弱,幻聽,聽到別人聽不到的聲音;四肢無力,睡不著腦袋要炸掉在床上躺到天亮;幻想死亡,以車禍、上吊、吃藥、跳樓等等的方式,但每一種都不夠完美。

我想生一場大病,我說的是純粹遭受身體折磨的大病,讓我的視線轉移出來,不得不關注頭腦以外的世界,弱化高強度的自我意識。

每個知道我抑鬱發作的人都毫不例外地教我該如何生活,太多了——

「那個誰比你慘,可很好地活著」;「你一直這麼幸運,沒有經歷過什麼磨難,不應該這樣」;「你要保持好心態,學會調整自己,不去想那些事情」……坦白講,這些反而更加重抑鬱,儘管我知道他們都是出於對我的關心。

向沒有得過抑鬱症的人解釋什麼是抑鬱症是很困難的。我看過很多人對抑鬱症的描述,最準確的大概是這個:從外表看,我可能比正常人更遲鈍、沒精打採一點,但我的大腦卻一直在不屈不撓地、以令人難以忍受的速度運轉著。

很喜歡《活下去的理由》中,將出門比作裸奔的描述,十分準確:明知走在街上沒有人會注意你,卻有一種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注視的感覺,見到認識的人時,這種感覺更為強烈,總有人對你評頭論足,他們的每一個動作和表情,都有可能在表達著對你的不滿。

出院,復發,吞藥……我做了八次電療

我開始吃藥,副作用明顯,視線模糊不聚焦;記憶力越來越差,經常電動車不拔鑰匙放在路邊;食慾變大;但幸好能好好睡覺了。

我曾經自己停藥,兩天後開始焦躁、失眠、自殘;我曾經試圖一次性吃十幾片安眠藥,然後被送進醫院;我曾經嘗試上吊,鬆開一隻腳後,因為太疼放棄了。

幾次失敗的自殺經歷之後,我明白我似乎不是想死,我依舊恐懼死亡,只是更害怕活著了,我羨慕那些死去的「英雄」,現在他們把劍交到了我手裡。

我休學了,那半年似乎逐漸病好了,我也滿懷期待地重回了那個讓我病發的城市。

但一個月,我仿佛回到了原點。生活還是那樣,一切都很糟糕。

我抽菸、喝酒、自殘,不停地染頭髮,半夜喝醉在街上亂逛,用各種方法折騰自己。我急迫地渴望自己能得一種絕症,只要能把我的注意點從嘈雜的大腦上轉移開來,我什麼都願意嘗試。

藥的副作用讓我開始暴食,幾個月,我胖了30斤。再次回到大家的視線中,所有人好像都小心翼翼地不去提及我的變化,直到一個坦率的師姐瞪大眼睛說你怎麼這麼胖了……於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處於不敢吃飯又拼命想吃東西的矛盾中,不斷折磨自己。

我不想出門,每天宅在宿舍,想吃東西的時候就抽菸,一根接著一根。我不敢回家,我害怕面對他們寄予的希望,我不能表現得自暴自棄,把真實的自己藏起,就像一直以來活著的那樣。害怕吃飯,害怕睡覺,害怕出門,害怕跟人打招呼,害怕和人聊天,害怕面對所有事情。

我總是疑惑,我是如何活了前23年,我是怎樣積極地、勇敢地、努力地、成功地活了23年……想不明白,我居然曾經也幻想著未來,曾經每天充滿動力地學習,為了一個個遙不可及的、虛無縹緲的夢想。而現在我是一個沒有未來的人。

在這些所有事情的包裹下,我又經歷了一次吞藥,60幾片的碳酸鋰緩釋片,得益於並不怎麼好的腸胃把大部分的藥片都吐了出來,我得以活到了現在。吞藥後我被送去洗胃,然後住進了腦科醫院。

做了很多檢查之後,醫生說我是雙相情感障礙,目前在抑鬱期。我的躁狂現象好像並不明顯,只是偶爾覺得自己很厲害,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做了八次電療,電療本身好像不是很痛苦,只記得躺在床上,腦袋兩邊各貼一個貼片,然後吊著水逐漸失去意識,再醒來已經什麼都不記得了。

出院之後按部就班地吃著藥,定期回去做檢查。

我現在很好,每天努力一點點

我很幸運,能遇到這樣一個伴侶,他擔負起我所有的事情,每天死乞白賴地拖著我往前走一點,並且填滿了我每個不知所措的日子,讓我安安心心地只用負責活著。還有一個在被拒絕了無數次之後還不要臉地拉著我出門散心的好朋友。

在所有這一切的努力下,說不出是從什麼時候出現好轉的,只知道我好像慢慢開心起來,我想我可以重新面對這裡的生活了,我又回到了這個讓我兩次抑鬱發作的城市。

我現在很好,真的很好。

我可以為順利畢業每天努力一點點,除了很愛哭、手抖、思維很慢和一點輕微的閱讀障礙。

我曾想繼續讀博,為科研事業奉獻終身,可躁鬱症毀掉了我對未來的希望,我不得不花費了許多的精力讓自己接受,我只是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我現在只想開心地、有件事情可做地活下去,你們看到的我現在普通的樣子,是我拼命努力,才夠得上的「正常人」的樣子啊。

醫生點評

劉麗君|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

雙相情感障礙,也被稱為「躁鬱症」,指的是既有抑鬱發作,又有躁狂或輕躁狂發作的在情緒的兩個極端中不斷切換的一種疾病。抑鬱發作時情緒低落、興趣減退、乏力、極度悲觀絕望甚至反覆嘗試自殺。躁狂或輕躁狂發作時則完全是另一個極端:異常興奮、精力旺盛、說話飛快、冒險而不顧後果等等。抑鬱和(輕)躁狂交替發作,此起彼伏,短則數天至數周,長則幾個月甚至幾年。也有人在一段時間內同時經歷著躁狂症狀和抑鬱症狀,甚至在一天內就經歷兩種狀態的極速轉換,這被稱為「混合狀態」。在疾病發作的間歇期,患者的情緒回歸平穩,甚至可以完全恢復到正常狀態。許多患者戲謔地稱自己為「過山車玩家」,比喻自己的情緒像坐過山車一樣,而生活也隨著情緒的過山車被「甩來甩去」。

對於雙相情感障礙的病因,我們知之甚少。現有的研究認為,遺傳和環境因素在雙相的發病過程中都發揮了重要作用,而遺傳因素的影響在雙相的發病中更為突出,雙相障礙患者的一級親屬患病的概率比一般人群高出10倍以上。

目前沒有研究表明雙相情感障礙可以被徹底治癒不再復發。現有的治療方式只能緩解當前發作,同時儘可能預防復發。我國2019年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雙相情感障礙的終身患病率為0.6%,意味著在我國有840多萬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由於疾病本身的複雜性以及人們對疾病的認識不足,雙相患者往往在發病後平均10年才能得到首次治療。在確診之前,患者往往會經歷很長一段時間的迷茫、困惑和極度無助的時期,除了遭受疾病本身帶來的痛苦,同時還要經歷家人朋友的不理解甚至指責、謾罵等,將疾病帶來的表現歸結到患者本人的意志力、道德的原因上。

隨著目前人們對精神心理疾病的關注,這一現象也在逐漸改善。雙相障礙患者得以在發病後更早被識別出來,儘早得到治療,從而減少疾病對生活造成的巨大損害。目前,雙相障礙最重要的治療是藥物治療。治療雙相的藥物被稱作「心境穩定劑」,對於大多數患者來說,長期規律、穩定地服藥能夠減輕病情發作時的嚴重程度、減少發作次數,達成「做一個情緒穩定的人」的治療目標。少數患者需要更強的幹預、聯合其他治療方式如改良電休克治療,才能夠穩定住病情。

在雙相情感障礙的治療過程中,需要醫生和患者的良好合作。儘管診斷都是雙相障礙,但每一個患者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抑鬱、躁狂的表現,嚴重程度,相關的影響因素如家庭環境、社會心理因素等等,可以說是千人千面,因而治療需要針對每一個患者的特定情況去制定,大到多少劑量的藥物是有效的,小到每天生活作息的調整,都需要在和醫生的長期合作中摸索和找到最合適的治療方案,這個過程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同時,家庭和社會的支持也非常重要,患者處於疾病發作期時可能會拒絕治療,需要有人能夠強有力地支持患者接受治療;在穩定期,患者可能對疾病過於樂觀而中斷治療,需要有人能夠及時提醒患者維持治療,並及時尋求醫生的專業幫助。

(參考資料:《中國雙相障礙防治指南》第二版 中華醫學會精神醫學分會 主編)

個人經歷分享不構成診療建議,不能取代醫生對特定患者的個體化判斷,如有就診需要請前往正規醫院。

作者:兩顆西柚

原標題:《做了八次電療,我慢慢學會跟這個疾病和睦相處》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關於抑鬱症的電療二三事(上篇)
    ,看到這條狀態就立即去收集MECT的相關資料,期間剛好看到@曉曉錢老師的博文:「關於抑鬱症的電療二三事」,頓時錯以為那是「心有靈犀一點通」O(∩_∩)O,看來這確實是大家很關心的話題,於是在徵得曉錢老師同意後把她的這篇博文也同步發表至互助會,大家可以學習討論哦。
  • 8年前,香港歌星李明蔚患罕見癌症,化電療34次致嘴歪面癱嗓失聲
    對於普通人抗癌,小八可能不了解,但對於娛樂圈中有很多患癌的明星,小八很了解他們怎樣對抗癌症的。電療和30次化療。化電療多過程讓她一場痛苦,曾經李雪健在化療期間就因為太痛苦而曾有過輕生的念頭。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4次電療30次化療加上這個癌症的特殊性讓她產生強烈的副作用。
  • 陳妙瑛做蔡志明二房21年,和原配李惠莉和睦相處,她是如何做到的
    蔡志明的原配是李惠莉,他們結婚幾十年了,兩人育有三女一子(次女不幸身故)。蔡志明暫不像別的富豪那樣經常換紅顏知已,他有一妻一妾,並且妻子李惠莉和二房陳妙瑛和睦相處,甚至他和原配的孩子都稱呼陳妙瑛為「二媽」,真是一個坐享齊人之福的男人。 有些女人能成為富豪的紅顏知己,除了年輕貌美,還有頭腦精明,能審時度勢。
  • 曾患癌經歷88次電療,今命懸一線惹人憂
    再次回到熟悉病床前87歲的林衝,用懇切的眼神望著醫生,語氣沉重的說出:我還能活多久?這句話大概不止一次出現在他的腦海中,於他而言病魔帶來的痛苦也好,只要他不做出妥協,病痛就拿他沒有辦法,前半生的耀眼光輝,抵不過老年被疾病纏身的現狀
  • 曾患癌經歷88次電療,今命懸一線惹人憂
    再次回到熟悉病床前87歲的林衝,用懇切的眼神望著醫生,語氣沉重的說出:我還能活多久?
  • 王者榮耀:5個把人控到死的大招,墨子電療,鍾馗噬魂,關羽賽馬
    Top5、墨子電療 電療大師墨子的控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他可以把任何英雄電的「嗷嗷」顫抖亂叫,一套控制可以直接把人控到死!墨子大招的精髓在於「大閃」,不會大閃的墨子不是一個好墨子,一個墨子,只有學會大閃,才可以把敵人控制的頭皮發麻,大閃玩的好的墨子,可以一個大招直接把敵人電到「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畢竟這個大招的控制時間,實在是長了點。Top4、張良操縱 張良的大招就叫做【靈言操縱】,而事實上張良的大招也確實是如此!
  • 《乘風破浪的姐姐》寧靜能否跟二組和睦相處,全靠張雨綺
    ,就看雨綺小姐姐能不能做好這個中間人了!沒成​團​之前,儘管大家是對手,經常需要相互battle,但所有人都是和和氣氣的,私下裡經常互相送對方禮物,關係看著特別好,不過,最後成團之夜,黃齡一句「最想成團的是你們六個乖乖」突然惹毛了寧靜,以至於她現場發飆「我想拿第一,我不想成團,我只想跟我的七個姐姐成團!」。
  • 抗癌8年,歷經4次電療,30多次化療,歌手李明蔚發布視頻求援
    但在娛樂圈卻有這樣一位歌手,她的命運和其他藝人與眾不同,她抗癌8年,歷經4次電療,30多次化療,命運十分坎坷。她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知名香港女歌手——李明蔚。說起李明蔚這個名字,相信大家都會陌生,但在香港她的確是一位歌甜人美的歌手。
  • 金剛兄弟應怎樣和睦相處
    一個殊勝的傳承必定具備兩方面的條件:一是弟子都能很好地相應上師,上師也能時時引導、攝受弟子;二是弟子之間如性命相連,彼此和睦相處,持戒清淨,如理如法地精進修持。大家共同聚在一起的時候,應當把「我」放下,一切以上師為主、以法為主、以團體為主。
  • 香港女星李明蔚抗癌8年,經歷4次電療不見好,身體日漸虛弱
    香港女星李明蔚抗癌8年,經歷4次電療不見好,身體日漸虛弱8年的抗癌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或許,31歲女星李明蔚可以給出這個回答。在這8年的時間裡,她每天要飽受病魔的折磨,接受痛苦的治療,日復一日。有人認為,這比死去還要痛苦。
  • 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八屆三次理事會在京召開
    來自中央、省地市縣主流媒體的中國新聞攝影學會理事和團體會員單位代表140餘人參加會議。通州區委、區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和宋莊鎮、臺湖鎮、張家灣鎮的代表參加了聚焦活動啟動儀式。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八屆三次理事會暨百家媒體聚焦通州攝影採訪活動現場。季春紅攝
  • 電療雞兒
    騙人做麵包蟲杯什麼的難度太高的就算了,之前有人講用電位理療儀就很棒很舒服,騙得我也花三十元巨資買了一個電位理療儀。我還以為是我的操作方式不對,撕下來貼到大腿上,開了之後它就震,沒有像針扎,調到最大檔後肌肉都抽搐了,這時我還沒有意識到,我估計大概就是在這個時候我腦子被電短路了,我覺得我沒有很棒很舒服的原因是之前功率調的太小,我就又貼回去,調到最大檔,啟動。
  • 接地氣,婚後能和睦相處
    愛情是人生的全部,但不是人生歸宿,尤其是結婚後,要活的現實點, 這樣的婚姻才有底氣,我是1991年臘月十二日出生,與對象是一個地方的,去年我們走到一起,分分合合好多次,終於算圓滿結婚
  • 電療,休克療法,腦白質切除術|人們對精神病人到底有多殘忍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弗蘭西斯的母親突然出現,聲稱弗蘭西斯有精神疾病,之後,法院將弗蘭西斯轉到電影演員療養院去「修養」。如果僅僅是去電影演員療養院去修養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但弗蘭西斯的父親卻通過法院將弗蘭西斯引渡到華盛頓州,弗蘭西斯的母親就在華盛頓州,因此成為弗蘭西斯的保護人。
  • 全世界的泡吧少年都在這個遊戲裡體驗楊永信的電療,好評率100%
    在這個 DLC 當中,遊戲新添了一位會使用電擊的醫生屠夫角色,角色原型就是在國內備受爭議的楊永信。《黎明殺機》發售面市以來,銷量一直不溫不火,運營和開發工作幾乎是靠著國內玩家的熱情推動的,根據 SteamSpy 網站的統計,至5月11日,黎明殺機的總銷量為180萬左右,其中國服玩家貢獻了38萬套,排名第二,僅次於北美地區。
  • 主動脈瘤4.5cm,為抗癌電療38次
    說起林衝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第一時間想起的是《水滸傳》中的八十萬禁軍教頭。 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位林衝是臺灣著名演員,資深歌手林衝。 他當年憑藉張徹導演的電影《大盜歌王》中的經典插曲《鑽石》一夜爆紅,之後多次啊在東南亞,歐洲,美國等地巡迴演出。
  • 《比得兔》和睦相處
    影片我沒有在兔子身上看到一點溫柔,善良,和藹,但在它們身上看到了邪惡。但如果把文中人物分類來看,或許又是另外一回事。故事的男主角是受害者,原本男主角是個有強迫症但心地善良的職員,但不滿因同事關係升職他被迫辭掉了工作卻意外的繼承了叔叔的莊園,來到莊園,只想把它賣掉來開個玩具店,僅此而已 女主角是個愛畫畫的畫家,房子裡掛滿了掛的畫但她是維護熊孩子調皮搗蛋後的保護者,在兔子被叔叔抓起來後,她救了它,勸男主角打開門讓兔子進來,這是典型人道護性 兔子們正如頑皮的孩子,有著可愛動人的面孔,但做出來的事情卻是令人髮指的
  • 在愛與痛的邊緣,我學會了成長
    於是這個世界上的第一名也就成了最後一名。很多時候,真不明白,是我們讀不懂這個世界,還是這個世界不懂我們。就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我曾試圖去與每一個人和睦相處,但總有人把矛頭指向我。我努力去解釋,去委曲求全。無數次的無功而返,我學會了沉默。有人說,成長是痛並快樂著。我想如果真是那樣,痛,刻骨銘心,而快樂,卻隨風而去。並不是所有的無奈都可以一笑置之。
  • 胃腸喜歡這樣做,3個小竅門學會了,說不定腸胃會慢慢變強
    二、防胃部疾病,把受傷的胃養回來,嘗試做這幾件事,胃會感謝你1、培養良好的就餐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對胃的保護是非常大的,如果一個人經常不吃早餐,或者不按時吃飯,這樣對腸胃的功能影響也非常地大,有些人暴食暴飲,有時不吃又很飢餓,這對我們的健康極為不利,應該要放棄這種不良的飲食習慣。
  • 《春嬌與志明》:我在這個地方,會慢慢等你長大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突然的去電影院,買這部影片的電影票,怎麼說呢?我連這部劇的預告都沒有看過,所以很意外自己做的這個決定。當時覺得只要不要特別的爛,別浪費了影票錢就好。其實好長的一段時間,都沒有看過關於這種類型的影片,今天有機會接觸一下還是很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