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泡吧少年都在這個遊戲裡體驗楊永信的電療,好評率100%

2021-02-08 聚印象

「 一個逐漸變成監獄的研究機構,它擁有最黑暗又最具實驗性的治療方式。在這裡,治療目標不是健康,而是瘋狂。」



作為一款驚悚遊戲,《黎明殺機》Dead by Daylight 還原了美式驚悚片的經典場景:幾位普通人類在偏僻樹林中被變態殺手屠夫追殺玩樂,只有通過各類工具,想方設法反抗並逃脫這一偏僻的血腥之地。


2017年5月11日,由加拿大工作室 Behavior Interactive 開發的 Steam 平臺多人恐怖遊戲《黎明殺機》推出了一個 DLC——「瘋狂的火花」。在這個 DLC 當中,遊戲新添了一位會使用電擊的醫生屠夫角色,角色原型就是在國內備受爭議的楊永信。


《黎明殺機》發售面市以來,銷量一直不溫不火,運營和開發工作幾乎是靠著國內玩家的熱情推動的,根據 SteamSpy 網站的統計,至5月11日,黎明殺機的總銷量為180萬左右,其中國服玩家貢獻了38萬套,排名第二,僅次於北美地區。


為了答謝中國玩家,去年秋天Behaviour Digital工作室在網絡上發起了一個投票活動,希望能在遊戲中加入一個中國的反派屠夫——結果楊永信以50%以上的票數絕對優勢當選。



當時正值楊永信的網戒中心再次被輿論推到臺前的時期,當年的「盟友」少年紛紛站出來寫出了自己的遭遇,然而網絡的口誅筆伐對於現實中楊永信的發財大計毫無影響,網戒中心依然繼續運營,甚至還有「家委會」向揭露真相的媒體人施壓,做出了人身威脅的警告。正義被淹沒在了話語權的嘈雜下,不見天日。


這個投票在當時這只是個笑話,沒有人當真。


出人意料的是,11日,Behaviour Digital工作室新的DLC被如期放出,楊永信帶著猙獰的刑具和他的「醫院」出現在了遊戲中。


人們驚呼投票真的讓玩家的願望變成了現實。


為了答謝當初組織投票的玩家Esther的付出,《黎明殺機》中加入了兩處小彩蛋:一處是遊戲中出現的一句引用,「Everything stays, but it still changes」,署了Esther的名字;另一處是新角色Feng Min的袖口上有一個作為他標誌的「玖」字。



「允許使用一切手段,但智力則是一件必須被阻止的武器。因為治療正在進行中...」 


一切都發生在「萊理療養中心」,在這裡,你可以看到血跡斑斑的病床,貼在牆上的 X 光片,無處不在的監控攝像頭。


在大型 「治療儀器上」,連接著電椅,屏幕上播放著 「治療錄像」,悽慘的叫聲從電視屏幕上傳出。不難讓人聯想到電影《發條橙》裡那經典的一幕。


不管你願不願意,醫生現在就要見你。這個醫生絕不會因為治療太過實驗性」而停止。一位少女誓要取得勝利,無論遊戲或規則是什麼。



遊戲中添加了一位新的倖存者,名叫 「鳳敏」 的中國女孩。


這姑娘明顯是因為 「網癮」 被送進「 治療機構」 的,因為她身上穿的衣服是 「2016年電子競技比賽的雷射熊官方 polo衫」。


對病患的尊重是我們的第一原則」,「電流療法是最安全的療程之一」


新的屠夫天賦技能為楊永信標誌性的電擊, 「醫生」 可以切換成 「治療模式」,在此模式下 「醫生」 身邊會不停產生電流,在一定範圍內放電,隨著被電擊的次數疊加,收到的效果也會有所不同。


第一次被電擊,人類的身邊偶爾會突然出現被屠夫鎖定追逐的效果,但這其實只是虛假的幻覺。


被電擊兩次,身邊會突然閃現屠夫的影分身,影分身不會攻擊不會移動,只是在周圍閃現嚇人。


被電擊第三次,人類角色的理智會被嚴重摧毀,走著走著就硬直站住然後抱頭尖叫,尖叫會把位置暴露給屠夫。症狀發展到極致就修不了發電機也救不了人,乖乖地等醫生來找你吧。


「醫生」 可以使用電擊技能攻擊受害者,加重他們的症狀。電擊成功時還會發出 「呵呵」 的聲音。醫生一邊搓著手,一邊靠近倒地的受害者,在受害者太陽穴處釋放電擊導致 「醫療事故」。


另外楊永信還有三個技能:

 

「醫生」 所使用的道具說明充滿了諷刺,「電流療法是最安全的療程之一」,「對病患的尊重是我們的第一原則」。


玩家紛紛留言向製作組致敬,而這款DLC簡體中文版的好評率為100%。

這種所謂的 「治療」 得到了不少家長的擁護,一些國內的遊戲媒體也曾多次報導了這個以楊永信為首的 「網癮治療機構」。

而國內玩家對楊永信的印象,則在這款遊戲的角色身上的得到了充分體現——一個變態醫生。

年初,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公布《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送審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明確: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通過虐待、脅迫等非法手段從事預防和幹預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活動,損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權益。

 隨著科技的發展、認知的提升、法制的健全,相信人們會一改變對「網癮」的偏見,對「電療」的迷信。願全世界的泡吧少年,都僅在遊戲裡,體驗楊永信的電療。

【以上,不代表聚印象,甚至不代表小編的觀點】

相關焦點

  • 「楊永信事件」有望拍成電影《困獸》,但它真能帶來什麼改變嗎?
    「電療專家」楊永信恐怕永遠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會成為電影工作者的創作靈感來源。 今年8月,微博用戶「未消逝的青春2015」發表長文《我在臨沂網戒中心的真實經歷》,詳細披露自己在楊永信帶領下的「臨沂網戒中心」為期3個月的「電擊治療」經歷。這篇文章讓數年前以「電擊治療網癮」而廣為人知的楊永信再度被拉回公眾視野。
  • 黎明殺機新添醫生屠夫角色 竟然真的是楊永信?
    2017年5月11日,由加拿大工作室 BehaviorInteractive 開發的 Steam 平臺多人恐怖遊戲《黎明殺機》推出了一個 DLC。在這個 DLC 當中,遊戲新添了一位會使用電擊的醫生屠夫角色,這名角色的原型,就是在國內 「大名鼎鼎」 的楊永信。
  • 「楊永信」電暈鹿晗,「雷電法王」當年有多囂張
    楊教授斷言阿明患有典型的遊戲成癮性精神病,瞪大了眼珠子極盡能事蠱惑家長:「送來一個網癮少年,還您一個健康兒子」,哄得阿明爸媽是躍躍欲試,還沒容他倆猶豫兩個月18800的「治療費」,楊教授已經掏出了pos機摩拳擦掌。
  • 《說唱新世代》裡的藏頭詩和法老懟楊永信的第十二年
    ★《十三號室》和《AFK》的故事《十三號室》以第一人稱的角度講述了一個成長於破碎家庭只有電腦遊戲相伴卻被家長以「治療」的名義送去某些「戒網癮中心」受盡虐待然後被洗腦的少年的故事而《AFK》則是講述了一群在現實生活得不到關心與尊重,卻能在遊戲裡獲得安慰的遊戲玩家的故事
  • 地獄空蕩蕩,楊永信在人間
    那這些所謂的「網癮」少年,是重症精神病嗎?不是,很多連網癮都算不上。事實上,很多被送進戒網中心的人,無非就是不聽父母的話而已。前來體驗的記者只被電了一秒,就驚呼出聲,而「治療」她的儀器其實已經是弱化了很多倍的保健級產品。孩子們感受到的疼痛要遠比這個劇烈得多。
  • 楊永信這種人渣,怎麼還能笑到現在?
    發布這個視頻的博主也曾在楊永信的魔掌下走過一遭,原微博的熱度飆升後一如往常地被刪除。 一篇發布與2017年的文章裡,作者赫然寫著自己的孩子目前在網戒中心接受治療。 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生不如死」、「100萬根針從腦袋穿過」、「全身的每個細胞都在疼」等等,這些都是受害者的親口描述。
  • 楊永信的邪惡,十年前CCTV就紀錄了下來
    「楊永信」有網友爆料,官方聲稱已經關閉了三年的臨沂網癮中心,突然傳來一陣孩子的哭叫聲,他還將這段哭叫聲錄了下來。目前該視頻已刪除這個聞名全國「網癮中心」,據聞傳來哭叫聲的13號室,曾經是用來對網癮少年進行「電擊治療」的場所,也是讓楊永信教授名聲大噪的地方。
  • 楊永信拿著電人的數據發了100篇論文…
    (圖源:梨視頻)基因編輯可以讓人類進入一個完全不同的新世界,這個新世界極具誘惑力,但可能帶來更多的是恐怖。(圖源:CCTV《戰網魔》紀錄片)這些「不聽話的」、「不順從的」、「頂撞父母的」、「沉迷網路遊戲」的少年少女,只要進了楊永信的網戒中心治療室,出來後就會像換了一個人。
  • 楊教授已經被做進遊戲,將來遊戲還能記錄什麼?
    微信內搜索VGTIME2015 關注「遊戲時光VGtime」退下熱度的楊永信楊永信,山東臨沂市「網絡成癮戒治中心」的主任,那個地方用電擊的手段來進行所謂的「網癮戒治」。現在很多人都知道楊永信是誰,有不少人是從2016年8月那篇文章《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作者:雷斯林)知道這個人的。
  • 磁暴步兵楊永信終於被「嚴懲」了,但這不是我想要的正義
    難道楊永信已經這麼有名了全世界都知道他是殺人魔?於是我仔細研究了一下這個遊戲發現完全就是在諷刺楊永信啊「醫生」的角色形象是這樣的>比如,楊永信的「網戒所」在網友的回憶中比監獄還要恐怖每個窗子都裝有鐵欄杆還有一層鋼化玻璃的窗子孩子一進來所有私人物品都會被沒收晚上連床都沒得睡只有根本睡不安穩的老舊陪護椅這個細節在遊戲中完美還原《黎明殺機》中楊永信的網戒所有著陰暗潮溼又破碎的牆壁
  • 楊永信,一個惡魔還在逍遙法外
    畢業後的這些時間,我眼見著曾經的一個個網癮少年少女靠著做自媒體,創業做軟體或者乾脆做自媒體過得越來越好。就像最早的時候沒人敢吃螃蟹,一個新事物剛出來的時候被妖魔化是正常的。然後隨著它普及,越來越多面被人了解,終究會洗刷掉妖魔化的罪名。然而就在現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微博認證為「臨沂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的楊永信還在孜孜不倦地宣傳著他的戒網癮事業。
  • 楊永信「代人受過」
    事實上,只要你沒長成父母想要的樣子,你不僅打遊戲會被送給楊永信,你就算太過文靜都有可能被送去重新改造。把孩子送到該類機構的唯一目的,就是獲得一個「聽話的孩子」在聽話背後,是無數「網癮少年」的反抗,被迫喪失的尊嚴、甚至生命。
  • 佳作必入:好評率9成以上的Steam「新史低」小遊戲盤點
    12月6日Steam有一批遊戲加入了特惠活動,價格達到了「新史低」,非常便宜,和小編一起來看看這次特惠活動中價格超級優惠而且好評率高於90%以上的遊戲詳情,感興趣的話就收入囊中吧!
  • 《黎明殺機》新DLC:楊永信成了大BOSS
    而且遊戲不但為玩家找到了證明自己智商優越性的方法,並且還在最近為中國玩家特別定製了一個DLC內容,將中國玩家的「夢魘」楊永信引入遊戲,作為遊戲中類似《致命彎道》中變態殺手的強力反派角色。  《黎明殺機》發售面市以來,銷量一直不溫不火,但其中國區玩家一直佔比很大,說白點這遊戲的運營和開發工作幾乎是靠著國區玩家的熱情推動的,所以在去年秋天,Behaviour Digital工作室希望能在遊戲中加入一個中國的反派屠夫的想法
  • 【人物輿情】磁爆步兵楊永信和他的「集中營」
    在新聞調查節目《網癮之戒》中,柴靜專訪楊永信,並揭露網戒中心主要通過「捆綁監禁、電擊酷刑、重複洗腦、限制自由、個人崇拜、互相批鬥」等手段,對網癮少年進行治療。截至8月23日10時,該微博共被轉載近2萬次,獲評論與贊共9千餘條,對該微博的前100條熱門評論進行分析可見,網友意見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譴責楊永信、網戒中心不道德的行為。
  • 楊永信「治網癮」中心事件,終於有官媒發聲了
    曾經第一天到網戒中心就逃跑了,結果被盟友抓了回來,當天就體驗了生不如死的感覺,手都被電焦了,手像是被針扎過,流血後結痂,手背上全是痂,都過了6年現在想起來還記憶猶新。然而,這些並沒有阻擋楊永信的步伐,只不過這些年來,他將治療方法從「電休克療法」換成了「低頻電子脈衝療法」。實施這種療法的儀器是「低頻電子脈衝理療儀」。
  • 讓遊戲愛好者聞風喪膽的楊永信,居然被搬上了大熒幕
    (就問你怕不怕)沒多久,領導給他安排了一個大項目——去印刷店拿100件小紅旗,哈哈哈哈哈!彈幕清一色地喊著羨慕這樣的舒服,畢竟大多數的人生,都是渾渾噩噩地過日子罷了。但肖楓不是,他放不下遊戲。病人們被安排在一個個的隔間裡,仿佛監獄一樣,配有保安監視。
  • 「電磁法王」並非楊永信?中情局資助的惡魔醫生早了他50多年!
    這這個角色的設計靈感源於中國玩家的建議,而他的人物原型,正是以「電療戒網癮」而被大家所熟知的「磁爆步兵」楊永信。當然小兵兵今天要談的不是遊戲,而是在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被用於酷刑審訊的殘忍方法——電刑。
  • 楊永信這種人渣,居然連孕婦、兒童、被侮辱的少女都沒放過
    看到這一幕時,所有觀眾都驚恐地睜大眼睛。可是,在人類世界裡,在楊永信的13號室,青少年們也是這樣,排著隊進電擊室,等著被折磨。這與《飛越瘋人院》裡的場景如出一轍。同樣密不透風的控制。同樣令人窒息的恐怖。在這種封閉空間裡,楊永信還會不間斷地、見縫插針地、密集地對孩子及家長進行洗腦。
  • Steam好評率47%到74%,2019爭議最大國產獨立遊戲的自我救贖
    當時可能很多人會以為,上線即巔峰隨後暴死,是這款遊戲的最終命運,但在接下來的一年裡,《修仙模擬器》好評率居然開始緩慢爬升,目前Steam好評率回升至74%(「多半好評」),WeGame推薦率回升至78.8%。有網友評論說,這是「了不起的無人深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