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立統一規律之矛盾的基本屬性考點整理

2020-12-24 中公網校
關注社區工作者免費備考群(867258145)

2021·社區工作者備考方案

在公共基礎知識考試的筆試中,馬原都佔有一定的比例,且其中對立統一規律之矛盾的基本屬性也是考察的一部分內容。這就需要我們對其理論知識很好地進行把握。所以,本文主要是將對立統一規律之矛盾的基本屬性的相關考點進行整理匯總,方便大家記憶與理解。

一、對立統一規律

對立統一規律又稱矛盾規律,是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

矛盾是指事物內部以及事物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

1.矛盾的基本屬性

矛盾有兩個基本屬性,即矛盾的同一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同一性:指矛盾雙方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性質和趨勢。它有兩方面的含義:

第一,矛盾雙方相互依存。就是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須以另一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條件。雙方共處於一個統一體中。

常考名句: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較,高下相傾。

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燃。

第二,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它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情形:其一是矛盾雙方的相互滲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趨勢,即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的趨勢。

常考名句: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善遊者溺,善騎者墮,各以其好反自為禍。

【小試牛刀】(單選題)老子曰,有無相生,難易相成。下列詩句中與老子這一思想蘊含相同哲理的是:

A.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B.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

C.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D.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馬克思主義哲學。「有無相生,難易相成」出自《老子》,譯為有和無是互相對立而產生,難和易是互相對立而形成,體現的是矛盾雙方的對立與統一。A項錯誤,其出自杜甫的《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形容博覽群書,把書讀透,這樣落實到筆下,運用起來就會得心應手。未體現矛盾雙方的對立與統一。B項錯誤,其出自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譯為要想看到無窮無盡的美麗景色,應當再登上一層樓。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未體現矛盾雙方的對立與統一。C項正確,其出自王籍的《入若邪溪》,譯為蟬噪陣陣,林間愈見寂靜;鳥鳴聲聲,山中更覺幽深。「噪」與「靜」,「鳴」與「幽」是一對矛盾,體現了矛盾雙方的對立與統一。D項錯誤,其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譯為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傑,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無關功利,為給生命一個交代。未體現矛盾雙方的對立與統一。故正確答案為C。

(責任編輯:孫楠楠)

相關焦點

  • 2015考研政治「馬原部分」最後考點精華指南
    人們的歷史選擇性包含三層意思: a.社會發展在一定歷史階段存在「可能性空間」; b.社會形態的更替是合目的性與合規律性的統一; c.人們的歷史選擇性歸根到底是人民群眾的選擇性。 三、辯證法 1.矛盾同一性【FX】 矛盾雙方對立統一,認識以及處理問題要從對立中把握同一。
  • 三大規律,五大範疇,你都知道嘛
    三大定律五大範疇是馬哲中的基礎也是易考點,三大定律分別為質量互變規律,否定之否定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其中對立統一規律最為重要。五大範疇分別為原因和結果,必然性和偶然性,可能性和現實性,現象和本質,還有內容和形式,此篇文章就介紹一下三大規律中的質量互變規律首先是質量互變定律,想要知道什麼是質量互變規律首先知道什麼是質和量還有度,以及量變和質變。
  • 2020軍轉幹公基疫情考點備考: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4)
    2020軍轉幹公基疫情考點備考: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4) 2020-05-13 17:20:24| 福建軍轉網
  • 2020公考知識疫情考點(4):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事業單位時政熱點:2020公考知識疫情考點(4):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更多北京事業單位招聘信息,請點擊北京事業單位招聘考試網。 •矛盾的特殊性的三種情況:•①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②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③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矛盾的特殊性要求:在分析事物時要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 《天道》因果法則與道德法則對立統一,形上學也是道的一部分
    電視劇《天道》是由豆豆的長篇小說《遙遠的救世主》改編而成,講述了丁元英如何獨立思考,如何構建自己知識體系,並且知行合一完美踐行自己信豐的主義,唯心和唯物不是矛盾的,而是同出異名。《天道》因果法則與道德法則對立統一,形上學也是道的一部分。
  • 《BORDER》只談結局的「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的辨證關係
    矛盾就是對立統一的辯證法。是啊,沒有罪惡就沒有正義,沒有黑暗的地方怎知光明是什麼,二者是一對矛盾體,不可能有一方沒一方,二者是共生關係。男主在貫徹純粹的正義時,用的手段又游離於惡與正的邊緣,在自己為掃除一切黑暗而不擇手段的時候掙扎著而深陷痛苦。所以結局讓男主背上了汙點去更好地執行正義,從最後男主的釋懷和直面純粹的罪惡坦然而言可以看出,男主已經走出魔障、心無掛礙。
  • 河圖洛書終極篇,以神靈之名,解密宇宙萬物的結構與規律的本質
    所以陽9陰4這個最大的屬陽性的物質對面一定是最大的屬陰性的物質陽1陰6,由內因影響到外因,他們是天與地的關係,是男與女的關係,是生與死的關係,同理陽7陰2的對面一定是陽3陰8,所以從物質個體內部的對立統一,到局部(相對應的物質之間)的對立統一,到整體(屬陽性的所有物質與屬陰性的所有物質之間)的對立統一,萬物的位置和萬物規律的抽象都按照互補的S型,也就是對立統一的規則排列!
  • ​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威特金的認知風格
    2019山東教師招聘筆試網校課程聯創世華統一客服熱線:4001105311教師招聘考試考點之威特金的認知風格威特金,美國心理學家,早期研究格式塔心理學和感覺,後來研究認知風格,運用多種方法探索了在場獨立一場依存方面的個體差異。
  • 地理高頻考點:大氣運動規律3大考點
    考點 命題規律 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 以文字材料和地理圖像呈現信息,側重考查大氣的受熱過程、熱力環流原理及應用、等壓線和風等 大氣環流與氣候
  • 電影《穿越大吉嶺》與《天才一族》| 韋斯·安德森的對立統一
    在兩部電影中,安德森設置的第一個對立統一就是角色之間的對立與角色出場空間的統一。在《天才一族》裡,電影一開始就介紹特倫鮑姆先生在射手街買的、可以讓一家人舒舒服服居住的豪華大宅。對這個問題的合理解釋之一大概就是這個對立統一。在電影中,三個特倫鮑姆家的孩子加上鄰居家的那個金髮牛仔都還算是事業有成,這大體上與他們的天賦異稟相關,但他們解決問題的方式卻乖張幼稚,還神經兮兮的。這就是天才的形式與幼稚的內容之間的對立——然而這種對立卻統一在每一個角色的身體裡。
  • 《矛盾論》:既吸收了馬哲普遍原理,也繼承了陰陽思想精髓
    《孫子兵法·軍爭篇》「軍爭之難者,以迂為直,以患為利。」爭取先機之所以困難,是因為要把從表面看是遙遠的迂迴的彎路,變成實際上是近便的直路,是要把困難變成有利。「迂與直」、「患與利」,是相互對立統一的矛盾。
  • 2021年中考政治考點複習:根本、基本、基礎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中考政治考點複習:根本、基本、基礎,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根本、基本、基礎   1、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富民之路。   2、我國的立國之本是:四項基本原則(它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保證。)
  • 《神奇隊長》:自然主義與物質文明的對立統一
    從家庭視角而言,影片仍舊是重彈家庭成員情感、價值觀分裂與統一這首老調。從社會性而言,影片通過這一家人的生活理念、教育方式與當代社會生活進行橫向對比,以反思資本社會物慾文明、消費主義的過度膨脹。教育本就有家庭、學校、社會之分,Ben可以憑一己之力代替家庭與學校,卻代替不了社會。
  • 專科要考研——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名詞解釋
    第一章世界觀(08年):世界觀是人們對整個世界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方法論(08年):方法論是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學說和理論體系,方法論同世界觀是統一的哲學(08年):理論化、系統化的世界觀,世界觀和方法論的統一。是對自然、社會和思維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最一般本質和規律的學問。是含有階級性的社會意識形態。
  • 考研政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知識點易錯點最全梳理
    任何一種東西,都有它的物質狀態,也有它的意識狀態5、統一性與同一性是一個意思,同一就要接鬥爭,統一就要接對立對立統一=鬥爭同一,意思就是我們常說的:既有聯繫,又有區別不可分割關係屬於對立統一,對立統一強調的是兩者既相聯繫,又相區別。
  • 陰陽說與矛盾的關係(陰陽說十四)
    矛盾是陰陽說的繼承和發展陰陽說最基本的觀點即是陰陽二氣的對立統一,而矛盾的最主要觀點也是對立統一,在哲學上,陰陽說,矛盾,這二者都是研究事物現象的基本方法論。具有抽象性、普遍性、相對性、絕對性。因此說,陰陽說與矛盾的共性是對立統一。陰陽說是古中國哲學主要核心觀點,而這種哲學觀的形成與發展是和社會的發展變化密切聯繫的,受歷史的發展變化的制約,因此,儘管陰陽說是一個完整的哲學體系,仍然與當代的辯證唯物主義矛盾觀有諸多不同之處。首先陰陽說是取象思維與矛盾的概念思維不同。
  • 方正之美!漢字設計的基本結構規律
    漢字只有按照一定的規律和視覺心理構成完美的整體時,才能產生優美和諧及富有藝術感染力的字體。人的眼睛有時候會產生視錯覺,實際上視覺中心比絕對中心要高出一些,在字體設計中,這種視錯覺隨處可見。因此要把中心定在視覺中心上,使字的上半部分緊湊一些,下半部分寬暢一些,這樣才符合審美心理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