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圖洛書終極篇,以神靈之名,解密宇宙萬物的結構與規律的本質

2020-12-27 古史尋道人

傳承祖先的智慧和文化,這是我們作為一個炎黃子孫的責任和榮耀,以八隅之巖眾神的名義,讓我們追隨先聖的意志,把河圖洛書的理論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在這之前,我們有必要先搞清楚河圖洛書與數學的本質。我們知道人類是靠五感來了解這個宇宙的,超出感知範圍之外的物質我們認識不了,數學就是對於能感知到的物質規律和數量的抽象,比如我們把一個蘋果的數量抽象為1,用1+1=2來表示兩個蘋果之和這個規律的抽象。河圖洛書本質上也是對於物質世界的規律和數量的抽象,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河圖洛書是用圖像的形式,而數學是用數字的形式,圖像模式更直觀,更容易從整體上認識規律,數字模式便於計算,在定量的方面更精確,兩者各有優劣,河圖洛書與數學是對於這個宇宙規律的兩種不同的認知方式。

數字與圖像模式

河圖洛書的基礎,古人的陰陽理論,如果用10個數來表示陰量與陽量的大小與規律,那麼奇數為陽,偶數為陰,老子的「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意思是說物質的陰陽總量相等,陽量增加則陰量減少,陰量增加則陽量減少,這一點我們能清楚地從河圖洛書(不是很直觀)和伏羲八卦的圖像上看出來,用數來表示則是互為補數的關係,比如陽9陰4(象名)的陽量為94(十進位),9與1互補,4與6互補,所以陰量為16,陽9陰4的總量為110,陽9陰4的陰量和陽量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同樣互為補數的兩個數也是對立統一的關係,那麼物質的位置是怎麼樣排列的呢?

更正過的河圖洛書

我們已經知道物質的陰陽能互相轉化,如果陽量增大會擠佔陰量的空間,陰量增大則會擠佔陽量的空間,直到陰陽處於平衡狀態為止,他們之間是矛盾的關係,因此陰量一定在陽量的正對面,同理陽量也是如此,他們是水火不容的,但他們又在同一個體中共存,這就是生命進化的源動力,在矛盾中前進。所以陽9陰4這個最大的屬陽性的物質對面一定是最大的屬陰性的物質陽1陰6,由內因影響到外因,他們是天與地的關係,是男與女的關係,是生與死的關係,同理陽7陰2的對面一定是陽3陰8,所以從物質個體內部的對立統一,到局部(相對應的物質之間)的對立統一,到整體(屬陽性的所有物質與屬陰性的所有物質之間)的對立統一,萬物的位置和萬物規律的抽象都按照互補的S型,也就是對立統一的規則排列!這是物質之間各自陰陽能量互相影響的結果!

三十二組物質或狀態的二維河圖洛書

現在我們可以在洛書與修正過的河圖上更進一步了,我們用66個十進位數來表示河圖洛書,河圖從陽轉陰,物質的排列順序,以順時針從正南方向的陽65陰32(象名)開始到陽35陰2,再以逆時針從對面的陽31陰64到陽1陰34結束,為了方便,圖像用伏羲八卦的規則排列,洛書同樣如此。

十進位三十二掛

我們能感知到的宇宙是一個三維(立體)空間,所以用兩維(平面)圖形來表示宇宙的規律一定是片面和不完整的,所以兩維的河圖洛書,也就是唯物辯證法,準確的說是樸素的唯物辯證法,只能表示平面宇宙的規律,他是有缺陷的,這也是為什麼古代中華文明對宇宙規律有很深的研究,卻不知道如何讓文明更進一步的根本原因,那麼三維空間的河圖洛書是怎麼樣的呢?

漩渦結構的三維河圖洛書俯視圖

首先,河圖洛書的圖像從整體上來看一定是一個圓形,因為這是萬物對立統一,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宇宙中的天體基本上都是圓形的。我們將空間的方向劃分為南,北,東,西,上,下,加入第三維的河圖洛書物質由陽轉陰,以順時針從正南方向的陽65陰32開始盤旋向下到陽35陰2,再以逆時針從對面的陽31陰64開始盤旋向上到正北方的陽1陰34結束。從俯視圖(圖像名稱用文字表示)看,河圖洛書像一個向下旋轉的漩渦,從側面圖我們能看出河圖洛書的圖像呈雙螺旋結構,這是宇宙萬物的排列方式,也是宇宙萬物規律抽象的排列方式,宇宙從一個由裡到外的雙螺旋結構組成的點,逐步演變為現在的樣子。銀河系從正面看像一個漩渦,從側面看則像一個橢圓的球形,實際上銀河系是由無數個雙螺旋結構的天體組成的一個巨大的雙螺旋天體。

雙螺旋形狀的銀河系

接下來我們從地球萬物的個體到局部最後到整體來解釋三維河圖洛書代表的意義,我們還是用溫度的變化來說明單個物質的規律,如果陽65陰32表示溫度最高,陽1陰34表示溫度最低,那麼溫度從最高到最低的演變表示為,從陽65陰32到陽35陰2,這是一個溫度逐漸下降的過程,換言之這是一個量變的過程,從陽35陰2到陽31陰64,這是物質由熱轉冷的臨界點,陽35陰2與陽31陰64分別為最小的陽量與最小的陰量,只需要很小的能量就能讓他們互相轉變,陽量繼續下降,物質陰量開始大於陽量,物質由熱變冷,所以這是一個質變的過程,再從陽31陰64陽1陰34,陽量繼續下降,物質的溫度會變得越來越低,這又是一個量變的過程,所有陽量都有與之相對應的陰量,他們是互補和對立統一的關係,在物質內部他們是一個整體。

雙螺旋結構的三維河圖洛書側面圖

我們用地球運行的規律來說明三維河圖洛書局部的演化,從第四層的圖像上來看,由陽35陰2到陽41陰8,陽量上升,與之對應的,陽31陰64到陽25陰58,陰量上升,所有陽量與所有陰量相互影響,他們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在動態平衡的狀況下(陰量無法超過陽量,陽量同樣無法超過陰量),陰陽兩量在矛盾中進入第三層(萬物的陰量與陽量在無法超過對方的情況下,本質上都趨向於不斷增長),陽量繼續上升從陽43陰10到陽49陰16,陰量繼續上升從陽23陰56到陽17陰50。在第四層上升到第三層之後,我們注意到這兩層所有的陰陽兩量的位置會發生互換,之後的第二層,第一層也是如此。

第四層到第三層的變化我們可以認為他們是一個局部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把每一層當作地球運行的狀態,陰量半邊代表黑夜,陽量半邊代表白天,那麼第四層東半邊(球)是白天,西半邊(球)是黑夜,第二天也就是運行到第三層,東半球是黑夜,西半球是白天,不同之處在於,時間上又過了一天。從第四層運行到第一層的過程,也就是白天與黑夜不斷交替的過程,其實質是陰陽能量在矛盾中不斷的上升的過程,這種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事物在曲折中不斷前進的過程,我們稱之為否定之否定規律。

地球

最後我們從整體上來看,如果用三維河圖洛書表示宇宙所有物質位置的排列和規律的抽象,那麼整個宇宙就是一個雙螺旋結構,宇宙所有天體由個體到局部到整體都是對立統一的關係,宇宙為了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目標在矛盾中前行,整個宇宙在保持動態平衡的狀態下不斷膨脹,永無止境(宇宙之外有什麼我們不知道)。

宇宙天體

宇宙基本規律的抽象,用文字形式來表達就是唯物辯證法(道德經,易經),圖像形式是河圖洛書(陰陽理論),數字形式是三維幻方(幻方)。三維河圖洛書詮釋了萬物量變到質變,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的規律,他是唯物辯證法(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圖像形式。

相關焦點

  • 探秘宇宙規律——簡說河圖洛書,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如果你覺得西方在數學理論上領先我們那你就錯了,我們老祖宗很早很早之前就開始玩數字遊戲,尋找數字規律了,從河圖洛書,周易就能看出來。只不過周易後來一部分受到儒學解釋成為入世之學(也就是理),一部分受迷信影響成為算卦工具。但是它真正的精華——象跟數的部分沒有得到深遠發展和影響,而以下內容系列更多側重的就是象跟數,這才是易經的原始本質。
  • 《奇門遁甲》入門理論基礎——河圖洛書、五行、時空規律
    《奇門遁甲》在《易經》的基礎上,以八卦河洛為框架、五行理論為依據、時空規律為法則,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和把握世界萬物規律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自然萬物的全息原理。一、以河洛八卦為框架根據上古傳說,黃河出現龍圖,洛水出現龜書,聖人依據河圖作八卦,依據「洛書」作九疇(九宮格)。河圖洛書分別是中國古代的天文和地理方位圖。古聖先賢在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建立了豐富的空間符號。人們將後天八卦與洛書九宮相結合來表示地上九個方位,將先天八卦與河圖相結合建立了立體動態球形空間。河圖反映的是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空間結構。
  • 河圖數列運動與洛書呼應的規律
    河圖文化,淵源流長,古今各家皆多分說,尤以陰陽術數家及易學家註解為甚,然河圖之初並未有周易,更何乎少陰太陰太陽少陽及五行生剋之論。若複本歸元,何不以方位運動規律為要更為貼合實際,或也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去探索河圖之初。
  • 現代風水學的源碼之「河圖」「洛書」
    先來看看河圖,河圖用10個黑白圓點表示,這些黑白點的個數被稱為河圖之數,所以河圖共有1~10個數,不論是河圖數值本身,還是其分布排列方式,在玄學風水上都有其特殊的含義。在10個河圖之數中,1、3、5、7、9為陽,2、4、6、8、 10為陰。
  • 河圖洛書:上古星圖,宇宙魔方!
    河圖與洛書是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兩幅神秘圖案,歷來被認為是河洛文化的濫觴,中華文明的源頭,太極陰陽四象五行八卦九宮皆可追溯於此,被譽為「宇宙魔方」。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境內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
  • 河圖洛書被列為國家非遺名錄,蘊含豐富的哲學意義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大禹時,洛陽西洛寧縣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
  • 從金字塔到河圖洛書 看懸疑小說《蜥蜴》的神秘性
    這被一些科學家稱之為「金字塔能」的超自然現象,他們通過數學、天文學、物理學、建築學研究發現,金字塔的這種能量是由於某種宇宙的力量和地球引力相結合的產物,是一種高頻振蕩讓人體細胞中的粒子保持有規律的運動,是金字塔自身結構與地球空間之間形成的微妙的平衡......為什麼秦始皇陵的封土堆那麼像一座金字塔,為什麼黑水城又被稱為東方金字塔的西夏王陵,為什麼美洲的瑪雅文明也有高度相似的金字塔,人類對這種三角立體錐形為什麼那麼情有獨鍾呢
  • 河圖洛書圖像位置的排列決定其規律和變化,伏羲八卦是兩者的結合
    同樣的洛書按順時針轉逆時針依次排列為,陽9陰4,陽7陰2,陽3陰8,陽1陰6,陰量中陰2到陰8同樣沒有意義。所以把河圖與洛書相近的兩組陰陽之數組合起來是沒有意義的,肯定是錯誤的。河圖與洛書揭示的是所有陰數或者所有陽數之間,所有陰數與所有陽數之間的規律。河圖與洛書的主要不同之處在於陰數與陽數所處的位置和形狀不一樣,本質上它們都是屬於同樣的圖形。
  • 河圖洛書的感悟心得
    河圖洛書是我國思想文化的源泉,前兩天又拿出來思考了一下,特把一點點心得寫出了供大家參考。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河圖洛書的基本圖片。河圖為體,洛書為用。還有很多玄妙的解釋。一般人很難理解。個人認為,河圖是天,洛書是地。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河圖是站在天上看而得到的天地規律;而地支這是站在地上看而得到的規律。首先我們先看一下,河圖與洛書的共同點,1.中央都是5也就是土的代表,2.水火在一條線上,只不過是河圖是東西關係,洛書是南北關係。
  • 天心易道:河圖、洛書是怎麼排列出來的?
    這是以五個「生數」統御五個「成數」,同處一個空間,全面展示宇宙及術數的道理,這是「體」;而洛書的九宮格,「戴九履一,左三右七,四二為肩,八六為足,五在中央」,這是五個奇數統御四個偶數,各居其所,以陽統陰以得到宇宙及術數發生變化,這是「用」。 那麼,河圖與洛書的數字為什麼這麼排?
  • 華為地圖即將上線取名「河圖」意義深遠
    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我們都知道河圖洛書是華夏文化之源頭。對我國傳統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河圖洛書對祖國文化的意義和深遠影響。自從華為打算開始自己做移動服務生態圈建設以來,地圖服務是不可缺少的一項。在華為內部,地圖項目命名為:「河圖」,影像項目命名為:「洛書」。華為地圖命名背後是否有高人指點呢?
  • 河圖洛書是什麼?三分鐘速記河洛口訣,一看就會
    一、河圖與洛書《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圖,指河圖;書,指洛書。聖人,指中華文化的始祖伏羲。伏羲根據河圖、洛書繪製八卦,周文王將該八卦演繹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創作了《周易》。2014年,河圖洛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兩幅圖,揭示的是宇宙、時空、天地人、萬物的運轉規律。圖簡易微,乃為大用。二、河洛口訣河洛數字是一門預測學,是源於易學中河圖洛書的一門學問。其特點為直接用數字對人事進行預測,屬於易學術數的方法之一。
  • 點說《道德經》是《易經》的序言,河圖洛書黃帝內經同參共解 上
    《河圖》闡述了宇宙的前世、現世和後世,運用象術理論,開創了象(陰陽)物(五行)精(神機、氣立)信(八卦)的理論,構建了物質和生命一體運行的模型,奠定了天地人一體的原理。《河圖》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與《道德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恰恰是繼承的關係。
  • 河圖既是宇宙之圖,老套門帶你認識河圖
    關於河圖洛書的傳說太多了,老套門就不浪費時間重提了,傳說畢竟是傳說,是故事,夠精彩,但是傳說對愛好者學習陰陽五行並沒有任何意義。河圖的根源其實是星圖,河圖的「河」字,指的是星河,是銀河,表示的是宇宙運行的規律,時間的流淌;表面就幾個點點,極其簡潔,實際上奧妙無比。
  • 《中國易經的天文奧秘--揭開河圖洛書的神秘面紗》出版發行儀式
    浙江大學《易經文化創新應用》聯合課題組,經過七年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彝族地區的實證考察,終於在前一個科研成果《老子主義——揭開道德經中的宇宙奧秘》出版發行的基礎上,再次揭開群經之首《易經》的千年謎團----「河圖•洛書」的神秘面紗。
  • 河圖、洛書、陰陽圖與內家拳
    「內家拳(功)」的理論和拳法的形成已不可詳考,但總的看來,「內家拳(功)」理論體系是「易理」「醫理」和「拳(功)法」的綜合體,它是以我國古代哲學思想中的「陰陽五行」學說為核心,博採眾家之長,在拳法和功法中應用「陰陽升降消長」「五行生剋制化」的原理,結合人體內外各部的運動規律,吸收了歷代武術流派的精華和經驗,創建的獨特的「內家拳」理論和拳法(功法)。
  • 河圖洛書出大荔
    相傳名列「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曾見龍馬負圖出黃河,伏羲依河圖推演成先天八卦;夏禹治水時,洛河中浮出神龜背負文字,大禹憑藉洛書治水成功。後來,人們就以「河出圖」「洛出書」表示太平盛世的祥瑞。河圖洛書的文史出處在戰國時期,最有名的記載來自《易傳·繫辭》,時只知「龍馬負之於身,神龜列之於背」,到底河圖洛書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直到宋代初年華山道士陳摶在《龍圖易》中提出「龍圖三變」高論才明了,即一變為天地未合之數,二變為天地已合之數,三變為龍馬負圖之形,河圖洛書方以圖像形式為世人所熟知。
  • 《易經》河圖與數字起源
    河圖洛書起源於中國文字還沒誕生的遠古文明,整個圖像其實沒有一個文字,只所以有天一生水,地二成之……等文字,都是文字產生以後,後人進一步的注釋內容。是否符合原意,已經無從考究。但是天地自然的規律,是永恆不變的,我們通過自然,可以詮釋其基本的含義,和表達的內涵。
  • 河圖洛書詳細解析
    接下來,將河圖洛書中的陰陽轉化為數字加以分析。:東+西+南+北+東南+西北+東北+西南=0,餘數為中:5由於中華文化只講合不講分,故而將河圖洛書合起來看如圖河圖+洛書數字分析圖河圖+洛書數字分析:餘數-5+5=0所有數相加9+7+2+5+5+5+5+1+6+1+4+3+8+3+8+2+4+9+7+6=100所有陽數相加:9+7+5+
  • 易經裡的大衍之數說的是啥?大衍之數與河圖洛書的關係
    說起大衍之數,很多人不甚了解,或是雲裡霧裡。到底是五十還是五十五。這是歷來爭論的問題,古人都搞不清,我們也沒必要糾結在這個問題上。不管五十還是五十五,但實際應用只用四十九。這也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古人一直沒有說清。先說大衍之數五十的來歷;《系詞》中講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