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說《道德經》是《易經》的序言,河圖洛書黃帝內經同參共解 上

2020-12-25 史鹹魚

研究《道德經》,與《河圖》《洛書》《易經》《黃帝內經》同參共解,才會得出準確的認識。五經解道,即以經解經也。

《河圖》闡述了宇宙的前世、現世和後世,運用象術理論,開創了象(陰陽)物(五行)精(神機、氣立)信(八卦)的理論,構建了物質和生命一體運行的模型,奠定了天地人一體的原理。《河圖》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與《道德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恰恰是繼承的關係。《洛書》的圖形,說明了天地間的五運六氣的運行規律。

《道德經》,與《河圖》《洛書》《易經》《黃帝內經》同參共解,才會得出準確的認識

宮商角徵羽,金木水火土,心肝脾胃腎,貪嗔痴慢疑,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

(《周易》)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的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天五生土。

(《尚書大傳·五行傳》)天本一而立,一為數源,地配生六,成天地之數,合而成性,天三地八,天七地二,天五地十,天九地四,運五行,先水次木,次土及金。

(《易乾坤鑿度》)「河圖」的生成樹為什麼是「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通過研究認為,這是上古人根據五星出沒的時間而繪製出來的,其意義如下:「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表示水星與日月會聚;「地二生火,天七成之」表示火星與日月會聚;「天三生木,地八成之」表示木星與日月會聚:「地四生金,天九成之」表示金星與日月會聚;「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表示土星與日月會聚。

劉先銀題寫書名《道德經》

研究《道德經》,與《河圖》《洛書》《易經》《黃帝內經》同參共解,才會得出準確的認識

劉先銀題寫書名《弘道積德》

劉先銀經典點說《道德經》是《易經》的序言,《河圖》《洛書》《黃帝內經》同參共解,才會得出準確的認識。海德格爾從《道德經》中的無中體會到天道與人道的存在與存在者。《老子》開篇即說:「道可道,非常道。」《老子》注家的主流,從戰國末期的韓非,到西漢嚴遵、河上公、曹魏王弼、唐代成玄英、陸希聲等人,都主張道不可言說,主要是為了體現美感。唐代李榮,北宋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也有詮釋。唐玄宗把「非常道」解釋為「不是常而無不變之道」,認為老子之道是變化無常的。道德經由於政治原因在唐朝做過一次大的改動,原文是全乃天,但為了迎合王道的需要,改成了王乃天,王亦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其實,《道德經》這本書有三個關鍵詞,一個是「道」,一個是「無」,一個是「有」。「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常無」者,是從「無」的角度,指「沒有摸到的」,即:未被後天情慾鑿喪得先天體性,至清至靜,在杳杳冥冥之中能洞觀無物至微至妙的造化之機。「常有」者,是從「有」的角度,指「摸到的」,即:先天的虛無體性已動,變為後天的情慾。心智可以思慮的,耳目可以見聞的,均屬事物粗糙的形體和外殼——徼。整個《道德經》【道】=0,1。計算機的運行模式開啟了道的運行。

【道德經】第一章是總綱。《道德經》81章從不同角度出發比喻的方式說「有」說「無」。如:第35章用大象比喻「道」。盲人摸象,摸著的是「有」是大象,沒有摸到的是「無」也是大象。摸著的「有」+沒有摸著的「無」是完整的「大象」。老子用完整的「大象」來比喻「道」。繼續比喻,四有:《老子道德經》第十八章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37章:上天的道,總是在不爭不競中得勝有餘,在無言無語中應答自如,在不期然時而至,在悠悠然中成全。

道之有(可道),是現象,道之無(不可道),是本質。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人同樣是現象「有」與本質「無」組成的整體。身體是人的可見的現象,靈魂是人不可見的本質。想要了解你自己這個人就是要透過你的身體體悟生命的本質特徵的靈魂。現象+本質特徵的靈魂=您自己這個完整的人。研究《道德經》,必須與《河圖》《洛書》《易經》《黃帝內經》同參共解,才會得出準確的認識。五經解道,即以經解經也。《河圖》闡述了宇宙的前世、現世和後世,運用象術理論,開創了象(陰陽)物(五行)精(神機、氣立)信(八卦)的理論,構建了物質和生命一體運行的模型,奠定了天地人一體的原理。《河圖》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與《道德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恰恰是繼承的關係。《洛書》的圖形,說明了天地間的五運六氣的運行規律。

現在我們跟出版社聯繫後,以團購的方式把這本書帶給大家。現在只需69元,可以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

相關焦點

  • 億法求教授講解《河圖洛書》
    更多易學知識,點藍字關注我哦~本內容為億法求教授在2018中國河南·易經根源文化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億法求教授講解《河圖洛書》文字:馬背上面刻畫的痕跡,但現在都沒有見過那匹馬,只能想像。一說黃帝時代,黃帝和蚩尤大戰的時候,黃帝得到了河圖洛書;一說大禹時代,大禹治水遇到困難,這時候看到一隻烏龜,在他前邊拖著尾巴走,發現了河圖洛書。但是大家記住一點,為什麼是馬背上有河圖,我們是搞易經的,我們一定要抓住象,剛才楊老師在講,我們得有象思維。
  • 河圖洛書詳細解析
    在易經中,陽主生發,陰主歸藏,兩者是完全相反的兩種狀態,故而陽數為正數,陰數為負數。接下來,將河圖洛書中的陰陽轉化為數字加以分析。:東+西+南+北+東南+西北+東北+西南=0,餘數為中:5由於中華文化只講合不講分,故而將河圖洛書合起來看如圖
  • 《中國易經的天文奧秘--揭開河圖洛書的神秘面紗》出版發行儀式
    浙江大學《易經文化創新應用》聯合課題組,經過七年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和彝族地區的實證考察,終於在前一個科研成果《老子主義——揭開道德經中的宇宙奧秘》出版發行的基礎上,再次揭開群經之首《易經》的千年謎團----「河圖•洛書」的神秘面紗。
  • 河圖洛書出大荔
    (文/王小民)都說「河出圖,洛出書!」誰又知河圖洛書到底「出」在哪裡?一直以來眾說紛紜、爭論不休,即使河南洛陽「先下手為強」將河圖洛書傳說申報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蓋棺未論定」,陝西大荔就一百個不服氣!
  • 易經裡的大衍之數說的是啥?大衍之數與河圖洛書的關係
    這是歷來爭論的問題,古人都搞不清,我們也沒必要糾結在這個問題上。不管五十還是五十五,但實際應用只用四十九。這也是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古人一直沒有說清。先說大衍之數五十的來歷;《系詞》中講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九。在《周易集解》裡「參天地者,謂從三始順數至五七九,不敢取一也。兩地者,謂從二起逆數至十八六,不取四」。這就出現了三,五,七,九陽數四個,陰數二,六,八,十。
  • 探秘宇宙規律——簡說河圖洛書,先天八卦與後天八卦
    易經這本無字天書看起來難以理解,其實它包羅萬象,但它的奧秘也不是無從下手,只不過「道可道,非常道」,我們能說出來的都不足以概括它的所有,但我們還是儘可能的去詮釋它的意義,因為當今的數學,物理,生物,化學,哲學,藝術等科學,都能在易經裡有跡可循。
  • 古人堅信天圓地方,原來是河圖、洛書昭示了蓋天之說!
    主張河圖、洛書為古代地圖。見《浪語集·河圖洛書辨》。毛奇齡說是典籍。毛奇齡(1623—1716年)毛奇齡,字大可,號秋晴,世稱西河先生。易著有《仲氏易》、《推易始末》等,另有《西河全集》。《晉書·天文志》說:「然則三皇邁德,七曜順軌,日月無薄蝕之變,星辰靡錯亂之妖,黃帝創受河圖,故其星傳,尚有存焉。」宋代朱震說:「國朝龍興,異人間出,濮上陳摶以先天圖傳种放,放傳穆修,修傳許堅,堅傳範諤昌,諤昌傳劉牧。」
  • 河圖洛書中數字有什麼用?了解一下它深奧的含義,敬佩一下古人吧
    河圖洛書它是一部反映天地萬物規律的一部著作,當然人也包含在天地萬物之中,所以玄學中用它來對人或事做出預判。好多人對它的原理不明白不理解,所以會對它有誤解認為是沒有科學依據的迷信。可實際上它是古人的智慧結晶,用最簡單的形式來表達出蘊含的道理。
  • 淺談《易經》中洛書的九宮格數字與方位排序規律
    洛書也稱九疇原圖,又因為洛書樣式呈龜形,又有神龜圖一說。洛書的數的布置見上圖,奇數南9北1,東3西7,其中5居中央。偶數2,4,6,8分居西南,西北,東南及東北四隅。原來河圖中的數字10到哪裡去了呢?到洛書的中央5裡去了。
  • 《易經》與《黃帝內經》相通,有3點精華智慧,領悟的人受益一生
    《易經》作為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在歷史上對於很多學科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裡面,對《易經》的評價是「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比如天文、地理、兵法、算數、樂理、武學、醫學等方面均是如此。今天主要和大家一起探討的是《易經》與《黃帝內經》之間的內在聯繫。
  • 河圖洛書終極篇,以神靈之名,解密宇宙萬物的結構與規律的本質
    河圖洛書本質上也是對於物質世界的規律和數量的抽象,他們的不同之處在於,河圖洛書是用圖像的形式,而數學是用數字的形式,圖像模式更直觀,更容易從整體上認識規律,數字模式便於計算,在定量的方面更精確,兩者各有優劣,河圖洛書與數學是對於這個宇宙規律的兩種不同的認知方式。
  • 河圖洛書是什麼?三分鐘速記河洛口訣,一看就會
    一、河圖與洛書《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圖,指河圖;書,指洛書。聖人,指中華文化的始祖伏羲。伏羲根據河圖、洛書繪製八卦,周文王將該八卦演繹成文王八卦和六十四卦,創作了《周易》。2014年,河圖洛書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兩幅圖,揭示的是宇宙、時空、天地人、萬物的運轉規律。圖簡易微,乃為大用。二、河洛口訣河洛數字是一門預測學,是源於易學中河圖洛書的一門學問。其特點為直接用數字對人事進行預測,屬於易學術數的方法之一。
  • 河圖洛書是不是真其圖其書?現在流傳的是不是杜撰的?
    河圖與洛書,歷來被認為是中華文明的源頭。關於河洛記載,最早見於《尚書·顧命》:「越玉五重陳寶;赤刀,大訓,弘壁、琬琰在西序;大玉、夷玉、天球、河圖在東序。」這裡首次提到「河圖」。《行尚書·中侯》說「元龜負書出」,首次提到「洛書」。最先把河圖洛書並提的文獻是《周易·繫辭上》:「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 河圖對應史前世界地圖,洛書對應現在的世界地圖
    洛書對應的,其實是下面的豎版的現代世界地圖,注意那個南美洲的位置,這下就完美對上了。盤古大陸冰川大洪水時,從太空觀測地球,盤古大陸上有很明顯的水流路徑,從細到粗匯聚成大河然後流入大海,整體看起來,構成了一個特別的圖案,伏羲突然靈感爆發,有了感悟,於是開始畫了起來,畫出了最開始的河圖,然後結合外星科技的智能算法,用空心圓代表空心的天「月」,實心圓代表地球陸地,畫出了河圖的最終版,並創作了八卦算法,這就是先天八卦的由來。
  • 河圖洛書:上古星圖,宇宙魔方!
    相傳,上古伏羲氏時,洛陽東北孟津縣境內的黃河中浮出龍馬,背負「河圖」,獻給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後為《周易》來源。又相傳,大禹時,洛陽境內洛河中浮出神龜,背馱「洛書」,獻給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劃天下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就是指這兩件事。
  • 易經入門之洛書口訣與洛書九宮平衡陣格
    言歸正傳,以傳統的說法,相傳在大禹治水時,神龜於洛水中獻書,因而得洛書之名。但也有另外一個版本據說是黃帝大戰蚩尤時,黃帝演練河圖而創洛書數,作為兵戰部署及進攻策略之運用,對河圖展開,將其二七與四九互位,再將整體形狀稍微調整一下,就形成洛書的雛形,其特點是每三數相加均得十五,對宮相加均得十,作為當時戰鬥的構想。
  • 《易經》河圖與數字起源
    河圖洛書起源於中國文字還沒誕生的遠古文明,整個圖像其實沒有一個文字,只所以有天一生水,地二成之……等文字,都是文字產生以後,後人進一步的注釋內容。是否符合原意,已經無從考究。但是天地自然的規律,是永恆不變的,我們通過自然,可以詮釋其基本的含義,和表達的內涵。
  • 河圖數列運動與洛書呼應的規律
    河圖文化,淵源流長,古今各家皆多分說,尤以陰陽術數家及易學家註解為甚,然河圖之初並未有周易,更何乎少陰太陰太陽少陽及五行生剋之論。若複本歸元,何不以方位運動規律為要更為貼合實際,或也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去探索河圖之初。
  • 《奇門遁甲》入門理論基礎——河圖洛書、五行、時空規律
    《奇門遁甲》在《易經》的基礎上,以八卦河洛為框架、五行理論為依據、時空規律為法則,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和把握世界萬物規律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自然萬物的全息原理。一、以河洛八卦為框架根據上古傳說,黃河出現龍圖,洛水出現龜書,聖人依據河圖作八卦,依據「洛書」作九疇(九宮格)。河圖洛書分別是中國古代的天文和地理方位圖。古聖先賢在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建立了豐富的空間符號。人們將後天八卦與洛書九宮相結合來表示地上九個方位,將先天八卦與河圖相結合建立了立體動態球形空間。河圖反映的是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空間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