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門遁甲》在《易經》的基礎上,以八卦河洛為框架、五行理論為依據、時空規律為法則,為人們提供了一種認識和把握世界萬物規律的宇宙觀和方法論,充分體現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和自然萬物的全息原理。一、以河洛八卦為框架
根據上古傳說,黃河出現龍圖,洛水出現龜書,聖人依據河圖作八卦,依據「洛書」作九疇(九宮格)。河圖洛書分別是中國古代的天文和地理方位圖。古聖先賢在河圖、洛書、先後天八卦建立了豐富的空間符號。人們將後天八卦與洛書九宮相結合來表示地上九個方位,將先天八卦與河圖相結合建立了立體動態球形空間。
河圖反映的是以地球為中心的宇宙空間結構。河圖中共有五十五個黑白點,表示天地之數(五十五)。其中以白點表示的數(單數)為陽數,代表天;以黑點表示的數(雙數)為陰數,代表地。一陽六陰位於宇宙之北,二陰七陽位於宇宙之南,三陽八陰位於宇宙之東,四陰九陽位於宇宙之西,五陽十陰位於宇宙之中(即人類生活的地球)。洛書為後天宇宙模型。洛書中共有四十五個黑白點,與河圖相同,以白點表示的數(單數)為陽數;以黑點表示的數(雙數)為陰數。陽數為主,位居四正位,表示天氣;陰數為輔,位居四隅,表示地氣;五居中宮,為土之氣,能生萬物,為五行之祖,表示太極。洛書九宮方位與後天八卦相對應如下圖所示。
《奇門遁甲》理論架構體系中的四時八方、節氣推移、九星運轉等都是以八卦、河洛為依據的。古聖先賢通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發現了宇宙萬物的變換、興衰過程,發現了天地萬物背後的生層次規律,最終根據在八卦、河洛的基礎上建立了一套獨特的《奇門遁甲》時空數理模型。二、以五行理論為依據
五行學說將宇宙萬物劃分為五種基本屬性金、木、水、火、土,並「河圖」中的天地生成之數進行一一對應:「一為水,二為火,三為木,四為金,五為土」。古代先哲用五行功能屬性劃分事物,進而探尋宇宙自然萬物的本源。「河圖」順時針旋轉表示五行相生,即一六水生三八木,三八木生二七火,二七火生五十土,五十土生四九金,四九金生一六水,如此循環往復。四正之數相對表示五行相剋,坎水克離火,兌金克震木。相對應的,「洛書」逆時針旋轉體現了五行相剋之理。一六水克二七火,二七火克四九金,四九金克三八木,三八木克中五土,中五土克一六水。其四正四隅相對,表示五行相生,一與九相對,六與四相對,四九金生一六水;二與八相對,三與七相對,三八木生二七火。
在陰陽五行理論的基礎上,通過洛書九宮建立了包含天盤、地盤、人盤的《奇門遁甲》全息盤。五行理論不僅是《易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奇門遁甲》重要的理論基礎。構成奇門遁甲基本框架的河洛八卦通過五行理論才能彰顯其功用。五行理論囊括了《奇門遁甲》的符號系統:奇儀、八門、九宮、九星等。三、以時空規律為法則
在時空規律的基礎上,《奇門遁甲》建立了以天、地、人三盤作為基本框架,在該框架下,奇儀、八門、八神、九宮、九星等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奇門遁甲》將時間概念與空間方位緊密地聯繫起來,總體性的包羅了宇宙萬象的變化規律。
就時間而言,陰陽兩極代表晝夜交替,子時陰極而陽生,午時陽極而陰生;一年之中四季交替,冬至一陽生,夏至一陰生。就空間而言,陰極主北方,陽極主南方,陰極與陽極之間為東、西方,加上東北、東南、西北、西南並稱八方,八方與八卦相合,八卦與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八節氣相對應,並分別對應於坎、艮、震、巽、離、坤、兌、乾八卦。太極、兩儀、四象、八卦之間的運動變化,相互蘊含,充分體現了宇宙時空規律的統一性。《奇門遁甲》理論體系中,陰陽遁局、九星運轉、八門分布等都與時空規律(四時、八方、二十四時等)相輔相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