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大的危機!全球遭遇世界大戰般衝擊,中國作出重要判斷

2021-02-07 戎評
如果事情有變壞的可能,不管這種可能性有多小,它總會發生。

不論你是否相信,短期內,一個更壞的時代正向世界席捲而來...

1月14日,WHO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表示,現在正在進入新冠肺炎疫情的第二年,考慮到病毒傳播動態疫情形勢可能比第一年更為嚴峻

主要原因有三點:

第一、北半球尤其是歐美地區,人們因寒冷而進入室內,導致社交聚集增加,且又缺乏足夠的防護措施。

第二、各地區發現新冠變異病毒使傳播效率大幅提高。

第三、疫苗分配仍存在局限性,正如WHO歐洲區域主任克魯格所言,目前全球95%已使用接種的疫苗劑量僅限於10個國家,分配剩下5%的三十多個國家,也主要是高收入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有鑑於此,今年全球仍無法實現任何程度的群體免疫!

就在世衛組織對防疫前景作出悲觀結論的當天,全球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92676727例,累計死亡病例1984206例,至多十天,總死亡人數就會突破200萬大關。而僅在過去的一周之內,累計確診病例就超過500萬例,相當於日均新增71.42萬例。

毋庸置疑,隨著疫情危機愈演愈烈,本就處於大變革期的世界必將更為動蕩。

而且還是全方位的那種...

最近的防疫形勢有多嚴峻想必大家也感受到了:

為世界抗疫樹立起標杆的中國,在北方呈現出多地局部爆發的態勢,各省也相繼出臺春節防疫規定;傳統重災區歐美,疫情更是全國大規模強勢反彈,拐點遙遙無期。其中,頭號疫區美國的死亡曲線,基本穩定在3000人/日以上的水平,相當於每天一個911。

而在日本,情況似乎更有點特殊。當地時間13日晚間,首相菅義偉宣布:

                   ——這是今年以來世界上第一個因疫情而全面封國的國家!

據時事通信社統計,在日本政府敲定徹底封國方案的前三周,該國累計確診病例突破10萬人。

當天僅是東京都地區就確診1443例,已連續11天達到4位數。

日本累計新冠肺炎感染者數 (圖源:時事社)

促成日本徹底封國的原因,不止是每天難以遏制的新增趨勢,還主要有各地發現的變異病毒。

從上個月開始,英國、南非、巴西等地先後發現多種新冠病毒變異毒株。從各渠道匯集到的消息來看,儘管變異病毒並不會導致死亡率大幅上升,但傳染效率卻有了質的飛躍,尤其是在南非發現的變異毒株。

12月18日,編號為501.Y2 Variant的變異毒株在南非被首次發現,通過分子生物學的研究發現該毒株在刺突蛋白中出現了8個突變,其中受體結合區出現三個突變。

在之前發現的新冠變異毒株中的突變體雖然多,但幾乎沒有在人際傳播範圍內出現三重突變。

它的出現,將使得廣泛存在於血液及其他組織中的多功能黏附糖蛋白(S蛋白),更容易與人體表面的新型冠狀病毒受體ACE2結合,從而讓新冠病毒傳染效率大幅度增強。

究竟有多強?

根據南非衛生部長穆凱茲在新聞發布會上的發言,戎評總結出三個關鍵點:

1、501.Y2 Variant變異毒株的傳播速度和感染性大幅高於未變異病毒;

2、對年輕人和身體健康的人更易感,且重症率上升;

3、愈後患者二次感染風險急劇上升。

501Y.V2已成為南非的主要流行譜系

按照早前GISAID(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倡議組織)提供的數據,南非變異毒株已經傳播至英、法、日、德、澳等20多個國家,歐洲基本全境淪陷,東亞的日本風險也很高,就連廣東也從境外輸入病例中發現501Y.V2南非突變株。

大家千萬不要小看這種病毒,雖然致命性不高,但如果大範圍流行,對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來說絕對稱得上戰略性打擊。

一個關鍵在於:很多國家的醫療系統抗壓能力過弱,包括發達國家地區!

原因是一方面歐美國家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將呼吸機、口罩這類低附加值的醫療設備和防疫品大規模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生產,使得短時間內難以獲得足夠的物資;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歐美國家醫院系統缺乏足夠的層級管理體系(中國醫療技術不算先進,但體系是最完善的,從國家到省級再細化到城市社區,都有大量醫療物資、醫院及醫護人員做支撐),很多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的救治。

這次501Y.V2南非突變株對年輕人感染力如此強,要是出現大面積感染,大部分國家的醫療系統肯定會崩潰,於是就會出現兩種結果:

第一,相對於老年人而言,年輕人能創造更多的經濟價值,是優先救治對象。去年三月義大利醫療系統崩潰後,各救治醫院就曾一度限制60歲以上老人使用呼吸機數量,因此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會大幅上升。

第二,相對於其他患者而言,新冠患者有優先救治權,因為新冠肺炎的傳染力太強了。這樣一來,勢必會擠壓其他非新冠患者的醫療救治空間,因此非新冠死亡也會大幅上升

像日本這種老齡化嚴重的國家,若是出現大面積感染501Y.V2南非突變株的情況,死亡率肯定飆升。

所以,在內閣做出徹底封國的決策之前,日本醫學界就多次警告,如果再不採取強力措施,醫療系統很快就會崩潰。事實上,日本醫療系統已經出現了不堪壓力的跡象!

共同社1月13日報導:

在疫情快速蔓延的首都圈和關西圈,即使確診陽性也未敲定入住醫院和住宿療養設施的在家等待人員驟增。而東京有超過7000人正在協調中,不得不在家等待,且已出現了病情突然變化或是健康惡化的例子。

東京由於病床緊張,目前基本是安排症狀嚴重到一定程度的人住院,患者住院時間也較長。狀況是只要病床不空,就只能讓少數人住院。

——東京都北區保健所長前田秀雄

東京都日新增確診人數走勢圖(圖源:Nippon.com)

日本都是如此,很難想像其他醫療系統既不先進又不完善的第三世界國家,又能好得到哪裡去呢?

如果說2020年疫情留給世界的是一地雞毛,那今年可能是一攤鮮血。

為何說是一攤鮮血呢?

因為今年比去年更嚴峻的疫情危機,勢必會對世界格局造成全方位衝擊!

這種衝擊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會讓很多人淪為歷史的犧牲品。

現在網上有種聲音,稱這次疫情大流行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按照金燦榮教授的說法,則是第一次非傳統世界大戰。之所以這麼說,是它對經濟發展、社會矛盾、一體化進程、全球治理、國際秩序等世界各個層面產生了全方面危機,其結果不亞於兩次世界大戰後的時代更迭

經濟發展:很多人在提及疫情對經濟的衝擊時,總會把它與上個世紀二十年代的大蕭條相提並論,實際上,本次疫情和經濟周期相疊加所產生的全球危機,已經遠超大蕭條時期。

原因並不複雜,彼時世界經濟區域化還很明顯,大蕭條影響的主要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連傾銷市場受影響都比較小。

但如今,在全球一體化的國際分工協作的模式中,超過80%的國家的經濟都由於抗疫所帶來的工業停擺而出現了不同的萎縮,即使是出口工業原材料的非洲小國,也有明顯的衝擊。

更為關鍵的是,疫情時的經濟停滯是各行各業突然停擺所造成的,而大蕭條時期的停滯則是因為經濟效益下滑逐漸停車的。

同在路上行駛的兩輛車,高速狀態突然剎車,和從高速緩慢剎車到低速。

誰翻車更嚴重?

顯然是前者!

並且,大蕭條翻車的時候,危機國家好歹還有所溝通的救市,這次乾脆自掃門前雪。作為世界央行的美國瘋狂印鈔,哪管你其他國家洪水滔天。

社會矛盾:我們都知道,過去幾十年的全球化進程,發達國家企業主和產業轉移的發展中國家是受益者,而發達國家的工薪階層則是受損者,這就使得民粹主義在歐美國家有了很大的發展空間。

隨著疫情刺破經濟危機,在民粹主義的活躍下,發達國家的內部矛盾被迅速引爆,並進入白熱化階段。

從歷史的維度看,疫情和戰爭是如影隨形的,很多國家因疫情未能有效控制導致民生凋零,內部結構性矛盾進一步加深,此時所謂民主政府和法西斯政權之間,僅有一牆之隔。

而這堵牆就是用擴張戰爭轉移內部矛盾!

因川普大選在疫情失利後爆發的國會山事件,是美國內部矛盾發展到巔峰的標誌

此後世界需高度警惕民主黨美國為轉移矛盾發動戰爭的可能性

一體化進程:疫情時期防疫物資的緊缺,以及中國工業停擺對全球供應鏈的影響,尤其是歐洲諸國早期爭搶防疫物資,讓很多國家意識到,重塑攸關國家安全和公共衛生相關的產業鏈的對全球競爭的重要性。

後疫情時代,伴隨著部分工業回流,全球一體化進程勢必受挫,並在短期內向物流較近,產業互補,受地緣政治影響的區域集團化發展

全球治理與國際秩序:全球治理是構成國際秩序的上層依託建築,就像每個摩天大樓頂部都會安裝風阻尼器以防止強風對樓體結構的破壞那樣,全球治理的存在使國際社會形成穩定有序的發展秩序,這對世界和平至關重要。

但過去兩年,在川普的死道友不死貧道的思想控制下,美國對諸多深度參與全球治理的國際組織,進行了無底線破壞。

如拒不繳納聯合國會費,退出WHO,架空WTO等等...

這些惡劣行徑,在很大程度上撕碎了全球治理的框架,國際秩序滑向解體深淵,世界和平更是遭到重大威脅。

隨著時間的推移,疫情對世界格局的全方位衝擊將會愈發明顯。

而這場史無前例的全球性危機,對正處於歷史上升期的中國而言,又會意味著什麼呢?

答案是危險與機遇並存!

中國是全球化進程的最大受益者,後疫情時代區域集團取代全球一體化,對我們的影響必然會很大,首當其衝的便是產業鏈。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區域集團化趨勢中部分產業回流歐美是必然的事。

原因很簡單,新冠病毒不是人類最後一次疫情。12月20日,WHO緊急項目負責人麥可.瑞安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正在進行中的新冠病毒大流行為我們敲響了警鐘,世界應該認真對待,因為未來可能會發生更嚴重的大流行。

所以,相關產業鏈回流是大勢所趨。

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

一是與國家安全和科技制高點息息相關的產業,美國這些年強迫三星TSMC等晶片代工廠赴美建廠,就是想恢復晶片生產能力,以此強化在ICT產業競爭中的霸主地位。

二是與公共衛生相關的醫療物資。事實上,歐美防疫戰爭失敗,除了政府不作為外,早期缺乏防疫戰略物資,致使病毒傳播效率大幅提升也是關鍵因素。

以美國為例:據醫療協會的數據統計,美國有超過80%的醫療物資,如口罩、消毒液、酒精、呼吸機都是由中國生產的,還有超過95%的抗生素也依賴中國供應

現代製造業結構性強,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一個大行業的製造回遷,對整個系統都會造成一定的影響。

所以,我們未來需要做好產業鏈洗牌的準備,但這並不完全是壞事。

戎評閒暇的時候很喜歡看國家發布的文件,在翻閱諸多關於疫情對中國影響的文件後我發現,我們國家的主基調還是比較樂觀,甚至是充滿信心。

比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

要用好寶貴時間窗口,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再比如省部級研討班精神指出:

百年變局和百年疫情疊加,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中國崛起是一大變量,既是自變量也是因變量,「東升西降」是趨勢,國際格局發展態勢對我有利。美國遏制打壓是一大威脅,既是遭遇戰也是持久戰。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大考驗,既是風險挑戰也可危中轉機,全球疫情持續蔓延將會對全球各方面造成重大影響

怎麼理解這個機遇呢?我認為可以從產業結構和戰略環境兩方面看。

產業結構方面:西方醫療及公共衛生相關企業回遷後,會騰出國內市場空間,我國本土企業可以迅速跟進,進行替代補充,並在此基礎上向產業鏈頂端的高附加值環節攀升,加快實現產業升級和內循環節奏。

戰略環境方面:新冠疫情對世界唯一的正面影響,就是加速了美國霸權的隕落進程。

去年3月,曾在歐巴馬內閣擔任東亞及太平洋地區事務助理國務卿的坎貝爾,在外交事務網站發表文章指出:美國過去70多年來建立的國際領導者地位,不單是因為其財富和實力,更重要的是美國國內管治、提供全球公共產品、有能力和意願集合和協調國際力量去應對危機所產生的認受性

從過去一年白宮在疫情期間的表現來看,以上三要素全部一塌糊塗:

對內缺乏有效治理,世界第一強國竟然是世界第一大疫國,每天超過三千人死於新冠肺炎,日均911;對外缺乏擔當精神,破壞全球抗疫大局,國內外四處劫掠防疫物資;更不用提去領導國際社會共克時艱了。

除了像蔣介石那樣地圖開疆日記強國那樣在媒體上瞎吹自己所為的國際領導力,他還能做點其他什麼人事兒出來?

川普留下如此負面的政治遺產,使得收拾爛攤子的拜登在繼任後,選擇餘地並不多,只有兩個極端:要麼無條件對華合作,要麼就接受美國潰敗。

為何這麼說呢?

拜登要想阻止美國潰敗,穩住霸權,前提必須是幫助各國戰勝疫情,以維持各國對美國領導力的信心。

而想要戰勝疫情,前提則必須是和中國無條件合作,三點關鍵:

1、中國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抗疫經驗;

2、中國是短期內唯一能夠大規模向全球提供抗疫物資的國家。

3、中國是短期內唯一能夠大規模向全球供應有效疫苗的國家。

尤其是第三點,戎評在前文提到過,疫苗是終結疫情大流行的唯一指望,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而美國主打的輝瑞疫苗自上市以來就各種問題不斷,先是價格過高,既不具備經濟效益,也缺乏向高溫地區人民供應的可行性;再是曝出挪威23名老人在注射疫苗後死亡的驚天醜聞。

可以說,美國用疫苗打政治牌的路,基本上都被輝瑞的急功近利玩砸了。

當地時間14日,挪威藥瓶管理局發布公告, 確認有23名老人接種疫苗後死亡,其中有13人死因已明確由疫苗引起。

不過考慮到美國鷹派勢力已經足夠大,且拜登出於政治利益及社會矛盾等因素,無條件對華合作的可能性並不高。所以,新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會延續川普時代的一些路線。

但不論你怎麼走,在世界疫情危機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只要你美國做不出抗疫貢獻,就必須接受霸權隕落和領導力潰敗的結果!

而我們只要能夠抓準時機,填補美國不作為所造成的防疫缺口和真空,通過對其他國家的幫助,就能在一定時期內掌握戰略主動權,並建立起一套符合人類命運共同體利益的新標準。

                 ——2021年1月14日,在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中國發言人就佐科總統感謝中方提供疫苗一事表示,支持印尼打造區域疫苗生產中心,深化醫藥衛生合作,推動共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全球化進程四十年間,美國憑藉著全球產業分工體系和以美元霸權為核心的金融工具,裹挾了一大批「既得利益者」與「被壓迫剝削者」,這構成了美國秩序的堅實利益基礎。

然而,在突如其來的疫情衝擊下,曾看似牢不可破的美國秩序乃至附加其上的國家利益關聯,正在一個及其惶恐與危險的境地中,陷入前所未有的動搖!

當前美國的選擇,正在飛速的耗蝕著自己裹挾全球的利益籌碼。

美國未來將走向何方,中國人不感興趣,至多吃瓜。

但貴國要是執迷不悟一心讓中國為自己失敗的霸權政策買單,那就需要掂量掂量了:今日這個庚子年,不是一百二十年前那個庚子年。

你要搞事,我等奉陪!

世界第一工業大國,14億炎黃子孫,執尖持銳,枕戈靜候西蠻扣關。

戎 評 | 獨家原創 侵權必究 轉載需註明 
來自公眾號:戎評(rongping898)

親愛的朋友們,有很多朋友建議戎評另開一個號以防失聯,以防萬一,戎評開了一個小號,請朋友們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一下這個號。戎評會一直以優質文章回饋大家對戎評的喜愛!

【戎評推薦】有這樣一本書。康熙認為它是「國之利器」;紀曉嵐不僅熟讀還倒背如流;曾國藩「將此書置於案頭,夜闌人靜時,凝其思,品其味」;寫這本書時,作者說:「天下無餘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於此。讀過這本書的人,一致認可:但凡後世人,汲取中華智慧,習得為人處世都繞不過他。這本書,就是被稱為千古謀略的《智囊全集》。上起先秦,下迄明代,《智囊全集》集合了歷代智慧故事共1238則,字字猶如三尺利劍,將種種智慧收攬無遺。

相關焦點

  • 2020年會遭遇全球金融危機嗎?
    分析師認為,如果新冠疫情持續發酵,將對全球經濟產生明顯衝擊,不排除發生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更令人擔心的是,在經歷了多年的貨幣寬鬆後,各國貨幣政策空間明顯收窄,這對投資者來說可能是一個更大的風險。
  • 美日韓全部「失守」,新冠變異病毒進入中國,鍾南山作出重要判斷
    全球疫情更為嚴峻,英國出現變異病毒 自進入秋冬季節以後,歐洲等地的新冠疫情出現了嚴重的反彈,第二波疫情來勢洶洶,甚至有超越第一波的跡象。在疫情影響下,各國均被籠罩上了一層陰霾。
  • 為推進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大貢獻(望海樓)
    為推進經濟全球化作出更大貢獻(望海樓) 2020年12月23日 08:17: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求是》雜誌近日發表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共擔時代責任,共促全球發展》,深刻回答了「世界怎麼了,我們怎麼辦」的世界性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闡述了中國理念、中國方案,展示了中國智慧,為世界經濟如何走出困境指明了方向
  • 中國加強國際合作打造更廣平臺 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疫情衝擊世界,也帶來一系列深刻啟示。人類命運與共,單邊主義沒有出路,團結合作是人間正道。面對疫情大考,共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出強大韌性和旺盛活力。項目建設持續推進,合作成果逆勢上揚,不僅為各國抗疫情、穩經濟、保民生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深化抗疫國際合作、推動全球經濟復甦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 阿迪達斯遭遇危機:七成門店關閉 線上瘋狂促銷
    中國商網 唐硯/攝運動品牌巨頭阿迪達斯(Adidas)遭遇空前危機。據悉,該品牌今年一季度淨利潤下滑96%,全球七成門店關閉。與此同時,阿迪達斯在線上以各種名目進行促銷,試圖解除庫存危機。從「親子節」到「粉絲節」,瘋狂促銷救得了阿迪達斯嗎?
  • 關於疫情,廣州、青島作出重要結論!鍾南山最新判斷——
    廣州青島作出重要結論鍾南山最新判斷——為何這麼說?廣州疾控部門在通報中用了三個「完全」,概括溯源結論——18日,疾控部門已完成花都無症狀感染者王某基因測序溯源分析,從進化關係來看,廣州花都無症狀感染者王某感染的病毒基因序列與王某工作的隔離酒店發現的境外輸入病例病毒基因序列高度同源,主要變異位點完全一致。這個結果與之前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完全吻合。
  • 警惕全球滑入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
    本報記者 範思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全球幾乎所有國家,世界經濟和金融體系遭遇了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的需求和供給衝擊,國際金融市場恐慌情緒不斷升溫,股市、債市、匯市和大宗商品市場等急速下跌,甚至出現流動性危機。」
  • 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主辦「疫情衝擊下的世界與中國」視頻...
    繼3月7日成功舉辦「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中國式治理」視頻會議、3月17日成功舉辦「公共衛生系統與突發流行病(COVID-19)」視頻會議之後,清華大學全球共同發展研究院於4月11日舉辦了第三次公共衛生事件和全球治理研討會。本次研討會的題目為「疫情衝擊下的世界與中國」,圍繞在疫情環境下中國與世界的關係議題展開討論。
  • 一場重要峰會召開,美澳不在場,中方當眾作出重要承諾引全球聚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就嚴重衝擊了人類社會,不但經濟發展受到影響,人體的健康也受到巨大的威脅。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更加認識到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在保持國家發展的時候,也要"敬畏"自然,而這也進一步凸顯了《巴黎協定》的重要地位。
  • 張明:關於國內外宏觀環境的十條判斷
    判斷一:全球金融危機後形成的「長期性停滯」困局仍將延續。所謂「長期性停滯」,是由美國經濟學家勞倫斯·薩默斯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後提出來的,意思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全球經濟增速持續低於危機前增速,且遲遲未見反彈(Summers,2016)。
  • 新秀麗遭遇大危機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消費市場的影響,港股消費股集體暴跌,其中全球最大品牌行李箱製造商新秀麗(01910)持續暴跌,年初至今遭遇腰斬,創近8年新低。而對於本就面臨債務危機的新秀麗來說,疫情導致的供應鏈受損及全球銷售額增長放緩無疑大大削弱了其償還債務的能力。今年3月初,標普全球公司將其債務評定為「垃圾級」,截至去年9月底,新秀麗的債務約為其收入的3倍。
  • 何毅亭在人民日報撰文:中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作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的科學判斷,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國內外形勢的精準把握,為我們正確認識發展大勢、應對風險挑戰提供了根本遵循。
  • 述評:2020年中國為世界和平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2020年,世紀疫情和百年變局交織,人類航船遭遇激流險灘。巨大挑戰,考驗人類破浪前行的意志和能力。風高浪急之時,更要把準方向。 「各國互聯互通,命運休戚與共。要超越國家、民族、文化、意識形態界限,站在全人類高度,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建設好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習近平主席深刻闡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意義,為疫情陰霾中的世界撥雲見日。
  • ...中國有望對世界經濟作出更大貢獻——訪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將啟之際,如何把握重要戰略機遇期,於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確保中國經濟航船行穩致遠?中國正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如何準確把握新發展格局的意涵?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的中國,可從哪些方面發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 沈建光:從08年全球金融危機 反思當前疫情影響
    短期內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程度遠超出一場大規模自然災害的衝擊,而考慮到疫情在歐美國家仍然處於上升趨勢、疫苗從研發到應用也需要時間,可以預期,全球經濟負增長將持續一段時間。這種背景下,市場上圍繞全球經濟是否會陷入「大蕭條」或者「大衰退」的討論此起彼伏。不少觀點認為,此次疫情衝擊之大史無前例,世界正面臨著類似1930年代全球經濟蕭條的情形,衝擊將是2008年金融危機衝擊的數倍。
  • 美日韓全部「失守」,新冠變異病毒侵入中國,鍾南山作出重要判斷
    新冠肺炎變異病毒入侵中國1月1日,上海疾控中心正式發布消息,在對輸入新冠肺炎病例進行基因檢測之後,發現有一例感染者感染病毒基因序列跟英國所發現新冠變異病毒基因序列極其相似,也意味著英國發現的新冠變異病毒已經傳入中國,而就在不久之後,中國廣東也發現新冠肺炎變異病毒病例。
  • 世衛對中國疫情作出官方判斷!
    世衛對中國疫情作出官方判斷!>今天,世衛稱新冠病毒在中國傳播水平極低的判斷衝上熱搜!麥可·瑞安說,中國對任何的新冠病例激增都採取了非常積極的應對措施,如採取大規模檢測,這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做到的,需要大量資源才能實現。在這種情況下,僅發現了極少數病例。假如有大量未被發現的病例,存在本土傳播,大規模檢測則會發現一些病例。因此,並無任何證據表明中國面臨顯著的疫情問題。
  • 一個比疫情更大的危機將在歐盟爆發?歐元又有危險了...
    自從疫情發生以來,我們都深刻的都知道一點,病毒並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人心,種種跡象顯示,歐洲將爆發比糟糕疫情更大的危機,那就是信任危機。  我們可以判斷,歐盟沒有我們的「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和社會機制,歐盟沒有我們的方艙醫院、火神山醫院,歐盟沒有我們的組織有序、不畏犧牲的醫療隊員,歐盟更沒用我們千千萬萬無私奉獻的群眾和社區工作人員。歐盟由疫情不斷蔓延,日益嚴重,將完全有可能引起嚴重的經濟問題、社會問題,甚至包括治安問題、醫療機制問題等等。
  • 任澤平:我們站在全球金融危機邊緣!
    3 全球大流行和經濟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疫情全球大流行和經濟金融危機,將從產業鏈、貿易、外需、金融市場、大宗商品等渠道對中國進行傳導。全球化時代各國產業高度依賴、密切關聯,疫情對各國產業鏈影響取決於該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依賴程度以及該國對疫情的管控程度。  3月12日,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宣布新冠肺炎疫情成為「全球大流行」,全球產業鏈將受到更大衝擊。
  • 蓋茨基金會:疫情造成全球GDP損失是2008年金融危機的兩倍
    在疫情衝擊下,全球極端貧困人口增加了7%;可衡量衛生系統運行狀況的疫苗接種率正跌落至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換言之,在全球疫情暴發後的短短25周內,疫苗接種水平就倒退了25年。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在寄語中國讀者的視頻中表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危機,它亟需全球性的應對方案……我很樂觀地相信,通過與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夥伴一道,我們一定能重振旗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