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殺白起是對是錯?而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2021-01-18 安安派

秦昭襄王殺白起沒有錯。一切起源於長平之戰,白起功高震主,秦昭襄王不信任白起了;發軔於相國範雎和上將軍白起的政治軍事分歧,白起予以借著長平之戰的餘威,一舉攻佔邯鄲。範雎接受了魏國等諸侯國的賄賂,擔心白起搶了他的位置,於是勸諫秦王罷兵,從此二人結怨。259年10月,白起準備率軍攻打邯鄲;王齕攻下皮牢,司馬梗平定太原。258年的正月,雙方卻罷兵休戰,這事氣的白起不輕啊。到了9月,秦國又開始攻打邯鄲,白白給了趙國將近九個月的準備時間。(秦昭襄王母親宣太后和義渠王劇照,宣太后掌控實際權力)白起避禍,難逃一死。放著長平之戰勝利的絕佳機會不加以利用,反而讓趙國有了九個月的準備時間。

秦昭襄王和相國範雎到底唱的是哪一出吶?其實範雎是一個人精,把白起攻佔邯鄲之後可能出現的情況分析給秦王聽。秦王認為不能再讓白起立功勞了,他的功勞已經夠大了,已經威脅到秦王王位的「安穩」了。為何?原來提拔白起上位的是宣太后的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等人,宣太后的弟弟華陽君、相國魏冉和秦王的兄弟涇陽君嬴芾、高陵君嬴悝在秦昭襄王前期被稱為「四貴」,幾乎將王權架空了。秦王在宣太后去世之後陸續將這些人的權利收回,並安排他們到封地,這事是範雎的功勞。(白起崛起的舉薦人為宣太后弟弟魏冉,劇照)如果白起再取得攻佔邯鄲的戰功,隨時可能換掉秦王和相國範雎,另立新的秦王。

秦昭襄王派遣攻打邯鄲的秦國將領換了一茬又一茬,損失慘重。此時,秦王又想起了白起,打算用他為將扭轉戰局,白起認為最好撤兵,攻佔邯鄲遙不可及,繼續下去還將損兵折將。但秦王不聽,一直堅持讓白起去前線率軍作戰,白起稱病推脫。昭襄王后派遣範雎親自去請,白起仍然拒絕領兵作戰。秦昭襄王免去了白起的官爵,並讓他到陰密去當一個普通士兵,陰密是現在甘肅平涼市靈臺縣百裡鄉,位於秦國最西邊的邊境地區。因為白起有病,所以一直未能成行。257年3月,秦王強令白起到陰密當兵。奇怪的是,一個已經成為士兵的白起,還被秦王和大臣們惦記議論。

竊以為,相國範雎是一個睚眥必報的人物,籠絡一批官員誣陷白起對秦王的處罰有怨言,此事的可能性最大。秦王覺得前線兵敗,又有不省心的白起發出怨言,惱怒之下賜死了白起,其實秦王早就有了殺白起的心思。假如白起到邯鄲前線任職,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秦軍失敗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白起率軍失敗的話,估計白起死得更慘,抄家滅族都有可能。因此白起堅決不上任,這是為了避禍,但仍然逃不過被範雎誣陷的圈套。設若一個成為普通士兵的上將軍,怎麼還會有這麼多人盯著他,他說什麼話也都迅速傳到秦王的耳朵裡了?難道戰神白起不知道禍從口出嗎。

範雎是真小人,誣陷這種把戲在他那裡已經司空見慣了。源於秦王不信任,又有範雎小人誣陷,白起被賜死成為必然。秦王殺白起之心早就有了,只不過尋找一個合適的機會而已。白起確實影響到秦王的王位和範雎的相國之位了。(秦昭襄王劇照,在位41年之後才取得實際權力)秦昭襄王其人其事。秦昭襄王在位56年,可以涇渭分明的分為兩大時期:第一時期為執政前41年,以公元前265年為界限,這一年宣太后去世了。他的母親宣太后、宣太后的弟弟魏冉、華陽君、自己的兩個弟弟掌握了秦國的實際權力,被稱作「四貴」;第二時期為後15年。宣太后去世,秦昭襄王採納範雎的建議,完全掌握秦國實際權力。

他執政時期的前一時期,秦國最大功績是消滅了義渠國,秦國西部的軍事威脅完全解除,得以全力對付山東六國,這事是宣太后和魏冉等人的功勞,秦昭襄王只是一個看客。雖然只有短短15年的執政時期,他重用了範雎、白起,白起打贏了長平之戰;範雎破壞了山東六國的合縱,使得秦國已經具有統一六國的政治局面,只不過他年老昏聵,喪失了大好機會而已。如果再年輕幾十歲,統一六國的將不是秦始皇,而是秦昭襄王了。(範雎劇照,他幫助秦昭襄王取得實際權力,白起之死出自其手)秦昭襄王隱忍的太久了,一旦出現威脅自己王位的人,畢欲殺之而後快。

相關焦點

  • 秦昭襄王為什麼要殺白起,原來是不殺不行!
    今天我們要來看看春秋時期的一位大人物——白起。白起是何許人也呢?那可是當時的四大名將之一,厲害的不得了,鄢郢之戰打的楚國遷了都,伊闕之戰打的魏韓投了降,長平之戰打的趙國主力軍全局覆沒,那陣勢誰也抵擋不住,號稱戰神,按說這麼個寶貝兒不管在哪兒那都是君主的心頭肉啊,可為什麼秦昭襄王偏偏要殺掉他呢?而且這個秦昭襄王可是在歷史上出了名的老好人啊,這樣的君臣按說可以成為時代楷模的哦。
  • 秦昭襄王為何要逼殺白起?真正的原因白起到死都沒看明白
    秦昭襄王採納了範睢的意見同意議和,一年之後又重新攻打趙國圍困邯鄲,秦國兩大名將王陵和王齕都無法攻克邯鄲,此時秦王又想到了白起,於是任命他為主帥攻打趙國,可是卻被白起以生病為由拒絕了,在範睢的讒言之下,秦昭襄王賜劍與白起令其自殺
  • 秦昭襄王殺白起的後果:秦國的無敵軍團不再無敵,最終成就了嬴政
    秦昭襄王一生中最大的成就就是發現並重用了「戰神」白起,白起也竭盡全力地為秦昭襄王東徵西討,幾乎滅楚亡趙,基本奠定了秦國統一天下的格局與走勢。 但是,秦昭襄王在老年的時候,卻犯了一個致命的大錯誤,他受相國範雎的挑唆,與白起發生矛盾,並且因白起不答應帶兵出徵,一怒之下,竟然命白起自盡。
  • 殺神白起之死——秦昭襄王永遠的痛
    但是,戰爭,不是殺人,就是被殺,一個普通士兵想從1級爵位升到第20級爵位,可以說和登天差不多。可有一人做到了,這個人就是白起。白起應該是秦國商鞅的變法之後,以普通士兵身份依靠軍功而封侯的第一人。正是因為白起的出身過於低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史書對他的出生沒有記載,而只對他的卒年有明確記載了。白起第一次在史書中出現已是秦國第10級爵位——左庶長。
  • 戰神白起被賜死,真是秦昭襄王頭腦一熱的昏庸之為,還是另有原因
    在戰國的戰場上,秦將白起絕對是個風雲人物。白起被稱為戰神,一生大小徵戰,不下七十餘場,鮮有敗績。但這個戰神的結局卻是被君王賜死,為秦國建立功績的大將,落得如此下場,不禁令人惋惜。白起曾得秦昭襄王的重用,但是他也是在秦昭襄王的詔令下被迫自刎而亡。白起之死,真的是秦昭襄王昏庸,一時頭腦發熱所為?
  • 秦國的一位丞相:力助秦昭襄王蠶食六國,卻害死了白起
    一具體來說,範雎(?因為獻出了這一計策,範雎被秦昭襄王拜為客卿。在《大秦賦》這部古裝電視劇中,呂不韋和李斯,也曾擔任客卿這一官職。所以,對於範雎來說,客卿顯然不是自己最終的目標。於是,範雎又提醒秦昭襄王,應當廢宣太后,並罷免魏冉的相邦一職。在秦國歷史上,宣太后是第一位太后。在秦昭襄王年幼的時候,宣太后和他的弟弟魏冉聯手執掌了秦國大權,這一情況,實際上和秦始皇嬴政面臨的局面類似。
  • 白起:長平之戰後拒絕出兵伐趙,理由傷透了秦昭襄王的心
    也就是說,當秦昭襄王時,他基於國力,還是主張一種溫吞水似的發展,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利益。長平之戰,秦昭襄王悉發河內卒支援,當時秦國的當兵年齡是17歲到60歲,但秦昭襄王悉發到多少歲呢?因此,長平之戰後,白起有白起的考慮,他只是單純的軍事觀點,秦昭襄王呢,作為一代英主,他站得角度更高一些,考慮問題考慮的更全面一些,也是可以理解的。
  • 秦昭襄王活了75歲,用白起打服了周圍鄰國,多活幾歲能否一統六國
    範雎擔心白起功勞太大,取代自己的相位,所以故意進讒言。白起被換下來以後,秦昭襄王一時遭受矇騙,居然答應趙國求和,讓趙國割讓六座城池,這事兒就這麼算了。 後來他反應過來,這才意識到自己錯了。於是讓王陵帶兵繼續攻打邯鄲,可王陵不僅打不下邯鄲,還因此損失慘重。
  • 戰神白起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他真的是嗜殺成性主張殺降嗎?
    秦國,一個在歷史典籍上被濃墨重彩書寫記載的國家。它由小小的,不被各個國家瞧得起的諸侯國,變成一個一統天下橫掃六合的龐然大物。更是結束了中國的分裂割據的時代,使中國變得統一起來。可以說大秦帝國的建立就是由無數人的血肉之軀一點點地堆砌而成。
  • 秦昭襄王與白起一生所仰望的傳奇
    席間兩人相談甚歡,趙主父見識廣博、氣質獨特,年輕的秦昭襄王嬴稷對他十分欣賞,他心裡甚至想著,要是秦國也有這麼一位大臣輔佐我,那該是很不錯。酒過三巡,菜過五味,秦昭襄王終於忍不住,提出了隱藏在自己心中許久的疑問:「寡人有一疑問,請教先生。貴主年齒尚壯,何以傳位於子?」
  • 秦昭襄王的團隊配置有多高?文有丞相範睢,武有戰神白起
    雖說嬴駟,張儀加司馬錯的組合與嬴政,李斯加王翦的組合也都是非常厲害,但我還是比較看好嬴稷,範雎,白起這三人,他們實在是太強了。嬴稷即秦昭襄王,他的那個時代是戰國最為混亂的時代。此時的秦國雖然已經從西方崛起,但形勢並不樂觀。
  • 白起和王翦都是秦國的大將,為何王翦善終,白起卻被殺呢?
    好比西漢初期,功高震主的韓信就沒有落下一個好終局。再好比南宋上將嶽飛,也是由於功高震主等緣故,以是以「莫須有」的罪名被殺。就戰國期間的秦國,也有兩位功高震主的將領,劃分是白起和王翦,不過,二者的終局卻截然「相悖」,這是為何呢?一,起首,就白起來說,在戰國中後期,曾在伊闋之戰大破魏韓聯軍,攻下楚國都城郢城,長平之戰重創趙國主力,功績赫赫。
  • 白起攻打趙國發生在秦昭襄王47年,為何會有發生在嬴政時期的錯覺
    嬴政能夠統一六國靠的是秦國幾代人的努力,白起則是秦昭襄王時期典型的代表,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並且被列為戰國四大名將之首,名列武廟十哲。因戰功被封為武安君,即「以武安民」。他在輔佐秦昭襄王期間,屢立戰功,在擔任主將的30年間,平生大小70餘戰,沒有敗績。其中最為著名的有伊闕之戰、鄢郢之戰、華陽之戰、陘城之戰、長平之戰。
  • 戰國名將白起,為何在古稀之年被秦王賜死,是昭襄王容不下他嗎?
    白起只是秦國的一個普通百姓,也不是秦國的王室貴族,只能從一個普通的小兵做起,而白起據記載是因為善於用兵,得以侍奉秦昭襄王,有記載白起爵位的時候,白起已經是二十級軍功爵制中的第十級「左庶長」。一個普通士兵擁有第十級爵位在短期之內是很難做到的,即使是秦國絕大多數的貴族,也需要靠獲取軍功才能獲得爵位,更不用說白起並不是秦國的貴族子弟。
  • 羋月傳白起真實歷史:揭秘白起殺了多少人,最後怎麼死的
    羋月在救下白起後,白起就一直追隨羋月,以至於後來白起為羋月爭天下打下基礎,甚至白起更是為 羋月的兒子秦昭襄王打仗,而白起和羋月就以姐弟相稱,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說說這殺神白起的一生。羋月被義渠王擄掠到草原,一日,聽到外面喧譁,出去看時,一群人正在圍毆一個孩子。那是一個狼孩,從小在狼群中長大,行為舉 止如狼,草原大旱,他帶著狼群偷羊,被牧民們抓到,用繩子拴了痛打。
  • 秦昭襄王最後的8年,滅東周、迎九鼎、殺功臣、行霸道,威震六國
    秦昭襄王在戰國時期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幾乎所有秦國的名人都和他有聯繫。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白起,被稱為一代殺神,長平之戰,白起為秦國立下不世之功。後來,王陵久攻邯鄲不下,秦昭襄王欲派白起到前線,白起當時因病不能起身,王陵戰敗,損失八千多人,秦昭襄王本就不高興。
  • 秦昭王賜死白起之後,為什麼不殺掉白起的後人,斬草除根?
    戰國有四大名將,戰神白起居首位,位列白起之後的則是戰國名將廉頗、李牧和王翦。在白起為將的三十多年中,他經歷了無數大大小小的戰役,未嘗一次敗績,他殲滅了百萬敵軍,攻佔了七十幾座城池,最後卻落得一個被他誓死效忠的秦昭襄王賜死的悽慘結局。白起死了,那他的後人呢,他們也死了嗎?
  • 殺神白起的最後歲月,戰國期間共戰死兩百萬人,僅白起就佔了一半
    可是即便如此,王陵仍沒有能夠扭轉不利局面,反而屢戰屢敗,竟然損失慘重,陣亡了四萬多人。而且趙王此時也分別向韓、楚、魏等國發出了求救的信息。後來有人假設,如果此戰的主將換成白起,那應該是一個怎樣的結果?邯鄲之役是秦國與六國的徵戰中少有的一次敗仗,而在白起的軍事生涯中這種敗仗是幾乎沒有的。所以,秦昭襄王理所當然的也想到了白起。而就在這時,武安君白起的病也好了。
  • 歷史上殺神白起為何被秦昭襄王給賜死了呢?
    秦昭王殺白起有幾個原因。一,秦昭王開始是不想殺白起的白起之死,是在長平之戰以後,秦趙局勢發生了改變。趙國人為了趙國維持下去。也對秦國大臣進行反遊說。秦國內部對是否再繼續戰爭發生了分歧,使秦昭王主意不定,決定休戰。
  • 白起若不被賜死,秦國是否能提前統一全國?專家說:白起必死無疑
    長平之戰勝利之後,白起與秦昭襄王在是否繼續攻趙的問題上起了爭執,秦昭襄王執意不聽白起建議,三令五申要他出兵。白起知道邯鄲城易守難攻,便謊稱病重,遲遲不肯出兵。再加上,範雎進了幾句讒言,秦昭襄王一怒之下就賜白起自盡。白起拔劍自刎的時候,仰頭問蒼天:「我到底有何罪過,落得如此下場。」 過了好一會兒,他又說:「我本來就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