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戰爭,珍愛和平。今天我們藉助曾經的對越自衛反擊戰參戰老兵的回憶一起再來回顧那場慘烈的戰爭。故事主人公:段平,1959年11月生。「1979年2月18日,我所服役的雲南省軍區文山軍分區邊防12團3營11連奉命火速增援麻慄縣猛洞公社扣林地區。3營是邊防12團的機動營,我們11連則是全團惟一的作戰值班連。」
「之前的2月16日,11連曾長途奔襲20餘公裡,受命攻擊船頭地區巴蕉坪當面之敵。漆黑的夜色中,我們剛剛抵達巴蕉坪,接到上級命令,任務取消。部隊返回一個叫磨刀石的地方,在帳篷裡住了一夜。天剛亮,五六臺軍用卡車風馳電掣般衝進了我們的臨時駐地。原來,駐守扣林地區的1營4連,連續遭遇越軍多次攻擊,一名排長、兩位班長犧牲,上級命令我們11連火速增援4連。
」
「18日傍晚,我連抵達扣林主峰1705高地。上級分配給我們連的陣地為主峰1705和主峰右翼的1682.3高地。1705和1682.3實際上是兩座山的海撥高度,軍事上習慣將其作為陣地編號。1682.3原為武警猛洞檢查站防守,我連趕到後,由我所在的3排接防,讓我萬萬沒想到的是,從此這個數字將與我的生命同在。」
「1682.3距連主陣地1705約1公裡,連長白玉鍔把一臺864步談機交給我說,你的口齒還算清楚,你們排的步談機員就是你了。我知道這不過是個藉口,他看中的其實是我手腕上那塊全排戰士中惟一的手錶,有線通信架通之前,連裡需要與我們1682.3定時聯絡。」
「那一天,正好是我入伍第50天。我是1978年12月28日抵達馬關縣石丫口邊防12團團部的。而此時,距12團組建也不過才短短十幾天,我所在的11連比我們這批來自西雙版納的新兵早到兩天,他們是12月26日由曲靖軍分區整建制調到邊防12團的。」
「那一年,我們11連在2月23日和3月11日的戰鬥中,共殲敵70餘人,榮立集體一等功,而且是79年省軍區系統惟一的一等功臣連。為了留住這個英雄的連隊,12團撤編時,我們連再次被整建制調往迪慶軍分區。十分幸運的是,作為主攻班的我們8班10位戰友中,雖然有8人負傷,但全都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