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香片》:讓張愛玲告訴你,缺愛的人生是多麼可怕

2020-12-22 小扇讀書

《茉莉香片》篇幅很短,卻是一個令人非常難受的故事。這個叫聶傳慶的孩子,一個嚴重缺愛的孩子似乎心理已經不健康,但是除了那個叫言丹珠的女同學,沒有人真的關心他。可是他嫉妒女同學的一切,她的家庭、愛她的父親。他出手打了女同學,以為她死了,可是沒有,他的煎熬還將繼續。

這種無休止的痛苦會一直持續在聶傳慶的生命裡,沒有人幫他解壓,甚至沒有人發現他的痛苦。

一 缺愛的孩子永遠陰鬱

聶傳慶母親在他4歲時就病逝了,後來父親又娶了後母,夫妻兩個只知道抽鴉片對他並不上心,以至於他一隻耳朵被父親打壞了。那個家在他的眼裡是陰鬱的,碩大的院子有空就曬鴉片,成片的花木死的死荒的荒。

在父親和後母跟前,他永遠像是做錯事的孩子,頭低了又低,差一點垂到地上去。而父親不是拿報紙敲打他一下,就是喊著讓他一邊去。在父親和後母嘴裡永遠都是譏諷和打擊,這樣的家庭讓他20上下還像十六七歲發育不良的孩子。

他討厭這個家,討厭女傭因為是後母帶來的。討厭父親和後母,他們不是在吸鴉片就是打麻將。這個家留給他的慰藉大概就是母親的那點遺物了。

二 缺愛的孩子不會愛別人

女同學言丹珠有事沒事喜歡和他聊天,這讓孤獨的聶傳慶有了一個可以說話的人。因為同學們不光不喜歡他,還嘲笑他像女生。一個在家不被愛,在學校也被孤立的孩子主要還是因為不會愛別人。

言丹珠與他聊天,他能把天聊死。丹朱又說話了,他擰著眉毛勉強笑道:"對不起,沒聽見。"她提高了聲音又說了一遍,說了一半,他又聽不仔細了。可能真是因為聽不真切,更大可能是他不想說話,所以大多數時間是言丹珠在說,聶傳慶在聽,偶爾回一兩個字。

言丹珠父親就是這所大學的國文老師言子夜,也是聶傳慶的老師。他成績不好,就以為老師不喜歡他。其實老師因他是上海來的,在學習上對他寄於後望。這些他只能從言丹珠口中得知,可見他平日與老師也沒有交流。

聶傳慶從母親遺物裡看到過一個叫言子夜的名字。後來他腦補了母親與這個言子夜的愛情故事,幻想自己也有一個這樣有學問、疼愛孩子的父親,也有這樣一個充滿花聲笑語的家庭。可是現在這一切都是言丹珠的,如果當年母親嫁給言子夜那麼現在言丹珠的一切都是他的。

聶傳慶一方面嫉妒擁有愛的言丹珠,一方面又對他寄於厚愛。他希望她不僅是一個愛人,還能給他父親與母親的愛,給他一個不曾有過的家。言丹珠就是聶傳太的神。這樣的厚望讓小女孩子害怕,她不敢承認喜歡聶傳慶了。於是聶傳慶感覺自己受取欺騙和侮辱,

於是在夜晚的山路上,他毫無理智地捶打言丹珠,他嘴裡喊的是有了你,就沒有我。有了我,就沒有你。他把今生所有的不幸都劃到這個無辜的女同學身上,只是蒙在鼓裡的言丹珠又怎麼可能奪走他的幸福生活。

因為沒有被愛過,他面對女同學的欣賞和喜愛根本就是無所適從,他不會表達愛,也不知道怎麼樣回應。只是用他狹隘的目光苛責甚至傷害一個陽光幸福的小女孩。

三 缺愛的孩子用一生治癒

這個故事的主角聶傳慶讓人不由想起張愛玲的弟弟。張愛玲4歲時母親出國遊學,回國後即與父親離婚。可以說自小他們姐弟是沒有得到母愛的,後來也有了後母,與小說中的人物經歷如出一轍。張愛玲被父親毒打後逃到母親那裡,後來弟弟也逃過來時母親卻拒絕撫養他。這個可憐的弟弟只能回到那個黑暗的舊家庭,繼續與父親和後母生活在一起。所以小說中,那個瘦弱、孤獨、得不到愛又不會愛的小男孩正是張愛玲心中不幸的弟弟。

張愛玲用才華為自己撐起一片天,她雖然不怎麼幸福可是也有過兩段婚姻。可是她的弟弟終生未婚,在一間小屋子裡與後母相依為命,名聲傳遍華人的大作家姐姐張愛玲未曾照顧過他。他獨孤的一生正是不幸童年的照應。

缺愛的孩子只能用一生來治癒。《紅樓夢》裡四小姐惜春雖然是寧府嫡出的正牌小姐,可是自小父親出家、母親去世、兄嫂不管,跟著幾個堂姐和老祖母生活在一起。她其實是極度缺愛的,賈家最小的小姐卻不曾得到過什麼特殊關照。府上過年放鞭炮,林妹妹有老祖宗摟著,寶玉有王夫人抱著,連強硬慣了的王熙鳳也有嫂子尤氏去抱。可是年紀最小的惜春呢?沒有人管。

惜春後來讓尤氏帶走入畫時,尤氏罵她小小年紀冷麵冷心。可是這個可憐的孩子誰又來愛過她。沒有得到過溫暖,又憑什麼要求她會愛別人。惜春最後出家放空一切,可是聶傳慶或者張愛玲他們需要用一生的坎坷來讓內心豐盈,其實是做不到的。他們的一生都有缺撼,因為沒有陽光的童年會在一生中留下陰影。

《茉莉香片》很苦很苦,卻讓人異常清醒。好好身邊的人,如果不會愛也不要傷害。因為大人不經意的言行會影響孩子一生。

如果你不幸也缺愛,那就從好好愛自己開始。你學會了愛自己,才能學會愛別人。愛就像陽光首先自己發熱,別人得到回應也會用愛的光芒照耀你。

相關焦點

  • 張愛玲《茉莉香片》:缺失愛的家庭造就的悲劇人生
    「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
  • 從張愛玲《茉莉香片》,聊聊「天才作家」的寫作藝術和悲美人性
    讀張愛玲的文學作品,總有又愛又懼的心理,愛的是她清新脫俗、充滿靈性的語言風格,懼的是她剖析人性、充滿悲美的寫實批判。但越是這樣,才愈發讓人慾罷不能。張愛玲不愧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天才作家」。張愛玲在小說、散文和劇評領域都有涉及,尤以小說成就最高,「張愛玲體」小說遠超同時代作品。她在小說選材立意、人物塑造和語言技巧等無不彰顯獨特魅力,她沒有任何流派,卻獨樹一幟,為中國小說史做出獨特貢獻。《茉莉香片》是張愛玲的一部經典中篇。
  • 《茉莉香片》: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一生都沒能逃過原生家庭的迫害
    現在都公認《茉莉香片》是張愛玲以弟弟張子靜和他的原生家庭為背景寫成的,我們就來看看這部作品背後的故事及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人的一生的。張愛玲和弟弟的出生相同,但不同的人生經歷讓兩人走向了不同的人生軌跡。張愛玲的祖先是名門望族,傳到張愛玲父親這一代就沒落了。她父親是一個守舊派,還抽大麻,對孩子的教育不聞不問,也沒有給孩子應有的關愛。她母親和父親的價值觀完全不一樣。母親黃素瓊雖然出生於傳統家庭還裹過小腳,但深受國外女權思想的影響。
  • 張愛玲《茉莉香片》:一杯用「錯」衝泡方法,而導致的「苦」茶
    茉莉花茶,有一個美麗的稱呼:「茉莉香片」,聽名字就很美,它有著「在中國的花茶裡,可聞春天的氣味」之美譽。如此美麗芬芳的花茶,卻被張愛玲煮成了一杯苦茶。《茉莉香片》開頭,張愛玲寫道: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
  • 茉莉香片
    在張愛玲的記憶中茉莉香片一定是苦的,否則她不會以《茉莉香片》為名寫一個苦澀的故事,並在故事一開頭就說:我給您沏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
  • 《茉莉香片》與《心經》丨張愛玲投射在作品主人公身上的戀父情結
    張愛玲的冷眼看世界,及早早形成的聰慧和決絕,也不能免俗,在她的小說裡不止一次寫到病態的人格,寫到帶有深重戀父情結的變態人格。中篇小說《茉莉香片》和《心經》都是這一類作品的代表之作,堪稱奇絕。一、《茉莉香片》裡的聶傳慶:痛恨自己的無能,轉而將這恨意轉嫁到死去的母親身上和過於活潑優秀的言丹朱身上《茉莉香片》是張愛玲的一篇中篇小說,主要描述了從小都沒有得到父愛的聶傳慶,在碰到也許曾有可能成為他父親的教授言子夜之後,看到言子夜那個活潑優秀、還處處幫助自己的女兒言丹朱之後
  • 茶事 茉莉香片
    〇 〇 〇在張愛玲的記憶中茉莉香片一定是苦的,否則她不會以《茉莉香片》為名寫一個苦澀的故事,並在故事一開頭就說:我給您沏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對於茉莉香片苦澀的記憶,似乎伴隨著那個時代。溫度過高使茉莉中的香氛物質迅速消散,即使是嬌嫩的綠茶也會迅速沁出體內的苦澀物質,自然也不稀奇張愛玲、冰心對茉莉香片的記憶是如此苦澀了。
  • 帶著歲月清幽的茉莉香片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每天23點《財經夜讀》,讓你的心靈寧靜,伴你的心靈成長。中央廣電總臺央廣主播:劉靜冰心在89歲的時候寫《我家的茶事》中提及茉莉香片是她家鄉特產,從小她看父親喝茶的蓋碗裡,足足有半杯茶葉,濃的發苦。她並不喜苦澀,於是用大半杯開水勾兌一些她父親的濃茶以止渴。她是在中年以後才形成飲茶的習慣,之前只是喝水止渴。
  • 《茉莉香片》:人性的陰暗面,不是所有的善良都會有好報應
    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童年照《茉莉香片》這部作品尤為明顯。這就是一部以弟弟張子靜和她所憎恨的家庭為背景寫成的。4歲就沒有母親的聶傳慶與張愛玲童年有著驚人的相似。眾所周知,張愛玲的母親就是在她四歲那年,離開他們遠赴英國去留學。都說3歲到6歲是一個人成長最關鍵的年紀,這個時間段發生的所有事情無形中也會影響到一個人往後的人生。
  • 張愛玲《茉莉香片》:人這一生,只有與自己和解,才能走出不幸
    在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茉莉香片》中,聶傳慶就是一個如此充滿悲情色彩的人物,親情的缺失,低質量的親情,是他悲劇一生的來源。  傳慶大學在讀,明明有著美好的未來,卻因為家庭的不完美和內心的缺愛而自甘墮落,面對同學好心的開導,也是採取敵對的態度。  有心結就一定要說出來,而不是憋在心裡,自我幻想。  對現狀不滿,應該是努力去做改變,如果改變不了別人,那就努力去改變自己,終將有一日,可以告別不合格的父母,去尋找自己想走的人生,可以盡情去書寫自己的人生。
  • 張愛玲《茉莉香片》:一個想和自己母親前男友的女兒結婚的男孩
    文/暮妍 圖/網絡張愛玲要寫《茉莉香片》的時候就說了,她給大家沏了一壺苦味的茉莉香片,因為她要講的故事也很苦。我做好心理準備看完了這個故事,看完之後確實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他不喜歡言丹朱,因為言丹朱是個健全美麗的女孩子,熱情奔放,有很多的朋友,在她面前聶傳慶會對自己分外得感到不滿意,最終因為言丹朱一而再再而三地靠近他,他對言丹朱起了殺心……從小缺愛的孩子,性格多孤僻陰鬱聶傳慶的母親叫馮碧落,在他四歲時就去世了,留給他的只有一張婚前的照片。
  • 張愛玲《茉莉香片》:沒出息的男人,有三個特點
    要知道,機會是與挑戰並存的,風險越高利益越大,你能承受得起多大的風險,就能獲得多大的收益。《茉莉香片》中的男主聶傳慶就是個唯唯諾諾的男人,他的懦弱讓人幾度誤會覺得他是個女生。他不敢開口和人說話,也不同自己的家人交流,把自己變成了孤僻的怪物。
  • 張愛玲最美短文《愛》
    1943至1944年,創作和發表了《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1955年,張愛玲赴美國定居,創作英文小說多部,但僅出版一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1995年9月在美國洛杉磯去世,終年75歲。有《張愛玲全集》行世。
  • 朗誦 | 張愛玲:愛
    愛文/張愛玲,朗誦/宮雪敏有個村莊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許多人來做媒,但都沒有說成。那年她不過十五六歲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後門口,手扶著桃樹。她記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對門的年輕人同她見過面,可是從來沒有打過招呼的,他走了過來。
  • 張愛玲最扎心的17句話:笑,全世界與你同笑;哭,你便獨自哭
    從《沉香屑:第一爐香》到《琉璃瓦》、《傾城之戀》;從《茉莉香片》、《十八春》到《金鎖記》;從《色戒》、《惘然記》到《紅樓夢魘》、《流言》……張愛玲的文字永遠是那樣的,冷靜、挑剔,筆調由俏皮而入深刻,內裡是無限的蒼涼。「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
  • 一生所愛張愛玲
    中國香港,張愛玲的活動軌跡張愛玲在港大上學時,母親來港下榻於當時全港最高級的淺水灣酒店。她向學校嬤嬤報告母親住址的時候,內心有壓抑不住的自豪。母親逗留香港那段日子,她時常去淺水灣酒店探望,坐完公交還得走很長一段路。1954 年,張愛玲在香港英皇道蘭心照相館拍攝了這張經典照片。在她筆下,她也把一些最美的人配給這片海灘。
  • 關於愛情,張愛玲說了這9段名言
    有人說:年少不懂張愛玲,讀懂已是不惑年。張愛玲把男女心思看得太透徹了,對於愛情,她總有獨到而深刻的見解。下面9段愛情名言,你能讀懂張愛玲筆下的愛情嗎?——張愛玲致胡蘭成【感悟】有的愛情,是卑微的。即使他不愛你,你依然不離不棄,願意犧牲。就像《飛狐外傳》裡的程靈素為了救胡斐,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世鈞,我們回不去了。
  • 張愛玲30條現實語錄,句句道盡人生
    1、你如果認識從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張愛玲《傾城之戀》2、有些傻話,不但是要背著人說,還得背著自己。讓自己聽見了也怪難為情的。譬如說,我愛你,我一輩子都愛你。——張愛玲《傾城之戀》3、你年輕麼?不要緊,過兩年就老了,這裡,青春是不希罕的。——張愛玲《傾城之戀》
  • 張愛玲的《傳奇》世界 | 永恆的人生悲喜劇
    如果我們追求的是一種理解,是對張愛玲的完整的認識,那麼我們對待這位作家,最好還是採取她本人看人看世的態度:『在傳奇中尋找普通人』——將『傳奇』歸於不奇,傾聽她所樂道的『通常的人生的迴響』。」通過這本不是傳奇的傳記,可以走進張愛玲的「傳奇世界」。
  • 張愛玲作品 | 蒼涼寫就的華美
    有些愛一直沒有機會愛,等有機會了,已經不愛了。」——張愛玲《有些人,我們一直在錯過》張愛玲是中國20世紀富有傳奇色彩的女作家,張愛玲小說有著鮮明而獨特的語言風格,細膩深刻的心理描寫,豐富奇特的意象,其小說《色·戒》《金鎖記》《傾城之戀》《沉香屑·第一爐香》等膾炙人口,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