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茉莉香片》:一個想和自己母親前男友的女兒結婚的男孩

2020-12-23 暮妍Y

文/暮妍 圖/網絡

張愛玲要寫《茉莉香片》的時候就說了,她給大家沏了一壺苦味的茉莉香片,因為她要講的故事也很苦。我做好心理準備看完了這個故事,看完之後確實心裡久久不能平靜。

故事的主人公叫聶傳慶,一個不過才二十上下,眉梢嘴角卻有點老態的男孩子,有點發育不良,外貌上還偏女性化,耳朵還被父親打壞了,有點聾。

在學校裡一向喜歡獨來獨往,但有一位叫言丹朱的女同學總是找他,他想躲都躲不掉的那種。他不喜歡言丹朱,因為言丹朱是個健全美麗的女孩子,熱情奔放,有很多的朋友,在她面前聶傳慶會對自己分外得感到不滿意,最終因為言丹朱一而再再而三地靠近他,他對言丹朱起了殺心……

從小缺愛的孩子,性格多孤僻陰鬱

聶傳慶的母親叫馮碧落,在他四歲時就去世了,留給他的只有一張婚前的照片。對於母親,他了解甚少,只是在旁人的口中了解了關於父母婚姻的一些事實。

他母親在嫁給他父親之前已經有了互通心意的人,叫言子夜,但是因為家裡人的反對,兩個人最終沒能走到一起,但聶傳慶知道即便他母親被迫嫁給他父親,一顆心也仍然在前男友言子夜身上,他母親沒有愛過他父親。

「他知道她沒有愛過他父親,就為了這個,他父親恨他。她死了,就遷怒到孩子身上。要不然,雖說有後母挑撥著,他父親對他不會這樣刻毒。」

他父親和繼母整天在家裡燒鴉片,從沒給他任何積極向上的生活指引,還一起苛待他,羞辱他。

他在這樣一個完全感受不到愛的成長環境裡養成了孤僻陰鬱的性格,在家裡總是一副怯懦的樣子,他父親形容他是畏葸的陰沉的白痴似的孩子:

「打了他,倒是不哭,就那麼瞪大了眼睛朝人看著。我就頂恨他瞪著眼看——見了就有氣!」

同樣,在學校裡誰都不理他,他自己覺得不得人心,也越發的避著人。但言丹朱與人不同,她對這樣一個獨來獨往的同學充滿好奇心,且認為像他這樣一個人,一定是能夠替自己守秘密的人,所以總是安心跟他說一些貼己話,同時也鼓勵聶傳慶多交朋友。

但是聶傳慶長期深受父親和繼母的傷害,他的心已經冰冷冷的,輕易暖不起來的,他固執地蜷縮在自己的世界裡。

上一代人的情感糾葛不處理好就會連累下一代人來承擔惡果

言丹朱是他們文學史老師的女兒,所有人都知道,但是聶傳慶卻在和言丹朱的一次偶然對話中得知他們的文學史老師居然是言子夜。

言子夜,是自己母親生前唯一愛過的人啊,言丹朱居然是他的女兒,這樣一個明媚的女孩子居然是自己母親前男友的女兒,聶傳慶的心裡一下子就有了落差。

相比她的幸福生活,自己卻已經被作踐得不像人。他潛意識去譴責他母親當初為什麼沒有堅決嫁給言子夜,他看著言丹朱的種種美好,羨慕的同時幻想著自己如果是他母親和言子夜的孩子,日子一定是另一番景象。

他認為:一個有愛情的家庭裡面的孩子,不論生活如何的不安定,仍舊是富餘自信心與同情——積極、進取、勇敢。

想著自己差一點就能是言子夜的孩子了,如今卻只能羨慕言丹朱。言子夜一定是一個非常好的父親,才能培養出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他對言子夜開始了畸形的傾慕,同時也對言丹朱起了憎恨之心,憎恨無辜的他心理已經開始扭曲了。

在這種變態心理之下,他無心學習,最終學習成績一塌糊塗,為此他被言子夜嚴厲批評,聽著和自己父親如出一轍的責罵口氣,他哭了。

他父親罵他「豬,狗,」再罵得厲害些也不打緊,因為他根本看不起他父親。可是言子夜輕輕的一句話就使他痛心疾首,死也不能忘記。

他無法接受自己期待的父親人選對著自己說出「你也不難為情!中國的青年都像了你,中國早該亡了」這樣的話,這無異於往他心裡刺錐子。

生在聶家,他一點兒選擇的權利都沒有,不被父親喜歡他更是無辜。

如果他的父親能明白孩子是無辜的,不因為和他母親的情感博弈而遷怒於他,給他一些疼愛,哪怕是在繼母的作弄下能讓他感覺到一點微溫,他也不至於像這樣對著別人的一點責備而脆弱敏感。

或者他母親當初能明白當斷即斷的道理,在嫁進聶家之後就徹底放下之前的那段感情,由衷接受那個成為自己丈夫的男人,一心一意地好好過日子,那聶傳慶的出生就會是一件值得父母都開心的事情。

這樣哪怕母親早逝,自己也不至於成為父親的痛點(我想聶傳慶的父親看著他,肯定經常會想到那個和自己生了孩子心裡卻始終裝著別人的妻子)。

可惜啊,上一代人的情感糾葛沒處理好,終究是由下一代人來承擔惡果了。

張愛玲對聶傳慶母親的婚姻是這麼概括的:

"她是繡在屏風上的鳥——悒鬱的紫色緞子屏風上,織金雲朵裡的一隻白鳥。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黴了,給蟲蛀了,死也還死在屏風上。"

而聶傳慶的母親死了,他也成了屏風上的鳥,打死他也不能飛下屏風,跟著父親二十多年,他早就被製造成一個精神上的殘廢,即使給了他自由,他也跑不了。

有些傷害一旦造成,很難療愈

至此,如果言丹朱沒有再靠近聶傳慶,或許他將這樣萎靡地一直活下去,心有不甘但無可奈何。

可是言丹朱卻從未停下想要了解聶傳慶的腳步,她不知道聶傳慶有多憎嫌她,終於在一次聖誕晚會之後她追著聶傳慶讓他送自己回家的時候,聶傳慶誤會自己被她愛戀著,所以想要通過擁有她的愛來支配她,對她施行種種纖密的精神虐待。

或者不要這樣報復,而是接受這樣一點愛,借著和言丹朱的婚姻和言家連繫上,彌補自己不能成為言家人的遺憾。他把言丹朱當成了自己的救贖者。

他對著言丹朱熱烈地說著:

「如果你同別人相愛著,對於他,你不過是一個愛人。可是對於我,你不單是一個愛人,你是一個創造者,一個父親,一個母親,一個新的環境,新的天地。你就是過去與未來。你是神。」

說到底,他還是太渴望被愛,此前的種種忍受不過是因為他對愛求而不得。他被深深傷害著,且沒有人能幫他療傷,他自己更是沒辦法療愈,所以他以為言丹朱愛自己的時候不由得有那麼一絲慶幸,他以為自己很快就能走向自己嚮往的生活。

可是沒想到言丹朱卻拒絕了他,他這才知道言丹朱不過只是想和自己做朋友,他惱羞成怒,終於在自己把言丹朱甩在後面她又追上來之後徹底失去理智,對她拳打腳踢,往死裡打。

他由一個可憐的人變成一個可恨的人,一個本是無辜的人也做了殃及無辜的事情。

當然,最終他也沒有勇氣真的打死一個人,言丹朱沒有死,可是他慌亂逃竄之後還是得在學校見到她,該他承擔的後果他跑不了。

我同情言丹朱,可是聶傳慶那瘋魔的樣子,又實在讓我對他恨不起來。心理學家說創傷療愈是心理治療中一個重大問題,一般來說,早期創傷很難治癒,聶傳慶才四歲時就徹底失去母親的庇護,被父親和繼母的傷害裹挾著成長,他的心理創傷程度可想而知。

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聶傳慶偏偏就是後者。

那故事之外的我們如何避免這種悲劇呢?我想無非就是我們平時經常聽說的那句:父母相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相關焦點

  • 《茉莉香片》: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一生都沒能逃過原生家庭的迫害
    現在都公認《茉莉香片》是張愛玲以弟弟張子靜和他的原生家庭為背景寫成的,我們就來看看這部作品背後的故事及原生家庭是如何影響人的一生的。在《茉莉香片》中的聶傳慶也是一個非常懦弱的人,面對繼母的挑撥、父親的打罵,他很痛恨卻全盤接受了。繼母進門之後,家裡的一切事務都是由繼母做主。有一次,張愛玲由於出去和母親見面沒有向她說,回來之後張愛玲就被打了。
  • 從張愛玲《茉莉香片》,聊聊「天才作家」的寫作藝術和悲美人性
    張愛玲在小說、散文和劇評領域都有涉及,尤以小說成就最高,「張愛玲體」小說遠超同時代作品。她在小說選材立意、人物塑造和語言技巧等無不彰顯獨特魅力,她沒有任何流派,卻獨樹一幟,為中國小說史做出獨特貢獻。《茉莉香片》是張愛玲的一部經典中篇。
  • 《茉莉香片》與《心經》丨張愛玲投射在作品主人公身上的戀父情結
    因為原生家庭的與眾不同,父母一個紈絝子弟和一個現代獨立女性的婚配讓矛盾早早體現出來,母親在少年張愛玲的成長過程中的缺席,令張愛玲在父愛的薰染下尤為貪戀父親給予的關心和呵護。回憶錄裡的文字,無一不在字裡行間訴說著來自父親的所有溫暖的記憶,以及因為後母到來和同沉浸在鴉片帶來的快樂中不能自拔的父親對女兒情感上的疏離。
  • 張愛玲《茉莉香片》:缺失愛的家庭造就的悲劇人生
    我將要說給您聽的一段香港傳奇,恐怕也是一樣的苦——香港是一個華美的但悲哀的城。」       《茉莉香片》是張愛玲發表於1943年7月的短篇小說,現收錄於小說集《傾城之戀》。        偶然間,聶傳慶認識了言子夜教授的女兒,言丹朱。這個女孩的家庭環境和他完全不同,她的家庭是一個新式家庭,父親對女兒除了父親式的疼愛與嬌慣,還有朋友式的平等相待,這使得丹朱在一種溫暖、和諧、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中長大,也讓她擁有了健全的人格和開朗樂觀的個性。這樣的家庭關係恰恰就是聶傳慶所嚮往的。
  • 張愛玲《茉莉香片》:一杯用「錯」衝泡方法,而導致的「苦」茶
    茉莉花茶,有一個美麗的稱呼:「茉莉香片」,聽名字就很美,它有著「在中國的花茶裡,可聞春天的氣味」之美譽。如此美麗芬芳的花茶,卻被張愛玲煮成了一杯苦茶。《茉莉香片》開頭,張愛玲寫道:我給您沏的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
  • 《茉莉香片》:讓張愛玲告訴你,缺愛的人生是多麼可怕
    《茉莉香片》篇幅很短,卻是一個令人非常難受的故事。這個叫聶傳慶的孩子,一個嚴重缺愛的孩子似乎心理已經不健康,但是除了那個叫言丹珠的女同學,沒有人真的關心他。可是他嫉妒女同學的一切,她的家庭、愛她的父親。他出手打了女同學,以為她死了,可是沒有,他的煎熬還將繼續。
  • 茉莉香片
    在張愛玲的記憶中茉莉香片一定是苦的,否則她不會以《茉莉香片》為名寫一個苦澀的故事,並在故事一開頭就說:我給您沏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
  • 茶事 茉莉香片
    〇 〇 〇在張愛玲的記憶中茉莉香片一定是苦的,否則她不會以《茉莉香片》為名寫一個苦澀的故事,並在故事一開頭就說:我給您沏這一壺茉莉香片,也許是太苦了一點……對於茉莉香片苦澀的記憶,似乎伴隨著那個時代。而我幼年時代對於茉莉香片的記憶除了苦澀,還多了一層對茉莉花香的厭惡,那時母親買回家的茉莉香片聞起來有點像那個時代常見金蓋藍瓶的月亮香水,聞久了腦仁兒會脹痛。時代的粗糙致使對生活細節探尋的匱乏及誤解。這樣的誤解也是成年後才慢慢破除,才知道茉莉芳香因子不適宜高溫衝泡。
  • 帶著歲月清幽的茉莉香片
    而我幼年時代對於茉莉香片的記憶除了苦澀,還多了一層對茉莉花香的厭惡,那時母親買回家的茉莉香片聞起來有點像那個時代常見的金蓋藍瓶的月亮香水,聞久了總覺得頭暈腦脹。這樣的誤解也是成年後才慢慢破除,才知道茉莉芳香因子不適宜高溫衝泡。溫度過高使茉莉中的香氛物質迅速消散,即使是嬌嫩的綠茶也會迅速沁出體內的苦澀物質,自然也不稀奇張愛玲、冰心對茉莉香片的記憶是如此苦澀了。
  • 張愛玲《茉莉香片》:人這一生,只有與自己和解,才能走出不幸
    在張愛玲的短篇小說《茉莉香片》中,聶傳慶就是一個如此充滿悲情色彩的人物,親情的缺失,低質量的親情,是他悲劇一生的來源。  傳慶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偶然間得知,母親和教授言子夜曾經是情侶,但因為家庭的原因二人最終分開,母親並不愛自己的父親,而父親將這種恨轉移到了傳慶身上。  這種遭遇,讓傳慶的心理變得扭曲起來,他開始責怪自己已經過世的母親,他認為只要當初母親勇敢一點,他就可以成為言子夜的孩子,他就可以像言丹朱那樣活潑開朗。
  • 《茉莉香片》:人性的陰暗面,不是所有的善良都會有好報應
    張愛玲和弟弟張子靜童年照《茉莉香片》這部作品尤為明顯。這就是一部以弟弟張子靜和她所憎恨的家庭為背景寫成的。猜想母親的生平,他知道母親是不愛父親。父母的結合不過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或許就是為了這個,他父親恨她,她死了,就遷怒在她孩子也就是他自己身上。突然間,他沒那麼怨恨他父親了,反而對父親的行為多了一層理解,畢竟他們不是因為愛情結合的家庭。也給自己的懦弱和不完美找了一個合理的理由。
  • 《小團圓》是張愛玲自傳體小說,可是女主角的母親和姑姑讓人生疑
    但是蕊秋和楚娣都是讓人細思極恐的人物,她們的行為實在不是正派女人的行為,可以說是行為不端。先說說蕊秋,蕊秋和丈夫離婚後,就過著狂蜂浪蝶的生活,戀愛無數,什麼樣的男友都有,多次打胎,寧可吻各樣各樣的男友,也不願擁抱女兒。
  • 張愛玲《茉莉香片》:沒出息的男人,有三個特點
    人的品行和成功之間有著息息相關的聯繫,一個男人成功與否,需要看他的品行。《茉莉香片》中的男主聶傳慶就是個唯唯諾諾的男人,他的懦弱讓人幾度誤會覺得他是個女生。他不敢開口和人說話,也不同自己的家人交流,把自己變成了孤僻的怪物。面對生活的不幸,他不敢反抗自己的命運,只會一味地怨天尤人,怪自己的母親沒把自己生在一個健康的家庭裡,怪言丹朱對他的好意幫助。
  • 把女兒當成招財之物?聰明反被聰明誤。張愛玲的《琉璃瓦》
    張愛玲,1920年9月-1995年9月,中國現代女作家,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後輾轉香港,最終定居美國。從7歲便開始寫小說,12歲開始在校刊和雜誌上發表作品。創作和發表了《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說起張愛玲,不得不提其顯赫的家世,祖父是清末名臣張佩綸,祖母是朝廷重臣李鴻章之女李菊藕。
  • 一個優秀卻不快樂的母親,對張愛玲的影響
    她有一對兒女,因為切身體會和痛恨中國重男輕女的傳統,她竭盡全力地維護女兒張愛玲的權益。她隨時提醒傭人不準在兒女面前流露出「男尊女卑」的言辭。在離婚時,她心心念念要在離婚協議上註明一條:女兒的教育問題,包括要進什麼學校,都需先徵得她的同意。她沒提兒子上學的事,因為兒子是「張家的人」,料想張家不會不給他上學。
  • 張愛玲《金鎖記》:一個迫害摧殘自己親生兒女的母親
    文/暮妍 圖/網絡但凡是人,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欲望,我們通常在欲望得到滿足的時候感到快樂,在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傷感,張愛玲筆下的曹七巧則因為欲望得不到滿足而最終走向了瘋魔。曹七巧是張愛玲中篇小說《金鎖記》中的女主角,是張愛玲認為自己筆下最徹底的一個人物,一個長達三十年被黃金枷鎖所束縛的可恨又可憐的女人。01.
  • 貌美如花的張愛玲和蘇青,都是大才女,為何最終都愛上了「漢奸」
    然而,張愛玲的父親張廷重和母親黃逸梵的婚姻卻極為失敗。 他們一個是無所作為的遺老少爺,一個是接受新思想的新時代女性。兩人在三觀上的相悖,自然引發了無數爭吵。 在張愛玲4歲的時候,母親黃逸梵便拋下她和弟弟旅居世界各地。而她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飽受父親和繼母的責罵。
  • 張愛玲: 蒼涼的莞爾一笑
    和蘇青不同,張愛玲有著一位舊式大家庭的浪蕩子的父親,和一位來而復去、旅居歐美的母親。而且在她的一生中,她不曾擁有(或拒絕擁有)一個諸如「女兒」、「閨秀」、「妻子」、「媳婦」的「身份」與「名份」。她始終是一個飄零客、一個異鄉人,一個並不空洞、卻沒有明確的社會性所指的能指。然而,她卻沒有那种放逐者的自憐自傷。
  • 家族往事:她們是張愛玲的母親和姑媽,從舊家族走出的新女性
    女孩子便是張愛玲的母親黃素瓊,又名黃逸梵,男孩就是舅舅黃定柱。關於母親和舅舅的誕生,張愛玲的弟弟張子靜有一段生動記述: 外祖父黃宗炎死後,姨太太在南京臨盆。沒有生育的大外祖母十分緊張——如果生個女的,黃家的香火豈不就斷了?我母親落地之後,大外祖母一聽是個女的,絕望得立時昏倒在地。傭僕一陣驚亂之中,卻聽產婆在屋裡說:「不要慌,裡頭還有一個!」
  • 有錢有顏,男友無數:論傳奇,張愛玲比不上她母親
    在母親眼裡,我愛你只是因為你是我的孩子,而不是其他的任何原因,這給足了孩子成長的安全感,但同時也含著另一個讓人無比心碎的事實——母愛一旦失去,便再也無法得到。 而張愛玲和黃逸梵這一對母女卻再三打破了這一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