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文:雅1:2-8
目的:以闡釋雅1:2-8之經文,幫助信徒對信心的考驗之益處有所認識,並運用正確的方法得以取勝。
鉤(引言):曾經有一雜技演員在兩座山崖的中間架一條鋼絲繩索,他就在此繩索上表演。雖然下面是萬丈深淵,但他卻泰若自如地在上面行走、騎車。他的表演贏得觀眾的陣陣掌聲。表演了一段時間,此演員來到觀眾中間,問他們說:「我要背一個人從繩索的此端走到彼端,你們相信嗎?」觀眾不約而同,異口同聲地回答道:「絕對沒問題。」此演員轉過身對一個男人說:「好,我背你過去。」那個被點名的男人趕緊說:「不要,不要,我怕!」
親愛的弟兄姐妹:這位被點名起先與他人一樣相信,雜技演員可以把他背到對面,事情真正臨到自己的身上,卻怕了起來,這樣的信心靠得住嗎?
過渡:《雅各書》的主要教訓是以行為來見證信心,書中大部分是圍繞著信心講到基督徒的行為規則。本書的開頭,作者首當其衝的是談論信心的話題,他迫不及待地指出信心一定要經得起考驗(1:2-8)。基督徒若沒有信心是很不正常的,更談不上還有什麼行為能夠達到神之要求呢?不但如此,基督徒的信心若是經不起考驗,其信仰肯定有問題。這實在是非同小可的事,我們務必要明白這方面的真理,並在實際生活中很好地應用。
書與看(真理與應用)
一、考驗有益(1:2-4)
信心的考驗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純屬正常現象。如果沒有考驗,信心的程度就無法顯明,也無法認出何為虛假的信心。我們可以從以下的三個方面來看信心為何要受考驗。
1、考驗與喜樂
雅各說:「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的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2節)。這一句話的原文是以「都要以為大喜樂」開始的,這有強調的作用,也是命令式。雅各認為信徒應當以喜樂作為我們的主導思想。苦難或危機,有它的另外作用:「萬事都互相效力」(羅8:28)。雅各所講的信心包括了理念與行動。信心與喜樂有直接的關係,沒有信心哪來的喜樂呢?要喜樂必須要有信心。信心受考驗時卻能喜樂不是容易之事,但信心受考驗時若不喜樂也顯得信心之不足。我們若有真正的信心,面對信心的考驗的表現就不一樣了(葉祖德)。我們應當明白的是在生活當中隨時都有試煉需要我們去面對,我們應當有充分的準備。信心從一般性來說是屬於信念(理念)的範疇,本是非常抽象的,但這信心經過測驗就變得明顯(現實)了。各種的試煉臨到人的身上所要試驗的是此人的信心。真正有信心的人是完全可以勝過這些考驗,並可以享受勝利的喜悅。其實,試煉是一次得喜樂的機會。這正如耶穌所說的,「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有福了。應當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人也是這樣逼迫你們」(太5:10-12)。
2、考驗與忍耐
雅各:「因為知道我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3節)。信心經過考驗不是失去信心,而是產生(製造)了忍耐的信心。信心在此也有信仰、信念的意義。信心的考驗實際上也指信仰的考驗,真金不怕火煉,真正的信仰是完全經得起考驗的。有慕道友在初信的時候不顧家人的反對參加聚會,但後來因為家中在一天之內發生了兩件意外的事件,她就懼怕了。從此以後,再也不來聚會了。基督徒所信的神是使人有盼望的神,他是無所不能的,我們只要相信並依靠他,他也一定不會使我們灰心失望的,我們可以從始至終都是信心充足的,在不同的環境與時間中,都有忍耐的信心。約瑟在主母的眉目傳情之下沒有產生犯罪的意念,甚至,在主母所安排的最好的犯罪的環境之下,他也不妥協。雖然當時肯定無人在場,但他完全相信神是無所不在的神,他不能做這惡事得罪神。他相信神的公義與信實,他有敬畏神的心,更重要的是他有忍耐的信心,他信靠神,不因眼前的困難而妥協,他相信自己所信的一定不會落空,神絕對會幫助自己的。
3、考驗與完備
雅各說:「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欠」(4節)。沒有忍耐的信心的人也談不上是一個真正有信心的人,受考驗的信心還能夠表現出忍耐,並有滿足的盼望,這信心才是有價值。保羅說:「……就是在患難中也是歡歡喜喜:因為知道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羅5:3-5)。有價值的信心是在經過忍耐而形成的。成功的忍耐,不但是信心的表現,也達到了信心的最終目的,就是「使你們完備,毫無缺欠」。簡而言之,信心的考驗可以使人更完全。信心之父亞伯拉罕在等待神的應許—兒子之時沒有忍耐的信心,聽了太太的話納了妾而得罪了神。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完全人就應當專心依靠神,等候神的旨意在我們身上得以成就。
二、考驗可勝(1:5-8)
信心受考驗時不是毫無需要的,也不是與什麼都無關的。信心與智慧也有密切的關聯。信心的考驗,需要真智慧,也就是真信心。
1、考驗與智慧
雅各說:「你們中間若有缺少智慧的,應當求那厚賜予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主必賜給他 」(5節)。我們怎樣看待信心的考驗呢?我們怎樣從試驗中得蒙神的祝福呢?智慧是面對考驗必備的工具。信心受考驗之時可能不是缺乏信心與忍耐了,最主要的是神的智慧。在希臘作品中的智慧(sophia)最經常的用意是:「有關人神原因的知識」。亞里斯多德給智慧(sophia)下的定義是:「屬於永恆事物的知識」。智慧是終極的知識,也是關於神的知識。信心受到考驗的時候,需要有智慧地去認知、去經歷其中的意義,持定對這位看不見的神的信心。神的智慧是可以祈求的,因為我們的神不但是智慧的源頭,而且,他非常樂意把智慧賜給求告自己的人。所以,信心受考驗時最好的方法就是向神求智慧。我們所求的智慧是為了持守信仰,是為了榮耀主名,是神所悅納的。我們的神是「那厚賜與眾人,也不斥責人的神」。信心受考驗的時候容易對神的本性產生誤會,認為神是嚴厲的神。我們若有智慧就可以得知道自己受考驗的原因,因為信心的考驗(受苦)未必都是神在發怒,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我們犯罪而受到神的管教。他不但應許我們祈求就讓我們得著,尋找就讓我們尋件,叩門就給我們開門(太7:7),而且他對我們何等的關愛,除了我們犯罪,他是不斥責我們的。有了這些認識,我們在考驗之中就懂得向主求智慧了。人要自覺虧欠缺乏,而且明白自己無能無助,又認知神是樂意施恩的,才會謙卑來到神的面前,祈求幫助。所羅門知道自己的責任重大,就求神給他智慧,使他能夠管理好神給他的疆土與國民,神就應允他的禱告。他不但對神有信心,他還知道自己需要從神而來的智慧。
2、考驗與信心
雅各說:「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象那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這樣的人,不要想從主那裡得什麼;心懷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沒有定見」(6-8)。信心受考驗時,不但要求智慧,而且要懂得何謂真正的智慧並正確地使用智慧。信心受考驗時需要真正的智慧。真正的智慧其實就是對神的信心,毫無疑惑地向神祈求禱告。沒有信心的人實際上就是沒有智慧的人,因為這種人如同海中的波浪一樣的不穩定,沒有自己的立場與觀念,人云亦云,人生沒有方向,隨著世俗的潮流而行,這真是非常愚昧的人。三心二意的人也是愚蠢的人,因為這種人有雙重的人格,因為有兩個意念而無法下定論,也就是沒有定向,哪有成功之可能。有一「信徒」一邊信耶穌,一邊拜偶像,後來,她的兒子被鬼附了。但她卻不知悔改,當傳道人去探訪時,她向傳道人挑戰,若她的兒子三個月之內沒有恢復正常的話,她全家要去拜偶像,傳道人就回答道,你們去拜偶像三個月,若你的兒子還不好的話,你該怎麼辦呢?這樣的人真是可憐。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侍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太6:24)。沒有專一的心的人在任何的事上都不會成功的。存在疑惑與非分之想,不要指望在主那裡有所得。先知巴蘭明明知道自己所要做的事是神所不喜悅的,卻又要去求告神,在他的心裡有兩種的意念在爭持不下,結果神藉助一隻驢去管教他(民22:18-35)。掃羅王因為在戰爭危急之中,掙扎是否要等候撒母耳來到獻祭之後,才出兵打仗,一時不只如何是好,當然他的信心不夠忍耐,妄自獻祭(撒上13:8)。正確對待事物的態度是不容許有複雜的心意,是非一定要分清楚,千萬不能分心。事實上,分心是最大的錯誤。如果我們運用我們的智慧,用智慧思考問題,對待信心的考驗,我們就可以避免這樣的錯誤。
基督徒的行為是基於對神的信心,或說,是把信仰生活化,我們的信心與信仰都不可以不堪一擊,應當根基牢固。我們切要把信心受考驗視為喜樂的事情,因這對我們本身是有益處的事情,也是神的命令;我們在考驗之中應當產生忍耐;還要借著信心的操練與考驗使自己更加的完全。我們面對信心的考驗,不要懼怕,而應祈求主賜給自己足夠的聰明與智慧;在考驗之中有真智慧,就是憑信心而毫無疑惑地向神禱告,使自己不至於三心二意,而以失敗告終。在我們一生之中,我們無法預測何時有危險,但我們要用信心來度過。我們不要懼怕考驗,我們要勇敢地面對考驗,願神借著信心的考驗使我們更加的完全,在生活與事奉中能夠給他人實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