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時報》報導
除了「紅杏雞」,另一道金字招牌當屬「紅杏鱔段粉絲」,這道菜在當地一直享有盛名,絕大多數成都人到紅杏吃飯,都必須要點上一份,很多客人到店就餐,入座之前先向服務員詢問:「鱔段粉絲還有沒有?」
行政總廚宋波介紹,這道菜除了要選用新鮮的鱔魚,對粉絲的要求也很高,一定要選用久煮不爛、口感筋道的龍口粉絲,上桌之前澆上紅杏秘制的豆瓣紅油,酸酸辣辣的口感,正中老饕的下懷。
特點:鱔段鮮嫩,粉絲彈爽,味道酸辣鮮香。
原料:
剛宰殺的鱔魚段200克,泡好的龍口粉絲200克。
調料:
薑末5克,蠔油10克,鹽1克,味精3克,保寧醋30克,花椒油5克,香油10克,自製豆瓣紅油50克,高湯1500克。
製作:
1、鍋滑透,下菜籽油20克燒熱,下入用清水簡單清洗後的鱔段,煸炒至七成熟,下入薑末炒香,倒入高湯,下入泡好的粉絲,加入其餘調料攪勻,起鍋裝入海碗備用。
2、另起鍋,下自製豆瓣紅油,燒至七成熱,澆在碗中激香。
製作關鍵:
鱔魚要隨用隨殺,保證新鮮,宰殺過後的鱔魚長時間存放會有異味產生;走菜時鱔段不能飛水,直接下鍋煸炒,避免鱔魚的鮮味流失。
製作豆瓣紅油:
鍋滑透,下菜籽油、豬油各10斤,下剁成蓉的紅油豆瓣5斤、餈粑辣椒1斤、泡好的幹青花椒(用加有少許料酒的清水泡透,防止浸炸時焦糊)200克,上中火不斷攪動,浸炸至香味溢出,下入蒜末和薑末各半斤、酒釀400克攪勻,下入十三香粉30克,離火繼續浸炸15分鐘,呈酒紅色後過濾,沉澱後上層清油即為豆瓣紅油,香味濃鬱。
「紅杏毛血旺」是紅杏當之無愧的頭牌旺菜,每月單店銷量上千道,成為名副其實的當家菜。總廚說,這道菜是按照傳統手法製作,之所以能夠攏住食客的胃口,奧秘就在於我們製作底油時加入了紅燒肉打成的糊,進一步為菜餚提鮮增香。
味型:香辣鹹鮮。
設計:成都紅杏酒家現任行政總廚宋波——毛血旺這道傳統川菜在宋波的手中也做出了新花樣。
原料:
熟牛舌、熟牛肚、鮮黃喉各100克,豆芽150克,鴨血150克,紅薯粉條100克,娃娃菜100克,芹菜段40克。
調料:
自製底油150克,蔥油150克,餈粑辣椒30克,紅油豆瓣50克,泡好的幹辣椒和青花椒(用加有少許料酒的清水泡透,可延長浸炸時間,使其香味充分釋放)各70克,鹽1克,味精3克,雞粉3克。
製作:
1、鍋下寬水,加適量鹽、味精、料酒調勻,將所有原料依次飛水。
2、鍋下自製底油100克、蔥油100克調勻燒熱,下入餈粑辣椒30克、紅油豆瓣50克炸香,下泡好的幹辣椒段和青花椒各30克炒香,調入高湯1千克燒開,熬1分鐘後將料渣打撈乾淨,烹入料酒,下入鹽、味精、雞粉調勻,下入飛好水的豆芽、娃娃菜,燙至入味後撈起墊在盤底,下入牛舌、牛肚、黃喉、鴨血、紅薯粉條燙至入味後起鍋,連湯倒入盆中,上面撒飛好水的芹菜段。
3、另起鍋下自製底油、蔥油各50克燒至六成熱,下入泡好的幹辣椒段和青花椒各40克大火炸約10秒至出香後起鍋澆在做好的菜上,點綴後即可上桌。
附:熬製自製底油
湯桶內下色拉油40斤,加入蔥白末3斤、薑末3斤、蒜碎4斤小火熬開,炸至金黃、香味溢出後將料渣打撈乾淨,將20斤餈粑辣椒分20次下入油中,下入一份調勻、炸香,再下入另一份,全部下完後繼續攪動炸制5分鐘,倒入燒熱的牛油5斤,小火熬15分鐘,使香味更好地融合,下入打成蓉的永川豆豉300克和罐頭裝紅燒肉500克熬出香,下入酒釀500克攪拌均勻,加入香料末(香葉30克、八角30克、桂皮30克、草果30克、丁香10克、陳皮40克、幹青花椒250克混合後打成粉末)小火熬15分鐘,關火併加蓋,靠餘溫將料頭浸炸出香後燜一夜,上層的料油即為烹製毛血旺的專用底油。
一般酒店的「紅油雞」通常只注重口味,忽略了口感,紅杏卻獨樹一幟,在保證雞肉充分入味的同時又很好地保留了其鮮味和嫩度。如何讓雞肉嫩、入味足?
宋波道出了三個制勝秘訣:
1.仔公雞:選用毛重在兩斤半到兩斤七兩之間的仔公雞,保證雞肉的嫩度,雞過大,肉質較老,雞過小則香味不足。
2.煮雞不加鹽:煮雞時僅放姜、蔥等去腥,如果加鹽則煮後肉質變硬。
3.雞湯調味汁:把煮雞剩下的雞湯加入蔥、蒜、香料進一步熬香,並加入蠔油、生抽、雞精、鹽等調成味汁,自然、鮮香。
特點:雞肉鮮嫩,味道鹹鮮香辣。
批量預製:
1、湯桶底部放上竹篦(防止煮雞時糊底),下入宰殺治淨的仔公雞20隻,倒入清水沒過雞身,加入姜塊、蔥段各200克,大火燒開改小火,保證冒「蝦眼泡」的狀態煮30分鐘,待雞肉用竹籤一紮就透,將整雞撈起入冰水過涼,控幹水後包上保鮮膜,入保鮮冰箱存放;雞湯約20斤撇油、去渣留用。
2、鍋下菜籽油150克燒至五成熱,下洋蔥絲500克、蒜片250克、沙姜10克、香葉10片、八角10顆炒香,倒入去渣的雞湯,大火燒開後轉小火熬15分鐘,調入蠔油300克、蒸魚豉油250克、生抽300克、雞精50克、鹽50克攪勻,關火晾涼即可。
走菜流程:
1、取煮好的雞半隻,斬成塊擺入盤中,澆上調好味的雞湯200克。
2、碗內加紅油100克、花椒油20克、炸花生米40克調勻,澆在雞上,撒熟芝麻即可。
味型:鹹鮮微辣。
亮點:製作涼拌菜時加入清湯提鮮,豐富了成菜口味,做法簡單,容易複製。
原料:
茼蒿200克,泡好的冰藻50克。
調料:
清湯50克,泡野山椒水30克,小米辣段10克,生抽20克,香油10克。
製作:
茼蒿洗淨,和冰藻一起放入盤中,將全部調料下入碗中攪勻,澆在茼蒿上即可上桌。
紅杏這道蒸鉗魚,入味徹底,且肉質鮮嫩,與一般蒸魚不同之處是:將宰殺好的鉗魚入調好味的底湯蒸熟,既防止魚肉蒸後肉質失水變得乾柴,又使其入足了底味。上桌前澆上用啤酒、高湯加紅油豆瓣調成的味汁,進一步去腥的同時再次為鉗魚增香。
味型:鹹鮮微辣。
原料介紹:
鉗魚,又名「斑點叉尾魚回」,是從北美洲引進的一種食用魚種,現在國內已有大規模養殖。這種魚對水質要求極高,多生活在沙質或石礫底、流速較快的大中河流中,因而肉質鮮嫩、腥味小,加之本身肉厚無刺,成為近年來比較暢銷的食用魚種
原料:
鉗魚1條約600克。
調料:
郫縣豆瓣20克,薑末、蒜末、蔥白末各10克,味精2克,雞粉2克,保寧醋10克,生抽15克,自製底湯700克,高湯、啤酒各50克。
製作:
1、調好的底湯倒入鍋中燒開,盛入盆中,將處理好的鉗魚下入湯中,封上保鮮膜,放入蒸箱,旺火足汽蒸10分鐘後取出,鉗魚打起裝盤。
2、另起鍋下入底油燒至五成熱,下薑末、蒜末、蔥白末炸香,下入郫縣豆瓣20克炒香,調入啤酒、高湯攪勻,下入其餘調料調勻,起鍋澆在盤中上桌即可。
自製底湯:
鍋下色拉油、豬油各半斤調勻,燒熱後下薑末、蒜末、蔥白末各50克炸香,調入郫縣豆瓣500克炒香,倒入高湯7000克、鹽30克、味精30克、雞粉30克攪勻,燒開後離火晾涼即可。
蝸牛+筍+年糕+二荊條,只用甜麵醬、蠔油和鹽簡單調味,雖然賣相普通,但口味十足。
味型:鹹鮮微辣。
原料:
美國蝸牛(為美國大蝸牛的淨肉,市場上多為袋裝冰鮮品。也可用普通蝸牛肉代替)100克,袋裝年糕條200克,鮮筍100克,青二荊條辣椒100克。
調料:
蒜末、薑末各5克,甜麵醬15克,蠔油5克,鹽1克,味精1克,雞粉2克,糖3克,花椒油5克。
製作:
1、冰鮮美國蝸牛解凍,洗淨後改刀成條,飛水至斷生後撈起過涼;鮮筍洗淨,切成滾刀塊,飛水備用;年糕條改刀成段。
2、鍋下寬油,燒至五成熱,下入年糕中火炸至表皮變色後撈起,下入切好的二荊條辣椒大火炸約5秒,撈出控油。
3、鍋留底油燒熱,下蒜末、薑末炸香,調入甜麵醬、蠔油炒勻,將全部原料下鍋翻勻,調入鹽、味精、雞粉、糖,淋上花椒油炒勻即可出鍋。
製作關鍵:
1、蝸牛肉飛水時,需在水中加入適量蔥、姜、料酒,以去除其腥味,飛水時間不應過長,斷生後即應撈起過涼,否則再經過翻炒,蝸牛肉質過老,口感變差。
2、此菜應急火快炒,既能防止蝸牛肉變老,又能避免年糕散爛、影響賣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