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TENET
劇情簡介:
世界存亡危在旦夕,「信條」一詞是唯一的線索與武器,主人公穿梭於全球各地,開展特工活動,力求揭示「信條」之謎,並完成一項超越了真實時間的神秘任務,這項任務並非時間之旅,而是【時空逆轉】。
"Don't try to understand it, feel it.」「不要試著去理解它,去感受它。」
——《信條》(2020年)
看完《信條》在等電梯的時候,我聽到同一場次出來的影友討論最多的是「為什麼話題」,「為什麼它這樣」「為什麼紅隊藍隊」「為什麼逆向時空」等。
諾蘭的電影好像總有這種魔力,能激發人的求知慾,打破停留在腦海裡狹隘的世界觀,讓人願意主動踏進更遼闊哪怕生澀的領域,去探求去吸取更多相關的知識。
關於熵、祖父駁論、時間鉗形運動。
這些我以前完全陌生也不感興趣的專業知識,這部電影現在已經激發我的探索心,已經開始在找相關的書籍準備惡補盲區了。
看《信條》時,我投入了百分百的注意力,生怕自己一不留神就再也跟不上節奏。
但這樣的認真也跟我學數學物理課一樣,一個知識點老師反覆講,我自己覺得應該是聽懂了,但換一個場景用另外一個思路,我就拿著這道同類型的題無從下手。
尤其「紅隊」「藍隊」出戰,正向時空和逆向時空兩個已知世界裡原本完全不可能同時存在的場景。
就這樣真實的發生著,並且激烈的發生著,而且是伴隨著真實的畫面音效就在耳前眼前這樣放映著。
可想而知,這樣的影段多麼激動人心。
不說別的,有這個片段存在,這張電影票就花得值。
但這部電影的感情戲、故事框架、甚至演員的選角和演技並沒有特別能打動我的地方。
甚至於至少讓我覺得生硬、老套,有一種科學概念是正事,劇情演員都是配套,只是用來讓這些逆向時空順利發展的工具人。
相比於《星際穿越》《盜夢空間》,這部電影我給的分數和體驗感都不算高。
當然,諾蘭電影裡的實拍場景畫面、轉場配樂、對節奏的把控的高度這些都是無可非議的。
我依舊還是為這部電影鼓掌雀躍,因為「穿越時空」轉向「逆向時空」這種超前的概念深深讓我著迷,正向和逆向的打鬥戲讓我嘆為觀止。
但不得不說。
我還是很喜歡諾蘭的電影。
因為他的電影讓我這個觀影者認為電影內容不是在虛幻,而是真的科幻。
每看完一部他的電影,我都有在認真思考,這樣的未經證實的科學認知,在長久的未來是真的會實現。
就像是1世紀以前,甚至10世紀以前的人們,無法用當時局限的思維拓展我們現在這樣的生活和科技。
關於外星人,關於適宜我們人類居住另外的星球,關於高層次的維度,關於逆向時空,關於我們還在探索未被證實的未知。
是真的會實現。
我始終都這樣認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