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是高級的爆米花電影嗎?

2020-09-04 ELLEMEN睿士

諾蘭最新電影《信條》正式上映。

儘管疫情無限拉長了先行宣傳期,但是諾蘭的團隊對於《信條》講了什麼一直守口如瓶,只對外宣稱在寫作和拍攝過程中,導演從諜戰片裡汲取了相當多的靈感。看過媒體提前放映的《紐約客》記者則不吝讚美之詞:「《信條》是一部諾蘭式逆轉時空的邦德影片」。諾蘭的電影從來都難以用標籤分類,難道他終於要嘗試一部動作類型片?

事實上《信條》的劇情本身不算複雜,這部影片的震撼迷人之處也不在於情節走向、人物境況,從這個角度來說,《信條》是一部無所謂劇透的電影。

但是諾蘭的諱莫如深絕對有道理。

在科幻作品中,普通宇宙中出現逆向時間流動的物質,並不是什麼特別新奇的情節。但是讓逆轉和沒有逆轉過的物質在相對的時間線中一起流逝/前進,觀眾是非常難想像的。這時候,影像就比文字具有震撼力得多。影片行進到一半,主角為了改變一切,從逆轉時間之門裡走出來的那一刻,才是影片重頭戲的開始。

在那之前的一些看似炫技的高速剪輯、電子重錘、滿屏特效,都不算什麼,觀眾即將見到的景象才是諾蘭真正想要挑戰的視聽狂潮。主角戴著幫助逆轉時間之人呼吸的面罩走出大門,滿臉倔強和茫然,那一刻像極了對現實時間的映射——人們帶著口罩面對這個被病毒改變的世界,其實並不知道迎來的會是什麼。

所以諾蘭要保護的,是觀眾見到這種超越科幻、堪稱奇幻的電影景觀的驚喜心情,也是他將時間逆轉在大銀幕上呈現、收穫觀眾的震撼和崇拜的快感。

無怪乎諾蘭為什麼要借影片中角色之口再三強調,時間逆流並不是時間旅行。時間旅行是為了重回過去的某個時間點,順著外部時間流的方向繼續前進。時間逆轉卻是從當下向目標時間點回溯進發,但那個目標時間點或許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在宇宙時間線中逆行的過程裡,做了什麼,改變了什麼。

因而,根據諾蘭對於時間的理解和呈現,本片中男主人公在進行時間逆轉的時候,他的時間線形態,更像一個環形——這也是另一部討論時間旅行的經典電影《環形使者》得名之處。

但如此來說,許多影迷鼓吹讚美的本片「回文性」其實是不成立的。首先,時間逆轉這件事本身就不是對稱的,就像片中人物需要特製的呼吸裝置才能在一次逆轉的情況下自如呼吸一樣。

來自未來的人逆行參與到當下的時間中,並不是簡單重複過去的行動形成鏡面效果,而是創造「新」的動作;來自未來的自由意志和已經發生的事情之間相互作用,形成了那個時間點的「命運」——主角如此形容。但諾蘭顯然不想陷入更深奧的哲學討論,於是影片中羅伯特·帕丁森飾演的搭檔尼奧微笑反駁,將這種互相作用的結果稱為「現實」——我們逆轉時間從頭來過,不就是為了改變命運嗎?

再者,電影下半部分,為了完成任務、拯救世界、挽回美人一命,主角和搭檔在幾個時間點多次進行逆轉,不僅僅有單次逆轉,還有負負得正的雙重逆轉——讓逆轉之人可以和原本時間線上的人同向行動。如果「回文說」成立,宇宙的順序時間線只有一條,回頭逆轉、同向卻來自未來的個體時間線卻有無數條,實在難以稱得上工整。

因而,無論是「時間逆轉」這個概念,還是《信條》的劇情結構,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回文體。

這種打破「回文」結構的編劇方式,可以說是某種懶惰:主角和搭檔尼奧要挑戰的反派,是一個邪惡得幾乎沒有理由,非常純粹的滅世者,武力強大,生性多疑,意志堅定。這部電影如果被看成是一個遊戲,那麼只跑一遍任務,新手上路,主角和他的搭檔是不會成功的。一遍不成功,就逆轉時間再來一遍;第一遍裡過去的自己完成不了的線程,就讓未來的自己彌補。

或許到了某一個時刻,有些觀眾已經放棄研究誰是哪個時間點的誰了,只想跟著諾蘭極速推進火花四濺的劇情進度條。反正一旦事有不協,會有來自未來某個時間點的主角和尼奧趕來救場。這種多重逆轉,多重不同時間線的自我在同一空間出現的戲碼,雖然完全無視科學漏洞,卻也給影片後半程的故事加厚層次、加深意義,更為本片的感情線埋下了最深的伏筆。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諾蘭是只做自己擅長之事的純粹商業導演。他既不關心人物角色的具體個性和處境,也不對時間逆轉這種黑科技對於當下相對落後的社會有什麼樣的深遠意義進行探討,連壞人作惡、好人求生、有情人相戀的理由都給得相當敷衍,逆轉前後的自我相遇會有何等的存在主義和物理危機他都忽略不提。不管時間旅行還是時間逆轉,只要是一個酷炫的高概念就好,有助於他實現沒人做過的銀幕奇觀,將自己擅長的視聽手段推上更高臺階,在剪輯室裡玩得不亦樂乎。

比如《信條》中,最激動人心的幾場動作戲又是發生在走廊中。《盜夢空間》裡玩過了空間上的方位顛倒,在《信條》中乾脆讓打鬥雙方到奧斯陸機場自由港中,在狹小空間裡完全以相反的力學原理騰挪格鬥、見招拆招。瓶子舊又如何?酒新就行。漢斯·季默忙著《沙丘》?那就換下一個北歐電子強人上陣;總有更貴的合成器,總有更重的低音混響。

並不需要多高的智商去理解《信條》,諾蘭就像一個手藝人,需要的只是有人肯定和分享他對自己奇技淫巧的追求。他由此創作出的作品,恰恰娛樂了最多的大眾。無論是拍電影的他,還是看電影的觀眾,都在其中得到了最大的爽。

諾蘭能拯救電影院嗎?我們現在還不知道。但是諾蘭一定拯救了觀眾看電影的這一天。

撰文:顧草草

相關焦點

  • 科普 | 到底為什麼看電影要配爆米花?
    通常我們到了電影院買票時,櫃檯的人員在確認你要看的電影以及場次後,一定都會詢問觀眾要不要加購食物,其中爆米花與飲料幾乎成為了看電影必備的零食,當然也因為電影院規範觀眾只能攜帶一定範圍的零食進場,多數的觀眾在買票的當下就會接受這樣的組合推銷,順手買了爆米花配電影。然而,你曾想過究竟為什麼看電影要配爆米花嗎?
  • 看完《刺客信條》電影,此刻我的心情很複雜
    第二,玩過原作的都知道,刺客信條裡,沒有絕對的正義和邪惡。兩個組織就像兩個派別,有著各自的價值觀。「秩序派」(聖殿騎士)想要建立一個完美的世界,代價是犧牲自由。而「自由派」(刺客組織)則認為,即便世界並不完美,人們也應該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而不是像電影裡那樣,一上來就給人扣上反派的帽子。我都覺得不公平好嗎!
  • 信條裡時間鉗形戰術是什麼意思 電影信條裡的時間鉗形部隊表現如何
    《信條》裡時間鉗形戰術是什麼意思除了那場奪取時間武器的戰鬥使用了「時間鉗形戰術」(10分鐘)之外,整部電影講述的就是一場歷經幾十年的「時間鉗形戰術」。只不過一個是正面戰鬥,而另一個是諜戰。這就是特工Neil的結局,而他依然選擇遵循了自己的命運,能夠讓他做出犧牲的,唯有信條。時間鉗形部隊表現如何?中國觀眾喜愛的「燒腦神導」克里斯多福諾蘭導演全新力作,電影《信條》終於正式上映,承襲導演一貫的燒腦風格,甚至更上一層樓,這部極具風格的科幻諜報電影,上演一場同時順行又逆行的複雜時間大戰。
  • 《信條》裡的隱藏暗號你看懂了嗎
    》可以說是最近熱度評分雙雙領銜的電影了。,《信條》同樣值得關注的就是演員的著裝穿搭。作為《信條》的主角,電影裡的John David Washington(約翰·大衛·華盛頓)需要裝成有錢人的樣子接近劇中的反派——俄羅斯大亨Sator(薩託),因此著裝上主要以精緻考究的正裝西服為主,你會看到他在電影裡身著各式各樣的精緻西服套裝
  • 《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而諾蘭的第十一部長篇電影《信條》堪稱他最難懂的電影,你去網上一搜,會發現關於《信條》的影評大多數都是科普貼,已經有影評博主三刷四刷整理好每一個細節,而且各種版本都有,無劇透的科普預習貼,有劇透的分析貼。
  • 《信條》可能是諾蘭最「爛」的一部電影
    看《信條》是極其疲憊的,假如你抱著娛樂放鬆的心態去看,那麼這部電影根本不適合你。  並且,我覺得《信條》對非影迷觀眾極其不友好,他根本沒有設置任何愉悅點。  《信條》豆瓣開分是8.5,隨著電影播出正在不斷下滑,我估計最後評分就是7分加。
  • 致諾蘭:倘若電影只剩下娛樂一個信條,一定拯救不了全世界
    恐怕《信條》的上映才真正體現出他在當代商業片導演中的巔峰地位:對疫情嚴重程度不一的國家和地區的觀眾有無差別的吸引,全球人民自新冠病毒危機爆發以後第一次找到了必須「聚眾」娛樂的理由,半年多來「搶票看首映」這件事頭回被提上日程——似乎只要諾蘭說《信條》這部電影不屬於流媒體,那我們就該暫停隔離,去電影院支持觀看。
  • 致諾蘭:倘若電影只剩下娛樂一個信條,一定拯救不了全世界
    恐怕《信條》的上映才真正體現出他在當代商業片導演中的巔峰地位:對疫情嚴重程度不一的國家和地區的觀眾有無差別的吸引,全球人民自新冠病毒危機爆發以後第一次找到了必須「聚眾」娛樂的理由,半年多來「搶票看首映」這件事頭回被提上日程——似乎只要諾蘭說《信條》這部電影不屬於流媒體,那我們就該暫停隔離,去電影院支持觀看。
  • 爆米花電影萬年配,是時候來點不一樣的「爆米花」 說姐電影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6.9.30.(節假日除外)周一至周五18:00前(不含18點)周五至周六13:00前(不含13點)活動內容①憑中影聯盛影城當日電影票,即可免費領取崑崙山爆米花套餐一份,記得在電影開場前領取哦②觀影結束憑2張電影票根+關注影城微信公眾號,即可領取4小時免費停車券一張
  • 又是周末,你準備去刷《信條》嗎?那關於「時間」你怎麼理解?
    相信很多人都在疫情過後迫不及待的再次回到電影院觀看電影了,好傢夥,剛剛好在上周五(9月4號)好萊塢大片登陸我國熒幕,還是鼎鼎大名的諾蘭作品。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諾蘭這位大導演,他的作品《盜夢空間》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平時也喜歡聽這部電影的背景音(包括現在),而《信條》剛剛好是《盜夢空間》十周年之作。
  • 考古 我們為什麼要在電影院裡吃爆米花?
    「但是那些開始提供爆米花和其他零食的倖存了下來,」史密斯說。例如,達拉斯的連鎖電影院在他們的80家裡面安裝了爆米花機,但是拒絕在5家最好的影院裡,因為他們認為賣爆米花不夠高級。兩年內,有爆米花機的影院利潤上升,沒有的利潤下降。電影院老闆最終明白特許經營能使他們獲得高額利潤,於是他們在電影院裡都安裝了爆米花機。
  • 好萊塢鬼才諾蘭和他的《信條》
    《信條》就要在中國上映了,開啟了9月國內院線大片模式。八月底,該影片在歐美幾個國家首映,據網上數據,上映首周全球票房已經超過5300萬美元。從國際來看,這部電影顯然是「救市擔當」。那麼在中國呢?是否會如同國際市場一樣火爆?
  • 看完「刺客信條」電影 此刻我的心情很複雜
    而不是像電影裡那樣,一上來就給人扣上反派的帽子。我都覺得不公平好嗎!《刺客信條》這麼好的遊戲,怎麼就被改成了這樣?當然,《刺客信條》電影也並非一無是處。從「還原度」的角度來說,《刺客信條》電影做的相當出色。
  • 親,你知道「爆米花」肺嗎?
    近日,一篇《國民老公,你知道「爆米花肺」嗎》的網文,提到了一種俗名為「爆米花肺」的肺部疾病。
  • 我們前兩天看了《刺客信條》電影 並與法鯊聊了聊
    在去的路上,筆者一直懷揣著一個疑問,到底《刺客信條》電影是不是真的像評價中的那樣不盡如人意呢?看完首映後,恍然大悟,爛片的定義放在《刺客信條》上絕對是不科學的,官方太想把這部電影做好,想說的太多,時間又太少,用力過猛,顯得有些泛濫。
  • 刺客信條電影結局什麼意思 刺客信條電影結局是什麼?
    由遊戲改編的大作《刺客信條》即將在中國上映。作為刺客信條系列遊戲的忠實玩家,想必許多網友們對於這部電影都十分期待吧!那麼《刺客信條》結局什麼?刺客信條結局什麼意思呢?  《刺客信條》是由美國二十世紀福克斯電影公司發行,由賈斯汀·庫澤爾執導,麥可·法斯賓德、瑪麗昂·歌迪亞、亞裡安妮·拉貝德、傑瑞米·艾恩斯聯合主演的科幻動作片。 《刺客信條》根據育碧同名電子系列遊戲改編,講述了卡勒姆·林奇獲得先祖阿圭拉超凡的知識和能力來對抗聖殿騎士組織的故事。
  • 諾蘭的《信條》是超越自我,但觀眾會買帳嗎?
    4日零點,《信條》在中國首映。《信條》是一部即使你想劇透都沒辦法劇透的電影。比方說,我可以告訴你,這部電影講的是主人公(因為他沒有名字,就叫他「無名」吧)為了阻止來自未來的敵人毀滅世界而開始的一場冒險。又或者,我可以這麼講,本片要展現的是主人公「無名」逆轉時空,和同伴一起(這同伴還包括了過去的自己、未來的自己),挫敗了一位思想偏激的富翁想要毀滅世界的企圖。但這麼說,其實等於啥也沒說,你看了電影就會明白。
  • 諾蘭新作《信條》勸退觀眾:我看了場比加班還累的電影
    《信條》還沒上映,就有專業電影號開始給觀眾備課,榴璉菌去看電影之前對這些科普貼是不屑一顧的,仗著對諾蘭有所了解,就這麼肥著膽子進了電影院然而我還是大意了,看了兩個半小時,腦瓜子嗡嗡的,太陽穴一直跳,旁邊還有個聒噪的小孩一直劇透,弄的我想打翻他爆米花,喊他回家玩遊戲。諾蘭這部作品太趕客了,然而你又不得不說這是部好電影。先簡單總結一下故事:無名英雄阻止」滅霸「毀滅人類的故事。
  • 電影《信條》繞暈觀眾真的好嗎
    來源:北京晚報信條繞暈觀眾真的好嗎王金躍在中國內地市場,僅僅一天,克里斯多福·諾蘭萬眾矚目的新片《信條》就被已經公映了17天的《八佰》拉下了單日票房冠軍的寶座。《信條》的複雜敘事線很快激起了網友和很多自媒體的解讀興趣,一家自媒體的作者在看了9遍《信條》後,出了一期將近一小時的視頻,即便如此,該視頻依然有不少點沒有交代清楚。這種智力上的激蕩很快將觀眾分為了兩個陣營:看懂和看不懂。一位網友在第13次看了《信條》後讚嘆道:一次比一次圓滿,感謝諾蘭奉獻了這部電影。
  • 到底為什麼看電影要配爆米花?
    你曾想過究竟為什麼看電影要配爆米花嗎?感冒藥要配溫開水,電影就要配爆米花?玉米一直都是美國相當重要的主要糧食,1885 年全世界第一臺爆米花機出現在美國街頭,不論是球賽、馬戲團、嘉年華會等等的場域,都可以看見爆米花機的身影,因為成本低廉,這也成為了一般民眾都能夠消費的起的食物,漸漸轉變成為熱狗以外相當普遍的大眾零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