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 我們為什麼要在電影院裡吃爆米花?

2021-02-22 國家人文歷史

電影院的爆米花是特許經營店裡的主要商品,它們的香味甚至激發了市場策略和食譜,但是電影院裡曾經不是這樣瀰漫著食鹽和黃油的誘人香味。爆米花的歷史很久遠,但是爆米花和電影相聯繫是不久的事——這種味道與位置的共生關係挽救了大蕭條時期搖搖欲墜、幾近崩潰的電影業。

大約8000年以前,墨西哥類蜀黍(一種樣子不像我們今天所知穀物的野草)中孕育出了玉米。能製作爆米花玉米,實際上是一種內部疏鬆、含澱粉多,外部堅硬的玉米,因此加熱的時候內部會產生巨大的壓力。它是中美洲最早培育的玉米品種之一。「它傳到了北美和南美,但是就我所知,它只在南美存活了起來,」Popped Culture:A Social History of Popcorn的作者安德魯·史密斯(Andrew Smith)如是說。最終,貿易把這種特殊的玉米品種帶到了北美。「最有可能,北美的捕鯨者到智利,發現了這種爆米花玉米,覺得它們長得非常可愛,就在19世紀早期把它帶到了北美,」史密斯解釋道。

在爆米花玉米傳到北美洲東部的時候,迅速擴散開來。那裡的人們覺得爆這種玉米很有趣,爆米花這種零食就迅速流行起來,1848年出版的《美語詞典》就收錄了「爆米花」這個詞條。爆爆米花也就隨處可見、隨處可得,尤其是在娛樂場所像是馬戲團和集市。事實上,只有一處娛樂場所沒有爆米花的身影——那就是電影院。

爆米花流行的一個原因就是它的流動性:1885年查爾斯·克裡斯特(Charles Cretor)發明了蒸汽爆米花機。機器的流動性使爆米花成為在戶外體育賽事、馬戲團或集市招待顧客最好的商品。爆米花不僅流動性好,而且它可以不依靠廚房大量生產,這是其他膨化零食,比如薯條缺少的(最早的薯條是在廚房少量生產的,不適合零食大量需求)另一個使爆米花比其他零食更流行的原因在於製作時候迷人的芳香,這是街旁小販售賣的優勢。然而,電影院此時還不允許街邊零食進入放映廳。

「電影院不想和爆米花沾邊,」史密斯說,「因為他們想要模仿劇院裡的一切,鋪設了漂亮的地毯,他們不想爆米花的碎末掉到上邊。」電影院努力吸引有文化修養的觀眾,他們分心處理特許經營者製造的垃圾,或者是觀影時吃零食產生的煩人聲音。

當1927年有聲電影誕生的時候,電影院面向更廣大的群眾開放,因為識字能力不再是觀影的要求(早起默片的字幕使文盲受限)。到1930年的時候,每周的觀影人數達到了9000萬。巨大的人數創造了可以更大盈利的可能——尤其是電影的聲音可以蓋過零食——但是電影院老闆依舊猶豫把零食帶進影院。

大蕭條時期為電影和爆米花創造了絕好的機會。為了尋求便宜的消遣,觀眾大量湧入影院。一包爆米花5到10美分的價格也是大多數觀眾可以消費得起的。對於承包商來說爆米花玉米也是值得投資的,10美元一大包的爆米花玉米粒能用很久。如果電影院裡的人看不到這個巨大的商機,街邊小販卻不會錯過:他們買了自己的爆米花機,在電影院外面像要進去看電影的觀眾售賣爆米花。正如史密斯所說,早期的電影院在衣帽間外邊掛著標識,要求觀眾寄存衣帽和爆米花。爆米花也就成為了最早的影院中偷偷摸摸攜帶的零食。


不僅為了維持影院的外觀,早期的電影院沒有建造合適的通風設備,不適合早期的爆米花機。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觀眾攜爆米花入場,電影院老闆也不能忽視這個商機。所以他們把電影院的大廳租借給小販,允許他們售賣爆米花(更像是在影院前的街道上)。小販們沒有抱怨這個安排,因為這可以拓寬他們的生意——他們既可以賣給觀眾也可以賣給街上的人。

最終,電影院老闆意識到如果他們自己來賣的話,會獲取高額利潤。對於很多電影院來說,賣爆米花幫助他們度過了經濟大蕭條。1935年,電影院生意低落。「但是那些開始提供爆米花和其他零食的倖存了下來,」史密斯說。例如,達拉斯的連鎖電影院在他們的80家裡面安裝了爆米花機,但是拒絕在5家最好的影院裡,因為他們認為賣爆米花不夠高級。兩年內,有爆米花機的影院利潤上升,沒有的利潤下降。電影院老闆最終明白特許經營能使他們獲得高額利潤,於是他們在電影院裡都安裝了爆米花機。

二戰使爆米花和電影院的關係更密切了。存在競爭關係的零食像糖果和碳酸飲料都經受著糖原料的短缺,實行定額配給,因為過去糖類出口國像菲律賓切斷了對美國的出口。

到1945年時,爆米花和電影的關係非常牢固:美國消費的半數以上爆米花是在電影院中。在電影開場前(有的在電影放映中間),電影院為他們的特許經營商店大做廣告,吸引觀眾去大廳買零食。這其中最出名的要數1957年上映的一段40秒長的廣告Let's All Go to了。

《Let's All Go to》

2000年時,因為文化和歷史價值,這段廣告被美國國會圖書館珍藏。

即使有這些市場策略,20世紀60年代時電影院還是發現他們的爆米花銷量下降了。原因就是一項新科技——電視的發明——減少了人們去影院的需求。「50年代的時候爆米花業萎靡,因為人們逐漸開始在電視上看電影,而不再去電影院,」史密斯說。

爆米花在家裡吃的不多,主要因為在家裡不易製作:消費者需要有爆米花機、油、黃油、食鹽和其他材料才能在家製作他們看電影時最喜歡吃的零食。為了減輕這一負擔,一項新產品問世了——EZ Pop,商家宣傳為「無所不包的爆米花機」——只要將其放倒爐子上就會自動製作。在EZ Pop之後,Jiffy Pop,有著相同原理的著名家庭自製爆米花也問世了。爆米花變為簡單易制的零食後,在家裡也流行起來。20世紀70年代,微波爐在家庭裡越來越普及,爆米花更加興盛。現在,只需按一下按鈕,就可以在家享用爆米花了。

爆米花進入家庭之後,傳統的爆米花和電影之間的聯繫,或者說爆米花和娛樂之間的聯繫依舊存在。一家德國電氣公司,Nordmende,甚至用用爆米花來宣傳微波爐,宣傳它是「平日電影的好夥伴(sponsor of the midweek moive)」。

現在,通過流行電影中的廣告或者是「電影院風格」的微波爐爆米花,爆米花行業和我們晚上在家看電影密切相關。

但是爆米花和電影的關係不僅在於電影院大廳的氣味或者是家庭電影夜的改變,它還改變了爆米花行業本身。經濟大蕭條之前,大多數售賣的是白色爆米花——黃色爆米花玉米那時還沒有大規模商業種植,價格也是白色品種的兩倍。但是電影院裡的買主更喜歡黃色爆米花玉米,因為可以爆的更多(膨脹的更大)。而且黃色可以給人以塗抹黃油的錯覺。人們習慣了黃色爆米花也就不願意購買白色品種,要求購買「看起來和電影院裡一樣的」今天,白色品種佔了10%的爆米花玉米種植量,而剩下的大都是黃色(還有一些其他顏色的,比如藍色或者黑色,可以忽略不計)。

爆米花對於過去和現在的電影院都很重要。顧客常常抱怨電影院特許經營店商品價格高昂,但是這卻有經濟原因:爆米花成本低廉而售價高,是電影院的主要利潤來源。電影院獲得特許經營店85%的利潤,而這佔電影院總利潤的46%。

爆米花和電影的關係自古有之。近些年,高檔的英院在全國興起,它們也重新發明爆米花零食的模式。電影院讓電影有懷舊風格,努力讓去電影院看電影和看現場表演一個感覺(像過去電影院老闆曾經嘗試的)。正如一個擁有九家分店的高檔電影院,iPic電影院的CEO哈米德·哈什米(Hamid Hashemi)所說,「想一想去看百老匯現場演出——我們的影院提供那種感覺。在我們的影院呆的平均時間是4小時。」iPic電影院還向顧客提供爆米花,但是他們的中心轉向提供高檔餐飲,諸如小麵包幹之類。

即使對於高檔電影院的需求增加,哈什米不認為爆米花會被淘汰。「爆米花是你能得到的最便宜的零食,對於很多人來說它還像是儀式一樣的東西,」哈什米如是說,表明對於電影院老闆來說,這種便宜的零食永遠不會喪失它巨大的吸引力。

(本文轉載自譯言網,作者:Natasha Geiling,譯者:shenwangyi,點擊「閱讀原文」可讀原文。)

國曆文創產品:適用於iPhone6、小米M4手機殼;「朕實在不知怎麼疼你」系列禮品膠帶

相關焦點

  • 我們為什麼不去電影院裡,吃頓好的!
    於是,我去了一家有幕布電影的洗腳房理療館,找靈感。我這樣做,是有科學依據的。眾所周知,我們腳底板布滿了重要的穴位,常做足療能促進大腦的血液循環,刺激大腦皮層的同時,伴隨影片驚悚、懸疑、離奇的橋段,我就能分泌大量多巴胺,產生一些全新的創意。
  • 看電影為何要吃爆米花
    走進電影院,就能聞到一股誘人的爆米花香味,仿佛爆米花生來就跟電影院巧妙地結合在了一起,不僅僅在中國,美國的電影院也一樣少不了爆米花,並且歷史悠久。 據記載,早在20世紀初,美國人就把爆米花當成了一種主要的休閒食品。但那時還真沒有人想過要在電影院裡吃,大多數人只是在觀看體育比賽、雜技表演或是去遊樂場等地方,順手捧上爆米花。
  • 為什麼電影院的爆米花賣得這麼貴?
    電影院裡的爆米花、碳酸飲料、純淨水到底有多貴?它們的價格為什麼如此離譜?消費者是不是被敲竹槓了?由於現在電影院的受眾大多都是情侶、閨密團,所以女性就成為了電影市場的主導者。而女孩子嘛,通常在看電影電視的時候總喜歡吃點小零食,而爆米花在電影院吃的時候比較方便,而且平常很少吃到,所以爆米花的銷量排名永遠是第一。有的觀眾會認為「看電影不吃爆米花,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在美國只要是電影院就必有Popcorn。
  • 爆米花和電影院如此般配,我們能肆無忌憚地吃嗎?
    看電影吃爆米花的習慣,相信我們並不陌生,看著跌宕起伏的電影故事情節,香甜可口的爆米花既可以滿足食慾,又可以放鬆心情。但有很多人說,吃爆米花不健康,那麼我們還能不能吃爆米花?爆米花中鉛超標嗎?我們先來看一下,為什麼爆米花,會如此美味呢?
  • 為什麼小時候崩的爆米花和影院裡的爆米花長得不一樣?
    圖丨soogif 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一天我突然發現,電影院裡的爆米花竟然和我小時候吃到的爆米花長得不!一!樣! 爆米花機丨wikipedia 我們在電影院裡吃的大多數爆米花,都是在查理斯先生製造的爆米花機的基礎上改良而成的設備上製造出來的。
  • 再也炸不響的爆米花,吃的只能是寂寞了
    圖丨soogif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有一天我突然發現,電影院裡的爆米花竟然和我小時候吃到的爆米花長得不!一!樣!小時候常見的中式爆米花是依靠高溫和密閉的容器突然打開使玉玉米粒外部的氣壓突然下降,而內部的高氣壓來不及釋放,就「炸破」外皮而成花了。而現在隨處可見的西式爆米花則是通過玉米內部水蒸汽撐破外皮而爆開的。這種玉米「爆」的效果要比中式爆米花好很多,體積通常能增加四五十倍。
  • 科普 | 到底為什麼看電影要配爆米花?
    但爆米花既不算零食裡味道最好的,和電影本身看似也沒有什麼關係。是什麼,讓這兩個事物如此緊密聯繫在一起,讓你能如此「不假思索」?為什麼不是花生、瓜子、棒棒糖……?難道是因為因為吃火鍋不方便?  因為愛情?
  • 看電影為什麼要配爆米花?
    最近,小頭爸爸帶著大頭兒子去電影院看電影,細心的大頭兒子發現很多人看電影時吃爆米花。「為什麼大家看電影的時候愛吃爆米花呢?而不是其他零食呢?」大頭兒子問小頭爸爸。
  • 到底為什麼看電影要配爆米花?
    你曾想過究竟為什麼看電影要配爆米花嗎?感冒藥要配溫開水,電影就要配爆米花?玉米一直都是美國相當重要的主要糧食,1885 年全世界第一臺爆米花機出現在美國街頭,不論是球賽、馬戲團、嘉年華會等等的場域,都可以看見爆米花機的身影,因為成本低廉,這也成為了一般民眾都能夠消費的起的食物,漸漸轉變成為熱狗以外相當普遍的大眾零食。
  • 我們為什麼要考古
    這,也是今天這期浙江考古年度盤點想要告訴你的事。12月20日-22日,浙江考古界的奧斯卡獎——2020年度浙江考古重要發現匯報會將在紹興舉行。由浙江省文物局指導,浙江省考古學會主辦,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承辦,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溫州市文物保護考古所、紹興市文化廣電旅遊局協辦,錢江晚報支持。
  • 看電影必備的爆米花,古人竟拿它來佔卜!
    審核專家:王國義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食品安全博士後現代的電影院基本都自帶一種味道,就是爆米花味。現在,爆米花似乎成了看電影的標配,不管你想不想吃,它都在那裡,不離不棄,不增不減。不過這濃鬱的味道還是會吸引一部分人在櫃檯前糾結一下「要不要來份小食套餐呢?」。這也是一種成功的營銷手段。
  • 爆米花(作者:朱成墜)
    爆米花朱成墜解放初期,到本世紀開始,在我的記憶裡,爆米花曾經是我們很多伢子的零食。吃口尚好,所費不多,家長不必從拮据的荷包裡掏出很多的鈔票,為他們購買價格不菲的食品了,用爆米花作為伢子們的家常小吃,價廉物美,何樂不為呢?
  • 一把玉米一把糖,教你在家自製爆米花,香甜酥脆,成本不到2塊錢
    在我們小時候,物質匱乏,也沒有什麼零食可以吃,爆米花就是那時候最受歡迎的零食了。爆米花師傅走街串巷不定時地來一趟,我們便會拿一碗玉米,兜裡揣上幾毛錢奔向爆米花攤。看著師傅把玉米裝進爆米花機,一邊搖一邊加熱,時間一到聽到「嘭」的一聲巨響後,爆米花就烤好了。回到家後,姐弟幾人瓜分著,現在想起來都會覺得很開心。
  • 電影院裡的光陰故事
    改革開放的40年間,哈爾濱文化發展的腳步不斷前行,電影院裡的觀影環境、放映設備及觀影服務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改革開放之初,大多數家庭還沒有電視機,去看一場電影成為人們主要的休閒娛樂方式。電影院裡是連成排的硬座椅,有的甚至連靠背都沒有;放映機還需人工轉動,有時需要停頓更換膠片;放出的電影有黑白、也有彩色,音質也不那麼清晰透徹。
  • 看電影吃爆米花——過程很美,結局很痛苦!
    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統計,2016年內地電影年度票房457.12億。城市院線觀影人次為13.72億。「親子」看電影、談戀愛看電影、休閒看電影,甚至現在的老年人也逐漸加入看電影的大軍。若大廳中沒有瀰漫著爆米花甜甜的、黃油香氣都不能算是合格的現代電影院。每次看電影你有沒有被香氣吸引,習慣性地買一桶呢? 有點生活經驗的人相信都聽過一句話:「爆米花不要吃,容易鉛中毒」。那麼,這種說法到底對不對呢?其實,這種說法也是有一定道理,不過僅限於我們記憶裡 「砰」地一聲傳統製作的爆米花。
  • 全世界最好吃的爆米花!不在電影院......
    嘎嘣嘎嘣,脆~每次吃的不是爆米花,吃的是快樂。然而很多電影院裡的爆米花,不是原味就是焦糖味。吃不到一半,就已甜到膩歪。一罐簡單的爆米花,為什麼會有如此令人回味無窮的口味呢?\ 小零食,大作為爆米花又香又甜,我們從小就喜歡。電影院配爆米花,也早已成為我們很多人的共識。
  • 電影院不能吃的爆米花,我選擇在家解饞
    可能還有胖友沒有我們看過我們之前的爆米花推送,請容許我來做個前情提要。不瞞你說,我個人對於爆米花十分挑剔,從很早以前就開始暗戳戳地試吃各種各樣的牌子。吃啊找啊,在眾多爆米花牌子中,我發現了這款新歡。名字特別有趣,叫BOOMCHICKAPOP,中文名字叫嘣滋咔滋,感覺多念幾遍,就要RAP起來了呢。
  • 真好,又能吃爆米花了
    沒錯,又能吃到香香甜甜的爆米花了!你想要的,我們都盡全力滿足!這個母親節,換個「花」樣送媽媽。
  • 我們幫你想好了520表白攻略,就差一罐爆米花了【曼食小賣部】
    掐指一算,馬上又要到520了,我們也猜到了各位「吃」心不改的小夥伴們情人節裡小嘴也不會閒著~所以
  • 這場電影居然全場噤聲,沒人敢吃爆米花!
    所以,一定要另闢蹊徑才行。電影營造的無聲氣氛會讓你不敢吃,總覺得一發出聲音就會被怪物抓走哈。不過,這部電影演員的演技還是不錯的,因為幾乎沒有對白,全靠表情和肢體語言,還是很考驗演技的哦。但炎炎夏日,到電影院裡看這部還算蠻有創意另闢蹊徑的驚悚片解解暑也是不錯的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