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患者向醫生贈送錦旗表達感激之情並不新鮮,沒想到,一名外籍患者也給醫生送來錦旗。錦旗上頗有哲理的話是這名外籍患者自己想的。為此,他在病床上琢磨了兩天。
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成功救治來自英國的患者克裡斯。出院當天,克裡斯在家人陪同下送來一面錦旗,上面寫著「You see us at our worst,we see you at your best.」呼吸科副主任醫師陳巍翻譯為「你見我憐,我見你安。」
從細節迅速確診是肺栓塞
一周前,克裡斯問診瑞金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李慶雲時,情況很糟,胸痛、低熱、咳嗽,氣不夠用,氧飽和度只有90%。他輾轉多家醫院半個多月,病情始終不見起色。
這病來得「蹊蹺」。7月初,在南京工作的克裡斯感到胸腔陣陣刺痛,做了檢查說是胸膜炎,吊了兩天鹽水便出院了,一切似乎很順利。不曾想,沒過幾天,胸痛似乎有所緩解,但拍胸部CT發現肺炎範圍擴大了。之後,克裡斯的情況越來越糟,病情似乎失控了。克裡斯的妻子小麗坐不住了,帶著丈夫趕到上海瑞金醫院求診。
李慶雲邊翻閱病歷資料,邊補充詢問病史。「這位患者以胸痛起病,伴發熱咳嗽,白細胞及其他炎症指標明顯升高。從表面上看,首先考慮社區獲得性肺炎診斷,但經強有力的抗生素治療後,炎症指標及肺部影像卻仍沒好轉。」右下肺出現密度不均實變影,氧合欠佳未恢復,血液檢查中D-二聚體異常升高,根據觀察和自己的經驗,李慶雲判斷這可能不是普通的肺炎,極有可能是肺栓塞。
為此,李慶雲非常仔細地詢問克裡斯是不是有過長途旅行?是否有過骨折?是否有家族病史?疫情期間是否在家裡久坐等等。終於,在克裡斯的敘述中,他發現一個細節:患者在疫情期間有兩個月居家工作,缺少戶外活動,加之工作壓力大,無法好好休息。他高度懷疑是肺栓塞,這個病會致命,一刻都不能耽擱。
時間就是生命!李慶雲馬上開通肺栓塞綠色通道,將克裡斯收入重症監護病房,立即啟動抗凝治療,並囑咐儘快安排肺動脈CT造影(CTPA)檢查。CTPA的結果印證了李慶雲之前的推斷,克裡斯得的就是肺栓塞,如果再耽擱一兩天,後果不堪設想。
肺栓塞全稱急性肺動脈血栓栓塞,是最危險的急症之一,有些肺栓塞患者發病後根本來不及抵達醫院接受救治就已死亡。李慶雲說,患者如果沒有得到及時診治,肺動脈血管堵塞進一步加重,血流—氣體交換惡化,出現嚴重的低氧,全身各個臟器維持不了多久便會因缺氧衰竭,導致休克,最終死亡。
全英文交流拉近醫患距離
克裡斯做夢也沒想到,原以為的「肺炎」背後竟是如此兇險的疾病,但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醫護團隊與時間賽跑,讓克裡斯的各項指標在短短一周內恢復正常。
脫離危險後,克裡斯對瑞金醫院醫生的「火眼金睛」讚嘆不已。除了精湛的醫術,醫生的高素養也讓他印象深刻。原來,在整個診治過程中,李慶雲及呼吸科醫療組與克裡斯全英文無障礙交流。李慶雲嫻熟的英語,拉近與患者的距離,讓克裡斯「愛」上這位幽默的李醫生。當他得知李慶雲剛從武漢抗疫前線凱旋,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他慶幸自己來對了醫院,找對了醫生。
「語言通了,患者就會覺得親切,有助於緩解焦慮,解除醫患間的隔膜。醫學人文最重要的就是溝通。」李慶雲說,在日常接診時,如果能給患者說上幾句他家鄉的方言,會使病人感到親切與信任。
逃過一劫的克裡斯想著以怎樣的方式感謝救命恩人。和太太商量後,覺得送錦旗可能是最好的表示。克裡斯說,這次經歷徹底顛覆了他對中國醫生的認識,他們很有範兒!「希望世界能更多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看到以瑞金人為代表的中國醫生的形象。」
【來源:上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