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很美,「阿里山的姑娘」還有另外的故事

2021-01-10 一棵樹的微旅行

沒到阿里山,何以能說到了臺灣?對臺灣最「熟悉」的地方莫過於阿里山和日月潭,從課本中而來。

阿里山在中部的嘉義市,上山一定要試試乘坐森林小火車,紅色的車頭和車廂,曾經是運送木材之用,經過改裝,變身旅遊觀光的功能,頗有復古小火車的情調。

別因老舊而小看它,這條鐵路和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山鐵道、秘魯的安第斯山鐵道,並列為世界三大登山鐵道。一路咣當咣當伴隨著「Z」字型的爬升,像螺旋一圈圈地向山頂進發。山下還是陽光燦爛,山腰就雲霧繚繞,一路在茫茫雲海中穿行,堪稱「雲端鐵路」。

阿里山溫差相當大,過了奮起湖站之後,開始爬升,感覺陣陣涼意,不知不覺經歷熱帶到溫帶再寒帶的轉換,3個多小時晃到了阿里山車站。

山中古樹蒼天,空氣清新的原始森林,深呼一口,簡直是天然的洗肺。穿過山林,眼前一面明鏡般的水潭,將林間景色倒映其中,傳說有兩姊妹在此投湖殉情,故而名「姊妹湖」,有些傷感。

姊妹湖

阿里山最有名的樹木,莫過於「神木」,可惜因一次雷擊而倒塌了,當時被雷電劈成三段。之所以稱為「神木」,是它已經有3000年的樹齡了,樹種為臺灣特有的「紅檜」,能散獨特香氣,樹高58米,胸徑6.5米,是「亞洲樹王」,僅次於美洲的巨樹「世界爺」,這樣一棵「龐然大物」,被視作有靈氣的神物般的存在,當之無愧的「神木」了。

倒塌的神木

阿里山的看點之一就是千奇百怪的老樹頭,原本山上有紅檜樹30多萬棵,而現在樹齡600-3000年的只有幾十棵尚存了,急速減少的原因則是在日據時期被砍伐,運往了日本。

紅檜樹是一種非常優良的木材,樹木高大、木質細膩、耐用,當年在日本佔據臺灣到投降的這50年中,將阿里山的木材由大到小几乎砍盡伐絕,為了快速地運送木材下山,還修建了鐵路,我們上山乘坐的小火車便是用來運送木材的,只是現在改成了客運車廂。

山林裡太多太多被砍伐後留下的老樹頭,隨著歲月流逝,綠色的植被覆蓋了全身,成為阿里山的一道奇觀,經過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後,具有了千奇百怪的形態,人們發揮想像力,將其中一些賦予了新的名字和寓意,什麼「金豬報春」、「象鼻木」、「永結同心」等等,算是用另一種方式來銘記歷史吧。

「永結同心」樹頭

到了阿里山,不自覺就會哼兩句: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可惜現在阿里山的原住民已經難得一見了,他們是否和《奧德賽巴萊》中的一樣呢?

很多人會以為《高山青》這首歌是高山族民歌,其實它是一部電影《阿里山風雲》(大陸譯名:阿里山的姑娘)的主題曲。

這部影片是上海國泰公司籌攝的,1949年《阿里山風雲》劇組抵達臺灣,拍到一半的時候風雲變色,就只好留在了當地,而這部電影的首映也就在臺灣,主題曲也廣為傳唱。

電影所講述的就是阿里山的一個歷史故事,以曾經出現臺灣小學課本中的人物「吳鳳」為主軸。

過去的課本中吳鳳的故事是這樣寫的:住在臺北高山地帶的原住民,過去有在重要節日獵人頭祭奠的風俗,又叫「出草」,而阿里山的鄒族是最早停止了這項陋習的,這都是因為吳鳳的關係。

吳鳳是清朝期間管理阿里山的官員,因勤政愛民很得人心,一直以來和鄒族同胞的關係都很好,但是鄒族每年秋末要獵人頭祭祀,吳鳳希望能廢除它,就規定把過去變亂的時候,已經被獵殺的40多個「祭品」每年用一個祭祀。

40年後,因已無「祭品」可用,族人便請求吳鳳允許「出草」,吳鳳就勸說先用其它方式代替,就這樣也拖延了幾年。

但到了第四年的時候,出現了天災,鄒族同胞無糧可吃,便認為是惹怒了天神被降災禍,無論如何都要「出草」,再也不能等了。吳鳳想到自己治理山地40餘年還不能革除此陋習,非常難過,便對山民說,明天白天會有一個人騎著白馬身穿紅衣經過小路,你們可以去獵他,但是此後不得再用這種方法來祭祀,山民答應了。

翌日,山民們埋伏在小路邊,果然來了個騎白馬穿紅衣的人,山民們射獵了那個人,沒想到走進一看,竟是他們尊敬的吳鳳,鄒族同胞被吳鳳捨身取義的行為所感動,於是決定革除惡習,並將吳鳳奉為「阿里山山神」,現在嘉義市還有吳鳳廟。

當我問坐在對面的灣灣朋友有沒有看過《阿里山風雲》,嗲嗲的臺灣腔答我:這個沒有喔,《監獄風雲》就看過。那吳鳳的故事呢,他很肯定地說:有!小時候就聽過。

阿里山的風景美得就像一幅山水畫,色調濃得似乎可以揉出汁,偌大的森林中,人多樹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在何方,但卻意外收穫了「吳鳳的故事」。

相關焦點

  •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非常美,「阿里山的姑娘」還有其他故事
    我們怎麼能在沒有到達阿里山的情況下談論臺灣?對於臺灣,教科書中最多的「熟悉」是阿里山和日月潭。在阿里山的中央嘉義市,上山必須嘗試佔領森林小火車,紅色的車頭和馬車是用來運輸木材的,經過修改,他已成為一個旅遊功能,他有一種復古的小火車情緒。
  • 觸摸臺灣風雲變幻的《阿里山的姑娘》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高山常青,澗水常藍。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圍著青山轉……」此歌出自老電影《阿里山風雲》中的插曲——《阿里山的姑娘》(原歌名《高山青》)。或許不少人還沒有到過臺灣阿里山,但是在海峽兩岸廣泛傳唱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朋友們都能快樂地來上幾句。那麼,阿里山在哪裡?阿里山的姑娘與少年為何那麼美?
  • 臺灣山謠 ① 陰錯陽差,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高山青,澗水藍
  •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櫻花驚豔四方
    提起阿里山,就會想起一曲《高山青》中唱到的「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到了阿里山,並沒有見到美如水的姑娘和壯如山的少年,但卻見到了阿里山的櫻花美如水,阿里山的樹木壯如山。
  • 去阿里山石棹,看「高山青澗水藍」
    清晨,我坐上從嘉義車站發往阿里山的公車。這公車可真舒適,據車站的歐吉桑介紹,這批車剛投放使用不到三個月,從車型外觀到車內裝飾,再到發動機、制動裝置,都無懈可擊,因此上車,感覺相當良好。舒適的車就要給我一段舒適的旅程,雖然這旅程,二十年來,我已經走過四次,今天再度踏上,別有一番感受悄然升起。
  •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鬼,少年瘦如柴,咋回事呢?
    「高山常青,澗水常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牛」。形容的就是美麗的阿里山。阿里山素來被稱為寶島臺灣的一顆明珠。位於臺灣省嘉義市東方75公裡,地處海拔高度為2,216米,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
  • 安然:臺灣阿里山遊記
    但是臺灣阿里山的美景與傳說卻依然在我的腦海裡迴蕩著!每當靜夜的時候,總愛看著夜空與皎潔的月亮懷想那些曾經逝去的往事。那一閃一閃的星星會給我帶來無遐的想像!墨黑的天空就像一張紙,那些逝去的記憶都會閃現在腦海。然後塗抹在了這張黑藍黑藍的紙上!因此我便敲擊著鍵盤拾起了那些舊日的過往。
  • 華晨宇天籟之戰2阿里山的姑娘完整版歌詞介紹
    華晨宇天籟之戰2阿里山的姑娘完整版歌詞介紹  阿里山的姑娘 (Live) - 華晨宇  詞:鄧禹平  曲:張徹  編曲:龍隆/華晨宇  音樂總監:安棟  音響總監:安棟  吉他1:倪方來  吉他2:畢赫宸  鍵盤1:汪軾曄  鍵盤2:洪信傑
  • 臺灣之行(2):阿里山的雲海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石子影像生活」每晚推送數位化時代,走進影像生活!
  • 心系阿里山的姑娘,卻不知阿里山「五奇」,不值!
    高山青,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同時,阿里山,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也是是臺灣省的著名旅遊風景區。阿里山的日出、雲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合稱阿里山五奇,它們不但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其聲名更是遠播海內外。日出當清晨曙光乍現,火紅的朝陽輕巧地躍出山頭,那璀璨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夜空,也為新的一天揭開了序幕!由於地球公轉之故,使著名的阿里山日出,四季出現位置與時間皆不同。
  •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首70年前的電影插曲,背後的故事感人!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高山長青,澗水長藍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啊,啊,啊,唉,唉,唉。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這首歡快抒情、易學易唱的歌曲,我們很多人都很熟悉了。1984年,中央電視臺邀請香港著名歌星奚秀蘭來到春節聯歡晚會。
  • 神奇雄偉阿里山
    阿里山位於臺灣嘉義巿,海拔2216米,是臺灣三大原生林地之一(其他二處為 八仙山、太平山),也是臺灣第一林業區,有「臺灣森林寶庫」之稱。阿里山景觀多元,春可賞花、夏能避暑,秋冬觀日出、看雲海,一年四季皆有可觀,高山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更號稱阿里山五奇。阿里山森林鐵路是世界僅存的三條高山鐵路之一,由海拔30米的嘉義市升高到2216米的阿里山,途經熱、暖、溫三帶,景致迥異。
  • 旅行偵探——阿里山原住民鄒族人的服飾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這首《阿里山的姑娘》美妙的旋律在一代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比姑娘更美的阿里山
    阿里山的傳說有首歌唱的好,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可在小編眼裡阿里山最美的不是姑娘和少年,而是那綿延萬裡的山林奇景。相傳很久以前,阿里山還是個無名山,有個叫阿巴裡的鄒族首領,為打獵來到這裡。
  • 阿里山的姑娘有多美(臺灣行之六)
    (此片為紅葉先生拍攝)山美歌舞展演山鄉僻壤有歌神,演繹激情更動魂。如水姑娘剛亮相,惹得四座手機伸。至今,我們張口就會唱:「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阿里山的姑娘到底有多美,凡是去臺灣的人無不想去一覽其美麗的容顏。幸運的是阿里山是本次臺灣遊的必要行程,2019年3月15日,我們懷著對阿里山姑娘美麗的憧憬,一路在樹與花交織的熱帶雨林中穿山越嶺,向阿里山景區行進。
  • 臺灣經典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華晨宇的演唱,瞬間點燃觀眾激情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這首《阿里山的姑娘》大家都耳熟能詳, 它曾經紅遍大江南北。後來被鄧麗君等諸多大腕翻唱後,半個世紀來久唱不衰。鄧禹平從來沒去過阿里山,他回憶以前和女友在家鄉山水間嬉戲的場景才寫出了這首歌的歌詞。《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與臺灣有關係的是他們在當地採風時,用了高山族曲調描述山地風情,但詞曲均以創作為主,這首歌曲取得巨大成功,是因為讓聽眾領略了原汁原味的臺灣風情。 通過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讓我們認識了臺灣著名的阿里山,現在已是臺灣地區著名旅遊風景區。
  • 美文精讀:阿里山紀行
    美文精讀:阿里山紀行    ①臺北市的一家酒店裡,一批臺灣學者為我接風洗塵。
  • 高山常青,澗水常藍,江西籍老兵與臺灣原住民超越血緣的親情往事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這首《阿里山的姑娘》(又名《高山青》)可謂是大陸民眾對臺灣初印象最具代表性的歌曲。其實,這首紅遍海峽兩岸的歌曲原為臺灣「光復」後,臺灣所拍攝的第一部「國語」電影片《阿里山風雲》的主題歌,講述的是臺灣原住民(大陸統稱高山族)的故事,但這首歌的詞曲作者卻是來自四川和湖南的音樂家。
  • 探訪臺灣嘉義阿里山:「五大奇觀」裝點秘境
    【解說】「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一首《高山青》唱出了阿里山的綺麗秀美,近日,中新社記者來到位於臺灣嘉義縣的阿里山探訪。  阿里山山脈是臺灣五大山脈之一,面積廣闊,包含塔山、祝山、松山等20多座2000米以上的山峰。阿里山以山中的「五大奇觀」聞名,包括日出、雲海、晚霞、神木和高山火車。  在天氣晴好的日子登上阿里山,穿梭山路之間,往往會被遠處山巔的壯闊雲海吸引。
  • 《阿里山的姑娘》歌聲迴蕩在耳邊,一家三口的臺灣阿里山旅行攻略
    《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曲,大家都耳熟能詳。這首歌曾經火遍大江南北。原曲是1947年創作,原唱為張茜西(四川人,定居臺灣,後移居香港)。這首歌曲後來被鄧麗君等諸多大腕翻唱過,紅了半個世紀。很多人知道阿里山,都是因為《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作為臺灣的著名景點,是大陸自由行遊客必然會打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