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這首《阿里山的姑娘》大家都耳熟能詳, 它曾經紅遍大江南北。後來被鄧麗君等諸多大腕翻唱後,半個世紀來久唱不衰。
《阿里山的姑娘》創作於1947年,是電影《阿里山風雲》之主題歌 ,由鄧禹平填詞,四川人,後定居臺灣。 曲作者是知名導演張徹,杭州人,從上海去臺後定居香港。
說起這首歌曲的來歷,那是1947年,上海國泰電影公司導演張徹率攝製組,到臺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電影急需一首主題歌,張徹讓一同前去的鄧禹平寫歌詞。鄧禹平從來沒去過阿里山,他回憶以前和女友在家鄉山水間嬉戲的場景才寫出了這首歌的歌詞。
《阿里山的姑娘》原名《高山青》,歌曲與臺灣有關係的是他們在當地採風時,用了高山族曲調描述山地風情,但詞曲均以創作為主,這首歌曲取得巨大成功,是因為讓聽眾領略了原汁原味的臺灣風情。
通過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讓我們認識了臺灣著名的阿里山,現在已是臺灣地區著名旅遊風景區。踏著歌聲的足跡小美也去了嚮往已久的阿里山遊覽。
記得第一次聽到這首《阿里山的姑娘》時的激動心情,演唱者是張惠妹,她的聲音很有穿透力,高亢嘹亮,那真是魅力四射,太驚豔了,那種激動的心情無以言表,優美的旋律,深深抓住了我的心,唱得人如痴如醉,唱得人激情澎湃,唱得人熱血沸騰。她把這首小調式的歌曲變成了大氣磅礴的舞曲,音樂結構非常完整,煥發出獨特的光彩,唱出了勞動人民和自然融為一體的深厚感情。
這首歌被眾多的歌唱家參與傳唱,曾經被著名歌手鄧麗君、田震、卓依婷、高勝美、黑鴨子組合,玖月奇蹟等翻唱,有甜蜜的,有浪漫,有暖心的,有熱情的,讓人一聽就醉,表現了臺灣同胞載歌載舞的情景和高山族音樂的原生態之美 。每一次的傳唱,都給歌曲注入新的力量。
著名歌手奚秀蘭,應中央電視臺的邀請,於1984年春晚獻唱《阿里山的姑娘》從此紅遍全國。
九零後歌手華晨宇在一檔音樂節目中演唱了《阿里山的姑娘》並加入了華晨宇擅長的搖滾風格,為傳統民樂帶來了新生命卻又不失味道,他的演唱嗨全場,讓人瞬間愛上這首歌,令觀眾佩服。
臺灣經典民歌《阿里山姑娘》,雖然已歷經半個多世紀 ,但它的傳唱度依然不減,那美妙的歌聲還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依然迴蕩在耳邊。
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簡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