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阿里山的姑娘,卻不知阿里山「五奇」,不值!

2021-01-18 隨風之旅

高山青,澗水藍。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

同時,阿里山,是全臺灣最理想的避暑勝地,也是是臺灣省的著名旅遊風景區。

阿里山的日出、雲海、晚霞、森林與高山鐵路,合稱阿里山五奇,它們不但是臺灣最具代表性的風景,其聲名更是遠播海內外。

日出

當清晨曙光乍現,火紅的朝陽輕巧地躍出山頭,那璀璨耀眼的光芒,照亮了夜空,也為新的一天揭開了序幕!由於地球公轉之故,使著名的阿里山日出,四季出現位置與時間皆不同。

雲海

阿里山雲海名列臺灣八景之一,通常出現於天氣晴朗、浮雲遍布的日出或薄暮,而秋天是觀賞雲海的最佳季節。

晚霞

因高山地區空氣較稀薄、太陽輻射強,導致空氣中的紫外線相對增強,使得藍天比平地絢麗,而晚霞也就更豔麗。

森林

從平地的龍眼、相思樹、桂竹林等熱帶植物開始,順著山勢攀升,景致變換成屬於暖帶林的樟木、楠木和柳杉林,再往上到了溫帶林則可見到鐵杉、臺灣扁柏、華山松、臺灣杉與紅檜等。阿里山所擁有的豐富森林資源,涵蓋了不同氣候帶,呈現變幻多端的奇景。

高山鐵路

阿里山鐵路有70多年歷史是世界上僅存的三條高山鐵路之一,途經熱、暖、溫、寒四帶,景致迥異,搭乘火車如置身自然博物館。尤其三次螺旋環繞及第一分道的Z字形爬升,更是難忘的經驗。

不僅阿里山的姑娘深入人心,阿里山的「五奇」也值得一賞,何不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相關焦點

  • 比姑娘更美的阿里山
    阿里山的傳說有首歌唱的好,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可在小編眼裡阿里山最美的不是姑娘和少年,而是那綿延萬裡的山林奇景。相傳很久以前,阿里山還是個無名山,有個叫阿巴裡的鄒族首領,為打獵來到這裡。
  • 觸摸臺灣風雲變幻的《阿里山的姑娘》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高山常青,澗水常藍。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圍著青山轉……」此歌出自老電影《阿里山風雲》中的插曲——《阿里山的姑娘》(原歌名《高山青》)。或許不少人還沒有到過臺灣阿里山,但是在海峽兩岸廣泛傳唱的歌曲《阿里山的姑娘》,朋友們都能快樂地來上幾句。那麼,阿里山在哪裡?阿里山的姑娘與少年為何那麼美?電影拍攝期間又有什麼故事呢?
  •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很美,「阿里山的姑娘」還有另外的故事
    沒到阿里山,何以能說到了臺灣?對臺灣最「熟悉」的地方莫過於阿里山和日月潭,從課本中而來。阿里山在中部的嘉義市,上山一定要試試乘坐森林小火車,紅色的車頭和車廂,曾經是運送木材之用,經過改裝,變身旅遊觀光的功能,頗有復古小火車的情調。別因老舊而小看它,這條鐵路和印度大吉嶺喜馬拉雅山鐵道、秘魯的安第斯山鐵道,並列為世界三大登山鐵道。
  •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櫻花驚豔四方
    提起阿里山,就會想起一曲《高山青》中唱到的「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到了阿里山,並沒有見到美如水的姑娘和壯如山的少年,但卻見到了阿里山的櫻花美如水,阿里山的樹木壯如山。
  • 神奇雄偉阿里山
    阿里山位於臺灣嘉義巿,海拔2216米,是臺灣三大原生林地之一(其他二處為 八仙山、太平山),也是臺灣第一林業區,有「臺灣森林寶庫」之稱。阿里山景觀多元,春可賞花、夏能避暑,秋冬觀日出、看雲海,一年四季皆有可觀,高山鐵路、森林、雲海、日出及晚霞,更號稱阿里山五奇。阿里山森林鐵路是世界僅存的三條高山鐵路之一,由海拔30米的嘉義市升高到2216米的阿里山,途經熱、暖、溫三帶,景致迥異。
  • 臺灣之行(2):阿里山的雲海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啊……;每次聽到這首歌,那輕鬆、歡快的曲調十分動聽,歌曲《阿里山的姑娘》,產生於1947年的大陸,曲作者張徹(從上海去臺後定居香港的導演),詞作者鄧禹平(四川人)。1984年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奚秀蘭演唱後,在中國內地開始廣為傳唱。而真正的阿里山姑娘指的是阿里山鄒族原住民,現在阿里山姑娘一般都在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裡面。
  • 《阿里山的姑娘》歌聲迴蕩在耳邊,一家三口的臺灣阿里山旅行攻略
    《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曲,大家都耳熟能詳。這首歌曾經火遍大江南北。原曲是1947年創作,原唱為張茜西(四川人,定居臺灣,後移居香港)。這首歌曲後來被鄧麗君等諸多大腕翻唱過,紅了半個世紀。很多人知道阿里山,都是因為《阿里山的姑娘》這首歌。作為臺灣的著名景點,是大陸自由行遊客必然會打卡的地方。
  • 臺灣的美麗:阿里山中的五大「奇」,比中國歷史還早上百年?
    臺灣的美麗:阿里山中的五大「奇」,比中國歷史還早上百年?不到阿里山,不知臺灣的美麗:不到阿里由,不知臺的偉大登山鐵道、森林、雲海、日出、晚霞五者,確是阿里山的特色,可稱為「阿里山五奇」。由嘉義站出發,過了竹崎,走不甚遠,便開始爬山。路彎坡陡,火車頭在後而用力推進,不斷呼呼在叫,正像一隻老牛拉著重車,一步一喘。尤其是行進「之」字路形的轉彎處,爬上一層,著實費力,往往要費上十分鐘或一刻鐘的時間,才順利前進前進到了樟腦察站,隧洞漸漸多起來。半裡一小潤,一裡一大洞,小的一二分鐘可以過去,大的就需六七分鐘方能通過。入渦黑暗如漆,煙塵彌沒,令人慾嘔。
  •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鬼,少年瘦如柴,咋回事呢?
    「高山常青,澗水常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牛」。形容的就是美麗的阿里山。阿里山素來被稱為寶島臺灣的一顆明珠。位於臺灣省嘉義市東方75公裡,地處海拔高度為2,216米,東面靠近臺灣最高峰玉山。
  • 臺灣山謠 ① 陰錯陽差,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拍攝《阿里山風雲》的片場1947年的阿里山,山深水遠,和大戰中的中國仿佛是另一個世界,另一個時空。據說導演張徹是有點音樂功底的,他憋了半天,坐在瀑布前哼了好一陣,然後興奮地叫來場記兼演員鄧禹平,讓他根據自己哼唱的旋律,就地填詞,首句就是「高山清、碧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啊.」。張英看了歌詞後,就提了一個意見,請將「碧水藍」的「碧」字改成「澗」字,於是就有了這首後來傳遍大江南北的《阿里山的姑娘》,它原名叫《高山青》。
  • 從阿里山的小火車和神木中我們讀出了什麼——讀吳功正的《阿里山紀行》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說到了臺灣?這倒未必是說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從臺北松山機場搭機,僅四十分鐘就到了臺灣的中部城市嘉義,然後改乘森林小火車進山。小火車車頭和車廂均著紅色,在蔥鬱如染的亂山叢中顯得分外醒目。這種小火車,我們只有在祖國東北的深山老林裡才能見到。
  • 美文精讀:阿里山紀行
    ②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說到了臺灣?這倒不盡然是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③從臺北松山機場搭機,僅四十分鐘就到了臺灣的中部城市嘉義,然後改乘森林小火車進山。這種小火車我們只有在祖國東北的深山老林子裡才能見到。不過,它經過了改裝,變成了純粹的旅遊性小火車,頗有古式小火車的模樣和情調。也是那樣的牽引機,也是那樣的咣當咣當聲,它使我們覺得時空倒退,引發了我們的思古幽情。
  • 臺灣奮起湖阿里山一日遊
    我們為您貼心安排各種精彩行程,二~四人即可成行哦!• 體驗時間:8:00—18:00,共約10小時• 出團時間:周一到周五天天出發!• 費用內含:RMB900/人,阿里山遊樂園門票及奮起湖便當;全程T5休旅車司導一名• 導覽特色:親切有活力的導遊,以友人的方式為您介紹臺灣知名景點• 貼心提醒:1.
  • 華晨宇天籟之戰2阿里山的姑娘完整版歌詞介紹
    華晨宇天籟之戰2阿里山的姑娘完整版歌詞介紹  阿里山的姑娘 (Live) - 華晨宇  詞:鄧禹平  曲:張徹  編曲:龍隆/華晨宇  音樂總監:安棟  音響總監:安棟  吉他1:倪方來  吉他2:畢赫宸  鍵盤1:汪軾曄  鍵盤2:洪信傑
  • 臺灣經典歌曲《阿里山的姑娘》華晨宇的演唱,瞬間點燃觀眾激情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這首《阿里山的姑娘》大家都耳熟能詳, 它曾經紅遍大江南北。後來被鄧麗君等諸多大腕翻唱後,半個世紀來久唱不衰。《阿里山的姑娘》創作於1947年,是電影《阿里山風雲》之主題歌 ,由鄧禹平填詞,四川人,後定居臺灣。 曲作者是知名導演張徹,杭州人,從上海去臺後定居香港。說起這首歌曲的來歷,那是1947年,上海國泰電影公司導演張徹率攝製組,到臺灣拍攝電影《阿里山風雲》,電影急需一首主題歌,張徹讓一同前去的鄧禹平寫歌詞。
  • 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非常美,「阿里山的姑娘」還有其他故事
    我們怎麼能在沒有到達阿里山的情況下談論臺灣?對於臺灣,教科書中最多的「熟悉」是阿里山和日月潭。在阿里山的中央嘉義市,上山必須嘗試佔領森林小火車,紅色的車頭和馬車是用來運輸木材的,經過修改,他已成為一個旅遊功能,他有一種復古的小火車情緒。
  • 阿里山森林——臺灣八日行(十四)
    不乞求,不自艾,沒有躺在疼痛的血泊中悲鳴,而是默默地在流殤的肌膚開一樹動人的花,把苦難的土地吟唱成一片茂密的森林,這就是神奇的檜木!我們沿著崎嶇的山路一直上行,窗外林木蔥鬱,雨霧茫茫。臨近中午時,我們趕到臺灣著名的風景區阿里山。阿里山四周高山環列,氣候涼爽,年平均氣溫為攝氏10.6度,夏季平均14.3度,冬季平均氣溫6.4度。
  • 安然:臺灣阿里山遊記
    在我心靈的深處,有一個地方是我抹不去的記憶。那就是臺灣的阿里山!之所以抹不去,那時因為兩個原因。第一,是那裡的小火車會讓我想起家鄉。因為我在家鄉也曾經坐過小火車,只是我家鄉的小火車真的是很小很小。可是,阿里山的小火車卻跟我們常坐的火車差不多。只是因為阿里山的小火車道是日本人所修才被稱之為小火車。但是這個名詞卻讓我想起很多對家鄉的回憶和日本人在阿里山留下了損害我們國家園林的罪惡!第二,就是阿里山那些悽美的傳說了!自從奚秀蘭1984年在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上演唱後,在中國內地開始廣為傳唱。一首阿里山的姑娘讓大家熟悉了臺灣的阿里山。
  • 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一首70年前的電影插曲,背後的故事感人!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唉。高山長青,澗水長藍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啊,啊,啊,唉,唉,唉。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碧水常圍著青山轉唉。這首歡快抒情、易學易唱的歌曲,我們很多人都很熟悉了。1984年,中央電視臺邀請香港著名歌星奚秀蘭來到春節聯歡晚會。
  • 臺北101大廈、日月潭、阿里山與墾丁
    日月潭日月潭舊稱水沙連,又名水社裡和龍湖,位於阿里山以北、南投縣中部是臺灣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堪稱明珠之冠。日月潭是由玉山和阿里山的斷裂盆地積水而成。環潭周長35千米,平均水深30米,水域面積達9平方千米,比杭州西湖大三分之一左右。日月潭是臺灣著名的風景區,是臺灣八景中的絕勝,其天然風姿可與杭州西湖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