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四九,農村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啥意思?有道理嗎

2021-01-18 小馬話三農

時間過得真快,今天是公曆2021年1月17日,農曆2020年臘月初五,是四九的第一天。四九是數九的第四個九天,在農村有「三九四九,凍死豬狗」的說法,意思是三九、四九是全年最冷的階段。在農村中關於四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有道理嗎?

四九是數九寒冬的第四個九天,數九寒冬是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個單位,第一個九天為一九,第二個九天為二九,依此類推,一直到九九結束。四九是數九寒冬的第四個九天,是從冬至開始的第28天到36天。因為冬至的時間比較固定,在每年的12月21日到23日交節,所以四九的時間也相對固定。今年冬至的時間是12月21日,四九的時間是從1月17日開始,到1月25日結束。四九通常在小寒到大寒兩個節氣之間,所以四九和三九是全年最冷的時間段。

農村俗語「四九不下雪,明年長工歇」的意思是,如果在四九到來時沒有出現下雪的天氣,那麼便意味著明年的農作物長勢會很不好,很多長工會因為沒有農活可幹只能休息。那麼這句俗語有沒有道理呢?

農村中流傳的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四九應該是全年最冷的一段時間,冬季天氣冷、氣溫低,主要是受冷空氣頻繁活躍導致,在冷空氣的影響下,降雪天氣也時常發生。按道理來說,四九時天氣應該依然寒冷,所以應該會出現降雪天氣,但是如果在四九時並沒有出現降雪天氣,那麼便說明在四九時,冷空氣已經變得沒有那麼活躍,氣溫已經開始出現回升。對於大多數人們來說,氣溫回升讓我們生活和出行變得越來越方便,但是對於農作物來說,冬季氣溫太高,對農作物的生長將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在我們華北平原,農民種植的最多的農作物便是冬小麥,冬小麥在冬季會進入到休眠狀態,等到第二年春天氣溫回升後便會開始生長,如果四九時氣溫已經開始回升,那麼冬小麥返青的時間就會提前,但是按照冬小麥的生長規律,四九時小麥開始返青會將冬小麥的生長規律打破,對小麥後期的生長將會產生很不利的影響,從而導致冬小麥減產嚴重,所以四九不下雪或者是氣溫過高,對農民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今天是四九的第一天,受到新一波強冷空氣的影響,今天我國很多地區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降溫天氣,雖然並沒有出現降雪,但是氣溫並沒有出現回溫的跡象,所以明年的農作物會有一個好的收成。以上便是農村俗語「四九不下雪,來年長工歇」的意思,你們那裡有這樣的說法嗎?歡迎大家回復討論。

相關焦點

  • 小雪節氣到,農村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啥意思?
    為了便於傳播,古人還把這些經驗,總結成了朗朗上口的俗語、諺語。現在小雪節氣就要到了,關於小雪節氣,古人也留下了不少有關天氣的俗語,其中有這樣一句「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這是什麼意思呢?單從字面上看,「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的意思很簡單,說的是如果小雪節氣當天或者前後幾天沒有下雪的話,那麼第二年莊稼的收成就會受到影響,不理想。由於莊稼收成差,自然不需要那麼多人幹農活,家裡請的長工只能歇著了。長工在以前就是農村有地的人,花錢請的工人,屬於包吃住的那種,長期住在自家,隨時幹活。雖然現在沒有長工了,但這句話的意思並不受影響。
  • 俗語:「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什麼意思?關係來年收成!
    而冬季的降雪又與農作物的生長息息相關,所以古代那些有經驗的農民就總結出很多關於小雪的俗語,就比如下面這句「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說的就是小雪這一天的天氣情況跟來年農作物收成之間的關係。首先,「小雪不見雪」,字面意思就是說如果在小雪這一天不下雪的話,就意味著空氣中水汽不足,今年冬天不會太冷,而這樣的氣候就會給農業生產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不僅會導致小麥冬前徒長,還會發生比較嚴重的病蟲害,影響第二年的收成,這應該是農民們最不想看到的現象吧。
  • 三九天到來,農村俗語「三九四九,凍死豬狗」啥意思?看完明白
    現在這個時候正是我們農村地區廣為流傳的數九習俗。數九簡單地說就是從冬至開始算起,每九天為一九,以此類推,一共有九個九天,從一九數九九,而每個九天裡天氣變化卻又不一樣。農村老人常說「三九四九,凍死豬狗」,這是啥意思?今年冬季會不會比較冷?
  • 小寒到來,俗語「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是啥意思?
    我國一共有二十四個節氣,其中每15天一個節日,平均一個月兩個節氣。然而小寒節氣的到來,農村俗語常說「小寒大寒不下雪,小暑大暑田開裂」,這是什麼意思?小寒真正意義上其實是比大寒天氣還要冷一些。它這時候正是出於三九四九的特殊階段,三九四九冰上走,人們常說「大雪天氣年年有,不在三九在四九」。可以說隨著氣溫的降低,不少地方也開始下起了雪。
  • 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冷春節暖,冬至暖烤火到小滿」,啥意思?在理嗎?隨著寒冬的到來,冬至的腳步也越來越近,在農曆的十一月初七,將會迎來全年最為日短的一天:冬至。冬至的到來也預示著數九寒天的來到,農村俗語叫做:熱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之中最為寒冷的季節莫過於是三九和四九期間。三九和四九也正處於小寒和大寒節氣之中,所以不論是從數九歌還是從節氣方面來講,這段時間都是全年之中最為嚴寒的時間段。農冬至節氣這一天也是傳統的節日,被叫做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
  • 農村俗語一九一場雪,豬狗不吃黑,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九九是數九之後的第一個九天,從九九開始,天氣就會越來越冷,到三九、四九時氣溫就會降到最低點,在鄉下關於九九的俗語很多,比如今天要講的「九九雪一場,豬狗不吃黑」,這是什麼意思?這句老話放在現在有意義嗎?冬天到了,又迎來了數九寒天,從冬至開始,真的到了數九。一年中有九次是最低氣溫。各具特色的九首歌在各地廣為流傳,正如北方人聽得最多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行走。
  • 今日二九,農諺「二九一場風,來年收成空」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二九是數九的第二個九天,在民間有「一九二九不出手」的說法,意思是從冬至節氣後天氣會越來越冷的意思。在農村中關於二九的俗語還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二九一場風,來年收成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道理嗎?數九是民間記錄寒天到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從冬至節氣開始,每9天為「一」九,從一九開始,到九九結束,整個數九的時間為81天。
  • 俗語「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啥意思?二月沒九年景好嗎?
    在眼下日曆已經翻頁到2021年的時候,與年齡相關的某些俗語也自然而然地被人們更多地提起。「二月不見九,長工難歇手」,就是其中之一。 都說數九寒天,而咱們中國人之所以要在冬季數九,不只是為了計算寒冷的日子和時間,更多的應該是來自對陽氣的渴望。咱們中國民眾自古就有對陰陽的信奉和崇拜,崇拜陰陽的思想和做法也早已經滲透到了咱們每一個中國人的骨髓裡,成了念念不忘的事情。 咱們之所以要在冬季數九,也是與這種被古來就信奉和崇拜的陰陽哲學傳統有關係的。
  • 今日冬至,農村老話「冬至在月尾,寒冷在正月」有道理嗎?
    畢竟在我國的農村流行的一些關於節氣的俗語,基本上是按照農曆的時間來計算的,尤其二十四節氣的制定也是按照農曆的時間來推算的。農村俗語:「冬在首,暖烘烘;冬在尾,凍死鬼。」這句農村俗語就是說的冬至在農曆的11月上旬,那麼整個冬天就會出現暖陽陽,也就是一個暖冬的現象。如果說冬至在是農曆的11月下旬,天氣就非常的寒冷,甚至能把鬼凍死。
  • 農村俗語「年驚中秋,人驚四九」啥意思?老祖宗的經驗靠譜
    在我國不同地區中秋有不同叫法,比如女兒節和團圓節等。在中秋節的時候各地有不同的習俗,主要有以下幾個:一是賞月猜謎,一些地區會舉辦有趣的賞月和猜燈謎的活動;二是吃餅賞桂花,吃月餅是中秋保留的重要習俗,中秋前後是桂花盛開的時節,香氣十足。除以上幾種外,人們有些時候還會舉辦祭月、觀潮等活動。
  • 農村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是啥意思?明年啥時候立春?
    其中三九、四九的天氣最冷,從五九開始,隨著立春節氣即將到來,氣溫逐漸回升,天氣也逐漸開始變暖。在農村中關於數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春打五九尾,來年凍死鬼」,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2021年什麼時候立春呢?
  • 農村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是什麼意思?老話有道理嗎?
    數九是古人用來計算寒天到春暖花開日期的方法,如今一九已經過完,天氣也變得越來越冷,尤其是最近幾天在強冷空氣的影響下,各地氣溫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不過現在並不是全年最冷的時候,因為三九、四九才是全年最冷的時期。在農村中關於數九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首九不見雪,九九如六月」,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
    文/訪客農村俗語:「冬至下場雪,夏至水滿江」啥意思?冬至下雪有何說法前兩天冬至剛剛過去,這就意味著位於北半球的中國要正式進入了冬季,很多北方人有在這天吃餃子的習俗,這是為了表達對冬季的敬畏。其實現在對於我們來說,冬天也是很美的一個季節,因為會下雪,但是在幾千年前的古人面前就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了。自古以來,中國人就很看重農耕,因為人們要吃飯,填飽肚子,這是做任何事情的基本,可是古代糧食也不高產,所以人們才會非常注意天氣的變化,創造出冬至這一說法,甚至會吃餃子以祈求來年的風調雨順。
  • 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
    導讀:農村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啥意思?在理嗎?今天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冬至。也是嚴寒的開啟,冬至這一天也是全年白晝最短的一天。其中最為寒冷的是三九和四九期間。北方地區滴水成冰江河封凍,一派嚴寒氣象。農村有句俗語叫做:「俗語「冬至黑,過年疏;冬至疏,過年黑」,這句俗語說的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
    農村俗語「房上加房,門口開塘,家敗人亡」,是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裡,蓋房子也是有講究的。特別是以前,一些人在蓋房的時候,首先是選好一個好位置,而他們選用的位置也是經過高人指點以後才動工程。而在蓋房屋的時候也是一次成型,什么正屋啊、側屋啊、大門啊也要一次建設好。
  •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時間:2020-03-20 11:3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俗語春分降雪春播寒,春分有雨是豐年啥意思?春分下雨好嗎? 2019年3月21日,農曆二月十五日,迎來了今年的春分節氣。
  • 節到小雪天下雪,農夫此刻不能歇,關於小雪的農事知多少?
    智慧的農民根據時令變化指定出了二十四節氣,眼瞅著小雪節氣將至,天氣寒冷了不少,俗話說節到小雪天下雪,農夫此刻不能歇,這小雪節氣對莊稼收成都有什麼說法呢?小雪是二十四節氣第20個節氣,也是冬季遇到的第二個節氣,時間一般在11月22或23日,古籍《群芳譜》中說:「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進入小雪節氣,西北風開始席捲全國,氣溫逐漸降到0℃以下,但此時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萬物失去生機,天地轉入嚴冬,除了嶺南地區和沿海地區,其他地區都開始進入冬季,出現「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的初冬景象。
  • 明年無春年景如何,俗語告訴你:牛年無春好種田,長工忙碌不得閒
    明年寡年年景如何?俗語告訴你:牛年無春好種田,長工忙碌不得閒不平凡的2020隻剩下最後一天了,牛年馬上就到了,希望鼠年帶給人們的所有不快樂,隨著鼠年一起逃之夭夭,牛年可以扭(牛)轉乾坤。為了適應農田耕種,古人設立每十九年就有七次閏月,只要閏月就會有雙春年和無春年。農村流行雙春年宜大婚,無春年不宜婚,這都是老輩人留下來的一些沒有任何道理的習俗,無論雙春年還是無春年,都是平常年。至於說農作物的收成好不好,主要看天氣的陰晴變化和雨水是否充沛。
  • 明日進三九,俗語「三九凍破石,長工不停歇」,啥意思?
    導讀:明日進三九,俗語「三九凍破石,長工不停歇」,啥意思?時間到了2021年之後,這幾天天氣特別的冷,而新一輪冷空氣又在從北向南移動了,最近還是有雨雪寒冷天氣的。不過,看看時間,我們明天就要進入三九天了,一年中的最為寒冷的日子要到來了。
  • 農村俗語:「大雪不下雪,糧價不會跌」,是啥意思?
    昨日,是2020年的大雪節氣,在過去的時候,凡是到了這個節氣,都會或多或少地下一些雪,然而,昨天已經過去,但昨天的大部分地區卻並沒有下雪,因此,有人便搬出了在過去經常流傳的一句俗語-----「大雪不下雪,糧價不會跌」來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