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黃小河
2018-03-09 18:22 來源:澎湃新聞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文化文藝事業蓬勃發展,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空前豐富。自謙為「棚蟲」的配音演員,用工匠精神為眾多經典影視劇中的角色增添了別樣光彩,他們的聲音賦予了時代顯著的特色,給我們帶來無數的回憶。3月9日22:00,繼影視劇導演、影視演員專場後,東方衛視《可凡傾聽》兩會期間特別訪談節目《為時代喝彩》配音演員專場將播出。節目邀請了劉廣寧、孫渝烽、李揚、石班瑜、康殿宏、劉傑、張杰、陳奕雯等不同時代的配音演員代表走進演播廳,重現深入人心的經典之聲,從他們的視角解讀時代發展所帶給他們的機遇與挑戰。
李揚(右一)接受採訪。在改革開放的促進下,中國進口了大量優秀的外國影片。要想讓當時的普通觀眾了解外國作品中的精妙表演,配音演員就成為其中重要的媒介。本期節目請來上海譯製片廠的著名配音藝術家劉廣寧、孫渝烽,通過他們的視角解讀改革開放以來文藝繁榮的景象。孫渝烽在談及譯製片製作過程中語言和口型限制時,講到「要反覆推敲,語不驚人誓不休,既要還原又要把原意表達出來,而且要讓中國老百姓感受到,這個非常重要」。就是這樣的工匠精神,使得由其擔任譯製導演、童自榮配音的影片《佐羅》至今留存在眾多影迷心中,就連阿蘭·德隆來中國時也特地去了上譯廠感謝童自榮,因為這些「幕後功臣」讓廣大中國觀眾記住了他和他演的「佐羅」。
曾為《生死戀》《絕唱》《葉塞尼亞》《悲慘世界》《尼羅河上的慘案》等經典譯製片配音的劉廣寧表示:「改革開放後,配音演員成為了大家看到國外優秀影視作品的一扇窗戶。當年有這樣一個機會,讓我能夠參與到譯製片工作中,能夠在藝術上有這樣一個實踐,我感到非常幸運。」
劉廣寧、孫渝烽作為上譯廠譯製片的粉絲,李揚的聲音和上譯廠已故著名配音演員邱嶽峰的聲音頗有幾分相似,這也是他萌生當配音演員念頭的原因。李揚不僅是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中的唐老鴨「代言人」,86版《西遊記》中六小齡童飾演的孫悟空,聲音也是李揚的。在《為時代喝彩》中,李揚回憶起為《西遊記》配音的往事,「一接到這個配音工作後,我就馬上去了動物園猴山看猴子喜怒哀樂時的發聲變化」,並在節目現場再度惟妙惟肖地學起「猴語」。對於眾人不知孫悟空並非六小齡童原聲出演,李揚直言:「一個配音演員配的角色,人家不認為是配的而是認為演員自己說的,這是對我們的最大褒獎」。而他對於自己成為了幾代人童年回憶中的那把聲音,也感慨道:「通過配音還能夠讓這麼多人知道我、認識我,確實也是我的一種榮幸」。
改革開放進程中,有大量港臺地區的影視作品進入內地市場,語言的轉化過程中,配音演員功不可沒。《為時代喝彩》配音演員專場中邀請到了周星馳的御用配音演員石班瑜,以及曾在多部經典瓊瑤電視劇中為馬景濤、古巨基等男一號配音的康殿宏做客現場,從他們的視角看改革開放帶給人們文化生活的變化。
劉傑、石班瑜、康殿宏石班瑜重現《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中的經典橋段,專注的投入狀態和毫無瑕疵的即場表演帶領觀眾回到作品的世界中,身旁的康殿宏不禁誇讚「還好他後來沒有配其他的男主角,不然我就沒飯吃了」。儘管石班瑜老師還為諸多經典角色配音,卻難逃「周星馳」這一「緊箍咒」,他在現場也表示「因為周星馳的電影讓大家知道了石班瑜,但在配別的角色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懷疑」,在這些「你行嗎」「你會嗎」的疑問中,石班瑜不斷用作品證明著自己。
而隨著《花千骨》《青雲志》等影視劇的爆紅,除了主演們受到了眾多觀眾的喜愛,以張杰、陳奕雯等為代表的一群青年配音演員也同樣收穫關注。在本期《為時代喝彩》中,你也將欣賞到他們的精彩表演。
陳奕雯、張杰、劉傑(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為時代喝彩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