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樂女子天團》其實是拿到龍標的,但是因為擠不進院線,所以選擇在網絡首發,也因此被劃為了「網絡大電影」的行列。
首先要講,它不是一部製作精良的電影,這支製作團隊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全新人、零卡司,無IP,但是它的角度和題材都非常新穎,是近期網絡大電影中最有誠意的一部,埋沒了非常可惜。▼▼▼
這部電影在豆瓣的評分是7.1。▼▼▼
秒殺很多現在正在院線上映的片子。#事實上,它也的確毫不遜色那些院線的狗血青春片#▼▼▼
這部電影講述了三位懷揣音樂夢想的女孩,誤打誤撞成為「唱喪歌手」。在那裡她們結識唱喪姐妹,展現了「我們唱不了」,到「這個月房租都沒著落」,再到「那就幹出點兒名堂」的心路歷程。▼▼▼
最初呢,女子組合和唱喪姐妹之間是不對付的,在唱喪的時候互相較勁。她們先是在一場大佬的葬禮上撕逼,再後來是在一場葬禮上互飆高音……然後麼,喪葬公司老闆一句「你們連給死人唱歌都唱不好,當哪門子偶像啊」觸動了她們,這五個人當然是和解了,而且還成為了摯友。▼▼▼
這之後,她們目睹種種人間告別。
其中有一段是說一個帥哥不堪忍受「形婚」,選擇了自殺。死者為大,妻子選擇了原諒,並把他生前的男友叫來葬禮,但他卻被逝者的母親擋在了門外。▼▼▼
逝者的父親讀兒子的遺書,讀到給他同性愛人的遺言時,父親抬頭看了看親人,選擇略過,不讀,把這一段遺言跳過。▼▼▼
看到這裡,我覺得這部電影不簡單,因為我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臉上已全是淚水。但導演在講述這段被世俗逼死的愛情和人時的鏡頭語言非常克制,沒有明說兩個人是什麼關係,全部都是觀眾自行拼湊的留白。
你只要看到「一個人」和「一群人」之間的那段距離,心裡便會隱隱作痛——因為無論活著還是死去,他都再也見不到他了。▼▼▼
女孩兒們受逝者妻子所託,臨時改了歌,《朋友別哭》,唱給門外這位聽的。▼▼▼
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他哭得好無助,可何處話悽涼。▼▼▼
就在逐漸理解和接受這個「舞臺」的時候,女孩們卻意外接到唱片公司的邀約。但是「唱喪歌」的經歷卻成了她們職業生涯的黑點,被公司強行洗白,她們因此連喪葬公司財務方叔的葬禮都不被批准參加。三個女孩受不了良心的拷問,最終選擇在演唱會上坦白了這段唱葬禮的歷史。她們向著歌迷和媒體,撕掉了團名「FT GIRLS」的貼紙,露出了殯葬公司「出入往生」的名字。▼▼▼
沒錯,她們獲得了粉絲支持,最終成功進入了歌壇。
簡簡單單的劇情,結局甚至有些矯情,像汪峰不停提出靈魂深處的疑問:「你的夢想是什麼?」
有些觀眾很熱血,有些則一臉懵逼,尤其是像我這種中年人啊,左思右想:我的夢想是什麼呢?對,就是買好多好多房子……
之所以要推薦這部電影,是因為這部電影的角度非常新,新在哪裡?
——喪葬。
喪葬又稱白事,這個行業在中國有很多,農村和城市各有不同,印象中有些地方是僱人假哭,有些地方是搭臺唱戲,有些地方會請人來做法事,常連貫七七四十九天……但很少有影視作品來展示這個行當的甜酸苦辣,《百鳥朝鳳》有涉及一點。▼▼▼
《哀樂女子天團》對喪葬行業有淺嘗輒止的觸碰。如,他們會在醫院的危重病人中尋找客戶,有時話還沒說完,就吃了對方一大耳刮子,「說什麼呢!晦不晦氣!滾滾滾滾……」
這就是我們對死亡的態度。▼▼▼
喪葬行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行業,恰是因為很少有人去關注這樣一個行業,因此隨便拿點行業內幕出來,都能賺足新鮮感。
比如,對棚。▼▼▼
什麼意思?
字幕下面的英文解釋是:battle
就像電影中說的:當趕上大戶人家辦喪事,便會同時邀請兩家唱白事的,在一起尬舞、對唱。這個時候,關鍵就要看哪家的節目熱鬧,人氣旺,哪家就算贏。
《哀樂女子天團》的題材和角度的切入應該是參考了《入殮師》,鏡頭的運用和調色則借鑑了《海街日記》。靈魂和質感都有,它就已經成功了一半。值得注意的是,並不是所有影視劇注入大和民族元素就都有品質保證,別忘了《深夜食堂》的撲街。
《哀樂女子天團》其實不厚重,但它給我們帶來的思考卻很厚重。看完之後能讓我們去討論的東西,不僅僅是生死、夢想這麼簡單,而是藉由喪葬行業的殼兒和唱歌夢想的幌子,展現出對人性的歌頌。
劇中只有兩個人物讓人印象深刻:一個是「出入往生」公司的老闆,一個是這家公司的「唱喪姐妹」的姐姐「翠姐」。
老闆一出場,解救跳樓小青年,「兩米以內,免費,勁小了,SUV三十萬,勁使大了寶馬,兩個三十萬,兄弟做個決定吧」「現在死都死不起」……讓這個人設一下就樹立了起來。他幽默搞笑,對員工仗義,對死者敬重,對自己的職業充滿責任和信仰。▼▼▼
翠姐是個自帶BGM的女人,一口東北大碴子口音,性格潑辣豪爽,做人飲水思源。她誇張的表演,浮誇的妝容,並不專業的唱腔,但是這些並不阻礙她在每一場葬禮上,用心向這些曾經與自己存在同一世界的生命致敬。▼▼▼
電影中最大的彩蛋是黑豹樂隊前主唱秦勇的客串。他是來出席好兄弟葬禮的,唱喪姐妹和女團的撕逼演出勾起了他的回憶,於是叫上了臺下就坐的「有故事的男同學們」,以一首《無地自容》吼出了他們舊時光的音樂夢想,同時向先走的兄弟告別。▼▼▼
遺憾的是,其他人物線索比較單薄。所以,哪家電影公司有閒錢,不如把《哀樂女子天團》這個本子買下來,這裡面有太多的故事和人性值得更深的挖掘,比如同志愛人的故事,財務方叔與老闆的故事,唱喪姐妹的故事,在電影中都是以口述的形式一筆帶過。誠如一位網友所言:(那感覺)讓你覺得終於可以流一把眼淚,看看人生最後一場盛宴上是怎樣的落幕曲了,但嘆息還沒發出來就咽在喉嚨裡,難受。
《哀樂女子天團》還很稚嫩,甚至被《入殮師》吊打。但是,在現階段網絡大電影浮躁的環境下能夠做到像「哀樂」這個程度非常不容易,尤其作為全部90後導演和主創團隊,他們不功利、不走極端,儘可能追求普世價值的溫婉表達,也有年輕人的新思路和新想法。
來源|新聞晨報 徐寧
編輯|周穎
給晨報君加油↓點個再走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