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基先生:看,我們一直在努力!
——《裸體為什麼需要理由》序
方剛
張隆基先生去世3周年之際,此書得以出版。在我看來,這是臺灣裸體主義者(天體主義者)在對張隆基先生說:看,我們一直在努力!
高雄市性健康協會常務理事林宛瑾小姐約我作序。我看到她郵件中那句「感謝方剛教授當時和前會長張隆基的結緣」,瞬間一股熱淚湧上眼眶,和隆基先生,以及臺灣裸體主義朋友們相處的每個瞬間,都在眼前,仿佛昨天。
我從2003年開始對裸體主義興趣日益濃厚,接觸大陸的裸體主義群落,但裸體主義實踐的機會很少。2009年,我在網上看到臺灣裸體運動領導人張隆基受保守勢力攻擊的新聞,便請臺灣著名的性學家何春蕤教授介紹,得以相識先生。
初次見面,感覺先生像一團火,能夠點燃身邊所有的人。每次單獨相處的時候,他都濤濤不絕地和我分享對裸體主義的思考與追求。這時,六旬的他仿佛二十多歲的青年,有無盡的精力與熱情。
先生全力支持我寫一本介紹海峽兩岸裸體主義者的書,帶我參加他組織的裸體主義群落聚會,為我聯絡、召集他認為最有訪談價值的裸體愛好者。高雄、墾丁、知本溫泉、民宿……因為對裸體的共同熱愛,我結交了最「赤誠相見」的臺灣朋友們。
接觸多了,我發現張隆基先生又是一個極為細膩、溫情的人,他總是能夠照顧到身邊人的細微感受,讓大家都很舒服。先生對我這個「外來人」更是體貼入微。
隆基先生更是一個堅韌的理想主義者。50歲時,他開始進入臺灣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學習性學課程。2008年,他發起成立了高雄性健康協會,親任會長。此後,開展了一系列性教育活動。他主張性學研究與性的社會運動應該緊密結合,才能助益世人。因為推動裸體主義,他承受各種誹謗、攻擊,卻從來沒有放棄信念,從來沒有停下腳步。隆基先生原本是建築業一位成功的企業家,還曾有機會進入政壇,但他都放棄這些,將熱情投在被世人普遍誤解甚至咒罵的裸體主義運動,以及性學研究和性教育上。沒有一顆熱愛和追求真理的心,怎麼可能堅持下來?
然而,天妒英才,隆基先生去世時年僅66歲!
隆基先生曾有文章說:「生命是有限的,但對生命的探索是無限的,尤其性學的研究和推廣更是浩瀚無涯。」我想,他就是以此一直激勵自己吧。
隆基先生走了,但我們會繼續戰鬥!
隆基先生走了,但他在臺灣性權運動,特別是裸體運動領域多年的播種,已經改變了臺灣社會,已經開出燦爛的花朵。不僅臺灣的天體人,華人世界的天體人,都會永遠懷念他。
我的《裸體主義者》一書完稿後,隆基先生邀請臺灣的攝影家和裸體主義友人們拍了100多張精美照片,擬作為配圖。可惜出版社因為種種擔心一張照片沒敢用。先生又自費購買了200本書,送給友人。
隆基先生多次和我談到,他最大的一個遺憾便是,臺灣裸體運動的很多精美照片未能收入書中,他期待未來能夠出一本圖文並茂的書,更好地紀錄臺灣的裸體主義歷程。
歷時三年,經歷種種曲折,臺灣的裸體主義者、張隆基先生生前的好友們,最終出版了這本書,在先生仙逝3周年之際,作為對他的懷念與告慰,同時,也是臺灣裸體主義者的一次宣言,仿佛在說:我們在這裡,一直在!
書中絕大多數的作者,我都與他們有過「裸體之緣」,他們留給我的印象都是善良、友愛、溫情。今天,讀他們的文字,看他們的照片,我仿佛回到了那一次次裸體主義的聚會中,大家放鬆、舒適、自然地相處著。
隆基先生在天之靈會感到安慰,他的同伴們一直在努力,沒有放棄他開創的事業!
我自己因為身份的關係,從來沒有公開過參加天體營的照片。這一次,我希望此書出版時,能夠配上張隆基先生為我拍的一張「天體照」。這同樣是我對於保守勢力的一聲抗議,也是對隆基先生的一個致敬。
三年前,隆基先生去世時,我曾寫文《天堂處處天體營》紀念他。在那文章中,我說:相信天堂處處都是天體營,那裡沒有咒罵,沒有誹謗,只有對多元的尊重與包容。
今天,我想對隆基先生說:你的朋友們正在努力著,把人間變成天堂!
2018年1月29日
(欲購買《裸體為什麼需要理由》和《裸體主義者》的朋友,可以加微信13691446548諮詢)
方剛,性與性別研究專家,北京林業大學性與性別研究所所長,聯合國「聯合起來制止針對婦女暴力運動」男性領導人網絡成員,中國白絲帶志願者網絡召集人。
欲了解方剛老師更多「性課程」,點擊左下角「原文連結」,「躺在床上,你也能看到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