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最美之景非日月潭莫屬,清人曾作霖說它是「山中有水水中山,山自凌空水自閒」,而名樓非涵碧樓莫屬,它坐落在日月潭的涵碧半島上,閱盡湖光山色,是許多臺灣人一生都想住一次的酒店。
涵碧樓註定成為名樓,因為它在日月潭。從古至今,日月潭獨此一樓。1916年,日本人伊藤被日月潭美景所迷,在涵碧半島建一別墅,取名「涵碧樓」。
1919年,涵碧樓被改建為一座二層建築,成為官方招待所;1949年,蔣介石到日月潭,覺其靈氣逼人,便定涵碧樓為個人行館。
這段史料,遊客可在「涵碧樓紀念館」內看到。涵碧樓紀念館座落於酒店大門的右側,是涵碧半島上僅存的老建築。
1997年,賴正鎰買下涵碧樓原址,為了給度假客人自然輕鬆、獨樹一幟的氛圍,特別聘請了設計過多家休閒度假酒店的設計師 Kerry Hill 操刀。
據說,當時大師被提了兩個要求:第一,要以中國傳統審美語彙為設計語言,做一個中而新的建築;第二,建築要與周邊環境「天人合一」。
Kerry Hill 在日月潭涵碧樓的設計中,堅持不復刻過去的設計,讓建築融入當地的環境中而達到擁有生命感的目的。
素來受到東方文化薰染的 Kerry Hill 用他對中國水墨畫的理解,打造出了一座極具現代禪意的日月潭涵碧樓。
他將其稱為「前進式」(Ongoing Style)的獨特風格,這種風格即使經過十年、二十年也不會覺得老舊,仍然是充滿價值的建築。
日月潭涵碧樓依山傍水,在規劃設計階段,設計師就不僅僅考慮到從客房往湖上看的感覺,同時也考慮了湖上遊客看涵碧樓的視覺。因此,設計師在處理時著實下了一番功夫。
在這裡,所有的建築、裝飾無不勾畫出橫與豎的線形,巧妙地糅合了木、石、玻璃和鐵四類風格迥異的建材,再加上燈光與日光的融合,坐落在山水之間,充滿了中國傳統的簡約和禪意。
Kerry Hill 這樣解釋自己的設計初衷:「中國傳統潑墨山水畫提倡的就是水平線與垂直線交錯的簡約融合,日月潭本身就美如水墨畫,水平線恰象徵湖面,垂直線象徵四周的群山。」
酒店三面環湖,地理位置絕佳,設計師在整座酒店中充分運用了借景的技巧,利用眾多鏡面水池以及遊泳池,巧妙地將日月潭的湖光山色都映入了池子的方寸之間。
白天的涵碧樓會以素顏亮相,灰暗的色調與水墨質感的湖光山色融為一體,但入夜後,卻在燈光的裝扮下分外妖嬈。
在設計過程中,燈光設計師 Nathan Thompson 就已介入,他利用自然光源強弱變化,搭配特殊設計的燈光效果,讓酒店依不同時間、場景,出現7種不同的光影變化。
所有光線都採用間接反射光源,投影至林間、水面、廊道,甚至門號刷卡處都能發現極具美感的光之演出,讓人感覺到「剛被太陽收拾去,卻叫明月送將來」的詩境。
位於涵碧樓一樓的池畔茶館有著築於水面之上的概念,四周圍皆有親水的設計。
整個茶館因為有這樣親水的設計更顯得詩情畫意,不論坐在哪個角落都可聽見潺潺水聲,心曠神怡。
中式設計的茶館,以鏤空木格窗來做為間隔,營造出包廂的獨立感,非密閉式的格窗還能創造出整體空間的通透性。
晴日的午後因為陽光的灑落而帶著幾許溫暖,可以選擇坐在室內或者室外,都能夠曬得到溫暖的陽光,泡茶賞景十分愜意。
茶館工作區一旁的展示桌上,展示著茶館內另有售賣的茶。
池畔茶館的開放時間為10:00~18:00,全日提供中西式冷熱飲與精緻點心,下午茶也有中式套餐與英式套餐可做選擇。
中式下午茶,以港式點心為主,佐以日月潭產的紅玉紅茶,或是涵碧樓精選桂花、百合搭配珍珠花調製成的手工工匠茶。
點餐後,服務生很快擺上餐具,隨餐具一起送上的第一道點心是日月潭名產阿薩姆紅茶茶葉蛋,茶香都已滷進蛋裡,每一口都帶著茶葉的清香。
隨後點心陸陸續續上桌,竹山紫芋地瓜餃、魚池香菇菜肉餃、蜜汁蠔油叉燒包,還有荷香糯米珍珠雞,還沒打開就散發著一股濃鬱的荷葉香。
鹹食之後來一份甜點阿薩姆紅茶梅子茶凍,這一頓下午茶十分的完美。
每樣港點的口味都很不錯,搭配香醇的茶,美景、美食、美茶的下午,沉浸在山水風情中享受喝茶的閒情逸緻,頗令人舒適愜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