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無眠,躺在床上輾轉反側到天亮,白天發生的事情猶如電影一般,歷歷在目。
此時的自己更多的是懊惱與悔恨,就這麼一個小小的招標事宜居然讓自己搞砸了,搞砸的不單單是一個業務,深恐影響到其他方面。就在這樣的不斷自責中,時而清醒時而迷糊。在睡夢中想過萬千種補救措施,但在起床之後忽然清醒了過來。時常說逝者如斯夫,過去的就讓他過去,如果一昧的糾結於此,那就是放不下別人,更放不過自己。
記得以前聽餘世維博士的一個演講,講到一個故事,說他女兒去寺廟遊玩,快到飯點的時候,就聽大師在喊「放下,放下」,他女兒以為大師在叫他的小狗,但是大師卻說他是在喊自己,讓自己放下。放下三千煩惱絲,放下過往的種種不快樂,放下人世間的各種功名利祿。曾子在《論語·學而》中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就是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別人做事有沒有盡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沒有誠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有沒有按時溫習?大師在每餐之前提醒自己「放下」的境界足以讓我等膜拜。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一邊苦苦追求一切所能追求的,一邊又在煎熬,生怕失去了這個和那個。有句歌詞說得好,手中抓不住的沙不如揚了它。只有放下,才會獲得;只有告別過去,才能擁有未來;只有放下今天的種種不快樂,才可以擁抱明天的幸福美滿。放下不僅是一種人生態度,還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人生哲學。
一件事,某個人,你若放棄,可以找到萬千理由,但你要真的放下,過後別回頭,別懊悔,別無端的折磨自己。如果放不下,那就再咬牙堅持,在絕望中尋求生機,在卑微中強健身心,潛心篤行者終嘗所願,堅忍不拔者多能功成。
越是不能放下,越容易失去;越想牢牢抓住,越消失得快。越想擁有的,常不屬於你;越想把握的,常已失去。越是看重的,越得不到;越是在乎的,越抓不住。那些想要的東西,大都不在你身邊。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治大國如烹小鮮,生活和做人其實都是一個道理,同理,經營企業和治國也是如此。人生哪來得一帆風順,都是在不斷試錯不斷求證中成長。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經歷了挫折而不自知,遇到了磨難,而選擇了不敢正視,這樣恐怕永遠也成長不起來。
人生總是在得失中不斷循環,隨遇而安是一種生活態度。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掌握當下。
人生總會遇到一些迷茫彷徨的節點,但歲月不會憑空給你驚喜。沒有誰的經驗能全盤指導你的人生,你才是自己的過來人。勇敢去嘗試,你的每一次努力,都在增加面對這世界的底氣。努力這件事,值得你去堅持一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