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題記
這句話在《人生海海》正文中被提到了2次,表面看來是一句很勵志的話,我卻覺得它是一句毒雞湯。整部小說讀完下來,串聯出的是一個個悲劇的人物,他們都是當時時代造就的悲劇演員,只不過演的角色不同罷了。有的人腦殘,有的身殘,有的人心殘智不殘...各種殘廢程度的不同,病因是他們主動或被動闖入了別人或自己編織的死胡同裡,迷失了了方向。當他們終其一生去找到各自的出口時,才明白:活著才是王道,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
1上校
上校,原名蔣正南,綽號「上校」,也有人叫他「太監」。「上校」本是一位農民,因頭腦靈活,很~有那種傳說中「一看就會」的本領,學什麼精什麼。17歲拜師學藝木匠活,四個月下來,他的木工活可以趕超師傅,因此出名,很多人都找他做木家具之類的。因一次去鎮上採集木材,被國民黨抓了壯丁。從此走上了從軍之路。
在軍隊裡,學了不少本領,頭腦靈活,槍法一流。當過團長,也當過間諜,立過不少戰功;解放後回到村裡,生活悠閒,不嗑瓜子,就是看報紙,有錢花不用幹活。有人叫他」上校,有人叫他「太監」,對他的是的各種猜策,各種流言蜚語。村裡人既討厭他又離不開他,因為他還有一個身份是軍醫,有救死扶傷的本事,村裡人有大事小事還喜歡找他拿主意。上校也樂此不疲,熱心幫助。
他不娶妻生子,卻養兩隻寵物貓,比養孩子還金貴。村裡人更摸不著頭腦,總有那麼一部分大人,小孩都想證實他到底是不是「太監」。始終是有賊心沒賊膽。
終於機會來了。文化大革命爆發。上校知道自己的劫難來了。他心裡很清楚,當年抗日戰爭時,自己為了曲線救國,獲取情報,以軍醫身份作掩護,甘願混在女漢奸,日本女間諜堆裡 ,受盡國人的冷眼,漢奸,間諜們的折磨,被日本人在自己的私處紋了身,刻成字。雖然抗戰取得了勝利,自己身上的紋身卻把自己也刻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這是上校最忌諱的心結。
上校被紅衛兵抓走,整天不是挨打,就是批鬥,各種「反革命,賣國賊,男妓,太監」......等帽子鋪天蓋地對上校襲來,求功心切的紅衛兵一心想致「上校」於死地。
村民們大多數受過「上校」的恩惠 ,不是被「上校」接濟過,就是被「上校」免費治過病,他們都相信「上校」是善良的人,在老保長的帶領下,想聯名救出上校。唯有「小瞎子」一家例外。
「小瞎子」從小母親扔下他私奔,靠「瞎老」父親給人算命維持生活,上校沒少接濟他們一家。可小瞎子一家卻不感恩,經常言語攻擊上校,小瞎子以自己紅衛兵的身份對上校任意打罵,趁上校洗澡時偷看上校的隱私,最忌諱自己的隱私的上校動手割了瞎子的舌頭,挑斷了他的雙手筋脈。啞巴的小瞎子用殘腳告訴人們上校是「雞姦犯」,在一次公開批鬥會上,瞎老與其弟弟高喊著要扒下上校的褲子,看看他的私處刻的字,心裡崩潰的上校就此精神失常,瘋了。被遣回村裡,村裡人除了落淚,就是嘆息,憤怒。
小瞎子就像掛在樹上還沒有成熟的果子,「芯」卻早黑了,只有中途墜落的命。
上校至從軍後到抗戰勝利回家,再到被反革命批鬥,最後成瘋失憶。上校的隱私本是一個不可觸的傷疤,小瞎子一家卻偏偏在舊傷上去捅幾刀。害了上校也害了自己。
上校心裡的傷疤就像化了膿還帶著血。幾十年壓在上校身上的一塊大石頭,是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痛,也是自己對過去的一種無法釋懷的恥辱。
對小瞎子的懲罰也是不能放下過去;崩潰之後的精神失常,也是不能放過自己。
2「.我家」三代人
父親與上校是同門(木匠)師兄,相互信任,在村裡若有誰當父親的面說上校的不是,父親就會翻臉:小孩會打耳光,大人就會遭父親的大罵。只有爺爺例外,父親只能對爺爺吵,不敢罵也不敢打。
爺爺是知識分子,說話文縐縐的,但是也迷信。比如他說:「收音機裡看不見人,玻璃櫃裡藏不了人。」村裡人對上校的議論,他總認為是真的。上校有錢吃喝玩樂不幹活,必然是得了不義之財,不然怎麼會成「太監」,上校就是一個不祥的人,總是責罵父親於上校走得太近,說上校是「斷子絕孫」的人,怕父親被傳染晦氣。爺爺與父親為此常常在家裡摔桌椅板凳,各不相讓。
上校廢了小瞎子後逃跑,成了「罪惡」的通緝犯。各種「帽子」向上校砸來,其中一定帽子關於父親與上校「雞姦犯」,是爺爺所不能忍受的。爺爺了洗清兒子的「醜聞」,向公安告發了上校的行蹤。公安出一份告示:證明上校不是雞姦犯,而是罪大惡急的大漢奸,要被槍斃。
在爺爺沾沾自喜時,村裡的老保長找上門來,罵爺爺是畜生!居然為了莫須有的汙名去出賣上校!老保長不斷打了爺爺耳光,還揚言「爺爺死後不準埋村裡!」得知真相的父親也不認爺爺,不與爺爺講話,不同與爺爺同桌吃飯,爺爺陷入家人與村裡人的語言暴力中,最終爺爺上吊自殺,一家人都生活在村裡人唾沫星中,無法呼吸。
爺爺臨終前對父親說:終於幫父親洗清了「黑鍋」。可父親覺得「上校」被抓即將被判死刑,這口良心「黑鍋」更重。
爺爺的一生,雖然是文人出生,但終究擺脫不了封建思想,放不下「虛面子」,最終害了上校,也害了自己悽涼自殺。
爺爺的一生是放不下自己,饒不下他人,讓自己和家人陷於「不義」得漩渦中,淹死了自己。
父親因為害怕自己的兒子陷入「村民的魔咒」,託人將么兒送到了偷渡出國的船上,只為讓么兒)逃命。大哥做了上門女婿;二哥二嫂相繼去世。父親為了替爺爺贖罪,至死都沒有離開過老屋子。
多年後,么兒在國外與國內之間做倒賣洋垃圾掙了錢,再次見到不能說話不能走路的小瞎子,給他捐了錢,還承諾超市老闆(兒時夥伴),以後小瞎子拿任何東西,都記自己帳上,回來一起結帳。
父親臨死之前,終於原諒了小瞎子,還囑咐我幫忙找醫生,治好小瞎子的手。
在對待上校和小瞎子的悲劇事件上,「我們」一家三代人歷經幾十年才釋懷。對待上校:爺爺給的是傷害,父親是無奈,我和哥哥們是被連累,是贖罪;
對小瞎子:爺爺是惱羞成怒又無可奈何,父親是暴力威脅發怨氣,我是無時無刻都有掐死他的衝動。
我家三代人摻在上校與小瞎子事件中,結局各異。
爺爺因為告密上校的行蹤被村民咒罵,造成爺爺的「心裡內傷」,自殺。爺爺至死都沒有放過自己。
父親因為爺爺出賣上校而內疚,陷入「村民的詛咒」不能自拔,遭遇老婆,2個兒子去世,幼子逃忙,下半生孤獨終老。
我被迫在國外逃忙8年,多次遭遇死裡逃生,靠撿垃圾為生,也因販運垃圾而發財。
臨終前的父親原諒了小瞎子,託我照顧小瞎子;我再見小瞎子也沒有了恨,儘量在經濟上給與最大的幫助。
我家歷經三代,歷經磨難,見過太多的生死,苦盡甘來的我只有敬畏死者在(上校和我的家人),原諒生著(小瞎子)。我父親和我放過了對小瞎子的仇恨,也是放過了我們自己。
作者在文中說過這樣一句話:
人要學會放下,放下是一種饒人的善良,也是饒過自己的智慧。
深以為然。
《人生海海》中反應的是一個時代的悲劇,只不過上校,小瞎子,我們家祖孫三代被冠於悲劇中的主人翁,導演了不同的角色,造成我們之間理不斷,情難斷的悲劇角色。每個人都陷入仇恨與被仇恨,埋怨與被埋怨的漩渦不能自拔。
歷經三代人的時間洗禮,看歷盡世態炎涼,我們終於放下所有,找到人生路上的指路燈,並悟出一個道理:人生海海,活著才是王道;放過別人,也是放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