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正在全力推進新一輪早餐工程建設,「網訂櫃取」是新一輪早餐工程中重點支持的創新模式。然而,這種早餐經營模式卻因為太過新穎,一度對現有的食品經營許可審批模式提出挑戰。上海市場監管部門的突破創新,最終讓採取網訂櫃取模式的盒小馬門店在上海順利落地。
就餐區域成為審批「硬傷」
昨天中午,7號線嵐皋路站附近的商場內,盒小馬嵐皋路店的店員們正為開業前的籌備工作忙得不可開交。今天7時,這家門店供應的40多種早餐(不包括飲料)就將在客戶端和上班族見面。
為市民群眾提供更便捷、更豐富、更健康的早餐解決方案,是上海新一輪早餐工程的主要目標。盒馬公共事務部總監旭揚坦言,如果原有的食品經營許可審批模式沒有突破,那麼盒小馬的早餐品類絕不會像現在這麼豐富。
「按原來的審批模式,盒小馬這種業態的早餐品種不是想做就能做的,要根據實際經營面積來做取捨。」普陀區市場監管局登記許可科科長林燕說,採取「網訂櫃取」模式的早餐店沒有必要設置消費者就餐區域,但這種新穎的經營模式卻成了審批上的「硬傷」。
根據相關規定,飯店是指以各類膳食為主要經營品種,向消費者提供消費場所及設施的餐飲服務經營者。經營者沒有提供就餐區域等消費場所,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時,主體業態就不能申請為「飯店」,只能申請為「現制現售」。
早餐品類面臨「割愛」窘境
「飯店」和「現制現售」的差別,主要體現在經營品種的限制上。根據上海市地方標準及相關規定,主體業態為「現制現售」的經營者,每經營一大類食品,都有製作場所使用面積的下限。比如,糕點類的製作場所使用面積應不小於20平方米,熱食類不小於20平方米,飲料類不小於5平方米。通俗點說,要「解鎖」一類食品的經營權,就要用更大的製作場所使用面積去「換」。
記者走訪了普陀區、閔行區的3家盒小馬,這些店的實際經營場所最大的43平方米,最小的才26平方米,要全部「解鎖」糕點類、熱食類、飲料類這3種最常見的早餐餐飲品類,面積遠遠不夠。這意味著,上述門店只能「三選二」,面積小於25平方米的小店甚至只能「三選一」。
以普陀區的兩家盒小馬為例,旭揚坦言,如果政策不突破,主體業態只能是「現制現售」。體現在菜單上,就是「私房小酥肉」「黑金雞塊」「黑椒雞塊」「咔咔脆骨」等熟肉製品將被割捨掉。
廚房與就餐面積比不設上限
了解到企業的難處,市場監管部門決定為這項便民的食品新業態保駕護航。上海市市場監管局近日發布《關於落實本市早餐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給了盒小馬希望。意見明確,審核各類飯店、飲品店時,允許將取餐等候區、自助取餐櫃等面積計入就餐場所面積。這意味著,即使盒小馬門店沒有就餐場所,也可將自助取餐櫃視為就餐場所,其佔地面積等同於就餐場所面積。此舉讓盒小馬可以名正言順地申請「飯店」作為主體業態經營絕大多數早餐品類,不用顧慮對應品類製作場所使用面積不足的問題。
不過,盒小馬要成為飯店,還差「最後一公裡」——各類飯店、飲品店的食品處理區面積與就餐場所面積之比有限制,比如小型飯店比例一般是1:3,以防餐飲單位因為經營場地有限而一味縮減就餐場所面積。
「網訂櫃取」雖然可以將自助取餐櫃面積計入就餐場所面積,但就餐場所面積仍然達不到要求,申請食品經營許可證時依舊會卡殼。在這一點上,市場監管部門再次突破,提出各類飯店、飲品店的食品處理區面積與就餐場所面積之比不設上限,讓盒小馬不再糾結就餐場所面積的問題,確保多家門店在今年8月上旬順利拿到食品經營許可證。
撤掉外送量「門檻」留後手
記者注意到,普陀區兩家盒小馬食品經營許可證上的主體業態表述為「餐飲服務經營者(小型飯店,全部使用半成品加工)」,其獲準經營熱食類食品和自製飲品的製售。不過,閔行區中庚漫遊城的盒小馬,其食品經營許可證有點不一樣,主體業態為「餐飲服務經營者(小型飯店,含網絡)」。
別小看「含網絡」這3個字,這是審批部門給企業未來發展留的後手。按原來的相關規定,申請「含網絡」經營項目的食品經營許可申請人,其單位時間的外送量有上限,以防門店實際接單量超過實際製作加工能力,因「趕單」造成食品安全隱患。
閔行區市場監管局註冊許可科許可組組長傅凡表示,以盒小馬中庚店的食品處理區域面積推算,其外送量要限制在27份/小時。「這種限制,適用於主營炒菜等品類的飯店,但對於批量製作早餐的門店而言,過於苛刻。」傅凡坦言,該門店一個蒸煮櫃每小時可以製作數百隻包子,假設未來盒小馬會通過外送早餐來增加部分營收,1個小時只能送27份包子,不利於門店的多元化經營和發展。
市場監管部門再一次放寬「門檻」,明確申請「含網絡」經營項目的食品經營許可申請人,不再審核其單位時間外送量。這是一條著眼未來的政策,現階段盒小馬門店主打「網訂櫃取」,將來想拓展外賣業務,也不會遇到外送量的瓶頸。(記者 陳璽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