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鄉愁》:北方的「灶火坑」,和南方「火塘文化」各有千秋

2020-12-23 聽風吹麥浪

《遙遠的鄉愁》之三十二

對大多數人來說,生活的變化是緩慢的。

今天和昨天似乎沒有什麼不同,明天也可能和今天一樣。

可細想來,每個人的生活同樣也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得要為他那個世界的存在而戰鬥。

在這些平凡的世界裡,沒有一天是絕對平靜的。

1

小時候,農村的土灶非常費柴火,玉米秸算是農村使用較多的燒柴。

沒有柴火的時候,就是谷糠之類的只冒煙、不見火的東西也要湊合著做飯。

而最好的燒柴,就是棉花杆或棉花根了。棉花杆俗稱花柴,棉花根俗稱花根。

在我的印象裡,家鄉一直是種玉米、小麥和棉花為主。在生產隊裡的時候,由於化肥奇缺,隊裡主要靠頭棚(生產隊裡的牛棚)裡攢下的牛糞上地做肥料。

而且,幾百畝地就那點牛糞,要幾年才輪上一次。其他年頭,就基本上只上一點點化肥——氫銨(碳酸氫銨)對付著了。

由於沒有足夠的肥料,所以生產隊裡種的棉花棵子都長不高。

秋盡冬初,生產隊裡基本上將棉花摘乾淨後,就開放給社員去撿「洋落」。這時節,生產隊裡也基本上沒什麼事,不用再敲破鍾召集大家出工了。

剩下的半年時間裡,社員可以自由支配時間。

大家就帶著包袱和化肥袋子,逐塊地尋找剩下的小棉花桃、沒摘淨的棉花,還有在棉花棵子上凍僵的小棉花瓣子,俗稱「僵瓣」。

偶爾,在棉花棵子下面,還會有漏網的一兩朵大點的棉花。

2

這些收入,就歸社員自己了。往往找上幾天,也能摘上幾包袱棗大的僵硬棉花桃子,回來丟在房頂或者院子裡曬上些天。

然後,用棒子芯(玉米穗的芯)在火缽(泥土做成的火盆)裡點燃了。

一家人圍著煙霧騰騰的火缽,用簸箕端來一些小棉花桃子,說笑著吃力剝開,將一瓣瓣沒等盛開就被凍僵了的小棉花瓣摳出來。

最後剩下的一些幹硬的小棉花桃子,還要用棒槌將它砸得「呲牙」了,再一瓣瓣摳出來。

鄉鄰間沒事串門子的時候,都是圍在火缽前,幫鄰居剝棉花桃子。

那些長舌的老娘們,也在「拉拉舌頭」(講別人的長短)。

於是,村裡的秘聞故事、飛短流長,就在火缽的青煙中傳遍了整個村子。

這些剝出來的棉花,還要等曬乾了再用棒槌或木棒砸得蓬鬆點,才能留著以後去彈成棉花。

這種僵瓣子彈出來的棉花,品質是棉花裡最差的,拉力和溫暖度都不好,但多少也算是新棉花了。

這樣,就可以等男婚女嫁時湊合著做床被子。

社員們在徹底找淨棉花桃子後,田野裡就剩下一片赤裸裸的花柴。

這時候,隊裡就會每家分上幾行花柴,這些花柴大家可以鉗回家做燒柴。

有些時候,隊裡還要留些花柴有用,就會讓社員把花柴削下來,只留下一些裸露著斜茬的棉花根。這些花根,也是按人頭分到每家。

這時候,是社員最高興的時候,各家都抓緊找工具將這些花柴或花根鉗回家垛好。等陰天下雨、來親戚或過年過節時才捨得燒。

3

有些精於過日子的人家,往往積攢著幾年的花柴捨不得燒,每年的花柴都積攢著。

在花柴垛上覆蓋一些細軟的麥秸或柴火,壓上土或抹上一層泥,這樣存放的花柴能存放好幾年。

而平時,這些人家只燒些其他碎柴火對付著做飯。

倘若誰家積攢了一大垛花柴,也是一件榮耀的事。

老人們就會以此告誡年輕人:「看人家過日子,攢下了多大一垛花柴,幾年都燒不完啊!」

要是趕上這家的孩子要娶媳婦,有這麼一垛柴火,也就是一筆財富了。

媒婆就會對女方炫耀:「嘖,嘖,看人家這日子過的,有吃有穿,還攢了一大垛柴火,這小日子還愁什麼!」

往往,女方就會容易看上這家的孩子。

去地裡拔花柴,是件非常累的活,但只要分到每家了,都要搶著去整回家。

那時候,家家燒柴緊張,就連這些長在地裡的花柴,倘若沒及時整回來,有候也會一夜之間就被別人拔走。

那時候,個子小,也沒力氣,但也被媽媽拽到地裡幫著幹點活。

4

鉗花柴有專門的「老虎鉗子」——兩塊瓦形的鐵塊,一頭連著木柄,一頭連在後面稍細的鐵桿上。

鉗花柴時,將鉗子咬住花柴的根部,一用力,瓦形的鐵塊就扣死了花柴,往上一掀,整棵花柴就被帶著泥土鉗上來。

找不到鉗子時,有人就用鉤子來硬鉤花柴。鉤子的形狀像個「了」字,後面有個垂直的握手。將鉤子勾住花柴,要用死力氣硬拽上來,更是吃力。

有時碰到幾棵大花柴,薅都薅不上來,再一使勁,「砰」地一下摔個屁股墩,將鉤子的木柄拽下來了,花柴還好好長著呢。

這時候,是最氣人的時候了。

往往幾天下來,每個人的手心都會磨出水泡來。

因為裸露的花根是斜茬,非常堅硬,一些孩子幫著大人做事時,不小心就被扎破了腳底板子。

有次,一個孩子沒注意,竟然被一個花根扎穿了腳,氣得大人先是按著屁股打了一頓,才抓緊抱著回家揞點藥面,包紮起來完事。

一夜雨聲涼到夢,萬荷葉上送秋來。

等所有的花柴和花根到被搗鼓回家後,棉花地裡還留下一層棉花葉和一些脫落下來的棉花殼,這些花葉和花殼也是上好的燒柴。

不少人就抓緊帶著大人、孩子,到地裡摟花葉和花殼,整回家垛起來。

等寒風漸起的時候,所有的田地已是一片赤裸,就連棉花地也被耕起來曬垡子了,只有一些冬小麥還多少有點綠意。

但這點綠意,隨著幾場呼嘯的北風,也漸漸被凍僵、黯淡下來。

5

「九月十月大風鼓」。

朔風鼓蕩中,北方的田野上人跡罕絕,連只麻雀和老鴰都看不到了。

所有的人,都縮在村子裡各自的土房子裡烤火、拉呱。

那時候,對莊稼人來說,最好的生活無非就是白天可以有說有笑,晚上還能睡個好覺。

於是,在花柴「劈劈啪啪」的爆響聲中,社員們休閒的季節到了。

在以後半年的時間裡,他們不用再去田野裡辛勞,是莊稼人最幸福的時光。

無數年後,輾轉到了中國的西南邊陲,見到了雲貴川老百姓的生活。

初見時,不管山谷中任何的小村莊裡,劈柴仍是他們重要的生活物質。

相對於北方的鍋灶來說,他們沒有那種鍋臺、風箱的儀式感。固有的民族風俗和習慣,讓他們更習慣了「火塘」,有點像是古代行軍打仗時的「造飯」形式:挖坑做灶,吊盔煮水,簡單至極。

不過,他們的「火塘」都固定在房間的一側,或者類似廚房的地方,還是挖坑做「塘」,用一黑乎乎的鐵架子、蹲上一同樣黑乎乎的不知道是鐵還是鋁的什麼材質的燒水壺,在狼煙四起中煮沸了,擺幾個同樣油膩的粗碗。

從牆角的袋子裡抓一把曬乾的本地茶葉,衝上滾沸的開水,吃著山核桃或者其他的山果,就可以開始「吹牛」了。

6

而每家的房前屋後,都垛著簡單遮擋或者沒遮擋的一垛垛的劈柴柈子。

南方有山,隨處可見枯枝枯樹,或鋸或砍,就成了劈柴柈子,成了最現成的燒柴。反而是樹葉、禾杆這些北方當年的主要柴火,只是南方的引火柴了。

再見時,各地已經建起了安居房,也有了現代化的廚房。

但是,當地群眾還是不習慣用電,還是有不少群眾習慣了火塘的溫暖和眷戀。

明明旁邊建起了新房,但天冷時一家人還是蜷縮在破舊的灶房裡,圍著火苗騰騰的火塘向火煮食。睏倦了就抱來被子、一個擠一個地靠著睡覺。

西南少數民族眾多,有些是直過民族,從原始社會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生活的變化他們感覺得到,但他們骨子裡,還是丟不下祖先和圖騰的印記,還是習慣那種「獵物均分、殺牲共食」的淳樸習俗,以致才保留著風俗各異的「長街宴」。

「火塘文化」,是雲南很多少數民族血濃於水的記憶;即便邁入現代社會,那種火塘邊的煙燻火燎的生活氣息,仍是他們難以割捨的記憶和鄉愁。

他們,也是用他們的極致,在這大千世界裡,活的熱熱鬧鬧。

無數年過去後,隨著生活和觀念的改變,世人對生活和幸福的追求也在變成:「給自己一份儀式感,努力把生活過成詩!」

可是,世界上哪來那麼多詩啊?

空山無人,水流花開。

其實,有時候:不說,更是一種氣度。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讓它存在吧!

相關焦點

  • 《遙遠的鄉愁》:南方的「解放草」「民國菜」,類似於北方的榆錢
    《遙遠的鄉愁》之111數萬年前的一天,一個原始人不知出於什麼原因,在巖壁上畫下一個掌印——讓今天的我們,感知到遙遠如他的存在。兒時的大舅家,雖沒有北方地道的四合院,但畢竟還有個小院子。那裡,曾留下我和表兄弟們嬉鬧的痕跡。但如今,北方的城市發展步伐也加快了。小院子、小屋子雖然還在,但周邊已經林立起了各種吊車和塔吊及喧囂的施工聲音。
  • 《遙遠的鄉愁》:小時候,最饞是媽媽貼在鍋邊的那圈香酥玉米餅子
    《遙遠的鄉愁》之118一輩子,一瞬間。因為,生命,是一種回聲。因此,也感嘆時間好快,花開花謝。雲南還有人在採茶,湖南已經只能賞茶花了。有人在享受親情,也有人一直在綁架親情。尤其是冬天,和小夥伴們跑累了,小臉凍得生疼得回來,就一頭扎到廚屋的灶火坑裡。伸出凍得像紅蘿蔔似的小手,在灶門口烤著。往往灶門口冒出的潮氣和煙氣,將小手都燻得潮溼烏黑。
  • 火塘
    火塘戲作一聯:事通古今,戲本天地。於是,我就想中國農業社會的文明隨著火塘沒有了,可能這文明會消失。
  • 鹹豐土家鼎罐飯菜,飄過火塘邊上的那一縷香
    走進轉角廂房裡,土家傳統的木板屋,裡面如同北方大炕的火塘高於地面一米左右。上火塘烤火取暖,有三步小板梯。雖是六月天氣,這家主人的火塘裡仍有柴禾燃燒。火塘用青石條嵌就,歲月久遠,青石條亮可照人。寬大的火塘上方,一個被煙燻得漆黑的木質掛鈎上吊著小小的鼎罐,柴禾的微小火苗剛剛舔著鼎罐的底部。
  • 小軒誦讀:《南方 北方》
    希望能夠把真實的情感,通過這首詩去觸碰更多的人...送給離家闖蕩的遊子們........軒是北方人,而我在南方闖蕩。我熟悉而陌生的南方,我親切而遙遠的北方.....謹以田地老師的作品《南方 北方》送給所有來南方工作創業的北方人,願老鄉們
  • 南方人初到北方,見北方人家吃飯睡覺都在炕上,不會覺得髒嗎
    南方人初到北方,見北方人家吃飯睡覺都在炕上,不會覺得髒嗎此時大雪已過,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冬天,尤其是北方地區,都已經下過大雪了。為了禦寒,北方人早早就已經開始供暖,有些人家依然燒炕。其實多年前北方人都是燒炕,那時候生活條件沒有這麼好,沒有供暖,人們過冬全靠燒炕,現如今依然有一些北方家庭燒炕。相比之下,南方似乎沒有冬天,最冷的時候就像是秋天一般,南方人初次到北方去,看到北方人吃飯睡覺都在炕上,感覺很怪異。眾所周知,南方生活精緻,比較講究,愛乾淨,每天都會洗澡,不會吃飯和睡覺都在床上。而北方人不一樣,北方人冬天基本上都是兩三天洗一次澡,吃飯睡覺都是在炕上。
  •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差一天的原因 小年習俗差異2020小年微信文案
    每年這時候,南方和北方的小夥伴就要關於小年的時間進行一次激烈的討論——小年北小年南是哪一天?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民俗,傳統佳節在不同地區也略有區別,一起來看看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原因、小年的由來,以及小年微信朋友圈的文案吧!
  • 中國傳統文化,民族髮飾文化,南方民族和北方民族辮髮
    本文乃作者童哥聊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下面,我們以南方民族和北方民族為例,對我國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少數民族的辮髮習俗加以介紹。先看南方。從現在北方諸民族來看,有辮髮之俗的有如:裕固族已婚婦女佩戴長帶形的頭面。即先將頭髮梳成三條大辮,一條垂在背後。兩條垂在胸前。塔吉克族婦女喜戴耳環,頭髮由正中分開,梳成兩條辮子,辮梢綴以銀線和紅綠線纓等物。
  • 《南方與北方》南方與北方
    最後一集也讓人印象深刻,他們各自相反方向的列車終於沒有錯過,在車站相遇,交談,牽手,擁抱,親吻,然後瑪格麗特接過她的行李,和約翰一起登上了去米勒的列車。這一幕實在太美好,我想起了一直在北方的他,生意受挫後去了她在南方的美麗的家鄉;還有隨家人搬到北方的她,經歷了父母朋友的去世,一切都變得物是人非。他們在車站相遇,北方理解了南方,南方愛上了北方。
  • 最「糾結」的省,南方人說它北方,北方人說它南方
    我國國土面積大,以秦嶺淮河為界大致分為南方北方兩個區域,雖然有些省正好在這條分界線上南北佔一部分,但多數意見一致, 例如,在同一分界線上的四川屬於南方,陝西屬於北方,河南屬於北方,江蘇也有很多人的意見屬於南方, 但是這個省比較糾結,一說起它,大家的答案很快就分了。
  • 《流亡在別處》:關於索拉納斯和塔可夫斯基的濃濃鄉愁
    索拉納斯 | 塔可夫斯基一個是南十字星空下,承載著美洲狂野和浪漫本性的阿根廷;一個是北方遼闊的土地上,白樺林下黑土厚實的俄羅斯。一個被博爾赫斯隔著憂鬱的鏡子吟誦多年,被科塔薩爾在遠處深情眺望;一個被黃金時代最偉大的文學家們用筆墨書寫,成為這些直視苦難滿懷悲憫的詩人們永遠的故鄉。
  •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
    落雨的南方,柳永和杜牧的南方: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落雪的北方,岑參與王翰的北方: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徵戰幾人回?溫暖溼潤的氣候讓南方多流水,正像寒冷乾旱讓北方多風沙一樣,清清流水讓南方像桃花般嫵媚多情,蘇州、杭州、桂林,精緻的城郭荷葉一樣浮在南方的流水之間,黃梅錫劇越劇和那多如芝麻綠豆的採茶調秧歌調,都像南方甘蔗一樣甜。
  • 靈魂拷問:安徽到底是南方還是北方省份?
    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覺得安徽是南方省份還是北方省份? 問不同的人會得出不同的答案,左邊的河南和下面的江西覺得安徽是南方省份,右邊的江蘇和上面的山東又認為安徽是北方省份。
  • 安徽是屬於南方還是北方?
    作為一個安徽人,每次別人問我是南方人還是北方人的時候我都糾結該怎麼回答,安徽到底屬於南方還是屬於北方?安徽大部分土地都在淮河以南,所以一些喜歡簡單化認識世界的人會叫它南方省份。但安徽大部分人口都住在淮河以北,皖北人對被叫做南方人一萬個不服。
  • 《南方與北方》南方與北方——緣何啟程,何為歸途
    南方是瑪格麗特出生和成長的地方由於父親內心的堅守,他們舉家遷往北方的一座工業小城,那裡陰潮髒亂,汙垢橫流,塵噪瀰漫。人們終日忙碌,態度粗野,身體疲憊不堪。而那裡,是工廠主桑頓從未離開過的地方。瑪格麗特的出場是在火車上,隔著玻璃窗看到的臉龐是美麗的,嘴角始終上揚,那抹淺笑裡帶著與生俱來的自信和孤傲。她的內心柔軟而堅定,有自己的立場和主張,誠懇而務實。
  • 南方女孩漂亮還是北方女孩更美?來看看這四位男士的心裡話
    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普遍大眾的印象裡南方姑娘都是纖細柔弱的,而北方姑娘都是豪邁大方的。而女孩們的外貌,固然跟家族基因密不可分;但同時也和一個地區的飲食習慣,氣候條件相掛鈎的。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四位男士對於南方女孩和北方女孩的看法吧。
  • 印度的南方為什麼比北方富裕?
    印度南北分界線是中央邦的溫迪亞山脈,山脈以北的地方為北印度,主要城市有新德裡;山脈以南的地方為南印度,主要城市有孟買、班加羅爾和金奈。然而,據數據統計,印度南部的經濟發展水平要遠高於北方。印度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從地形地貌上看,北方條件比南方更容易發展農業經濟。南方位於大部分土地都處在高原地區,平原佔地面積很少。
  • 除夕夜北方和南方吃什麼 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
    午間談起除夕夜北方和南方吃什麼?大家都津津樂道說個不停。今天小編根據聽到的一些信息,為大家詳細羅列,看看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北方春節風俗有哪些?感興趣的朋友一起來了解下吧!一、除夕夜北方和南方吃什麼1、除夕夜北方吃什麼?相信北方的朋友過年,都是非常有年味的,這個地域因素有關。那麼除夕夜的晚上都會吃什麼呢?(1)餃子。北方的除夕夜,餃子是必備的。
  • PK:妻子老家的村莊(南方)和我老家的村莊(北方)
    圖文:愚伯的自留地有人說,你寫妻子南方的老家和自己北方的老家,本身就沒有可比性,這樣寫,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但我會說,我記錄的,只是不同的兩個地方農村的生活狀態,所謂的比較,只是每個人投射在自己心裡的反應。差距是事實,但也是真實的狀態。
  • 《南方與北方》南方與北方North&South
    南方與北方North&South這部劇是跟著理智與情感的彈幕推薦過來看的哇 真香男主簡直史上最完美男人痴情卻又不給人壓力和女主有關的一切滿身的態度是我老婆的事兒就是我的事兒哈哈哈哈女主就是那種非常獨立,有自己思想很勇敢 很大方真的好喜歡這個時代的禮節和穿著故事以南方和比方的認知差異開篇南方人看不起北方人的金錢至上,疲於奔命北方人看不慣南方人的矯揉造作,就像桑頓的就像男主媽媽覺得學柏拉圖沒有用一樣男主桑頓對女主瑪格麗特幾乎是一見鍾情他喜歡她米爾頓的年輕女人都想嫁給桑頓而他卻覺得自己配不上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