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差一天的原因 小年習俗差異2020小年微信文案

2020-12-24 閩南網

  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每年這時候,南方和北方的小夥伴就要關於小年的時間進行一次激烈的討論——小年北小年南是哪一天?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傳統民俗,傳統佳節在不同地區也略有區別,一起來看看南北方小年差一天的原因、小年的由來,以及小年微信朋友圈的文案吧!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差一天的原因

  清朝從雍正年間開始,每年臘月二十三在坤寧宮祀神,為了節省開支,順便把灶王爺也拜了。之後王族、官宦隨之效仿,於臘月二十三祭灶,自此開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過小年的分別。

  在中國民間,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說法,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區比較特殊,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當時的百姓在永樂元年正月十五舉行燈會,紛紛懷念朱允炆時代的寬政,場面賽過過年。因此在南京地區,元宵成了小年。

  西南雲貴川地區和部分北方回民地區把正月初一作為大年夜,除夕就成了小年夜。

  俗話說,「小年」不小,這天以後,人們開始進入準備過年的階段: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南北方小年的習俗差異

  南方和北方的小年除了日期有所差異,習俗上也是各有不同。今天林小E就帶大家感受一下南北方小年習俗的差異。

  1、貼窗花

  北方小年習俗。剪貼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動。內容有各種動、植物,如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鴛鴦戲水等等。貼上窗花寓意著新的一年越來越好。剪好窗花後貼在打掃一新的屋子裡,自然為家中增添不少喜氣。

  2、沐浴理髮

  北方小年習俗。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而南方是在除夕前沐浴理髮。

  3、趕亂婚

  北方小年習俗。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4、祭灶王

  南方與北方共有的習俗。小年這天,也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間傳說,每到小年,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因此送灶時,人們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後三樣是為灶王升天的坐騎備料。祭灶時,還要把關東糖用火融化,塗在灶王爺的嘴上。這樣,他就不能在玉帝那裡講壞話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還要與諸神來人間過年,那天還得有「接灶」、「接神」的儀式。等到家家戶戶燒轎馬,灑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後,便輪到祭拜祖宗。

  5、吃餃子

  北方小年習俗。北方的每個節日幾乎都會有餃子的身影,小年夜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面。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6、吃糖瓜、飴糖

  北方小年習俗。糖瓜、飴糖、麻糖等吃食本為給灶王爺嘴上抹得吃食,逐漸演變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

  7、吃火燒

  北方小年習俗。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

  8、撣塵

  南方與北方共有的習俗。南北方小年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乾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小年的前幾天,家家打掃房屋,意為不讓灶王爺把土帶走。據《拾遺記》記載此習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是當時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2020小年文案精選合集

  01、美食幸福就是在小年夜有爸爸的美味菜餚媽媽的關心嘮叨

  02、裝修 亭臺樓閣換新顏裝修一新過小年

  03、回家

  一張車票一個日期讓久違的溫暖變得觸手可及

  04、杜蕾斯

  二十三,水餃香,開口吸滿汁水湯二十四,搓團團,吞拿揉捏包金丸

  05、ofo小黃車掃塵祭灶王輕鬆迎小年

  06、餓了麼

  小年e到春將始

  小哥e到美味至

  07、京東手機過了小年就是年讓我們年在一起

  08、TATA木門回家開門的那一瞬間家的年味就到了

  09、百度外賣年滋味提前享

  10、vivo手機過小年祭灶王

  11、海爾

  除塵祭灶貼窗花

  春風徐來年幕開

  12、蒙牛歡歡喜喜辭舊歲開開心心迎新年

  13、易到汽車易到,小年易回家

  14、美的空調

  每一個有你的新年愛都不會冬眠

  15、美的冷櫃

  小年到冷櫃滿了回家的腳步還會遠麼

  16、摩拜單車

  糖瓜粘粘過小年

  17、融創小年夜最靠近年的時刻你的問候

  是家的信使

  18、衣服

  過年就要煥然「衣」新

  19、汽車歸家的心無懼嚴寒勇敢出行

  20、金融過小年迎大年「小」投入「大」收穫

原標題:小年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南北方小年習俗差異及小年微信文案

責任編輯:方迪

相關焦點

  • 小年是哪一天2020年小年各地具體時間 小年傳統習俗有哪些
    2020年1月17日和18日分別為我國北方南方的農曆小年。為什麼小年的日子不一樣呢?其中有什麼原因呢?下面一起來看看吧。後來北方民間逐漸演變為二十三祭灶,南方仍沿舊習。  北方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氣影響較重,因此小年多為臘月二十三;相反,南方遠離政治中心,小年便為臘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則保留了船家的傳統,小年定在臘月二十五。  而南京地區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區,這是因為在明代朱棣篡奪皇位後,實行了暴政。
  • 農曆2020小年是哪一天 2020小年夜什麼時候幾月幾號
    很快就要過小年了,過了小年之後,中華民族傳統的春節就到了,下面一起來看看農曆2020年小年是哪一天,2020小年夜什麼時候幾月幾號時間。  農曆2020年的小年是哪一天,2020小年夜幾月幾號時間  2020北方小年夜是2020年1月17日,農曆臘月二十三,星期一。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祭灶神,南北差一天?
    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是春節的一個序曲。我國春節,一般是從祭灶揭開序幕的。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以往的傳統灶臺已難覓蹤影,祭灶的習俗也簡化不少。如今的小年,儀式化的「祭灶神」已經很少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拜神」、「掃舍」、「吃糖」等相對簡易的禮俗。
  • 臘月二十三「小年」:習俗和禁忌知道嗎?
    北方地區多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而南方地區則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後逐漸演化為「二十三,過小年」的說法。小年習俗糖瓜祭灶「二十三,糖瓜粘」、「二十三,祭灶王」等民謠裡都說到了「糖瓜祭灶」,祭灶是傳統小年的重要節俗。灶神俗稱灶王爺、灶公、司命,是中國民間在年節中特別崇拜的神靈。
  • 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飴糖的由來習俗
    明天就是小年了,你知道過小年要吃什麼嗎?小年習俗要吃的美食可不少,如餃子、年糕、米餅、粽子等。具體過小年要吃什麼?農曆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吃哪些食物呢?為什麼過小年要吃飴糖?小年吃什麼傳統食物  1、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
  • 小年謝灶傳統習俗
    小年是我國漢族傳統節日,也被稱為謝灶、祭灶節、灶王節、祭灶。以下是中公教師網小編為您整理的小年謝灶傳統習俗,供您參考,更多資訊請點擊(//www.zgjsks.com)查看。小年謝灶傳統習俗小年謝灶之一時間南北方小年時間有所不同。北方是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即公曆2017年1月20日。大兇日。
  • 「二十三,糖瓜粘」,北方過小年必吃的美食,你小時候吃過嗎?
    今天是農曆臘月二十三,也是很多地方過小年的時候,那麼你知道在這一天北方人會吃啥嗎?「二十三,糖瓜粘」,北方過小年必吃的美食,你小時候吃過嗎?過小年的時候大家都吃啥?在傳統的習俗中,北方人認為灶王爺每年會在小年這一天向玉帝匯報一年的個人評價,為了讓灶王爺不要說自己的壞話,不少人會在這一天供奉一碟子糖瓜給灶王爺,於是這種習俗就慢慢的沿襲至今成為北方人過小年必吃的一種食物。
  • 「二十三,糖瓜粘」 透過糖瓜看小年習俗
    今天是己亥年臘月二十三,是北方大多數地區的小年。老話說:「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爺要上天。」 祭灶是小年這天的重要活動。民間傳說,每年臘月二十三,灶王爺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稟報這家人的善惡,讓玉皇大帝賞罰。
  • 等一個人咖啡之「過小年」
    (二)Summer撓撓後腦勺,迷惑地說:『我記得是臘月廿四才是小年啊』『哦,對了,我忽略了你們南方是廿四過小年』『為啥南北方過的小年還不一樣呢?』除了臘月廿三和廿四之爭外,有些地方將元宵節稱作小年,也有把小年定在冬至啦、正月初五啦、除夕夜的前一天啦……總之,全國叫做「小年」的日子,那是相當的多』(三)Summer更加迷惑了,皺著眉問:『怎麼會這麼複雜?』
  • 廣州人的小年原來是這樣子……
    為何不是同一天 日曆上寫著小年的是廿三 但有很多南方人都在廿四才過小年 為此,不少媽友可能會問 為什麼南方和北方的小年不是同一天呢?
  • 那個你知道或不知道的小年
    小年是除夕前頗為重要的一個節日,無論大江南北,人們普遍將「小年」視為過年的開始,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掃塵、祭灶等,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達了人們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由於各地風俗不同,被稱為「小年」的日子也不盡相同。
  • 小年,小念~這些習俗你還記得嗎?
    「小年」代表著舊歲的結束,也拉開了春節的序幕。北方的小年為臘月二十三,南方多為臘月二十四。雖然有時間的差別,風俗總是相似的。·小年由來 ·傳說灶王爺原為平民張生,娶妻之後終日花天酒地,敗盡家業淪落到上街行乞。
  • 過了小年就是大年,吉祥如意幸福年
    如今,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江浙滬地區把「臘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稱為小年。「小年」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祭灶日民間有祭祖、祭灶的習俗,提前一周進入過年氛圍。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 小年丨掃驅陳年往日夢,粉飾新春歡笑多
    何時何地,都不應做有悖道德和原則的事。有一年,張家接灶神時,蹲在灶頭上的家犬突然從灶上跌下,竟一命嗚呼了。全家人都說這是不祥之兆,但張悅卻不動聲色,鎮靜地對家人說:「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接灶一切如儀。小年,究竟是哪天?
  • 傳統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現在為何提前到二十三?
    傳統的小年是臘月二十四,北方過小年,為何提前到二十三?農曆小年,到底是臘月二十三,還是二十四?老家有句俗話,叫「過了臘八就是年」,意思是進入臘月,就是農閒了,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就可以靜下心來為迎接新春佳節做準備了。
  • 【新春特輯】你知道「小年」相關的英語表達嗎?
    小年在各地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 小年也意味著人們開始準備年貨,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氣象,表達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辭舊迎新、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off year這一解釋出於《漢英大辭典》,off year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翻譯,但是這個翻譯卻並不貼切,因為off year在英文解釋中表示「非大選年」的意思,被中國人轉義為「小年」,同時off year在英文中還指果樹、竹子的歉收年,所以off year的譯法與我們中國小年的祭灶習俗等活動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2.
  • 小年到,祝福到,提前預祝2020鼠年小年快樂!
    一、2020小年到,剪出火紅窗花,掛上喜慶燈籠,貼上大紅對聯,掃去一年煩惱,迎來新春的祝願,願你來年飛黃騰達,日子紅紅火火!二、吉祥小年已至,新年開始倒數。快樂提前爆發,喜慶提前登場。平安提前預訂,心情指數看漲。幸福生活在望,萬事如意呈祥。小年祝福,願你幸福!
  • 今天到底是不是小年,南方人北方人又吵起來了
    有一種籠統的說法是「北方廿三,南方廿四」↓↓↓@詹佳城-:南方好像是明天但也有相反的↓↓↓@孫小瘦巨可愛:山東臨沂,我們村是24@憶夏之城:我們是南方,感覺都是臘月二十三啊!甚至有些同一鎮的,時間說法也不一樣↓↓↓@clning00:我們縣城的鎮都有不一樣的
  • 楹聯同題: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 郭新華主評
    楹聯同題: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郭新華 主評>方留聚 主審       主評簡述:本期楹聯同題的主題是「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的確,中國人過小年這一習俗與其它傳統節日略有不同,大部分傳統節日都有固定的時間,而小年許多地方卻有著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如有些地方的除夕和正月十五也是過小年,比較主流的還是北方地區的臘月二十三和南方地區的臘月二十四,本期楹聯同題的主題則是「北方小年臘月二十三」。這一點需要參與創作者予以重視,同時也能體現出主辦方做學問的嚴謹態度。
  • 觀瀾丨小年忙而樂
    □王溱小時候孩子們在一起常會說,小年不是年,過年才是年。後面這個「年」,指的是春節。而小年,北方人吃頓餃子,南方人吃些湯圓,僅此而已。沒有晚會,也沒有「儀式」,偶爾聽到一些稀稀拉拉的鞭炮聲,引不起孩子們的興趣。其實,小年很重要。首先它是「坎」,邁過去意味著春節離我們越來越近,年味也就越來越濃。小年後的集市、商店、超市甚至網上,生意紅火,交易頻繁,人們通過不同渠道購買各種食品、服裝和生活用品。飯店、酒店更是忙活,醬貨、蔬菜、饅頭,還有年夜飯都要抓緊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