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影院】譯製片:英國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

2021-02-06 飛雪兵哥

導演: 西德尼·呂美特
編劇: 保羅·戴恩 / 阿加莎·克裡斯蒂
主演: 阿爾伯特·芬尼 / 勞倫·白考爾 / 馬丁·鮑爾薩姆 / 英格麗·褒曼 / 傑奎琳·比塞特 / 更多...
類型: 劇情 / 懸疑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
語言: 英語 / 土耳其語 / 法語 / 德語 / 義大利語 / 瑞典語
上映日期: 1974-11-24
片長: 128 分鐘
又名: 火車謀殺案 / Agatha Christie's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點擊文章結尾「閱讀原文」, 即可觀看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1930年,紐約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綁票撕票案,主謀卡塞蒂攜贖金逍遙法外。5年後,偵探赫丘裡·波羅(艾伯特·芬尼 飾)乘船渡過博斯普魯斯海峽,並在朋友比安奇(馬丁·鮑爾薩姆 飾)的安排下登上東方快車,去往倫敦。一日凌晨,波羅被隔壁10號包間的叫聲驚醒。隨後,因雪堆掩埋鐵軌,列車被迫停於南斯拉夫境內。波羅再次睡下不久,又被吵嚷聲驚醒。貴婦哈裡特·貝琳達·哈伯德(勞倫·巴考爾 飾)聲稱10號包間的富翁雷切特(理察·威德馬克 飾)潛入了自己的11號包間。天亮後,雷切特的管家貝多斯(約翰·吉爾古德 飾)端來了飲料,卻敲不開10號包間的門。列車員皮埃爾·保羅·米歇爾(讓-皮埃爾·卡塞爾 飾)用鑰匙開了鎖,但是裡面掛了門鏈。波羅與皮埃爾合力扳開門,發現雷切特口角流血死不瞑目。經醫生康斯坦丁(喬治·庫魯裡斯 飾)檢查,雷切特被下了藥,身中12刀,死亡時間為0點至2點間……

《東方快車謀殺案》算得上是阿加莎最經典的推理作品,自從1934年出版以來,多次改編成電視劇舞臺劇,2006年甚至有同名遊戲上線。加上今年肯尼思·布拉納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已經有了五個電影版本。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海報

西德尼·呂美特拍的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集結了阿爾伯特·芬尼、勞倫·白考爾、英格麗·褒曼,群星璀璨。而肯尼思·布拉納輸陣不輸人,拍的是馬馬虎虎,陣容攢的挺齊整,兩位奧斯卡獎獲得者朱迪·丹奇和佩內洛普·克魯茲,與四位奧斯卡獎提名者約翰尼·德普、米歇爾·菲佛、威廉·達福和導演本人,全奧斯卡陣容。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全體主演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挺不錯的,古典主義的站臺和林海雪原的布景特效好看,帶有鮮明時代特色和身份標識的角色扮相好看,舞臺劇風格的運鏡和油畫般的構圖好看,但作為一部以經典小說作原型的推理電影,它不好看。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劇照

這部新作有個重要缺陷,沒有在解謎之前把伏筆設置完整,而是在劇情推進過程中不斷補充新線索。換句話講,阿加莎的原著小說可以不需要作者親自揭開謎底,讀者就能通過細緻的觀察將隱藏的線索串聯之後發現真相,將波洛作為第一視角也能更好實現和讀者同步思考互動。但肯尼思·布拉納就沒能做到這點,和這幾年無數平庸的推理類小說電影一樣,野心勃勃的創作者總想把故事的奇觀性做到極致,但才華沒跟上,總會發現坑挖的太大了,僅憑現有的素材沒法自洽,於是只能被迫補充新素材。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就是這樣的感受,雖然阿婆的原著足夠紮實,但導演好像一直沒找到合適的時機把阿姆斯特朗慘案這個重要伏筆埋進劇情裡。影片前半段一直不溫不火沒進入正題,在某個節點突然插入了阿姆斯特朗慘案,接著節奏被猛烈加快,劇中所有十二名乘客在短短幾分鐘內紛紛與阿姆斯特朗刻意牽連,導致沒讀過原著的觀眾也能早早看出謎底。反觀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在片頭就用一張張錯落有致的舊報紙和阿姆斯特朗夫婦的影像資料將伏筆埋下了。雖然也顯得有些刻意,但畢竟電影和文本是有差異的,書中用一句話就可以不動聲色的埋下線索,電影中至少得給個特寫鏡頭。

 

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劇照

早早埋下伏筆,才能讓波洛的推理有漸趨成熟的連續性,而不是突然加進來某些新線索,就把之前的一切假設全部推倒重建,觀眾在看推理電影時也在捕捉細節努力思考,這樣折騰讓觀眾有挫敗感。導演對大偵探波洛的定位也很失敗,原著中波洛的形象應該是一個固執於繁文縟節的紳士,一個「不專注於抓獲罪犯, 而是躺在椅子上, 用頭腦中的小小灰色細胞思考」的老頭,但導演設計的一些為了體現波洛個人風格的情節卻和原著的描述背道而馳。

肯尼思·布拉納版赫爾克裡·波洛

影片一開始,導演為了體現波洛觀察之細緻入微,安排了一起徒有場面卻毫無技術含量的推理,非常無聊。下一秒鐘,為了體現波洛的強迫症,觀察能力極強的他就只能順著導演的意思愣是沒觀察到馬路中央的一坨狗屎,左腳不小心踩到後右腳也補了一下,非常做作。為了體現波洛推理能力之強,他在碼頭遇見了初次見面的瑪麗夫人,賣弄問對方「你的家教工作愉快嗎」,非常冒犯,不是波洛的做派。

黛西·雷德利版瑪麗·德本漢

肯尼思·布拉納顛覆了波洛的形象,卻沒有很好的重塑,本該以心理學分析見長的波洛,完全拋棄了心證推理,反而用起了福爾摩斯的演繹法,但在其後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上卻又不能熟練運用演繹法。全片為數不多的亮點恐怕就是精緻的場面調度吧,每個人在狹小車廂內的站位、動作、神態和光影互相交錯構成了油畫質感的場景。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劇照

2017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劇照

但遺憾的是,本該是全片高潮的最後一場群戲卻非常潦草,十二名乘客如最後的晚餐一般在隧道口的長桌後坐定,波洛帶著謎底向他們緩緩走去。此時應是波洛娓娓道出真相,鏡頭依次特寫每個被提及的人,他們或鎮靜或恐慌或灑脫或低啜的表情被完整捕捉。但實際上,來回切換的混亂鏡頭和波洛優雅盡失的怒吼,讓這段群戲失去美感略顯混亂。總體還是很美的,可是一部推理電影,視聽語言勝過劇情本身,不知是福是禍。而影片將立意落腳在法律價值的優先級之上,法律的意義在於維護秩序先於維護正義,在法律無法顧及正義之時,同態復仇是人類最原始有效的補充法律缺陷的方式。影片中有十二人完成共同犯罪,十二人是小陪審團的人數,大陪審團的職責為決定是否起訴被告,小陪審團的職責恰好是決定嫌疑人是否有罪,如今這十二人決定判處罪大惡極的兇手雷切特以死刑。

強尼·德普版愛德華·雷切特

立意很有深度,在影片一開始波洛曾說的「這個世界非黑即白」這個伏筆終於被挖掘出來,他開始思考法律和人情之間的灰色地帶,並默許了同態復仇。導演傳達出的觀點還是老一套,完全沿襲了數百年來對公平正義最原始的思考方式。其實導演若有心,完全能從現代法理學角度重新詮釋這個命題。試想,波洛在最後一段慷慨激昂的陳辭中,闡述著秩序優先的價值、描述性概念和規範性概念的差異,興許能大大彌補影片劇情的薄弱,還能體現一部優秀的改編電影應有的素質,即展現當下時代的內涵。

2010版英劇

另一版較為經典的《東方》改編是TV版波洛——大衛·蘇切特在2010年主演的《新東方快車謀殺案》,依舊是典雅的布局考究的內景,更有傑西卡·查斯坦,託比·瓊斯,埃蓮娜·薩汀以及大衛·莫瑞瑟加盟。

《新東方》相較1974版有了更多藝術處理,節奏緊湊鏡頭語言也更加多樣化,尤其對于波洛的心理刻畫相比起原著和1974版更具人性色彩。

2001版電視電影&2015版日劇

此外,2001年還有一部現代版《東方》電視電影,阿爾弗雷德·莫裡納飾演的波洛竟然用起了手提電腦。另一個推理小說大國在2015年翻拍過昭和年代的《東方》迷你劇,東方快車改名為「東洋快車號」,野村萬齋飾演波洛;集結了二宮和也、松島菜菜子、吉瀨美智子等人氣明星。

然而對於首次接觸《東方》這部作品的新觀眾來說,阿加莎克裡斯蒂和偵探波洛的名字還是比較陌生。別著急,下面我們就為你帶你走進阿加莎女王和她筆下的大偵探波洛,一同感受本格推理的古典魅力。

小說界的詭計女王〓

阿加莎·克裡斯蒂

阿加莎·克裡斯蒂

首先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位推理迷口中被稱為「阿婆」的推理女王所擁有的成就:

她的小說被翻譯成為103種語言創下金氏世界紀錄;

她的作品坐擁全球20億銷量,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

在半個世紀的寫作生涯中,她創作了66本偵探小說和14部短篇合集,超過30部小說被搬上大銀幕;

一部《無人生還》在全球銷量已經超過一億本,其首創的「暴雪山莊模式」在推理文學史上更是有著開宗立派的裡程碑意義;

她的舞臺推理劇《捕鼠器》迄今為止已經演出了超過25000場次,每晚都在創造新的世界紀錄;

"犯罪化學皇后"的投毒藝術

阿婆最為偵探迷津津樂道的便是她神乎其神的「投毒藝術」。身為一位出生在富足中產家庭的女性作家,阿婆所描寫的死亡場景並不像男性作家那般奇觀化和血腥化,對於她來說,殺人不過一包「斷命散」,何需屍首分離肝腦塗地。

阿婆出生於1890年,在德文郡海濱小鎮——託基長大,從小就是威廉·柯林斯以及柯南道爾兩位推理宗師的狂熱粉絲。一戰爆發後,鎮守後方的阿加莎在1914年成為了志願救護隊的白衣天使,等到1918年戰事結束,阿加莎已經獲得了藥劑師資格。正是幾萬小時處理傷口,搶救傷員的臨床經驗,為阿加莎日後成為「犯罪化學皇后」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並提供了取之不盡的素材儲備。

二戰爆發後,阿婆再次參與了醫院的志願工作,這一時期她掌握了豐富的毒藥學知識。阿婆用嚴謹的藥理學知識配以拍案叫絕的謀殺詭計,將投毒轉變為了一種浪漫的犯罪藝術。

邊遊歷邊破案展異域風情

1920年,阿婆第一本偵探小說《斯泰爾斯莊園奇案》在被多次退稿後終於問世,標誌著一代神探—波洛的誕生。水桶身材俏皮胡,滿嘴騷話擋不住,阿婆結合自己在一戰時和比利時士兵打交道的經歷,以及比利時難民的眾生相,創作出的家喻戶曉的偵探文學。

1978年拍攝的電影《尼羅河上的慘案》劇照

之後的《高爾夫球場命案》和一系列短篇小說捧紅了波洛和黑斯廷斯這對黃金CP。小有名氣的阿婆和丈夫阿爾奇以大英帝國博覽會先遣巡視團成員的身份週遊世界。

除此之外,從小就夢想週遊世界的阿婆還在1928年開始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先是前往伊斯坦堡,之後坐上了著名的「東方快車」來到巴格達,《東方快車謀殺案》和《尼羅河上的慘案》兩本巨製都是阿婆在這次中東之旅中寫就。

阿婆的遊歷為波洛週遊世界破案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環境描寫,並為小說注入了引人入勝的異域風情,這也是波洛小說的文學魅力之一。

姦情和貪慾-11日失蹤之謎

在波洛探案中,姦情和貪慾往往是犯罪的主要誘因。而這種圍繞倫常與情慾形成犯罪動機,則和阿婆那段人盡皆知的破裂婚姻有關。

1926年,阿婆的成名作《羅傑疑案》在英國文壇名聲大噪,其開創的「敘述者即兇手」的類型模式更是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但隨之而來的卻是母親去世的噩耗以及丈夫的出軌,經歷雙重打擊的阿婆離家出走。

阿婆失蹤的消息當即成為了轟動全英的大新聞,內政大臣不斷向警方施壓出動上千名警員,超過15000名志願者加入到了搜尋阿婆的隊伍中,就連柯南·道爾爵士都向神婆求助。

《羅傑疑案》的原版小說封面

在阿婆的自傳中,阿婆本人對此事件絕口不提,時至今日真相已經不得而知,但經歷過此番變故的阿婆毫無疑問將自己對愛情與人性的失望宣洩在了打字機上。

別具一格的"鄉間別墅派"推理

其實說到這裡不難看出,阿婆的推理作品之所以能夠打動讀者,就在於她所描繪的環境背景,犯罪詭計,角色心理並不是建立在虛構與猜測之上。

像《無人生還》就發生在阿婆的故鄉——託基一帶;阿婆在和比自己小14歲的考古學家馬克思·馬洛溫成婚後,馬格溫還為她的故事提供了大量的考古學知識。

此外,兩人還經常在阿婆姐夫家祖傳的房子——艾本尼堂共度夏日,阿婆的「鄉間別墅派」題材類型, 即封閉的環境與犯罪範圍,角色之間恩怨情仇的羈絆,倫理人性的扭曲坍塌三大特徵極大影響了後世推理小說。

而艾本尼堂這座位於柴郡的「鄉間別墅」更是成為了阿婆「鄉間別墅派」推理小說的發源地。

《東方快車謀殺案》第一集《東方快車謀殺案》第二集《東方快車謀殺案》第三集《東方快車謀殺案》第四集《東方快車謀殺案》第五集

點擊文章結尾「閱讀原文」, 即可觀看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

相關焦點

  • 譯製片:英國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高清
    類型: 劇情 / 懸疑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 / 土耳其語 / 法語 / 德語 / 義大利語 / 瑞典語上映日期: 1974-11-24片長: 128 分鐘又名: 火車謀殺案 / Agatha Christie's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劇情簡介:
  • 譯製片:英國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完整版
    類型: 劇情 / 懸疑 / 犯罪製片國家/地區: 英國語言: 英語 / 土耳其語 / 法語 / 德語 / 義大利語 / 瑞典語上映日期: 1974-11-24片長: 128 分鐘又名: 火車謀殺案 / Agatha Christie's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劇情簡介:
  • 《東方快車謀殺案》:跨越83年的經典帶你發現譯製片的美
    編者按:全明星懸疑偵探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於11月10日重磅登陸中國。
  • 【東方快車謀殺案】雲盤網盤免費高清資源在線下載觀看
    《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是由英國推理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創作的小說,該書是赫爾克裡
  • 《東方快車謀殺案》譯製名單(英國·上譯)
    英國彩色寬銀幕立體聲故事片電審進字[2017]第64號英國斯科特自由製作公司 出品東方快車謀殺案
  • 深挖1974年老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電影幕後(3)
    1974年《東方快車謀殺案》Hildy/文改編自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經典小說,趁著肯尼思·布拉納 (Kenneth Branagh)自導自演的最新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在影院熱映之時,讓我們來回顧一下由西德尼
  • 《東方快車謀殺案》,可以說是今年最奢華的一場謀殺案了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東方快車謀殺案》是部能喚起年代記憶的電影,它曾與《尼羅河上的慘案》《陽光下的罪惡》並稱「波洛三部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最經典的譯製片。當年,觀眾在電視上一次次反覆觀看的是1974年西德尼·呂美特導演的版本。
  • 簡影|1974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才是阿婆的味道
    由小說改編的電影,拼的不是故事情節,而是拍攝邏輯。之所以這期會推薦這麼有年代感的電影,是因為簡小姐最近的英文原著賞析課正好在讀《東方快車謀殺案》,一部由英國作家阿加莎·克裡斯蒂撰寫的偵探小說。阿加莎,江湖人稱阿婆。因創作偵探小說的成就,被吸收為英國皇家文學會的會員,後被英國女王授予「偵探女王」的桂冠。
  • 東方快車謀殺案 2017
    前些天,我們社區內生意火爆的 『喋喋不休』 音像店王老闆,發了一條朋友圈,內容是下半年最期待的電影:2017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
  • 《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部跨越83年的經典帶你發現譯製片的美
    文藝青年君按:全明星懸疑偵探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於11月10日重磅登陸中國。儘管故事早已為人熟知,但是經典的魅力從未減弱。隨著《東方快車謀殺案》的上映,譯製片話題又引起人們的關注,中文配音版會不會消失呢? 有人認為,是英語的逐漸普及使更多觀眾習慣於看原版電影。儘管國人的英語水平水漲船高,但譯製片還是需要的,因為譯製片不只是翻譯的問題,也是創作創新的問題,優秀的譯製片在藝術造詣上的貢獻甚至會超過外國片。
  • 看完《東方快車謀殺案》,必須再回顧一遍1974年經典版!
    《東方快車謀殺案》根據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同名巨著改編,故事背景設定在上世紀30年代,圍繞發生在法國豪華列車—「東方快車」上的一起謀殺案展開。1974年的電影版、2010年的英劇版、2015年的日劇版、2001年美國電視電影版在眾多改編電影中,當屬1974年第一部,由美國傳奇導演西德尼·呂美特(《十二怒漢》)執導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最為經典
  • 電影史經典群戲2: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年版
    劇透提示:本文中包含對《東方快車謀殺案》的1974年版和2017年版的內容劇透。建議此文讀者先看過1974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一片。對於這兩點,1974年版和2017年版有著不同的處理。與2017年版相比,由西德尼·呂美特執導的1974年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在人物刻畫和場面調度上有著更出色的表現,本文也主要圍繞後者進行分析。
  • 電影史經典群戲2: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年版
    劇透提示:本文中包含對《東方快車謀殺案》的1974年版和2017年版的內容劇透。建議此文讀者先看過1974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一片。對於這兩點,1974年版和2017年版有著不同的處理。與2017年版相比,由西德尼·呂美特執導的1974年版《東方快車謀殺案》在人物刻畫和場面調度上有著更出色的表現,本文也主要圍繞後者進行分析。
  • 從小說到電影——論《東方快車謀殺案》的電影改編
    但小說《東方快車謀殺案》似乎是成功的,這種成功不僅是因為他高度還原了小說,還因為它在從小說到電影的過程中,增加了與小說不一樣的魅力。下面我就以1974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這部影片為論述對象,來具體論述它從小說到電影的「同」與「異」。
  • 《東方快車謀殺案》到底誰是兇手?
    [東方快車謀殺案]即將於11月10日上映!
  • 《東方快車謀殺案》配音陣容 王千源俞飛鴻加盟
    全明星懸疑偵探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今日曝光配音陣容,千面影帝王千源和優雅女神俞飛鴻領銜獻聲,上海電影譯製廠副廠長劉風演繹偵探波洛(Poirot),配音大師曹雷獻聲朱迪·丹奇(Judi Dench)的「公主」一角。
  • 《東方快車謀殺案》發蒙太奇式"嫌疑人"電視預告
    《東方快車謀殺案》發蒙太奇式"嫌疑人"電視預告 《東方快車謀殺案》「嫌疑人」電視預告 時長:00:30 來源:電影網
  • 《東方快車謀殺案》就這樣被謀殺了
    不過,即使這樣,當《東方快車謀殺案》確定製作的消息傳出來的時候,我也沒有很強的興奮感,因為除了《羅傑疑案》之外,這可能是阿婆最難拍攝的小說作品了,眾多的人物,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還有關於列車房間和時間的大量推理內容,這些對於一個影院觀眾來說難免產生巨大的觀影壓力
  • 涵述·影評 | 東方快車謀殺案
    但最令偵探迷期待的,還是剛剛上映的《東方快車謀殺案》。《東方快車謀殺案》根據推理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的同名巨著改編,故事背景設定於上世紀30年代,在一輛法國豪華列車上,被害人身中數刀慘死。大偵探波洛憑藉回憶發現被害人是一個惡名昭彰的罪犯,曾經綁架美國阿姆斯特朗上校的3歲女兒黛茜,並在得到贖金後殘忍撕票,使上校懷孕的妻子的索尼婭休克並早產,母子醫治無效當場死亡。
  • 1974版《東方快車謀殺案》:阿加莎蓋章認證,偵探片的傳世經典
    在1932年,「林德伯格嬰兒綁架案」廣為人知的時候,英國偵探小說家阿嘉莎·克莉斯蒂正乘坐東方快車進行一趟為期數年的遠途旅行。 在土耳其遭遇暴風雪後,她不得不困在列車中度過近一周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