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2021-02-08 新閱讀讀書會

浮生若夢 為歡幾何


編輯/ 新閱讀群友竹新


詩仙李白,在中國是個家喻戶曉的人物。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生於唐武后大足元年,死於肅宗寶應元年,年六十二。李白自幼博學而才氣縱橫,杜甫稱他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人們稱他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著有「李太白集」。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這篇大氣磅礴,縱橫瀟灑的「春夜宴桃李園序」。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


這一篇「春夜宴桃李園序」,全文只有一百一十九個字,卻被後人譽為是「無句不美、無語不麗」。


文章一開頭,既不是描繪春天,也不是書寫宴會,而是石破天驚的忽來一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逆旅」,就是「旅館」。這兩句說的是:「天地自然」,是萬物的暫居之地,而人的生命,在古往今來中,也只是匆匆的過客而已。「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人生虛浮如夢,算算能有多少歡樂的時光呢?


「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人生苦短,怎麼能不珍惜這美好的時光呢?古人常舉著燭光在夜裡遊玩,實在太有道理了。「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煙景」,是春天裡溫潤含煙的美景,「大塊」,就是大自然。況且和煦的春天,正用溫潤含煙的美景在召喚著我們,而大自然多彩繽紛的景色,讀起來就像是最美麗的文章。


「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在春天的桃李園中,與諸位堂弟相聚,"訴說著兄弟的情誼,共享著團聚的樂趣。「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季」,就是弟弟。「惠連」和「康樂」,都是大文學家的名字。諸位堂弟英姿煥發,個個好比謝惠連;而我作詩吟詠,卻慚愧不如謝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眾人幽雅地欣賞著美景,還沒有盡興呢,話題卻己由明快歡暢而轉趨清雅了。


「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瓊筵」,就是盛宴。「坐花」,就是坐在花間,「羽觴」,就是酒器。眾人坐在花間,擺上盛宴,行酒令如飛,又都醉於月下了。此時此刻,不作好詩,怎麼能抒發我輩高雅的情懷呢?如賦詩不成,就須依金谷園宴客的先例,罰酒三杯吧!


好快的一篇文章啊!李白的散文雖然不多,但往往別有風韻,獨具特色。本篇記述著李白與他的堂弟們,相聚在桃李園中,飲酒賦詩、暢序天倫的情景。全文以駢句為主,緊扣題目,層次井然,文辭華美,鏗鏘動聽,瀟灑豪邁。隨著字句帶出了一幅幅的好風景,真是美不勝收,是一篇傳誦千古的名作。


這篇文章一開頭,就石破天驚的忽來一筆:「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一下就點出了這千古之迷:「哪兒才是我們真正的家呢」?


我們的一生,就像是住旅店一樣,暫居在天地之間,又像是過客一樣,來去匆匆。雖然感嘆著「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但終究是充滿了無奈。而這樣的限制與無奈,不只是古人碰到過,後來的人也會碰到它。那我們就來「秉燭夜遊」,縱情歡娛吧!但也只是及時行樂而己。其實李白會發出這樣的疑惑感嘆,一點都不奇怪,因為他一輩子也在找這個答案。

在藝術上,在歷史上,李白的磅礴雄偉、才氣縱橫是無法取代的,而中國人對他的情感,也是濃得化不開的,即使在千年後的今天,各地還有許多紀念他的活動。然而跟才氣同樣有名的,就是他的「求道學仙」。他不但留下了大量修煉的詩篇,而且還是一個受「道籙」的道士。

李白從小就受著道家的薰陶,早在二十歲前,他在四川漫遊時,就到處結交道士隱者,登峨眉山時,更表現出濃重的求仙出世的情懷。出四川以後,他就以「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遊」,來抒發自己的志向。連聲譽極高的道士司馬承楨,也對李白的器宇風度十分嘉許。但是李白真正的成為「道人」,卻是在他四十四歲的時候。因為他在朝中的「翰林待詔」,始終是個閒缺,有志難伸,又受到高力士等人的讒毀,心灰意泠,於是唐玄宗就「賜金放還」,送了他一筆錢,讓他回家去了。痛心疾首的他,至此對於人生有了另一番的體悟,就在濟南的「紫極宮」裡,他接受了入道的儀式,由天師親自授他「道籙」(道教中類似佛教徙受戒的儀式)。


縱觀他一生的際遇,浪跡天涯,吟遊各地,去京城,到宮中,遊名山,走四海,也許看起來是想求得任用,或在等待機會,也許看起來是想濟世救人,或是求道尋仙等等,但其實撥開這些表相,他真正要找的,還是這個人生大夢的答案:「哪裡才是我真正的家呢?」


相關焦點

  •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花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注釋:從(cóng,舊讀zòng)弟:堂弟。從:堂房親屬。桃花園:疑在安陸兆山桃花巖。逆旅:客舍。迎客止歇,所以客舍稱逆旅。逆:迎接。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典出李白「浮生若夢,為歡幾何」之句。)其體裁特別,以一自傳的故事,兼談生活藝術,閒情逸趣,山水景色,文評藝評等。現存的四記本系楊引傳在冷攤上所發現,於一八七七年左右刊行。——林語堂作曲家張士超為混聲合唱與三位打擊樂手創作的套曲《浮生六記》,歌詞摘取自散文中僅存四卷中的四個小故事,並分別作為四個樂章的標題——1.閨房記樂之「吃粥」;2.閒情記趣之「園林」;3.坎坷記愁之「離別」;4.浪遊記快之「山水」。
  • 李白詩裡的這句話:浮生若夢,為歡幾何是什麼意思?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句話出自於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詩的前半部分如下: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這首詩表達的是作者的一種生活態度。
  • 7天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3星座珍惜緣分,把握當下的美好
    白羊座的人想要把感情當作是奮勇爭先的手機遊戲,她們很注重情感,由於覺得感情做許多 感人至深的蠢事,她們有別於巨蟹座的萬般貼心,溫柔細緻,也有別於天蠍座的風花雪月,浪跡天涯,她們愛得奮不顧身,愛的驚天地泣鬼神,她們的真正的愛情在平淡的生活中的打動,是難以忘懷的,她們期待用自身的激情和火爆的真心實意溶化人心中的堅冰,7天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白羊座珍惜緣分,把握當下的幸福
  • 陸琪薦書 |《浮生六記》: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沈復就回她說:來世卿當作男,我為女子相從。意思是,下輩子你做男人,我做女人相從。陳芸道,如果我們真的有來世,那來世我們得記得這輩子才有情趣,不然孟婆湯一喝,你忘了我我忘了你,那有什麼意思呢?沈復就說,我們這輩子光小時候那碗粥,就可以說一輩子了。下一輩子我們如果還能記得這輩子的事情,那真要從新婚那一天一直談下去,聊一輩子。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幾百年後,清人沈復引「浮生」二字,寫出了《浮生六記》,分「閨房記樂」、「閒情記趣」、「坎坷記愁」、「浪遊記快」,後二記已遺失,寫盡了一生裡的風花雪月與悲歡離合。我出生於乾隆癸未年(1763)仲冬十一月二十二日,適逢太平盛世,又是士大夫家境,居住於蘇州滄浪亭邊。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受益匪淺的12個八字短句,渡了無數人
    ——湯恢《八聲甘州·摘青梅薦酒》  常羨慕青山也有自己悠然的思緒;更羨慕忘記人世權謀機變的隱士,終日以鶴、梅為伴,自甘平淡,與世無爭。  誰不想遠離塵世喧囂啊?實現不了,永存心中也挺好。  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 《迷失東京》:浮生若夢,為歡幾何
    作為《教父》系列電影締造者福特·科波拉的獨女,導演索菲亞·科波拉繼承了父親的才華,又以其獨特的女性視角加之精妙的拍攝技巧,為觀眾呈現了電影男女主人公內心的悵然若失、光鮮生活背後的索然寡味和相互扶持的精神愛戀。
  • 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才是讓人欣羨的絕美愛情
    陳芸為沈復表姐,兩小無嫌猜,沈復十三歲隨母親歸寧,得見表姐詩作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嘆其才思雋秀,告知母親「若為兒擇婦,非淑姊不娶」,兩人的緣分自此展開。年少時,有次沈復送親夜歸,腹飢索餌,陳芸藏粥待君被堂兄撞見,在親朋好友間傳為笑談。婚後二人鴻案相莊廿有三年,時間越久感情越濃厚,「家庭之內,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問,何處去?」
  • 陳流 | 浮生若夢·2020
    注: 1.點擊頂部藍色字體"中國水彩" 2.進入公號主頁點右上角三個點 3.設為星標。謝謝您的支持!觀看陳流的《浮生若夢》系列作品時,你會驚詫於他的想像力,不需要起稿一氣呵成,看似繁雜,甚至毫無邏輯,仿佛世間萬物都可以進入他的畫面,而又是理所應當。正如他自己所說,《浮生若夢》系列沒有主角、配角,只有一個天一個地,當畫面進行的融合的時候,畫面歸於了混沌,沒有了你我。
  • 陳情令現代續寫之浮生若夢474章-冷臉(上),魏嬰藍湛娛樂圈重逢
    浮生若夢474章-冷臉(上)(本文為魏嬰藍湛的現代故事續寫,娛樂圈設定,含有同人及私設的情節,不喜歡的寶寶請繞道,謝謝)這期雙人電臺節目確實創下了收聽人數的最 高記錄,肖湛新專輯主打曲《川》的初次亮相,雖然是只有二十多秒的試聽版,但旋律和歌詞也足夠讓人驚豔了
  • M50展訊 | 「浮生若夢」——樓燁
    —— 樓燁對浮生若夢系列作品的闡釋「 畫為無聲之詩,詩即有聲之畫。語所難顯,則以畫形之;圖又見窮,則以詩足之。「 想像中的畫應有上可達九霄雲外,下可人萬丈黃泉的氣勢和自由。這份自由不應被紙張和線條束縛,也不應被思想禁錮,應該有的是 「手可摘星辰「 的豪情。所以自由對於我的畫來講也是不可或缺的,這份自由便是盧梭講的 「人生而自由「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