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夢,為歡幾何,這句話出自於唐代詩人李白的詩: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詩的前半部分如下: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
這首詩表達的是作者的一種生活態度。他認為,天地是萬物的客舍,時間是古往今來的過客,人的一生飄搖不定,猶如做夢一般,有幾人能得到歡樂的?古人舉著火炬在夜裡遊玩,實在是有道理的。因而人生要儘可能地去享受快樂。
對他的這種人生態度,我們多數人是讚賞的。但我認為,這種生活態度還是不完美的。
我們可以學習古人樂觀的生活態度,但不能以此來說明:人生就是圖享受的!
李白生活在唐玄宗時期,盛唐已經開始走向衰敗,他雖然被朝廷重用過,也有過為國家建功立業的偉大抱負,但黑暗的現實最終讓他理想破滅,他渴望個性自由和解放,於是採取狂放不羈的生活態度來掙脫桎梏、爭取自由。其表現方式或縱酒狂歌或尋仙學道。他的一首
《將進酒》詩更能反應詩人的人生境界:「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髮,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如其說詩人在明志,毋寧說是對那個黑暗的社會的滿腔控訴!李白這樣一個「有志又有才的青年」都無法實現人生的理想,可見社會墮落到何種程度!安史之亂的爆發有著深刻的社會背景。
李白生活在那樣一個年代,發出「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和「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這樣的感慨應該可以理解!他是無奈的,也是憤怒的!他的苦悶是那個社會造成的,我們對詩人不能過於苛責。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奮發向上的好時代,我們再發出這樣的感慨就是錯誤和不應該的。
當今社會,有人追求紙醉金迷的生活,信奉「今朝有酒今朝醉,莫使金樽空對月」的人生信條,迷戀權力,迷戀金錢,慾壑難填,他們沒有理想,沒有立場,沒有原則,最終鐺鋃入獄走向人民的對立面。他們的教訓告訴我們,一個人如果沒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做指導就很容易走向犯罪的深淵。
人來一世要享受人生,但更應該幹出一番事業。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這不是什麼高、大、尚的「偉詞」,而是實實在在的樸實語言。那些為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物哪個沒有輝煌的人生?剛被授予「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他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為了拯救生命,無論是抗擊「非典」時期還是抗擊「新冠肺炎」時期都能做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今天,他以84歲的高齡仍向人民表示:「我想搭建更好的平臺,為中國抗疫工作做更大貢獻。」人民愛戴他,當他開完表彰會從北京回到廣州時,雖然已經是深夜了,但,廣州醫科大學的校園成了「燈光的海洋」,老師和學生們紛紛打開手機的亮光,一邊揮舞,一邊高喊口號:「南山風骨,國士無雙」。
祖國有鍾南山是幸運的,人民有這樣偉大的祖國更是幸運的。如今我們正邁步走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新徵程上,一切有志於國家的建設的仁人志士都有自己施展才華的舞臺,李白的悲劇絕不會重演。
我們要不負年華,不負時代,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強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