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味原產地雲南》餌,這裡不是魚兒吃的餌,而是人吃的餌

2020-11-17 徽毅的紀實

晶瑩剔透的稻米,放在光下看更加剔透,內部的裂痕使得稻米宛若玉石,見慣了一堆生稻米,一碗蒸米飯,卻很少見放大多倍下的稻米,現在看起來,真的是之前小瞧稻米了,這個樣子的稻米真是很漂亮了。我們平常吃稻米的時候,見到的是完整的樣子,但是,餌,這種東西,就是以大米為原料製成的,就像我們看見粉條,絕對想不到它的原材料是紅薯,看見土豆粉,也想不到它的原料是土豆,如果土豆粉不叫這個名字的話。因為原料和成品的差別實在太大,就像餌一樣,原料大米,很是清香可口,但是餌卻形態多變,且勁道十足,韌性非常。

餌,是由大米經過各種加工工藝形成,兩種工藝的製法不同,原理卻極其相似,都是通過不斷的敲打或揉搓,使餌的密度增加,形成壓縮般的密度,這樣便於攜帶與飽腹。

滷餌絲,是把餌切成細條,高溫大火煮軟,由於密度非常高,所以煮的時間稍長,喜歡勁道口感的,可以在餌絲將將變軟的時候撈出食用,滷餌絲是經過許多材料的加工,深入內部,形成了美味的一道菜,看起來顏色誘人,滋味豐富,讓人想迫不及待的吃上一口,吸引到你了嗎?

餌塊稀豆粉,有些地方的盛行早茶,有些地方早上喜歡和胡辣湯,也有些地方早上喜歡豆漿油條,至於甜豆漿還是鹹豆漿巨大的南北差異我就不說了,還有的早上喜歡喝牛肉湯,但在雲南,早上人們喜歡吃餌塊稀豆粉,這是雲南獨有的風味,其他地方很少能夠吃到,這個豆粉是豌豆磨製成的,加上雲南的餌塊,就組合成了雲南美食餌塊稀豆粉。

餌塊卷,是餌塊切成片,捲起各種自己喜歡的東西,加上一些醬料,形成了特有的風味,看起來跟壽司卷很像,還挺喜歡吃壽司的,不過餌塊卷的味道絕對不差,看起來就香甜可口,香味誘人。

新做好的餌塊,放在炭火上炙烤,這種炙烤的方式,給餌塊外層覆蓋了一層焦黃,吃起來清脆可口,內裡軟糯增香,勁道可口。你喜歡這種烹飪方式嗎?

炒餌塊是另一種烹飪方式了,先用高溫油炒餌塊,再加入各種配菜調味,直到餌塊變軟裝盤,餌塊切成了菱形塊,看起來造型獨特,再加上裡面的紅綠黃的配菜,堪稱色香味俱全,更容易引起食慾,讓人忍不住的吃上一口,頓時口齒增香,汁濃味足,吃第一口,還想吃第二口。

餌絲,麵條一樣的外貌,口感卻跟麵條截然不同,這個搭配很容易讓人想起炸醬麵,臊子麵,都是一些切碎的肉丁,加上蔥花,做配菜也做調味料,勁道十足的餌絲,在鍋裡要煮上好長時間,才能變成軟綿的形狀,加入一些高湯,再加入炒好的肉丁,頓時餌絲變的異常可口,鮮香十足,讓人慾罷不能。

雲南的餌絲是雲南的特色美食之一,但是它的最初由來卻不是為了美味,而是這樣食用會更加有飽腹感,也更加便於攜帶,流傳至現在,形成了獨特的風味美食,也是食品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現在有很多的東西存在的價值都跟剛開始誕生的時候不一樣,各種因素的作用影響,形成不同的結果和傳承。

相關焦點

  • 博愛方言-餌不餌!
    餌「er」在博愛話中是一個萬能動詞,內涵極其半富,有吃、喝、打、批評、幹活等等諸多意思。 銀筷子 但究竟這個「er」如何寫,雖然博愛人也一直探究,終沒有結果,以至於成了疑惑始終困擾著博愛人。
  • 「三年練竿,五年練餌」 今天告訴你這練餌練的是什麼?
    在釣魚過程中,懸墜釣法其開餌的核心技術就是調整餌料的狀態,人不在狀態是無法用心勞作的,餌料不在狀態魚是不會輕易就餌或者就餌率不高,搞懂了餌料狀態距離大師就不遠了!目前商品餌的分類大多為四類:基礎餌、主攻餌、狀態餌、添加劑,單一使用某類餌效果是不會盡如人意的;那麼,是不是使用了狀態餌就有了餌料的狀態呢,非也,餌料的狀態和狀態餌完全是兩碼事,餌料的狀態是指開餌後餌料的霧化、融散、附鉤、適口等綜合性指標,狀態餌是用於調整餌料狀態的原料,前一個是事後動態,後一個是事前靜態。
  • 推薦 | 紀錄片《風味原產地·雲南》
    繼《風味原產地·潮汕》之後,騰訊視頻自製的美食紀錄片《風味原產地》系列最近又上線了第二部——《風味原產地•雲南》。「人間餓爸」陳曉卿和團隊深入雲南當地,為觀眾帶來雲南獨特的食材、食品和味道。這些美食「養在深閨人不識」,陌生又新鮮,具有濃烈的地域風情。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當地的獨特風味也承載著一方人的專屬記憶。
  • 「三年練竿,五年練餌」 這練餌練的是什麼?
    商品餌有四類:基礎餌、主攻餌、狀態餌、添加劑;單一使用某類餌,效果不一定盡如人意;是不是使用了狀態餌就有了餌料的狀態呢?也不是,餌料的狀態是指開餌後餌料的霧化、溶散、附鉤、適口等指標,狀態餌是用於調整餌料狀態的原料。餌料的狀態和狀態餌完全是兩碼事。
  • 路亞釣魚在路亞釣魚過程中為什麼魚只跟餌不攻擊餌漁者資深特邀釣
    好了我今天分享一下我路亞時魚不吃餌只跟餌的經驗體會,下面內容比較硬硬哈,估計沒接觸路亞和剛會路亞的漁者會看著比較枯燥,但老釣手絕對喜歡。有時候明明發現標點有魚就是不吃這時候別死板哈,拿出你的餌箱,挨個試一下,看那個假餌能引起魚兒的注意,這時候就確定了魚是喜歡這種類型的了 篇,然後我們開始下一步。
  • 餌料六大狀態的作用和狀態餌的用法
    比如餌料的附鉤、散落、軟硬、粘散等狀態的好壞,對水下霧化誘魚的效果和魚兒吃餌的適口性影響很大,所以我們在調整商品餌的過程中,會用到一些狀態餌給我們開制的餌料調整狀態,讓餌料變得更好。下面就讓我們來了解下狀態餌吧。一、餌料的六大狀態1、霧化狀態是指餌料在水流的衝擊作用下,分散成小顆粒狀或者粉狀。
  • 假餌顛動巧釣桃花魚
    過去總是用真餌去釣桃花魚,效果一般,近年來採取假餌顛動釣法,取得了明顯的收穫。採用假餌,一是使用羽毛鉤。由於羽毛種類繁多,使用的效果好,所以根據水域、水質時間、天氣和風力等情況可使用蠅蟲羽毛鉤,也可使用小蟻蟲羽毛鉤;二是擬餌鉤,釆用蛆蟲擬餌鉤或毛蟲擬餌鉤。
  • 「要想釣的好,腥餌少不了」,野釣時腥餌如何加?老手告訴你答案
    有的人說要主腥,更能符合魚平時吃的食物的味道;有的人說要主香,才能避免小魚釣大魚。面對這些爭論,到底該怎麼配餌料,使用什麼味型的餌料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呢?這個答案其實並不難,對於野釣來說,是以腥餌為主才能達到最好效果。野釣時,一說到使用腥餌,很多釣友從心底是拒絕的:野釣用腥餌,不是主動招惹小雜魚鬧嗎?
  • 《風味原產地·雲南》:打開一個個「鮮」為人知的故事
    《風味原產地·雲南》進行了一番探討。「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中國有著豐富的地貌特徵和人文風情,不同的地理環境塑造了人們不同的性格,也促成人們不同口味偏好的形成。由騰訊視頻出品,稻來傳媒和企鵝影視聯合製作的《風味原產地》系列紀錄片在今年2月推出《風味原產地·潮汕》後,又在9月9日繼續推出《風味原產地·雲南》。
  • 【乾貨】都說「五年練餌」,就不信了,真的需要那麼久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與小編存在著同樣的一種感覺,釣魚其實就像烹飪,而魚兒就是你的食客。在很多時候我們在不經意間就已經將餌料作為了食材主料。
  • 面對五彩斑斕的路亞餌,該如何選擇?
    我們都知道路亞餌包括硬餌、軟餌,沉水餌等多種分類,但是面對五彩斑斕的路亞餌,做選擇就比較難了。選擇正確顏色的路亞餌,能夠增加中魚率,那麼該如何選擇擬餌的顏色呢?  在清澈的水中,建議大家使用顏色自然的擬餌,避免對魚兒產生驚嚇;而在渾濁的水中,可以使用顏色鮮豔醒目的餌,這時候能夠對魚兒產生引誘。  再說說光照的程度。一般來說,在光線較弱的時候,選擇深色、醒目的擬餌會更有效。  最後看看對象魚的喜好。很多假餌身上描繪了各種條紋圖案,這些圖案據說是為了刺激對象魚的攻擊性。所以我們可以根據對象魚,選擇對象魚平時愛吃的餌的圖案就可以。
  • 魚口輕,有口不中魚,有魚星卻不吃餌?這樣調整大板鯽就連竿了
    比如說窩子裡有魚星卻不吃餌,魚口特別輕,有口也不中魚等等。如果將這些問題解決了漁獲會有個比較給力的漁獲,如果解決不了這些問題,那肯定會經常錨魚,有口不中魚,魚口很輕,總漁獲多半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不過沒關係,知道找到問題所在還是很好解決的。一,窩量太多導致魚兒吃飽了窩料,吃餌積極性不高有這樣一類釣友,不管到哪兒釣魚都喜歡打窩,而且窩量很大。
  • 路亞假餌顏色選擇,如何選用路亞餌的顏色
    關於路亞假餌顏色的選擇簡單的聊一下,一般呢水清的時候呢,我們就選擇跟自然的那些魚的顏色更加接近的那些,也就是說比較清亮一點,淡色系的那些餌。而水混的時候呢,我們就要選擇比較對比度比較大的餌啊。我們看到這個銀肚子那麼如果說是對著天空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他跟天空的這個對比度是不強的啊,也就是不強了,而這時候選擇一個黑肚子或者紅肚子的呢,跟天空的對比度呢就非常的強,但這是一個對比度的問題啊,也就是說,你看如果說你從底下看的時候,他看到的是一個銀白色啊,跟天空,他就會比較接近那麼從底下看的是紅色的,跟天空就明顯的差別啊,也就是說,選擇跟環境有差異的假餌。
  • 雲南美食都是黑暗料理?看了《風味原產地》,千萬別流口水
    2018年,陳曉卿帶著全新的美食探索紀錄片《風味人間》重回觀眾視野,在豆瓣拿下9.1的高分。去年9月,同屬「風味」系列IP,由陳曉卿監製的《風味原產地:雲南》正式播出,同樣收穫無數好評。一共10集,每集只有10分鐘,可以用短小精悍來形容。
  • 雪花粉僅是狀態餌?不,把薯粉當作基礎餌,早春「單用」更上魚
    「雪花粉」給許多釣魚人的印象就是輔助類型的「狀態餌」定義,這源於各種開餌和「教學」視頻,甚至來自餌料「框架和公式」的誤導……其實,任何無前提的定義,都不可取——雪花粉也不例外,因為在許多釣魚環境,「雪花粉」都是主餌,甚至叫「基礎餌」,不僅能單獨勝任一些冬釣、早春等冷水季節的坑塘,更能作為配合紅蟲、蝦肉、蚯蚓等鮮餌、肉餌的基礎型餌料,如果這還不能理解
  • 偷驢配餌進級:巧用狀態粉、輕麩和粘粉,打造百變蘸麻團餌芯
    口弱是指魚兒吞餌時力度小,表現在浮漂上面一般為輕輕的點動甚至浮漂沒動就上魚了。除了天氣的影響外造成魚口弱的主要原因是魚兒受傷、體質差和食不對路。嘴唇有傷、身上缺鱗片、手感粗糙、肚皮上泛紅點的魚兒體質較差均能導致魚兒開口幅度小或者吞食無力。另外,如果我們的手餌不對魚的胃口,魚自然也不會大快朵頤了。
  • 水肥、水瘦該如何用餌?別認死理,按照魚情做調整才正確
    需要注意的是水情往往能夠影響魚情,也就是說生活在肥水和生活在瘦水的魚它不是一個釣法,至少餌料的選擇上不同。那針對不同肥瘦的水質該如何用餌呢?水質肥表示水中有機物多,浮遊生物數量大、活躍或繁殖旺盛,同時也代表魚不缺吃的,肥水作釣比較難,尤其是夏天太陽一出來、溫度一高還極容易發生缺氧造成魚兒起浮。而瘦水剛好相反,表示浮遊生物少、水中含氧量高,魚比較容易缺吃的,釣起來也沒那麼難。其實釣點的環境、水生植物的多少基本就決定了肥瘦程度。
  • 釣鯉魚,這樣配餌調漂才有好漁獲!
    夏季,鯉魚等大型魚類相繼進入覓食高峰期,但是持續的高溫,會讓魚兒食欲不振,因此作釣時需選擇舒適的天氣作釣,當然搭配適宜的餌料也是重中之重。來看看高手在線嘉賓是如何在夏季作釣大鯉魚的吧  垂釣者:黑坑反覆釣放的猾口鯉魚,吃口很小,就一線,請問該如何開餌、調漂?
  • 為什麼PE線做子線魚不吃餌?這種個例主要有三個原因
    釣友問兩根魚線沉在水底,為什麼PE線魚不吃,尼龍線吃口好?很多釣友看到這個問題,第一個想到的就是PE線有顏色,魚在吃餌時能看到!尼龍子線大部分是透明線,魚在吃餌時看不到!也就是說PE線的顏色降低了它的隱蔽性,讓魚吃餌時產生了警覺,從而不吃餌料。
  • 《風味原產地·雲南》雲南人的腦洞,都用在吃芭蕉上了
    ▲醃料在巧手的指揮下充分交融*《風味原產地 · 雲南》腦袋裡某些欲望區域開始逐漸發亮。想到那周身散發著噴香,口感如豆腐般滑嫩豐滿的麻辣烤江魚,口水已然肆意泛濫。▲裡三層外三層包起來*《風味原產地 · 雲南》小姐姐把竹夾放到火堆上,如烤肉一般,正反開始烤制起來。你好奇的站在旁邊,「葉子不會燒掉嘛?」以前只知道用錫紙烤魚,也沒這般直接在火上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