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瑩剔透的稻米,放在光下看更加剔透,內部的裂痕使得稻米宛若玉石,見慣了一堆生稻米,一碗蒸米飯,卻很少見放大多倍下的稻米,現在看起來,真的是之前小瞧稻米了,這個樣子的稻米真是很漂亮了。我們平常吃稻米的時候,見到的是完整的樣子,但是,餌,這種東西,就是以大米為原料製成的,就像我們看見粉條,絕對想不到它的原材料是紅薯,看見土豆粉,也想不到它的原料是土豆,如果土豆粉不叫這個名字的話。因為原料和成品的差別實在太大,就像餌一樣,原料大米,很是清香可口,但是餌卻形態多變,且勁道十足,韌性非常。
餌,是由大米經過各種加工工藝形成,兩種工藝的製法不同,原理卻極其相似,都是通過不斷的敲打或揉搓,使餌的密度增加,形成壓縮般的密度,這樣便於攜帶與飽腹。
滷餌絲,是把餌切成細條,高溫大火煮軟,由於密度非常高,所以煮的時間稍長,喜歡勁道口感的,可以在餌絲將將變軟的時候撈出食用,滷餌絲是經過許多材料的加工,深入內部,形成了美味的一道菜,看起來顏色誘人,滋味豐富,讓人想迫不及待的吃上一口,吸引到你了嗎?
餌塊稀豆粉,有些地方的盛行早茶,有些地方早上喜歡和胡辣湯,也有些地方早上喜歡豆漿油條,至於甜豆漿還是鹹豆漿巨大的南北差異我就不說了,還有的早上喜歡喝牛肉湯,但在雲南,早上人們喜歡吃餌塊稀豆粉,這是雲南獨有的風味,其他地方很少能夠吃到,這個豆粉是豌豆磨製成的,加上雲南的餌塊,就組合成了雲南美食餌塊稀豆粉。
餌塊卷,是餌塊切成片,捲起各種自己喜歡的東西,加上一些醬料,形成了特有的風味,看起來跟壽司卷很像,還挺喜歡吃壽司的,不過餌塊卷的味道絕對不差,看起來就香甜可口,香味誘人。
新做好的餌塊,放在炭火上炙烤,這種炙烤的方式,給餌塊外層覆蓋了一層焦黃,吃起來清脆可口,內裡軟糯增香,勁道可口。你喜歡這種烹飪方式嗎?
炒餌塊是另一種烹飪方式了,先用高溫油炒餌塊,再加入各種配菜調味,直到餌塊變軟裝盤,餌塊切成了菱形塊,看起來造型獨特,再加上裡面的紅綠黃的配菜,堪稱色香味俱全,更容易引起食慾,讓人忍不住的吃上一口,頓時口齒增香,汁濃味足,吃第一口,還想吃第二口。
餌絲,麵條一樣的外貌,口感卻跟麵條截然不同,這個搭配很容易讓人想起炸醬麵,臊子麵,都是一些切碎的肉丁,加上蔥花,做配菜也做調味料,勁道十足的餌絲,在鍋裡要煮上好長時間,才能變成軟綿的形狀,加入一些高湯,再加入炒好的肉丁,頓時餌絲變的異常可口,鮮香十足,讓人慾罷不能。
雲南的餌絲是雲南的特色美食之一,但是它的最初由來卻不是為了美味,而是這樣食用會更加有飽腹感,也更加便於攜帶,流傳至現在,形成了獨特的風味美食,也是食品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現在有很多的東西存在的價值都跟剛開始誕生的時候不一樣,各種因素的作用影響,形成不同的結果和傳承。